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综合实验仿真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 2015 -- 2016年度第一学期)

名 称: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题 目: 院 系: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 班 级: 测控1303 学 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一周

成 绩:

日期:2016 年1月15

一、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 的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的目的是配合《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传感器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相关部分的内容,利用 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验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仿真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2、要求学生了解传感器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知识,掌握 Matlab/Simulink 进行数据分析和仿真的基本方法。具体要求为:掌握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掌握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分析手段,了解不同阶次特性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仿真实验,对传感器动态特性有感性认识。

二、 实验正文

1、学习使用 Matlab 进行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分别通过自己编写函数和使用 Matlab 提供的函数实现相同功能。

①按照最小二乘法原理编写 Matlab 程序。 程序如下: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1187,48.8382,52.4103]; z1=sum(x); z2=z1^2;

z3=sum(power(x,2)); z4=sum(x.*y); z5=sum(y); n=length(x);

k=(n*z4-z1*z5)/(n*z3-z2); a0=(z3*z5-z1*z4)/(n*z3-z2); fprintf('k=%f\n',k); fprintf('a0=%f',a0); y1=k*x+a0; plot(x,y1,'-b',x,y,'*r'); 输出结果:

k=0.040274 a0=0.619114

拟合直线和各点的分布图见下图:

-200

[***********]2001400

②采用 Matlab 自带的拟合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对前面的结果验证。 程序如下:

clc syms yt xt; m1=0; m2=0; m3=0; m4=0;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1187,48.8382,52.4103]; figure(1);

subplot(3,1,1);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原始数据点'); axis([-300 1400 -15 60]); for i=1:16; m1=m1+x(i); m2=m2+y(i); m3=m3+x(i)*y(i); m4=m4+x(i)*x(i); end

k=(16*m3-m1*m2)/(16*m4-m1^2); a0=(m4*m2-m1*m3)/(16*m4-m1^2); xt=x; yt=a0+k*xt;

subplot(3,1,2);plot(xt,yt);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最小二乘法程序拟合曲线'); axis([-300 1400 -15 60]); a=polyfit(x,y,1); xi=-200:0.001:1300; yi=polyval(a,xi);

subplot(3,1,3);plot(xi,yi);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matlab自带拟合函数拟合曲线'); axis([-300 1400 -15 60]); k a0 a figure(2);

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axis([-300 1400 -15 60]); hold on; plot(xi,yi);

legend('原始数据点' ,’拟合曲线’);

sprintf('自带函数拟合直线方程:Y=%0.5gx+%0.5g',a(1),a(2)) 输出结果:

k = 0.0403 a0 = 0.6191 a =

0.0403 0.6191 ans =

自带函数拟合直线方程:Y=0.040274x+0.61911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原始数据点

6040

200

-200

200

600800温度/℃

最小二乘法程序拟合曲线

400

1000

1200

1400

6040

200

-200

6008001000温度/℃

matlab 自带拟合函数拟合曲线200

400

1200

1400

6040

200

-200

200

400

600温度/℃

800

1000

1200

1400

605040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3020100-10

-200

200

400

600温度/℃

800

1000

1200

1400

由输出结果可知依据最小二乘法编写的程序与matlab 自带函数相吻合。

③采用 Matlab 自带的拟合函数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并给出线性拟合的误差分析。 程序如下:

clc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1187,48.8382,52.4103];

b=polyfit(x,y,2); xj=-200:0.001:1300; yj=polyval(b,xj); 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axis([-300 1400 -15 60]); hold on; plot(xj,yj);

legend('原始数据点',’二次拟合曲线’);

sprintf('二次曲线方程:Y=(%0.5g)x^2+%0.5gx+%0.5g',b(1),b(2),b(3))

输出结果:

ans =

二次曲线方程:Y=(4.7012e-07)x^2+0.039757x+0.66142

605040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3020100-10

-200

200

400

600温度/℃

800

1000

1200

1400

线性拟合误差分析:

clc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1187,48.8382,52.4103]; c=polyfit(x,y,1); yn=polyval(c,x); s=yn-y; m=max(s)

v=m/(c(1)*