世博会的意义

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博会是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至今已参加了12次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世博会是各国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求真、求实、求规律,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 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 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世博经济有五个特点:一是多元性。从参与世博经济对象看,不仅是参展城市、参展国本身,甚至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从参与世博经济的要素看,不仅有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而且涉及到管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具有多要素流动与配置的特点。二是阶段性。在筹备阶段,经济影响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举办阶段,主要表现为迅速增长的旅游、会展和消费对经济的推动;在会后阶段,主要表现为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对经济的影响。三是带动性。世博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影响涉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对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为此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地区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四是非均衡性。世博会对旅游、交通等第三产业影响和推动力最大,对工业和建筑业影响和推动为次,对农业等的影响和推动相对较小。五是长效性。世博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通常会在世博会闭幕后延续多年。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同时,参展国送展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且都是本国最具特色、最新、最先进的,东道主花较少的钱就能看到和学到很多的东西。另外,举办城市将以此为契机,市政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届时,四海兄弟、五洲朋友和六方宾客云集,其中蕴藏了大小商机无数,举办国的第三产业又再度辉煌。当然,更多的是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显示综合国力的机会。难怪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国家如此之多。 四、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世博会系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 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国环绕主题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切磋,以便能为人类共同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世博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 世博会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象征。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意志、市民的智慧积极筹办世博会的时候,往往历史地推动着城市精神的绵延:当一个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展示的时候,也往往把城市精神的弘扬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对于世博会(World Exposition)这一个“世界顶级”的“城市事件” ,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入中国的城市,单从《解放日报》的主题检索中,从2000年6月到2007年5月份就有1622条的报道,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上海世博会已经带给中国和上海以强烈的冲击。 世博会是城市活动的顶级的表现形式,在一般的学术领域,世博会是当作“城市事件”来界定的,但它又不同于单纯的政治性活动(如APEC)、经济性活动(如广交会、商品博览会)、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如旅游节、电视节、美食节等)、综合性的体育类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相对于后几类城市事件而言,世博会不仅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而且持续时间最长,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等特点,而且是对人类社会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对于举办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盛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开始,每一届无论是那种形式的,何种规模的都对举办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传递的重要平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因子,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各个城市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定位,实施恰当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城市现有的积极力量,发展区位竞争优势,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下,城市成像成为城市的一个活的名片,直接刺激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居民和外来人口、企业的大脑。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形象左右着各国对中国的评价,影响着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放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经济地位,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上海乃至中国所拥有的重大的全球性事件并不多见,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一个崭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更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全球化让城市“体面的”走出去,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于国家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是在城市中举办,城市称为一个国家的组成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就体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上。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让每个国家都主动的走出去,走向世界,脱离狭小的空间,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城市作为人类一切活动中最核心的节点,反映了人类发展的进步,人类的文化文明,人类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上海传递城市形象一个强大的“扩音器”,从历史上每次世博会的举办看,世博会都会成为该城市迅速发展的催化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会引发7000万的旅游人数,将会产生近3000小时的媒体报道,这些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体和报道将在世博会期间极大的推动上海的城市形象,通过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核心的议题,改变、影响、提升、强化、放大着人们对上海的印象。 上海世博会助推上海在世界的文化认同,世博会的本质是一种旅游事件,是古代集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已经由产品的交换转化成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扬,从根本上讲是通过文化的交流、传递,实现本民族、区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围的认同。上海成功的申办了2010年的世博会,并选择了城市作为它的展示主题,在世博会选址所在的黄浦江两岸区域中,浓缩了上海近现代的城市发展轨迹:19世纪以前的老城厢、20世纪早期形成的外滩、20世纪后期形成的陆家嘴CBD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北外滩国际航运中心正是全力展示上海近现代以来所有的文明成果的主力平台。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的发展和更新就具有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以外的软的因素,这是对城市发展更适合人的居住踢出的高层次的要求——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来提升城市竞争力以谋求更高的竞争能力。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正是切合了当前上海城市发展的热点与重点,不仅涉及到上海历史的沉淀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开发,更涉及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中的形象,又是对上海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充分表达和拓展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发展和变革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1876年费城世博会,开始将新兴强国美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为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标志……2010年5月,世博会来到中国上海。184天的会期、246个实际参展方,7000万参观人次……既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汲取人类最新科技、文化成果,助力自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它又能带来中国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呢?首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上海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世博大幕未启,这里的“世博经济”即已先行,世博会带给区域的“经济动能”可谓立竿见影。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的话说,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为1比9。筹备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在举办之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事实或许更具说服力。上海世博会筹办期间,除了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大量的场馆建设来自直接投资外,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作为世博会的重要工程之一,连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浙江嘉兴、湖州、杭州的上海S32申嘉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上海西部出口增加到6条;而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速铁路,以及京沪高铁虹桥站的部分设施,也将在世博会期间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世博会作为全球性大型展会的辐射作用和吸引力,也让中国客商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此前,江苏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宣传旅游,并推出55条江苏“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市场嗅觉灵敏的江浙客商也早已承接诸如世博会特许产品等多个制造业项目,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第二,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 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博会是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至今已参加了12次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世博会是各国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求真、求实、求规律,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 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 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世博经济有五个特点:一是多元性。从参与世博经济对象看,不仅是参展城市、参展国本身,甚至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从参与世博经济的要素看,不仅有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而且涉及到管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具有多要素流动与配置的特点。二是阶段性。在筹备阶段,经济影响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举办阶段,主要表现为迅速增长的旅游、会展和消费对经济的推动;在会后阶段,主要表现为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对经济的影响。三是带动性。世博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影响涉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对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为此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地区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四是非均衡性。世博会对旅游、交通等第三产业影响和推动力最大,对工业和建筑业影响和推动为次,对农业等的影响和推动相对较小。五是长效性。世博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通常会在世博会闭幕后延续多年。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同时,参展国送展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且都是本国最具特色、最新、最先进的,东道主花较少的钱就能看到和学到很多的东西。另外,举办城市将以此为契机,市政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届时,四海兄弟、五洲朋友和六方宾客云集,其中蕴藏了大小商机无数,举办国的第三产业又再度辉煌。当然,更多的是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显示综合国力的机会。难怪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国家如此之多。 四、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世博会系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 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国环绕主题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切磋,以便能为人类共同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世博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 世博会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象征。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意志、市民的智慧积极筹办世博会的时候,往往历史地推动着城市精神的绵延:当一个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展示的时候,也往往把城市精神的弘扬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对于世博会(World Exposition)这一个“世界顶级”的“城市事件” ,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入中国的城市,单从《解放日报》的主题检索中,从2000年6月到2007年5月份就有1622条的报道,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上海世博会已经带给中国和上海以强烈的冲击。 世博会是城市活动的顶级的表现形式,在一般的学术领域,世博会是当作“城市事件”来界定的,但它又不同于单纯的政治性活动(如APEC)、经济性活动(如广交会、商品博览会)、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如旅游节、电视节、美食节等)、综合性的体育类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相对于后几类城市事件而言,世博会不仅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而且持续时间最长,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等特点,而且是对人类社会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对于举办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盛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开始,每一届无论是那种形式的,何种规模的都对举办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传递的重要平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因子,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各个城市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定位,实施恰当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城市现有的积极力量,发展区位竞争优势,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下,城市成像成为城市的一个活的名片,直接刺激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居民和外来人口、企业的大脑。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形象左右着各国对中国的评价,影响着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放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经济地位,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上海乃至中国所拥有的重大的全球性事件并不多见,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一个崭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更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全球化让城市“体面的”走出去,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于国家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是在城市中举办,城市称为一个国家的组成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就体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上。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让每个国家都主动的走出去,走向世界,脱离狭小的空间,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城市作为人类一切活动中最核心的节点,反映了人类发展的进步,人类的文化文明,人类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上海传递城市形象一个强大的“扩音器”,从历史上每次世博会的举办看,世博会都会成为该城市迅速发展的催化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会引发7000万的旅游人数,将会产生近3000小时的媒体报道,这些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体和报道将在世博会期间极大的推动上海的城市形象,通过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核心的议题,改变、影响、提升、强化、放大着人们对上海的印象。 上海世博会助推上海在世界的文化认同,世博会的本质是一种旅游事件,是古代集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已经由产品的交换转化成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扬,从根本上讲是通过文化的交流、传递,实现本民族、区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围的认同。上海成功的申办了2010年的世博会,并选择了城市作为它的展示主题,在世博会选址所在的黄浦江两岸区域中,浓缩了上海近现代的城市发展轨迹:19世纪以前的老城厢、20世纪早期形成的外滩、20世纪后期形成的陆家嘴CBD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北外滩国际航运中心正是全力展示上海近现代以来所有的文明成果的主力平台。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的发展和更新就具有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以外的软的因素,这是对城市发展更适合人的居住踢出的高层次的要求——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来提升城市竞争力以谋求更高的竞争能力。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正是切合了当前上海城市发展的热点与重点,不仅涉及到上海历史的沉淀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开发,更涉及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中的形象,又是对上海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充分表达和拓展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发展和变革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1876年费城世博会,开始将新兴强国美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为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标志……2010年5月,世博会来到中国上海。184天的会期、246个实际参展方,7000万参观人次……既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汲取人类最新科技、文化成果,助力自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它又能带来中国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呢?首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上海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世博大幕未启,这里的“世博经济”即已先行,世博会带给区域的“经济动能”可谓立竿见影。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的话说,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为1比9。筹备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在举办之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事实或许更具说服力。上海世博会筹办期间,除了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大量的场馆建设来自直接投资外,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作为世博会的重要工程之一,连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浙江嘉兴、湖州、杭州的上海S32申嘉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上海西部出口增加到6条;而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速铁路,以及京沪高铁虹桥站的部分设施,也将在世博会期间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世博会作为全球性大型展会的辐射作用和吸引力,也让中国客商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此前,江苏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宣传旅游,并推出55条江苏“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市场嗅觉灵敏的江浙客商也早已承接诸如世博会特许产品等多个制造业项目,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第二,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 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相关文章

  • 筹办上海世博会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 2008年12月 总第23卷第12期 SOCIALSCIENCf泠REVIEW 社科纵横 Dec.2008VOL.23N0.12 筹办上海世博会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倪国良'耿宏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内容 ...查看


  • "低碳世博"的里程碑意义
  • 离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还有200多天,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我感到,就当前的准备情况而言,"成功"是可以通过精细化的运行管理做到的;至于"精彩",有 ...查看


  • 上海法院2010年度十大知识产权案件(2011.5.21.)
  • 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2010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工作情况,梳理总结上海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此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 ...查看


  • 对我国承办上海世博会的认识和体会
  • 对我国承办上海世博会的认识和体会 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 ...查看


  • 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总结
  • 建工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市民知绿.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响应"低碳生活"主张,融合2010上海世博会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使全市的的环境更加美好,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上海世博会,了解与世博会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查看


  • 2010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篇)
  • 2010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议论文阅读篇 1.(2010四川巴中)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完成17-21题.(15分)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 ...查看


  • 从世博标语翻译中的看中西方思维的不同
  • 从世博标语翻译中的看中西方思维的不同 时间:2011-04-22 11:45:0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胡维(2008)一般来讲,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根源.这里的翻译是不对等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以上海世博会标语为例.原标语的潜在之意 ...查看


  • Ddfvvan_a大学团支部工作计划
  •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团支部: 一. 团支部干部的工作原则 1.团支部书记: a).负责召集支部团员大会和支委会. b) ...查看


  • 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材料题集训(无答案)
  • (二)16.当前,"全国整治网上低俗之风"行动正在连出重拳.截至2009年2月16日,已有多家网站被点名曝光,有1911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网站被关闭.有关部门坏迅速通报被曝光网站的整治情况,同时要求整治不力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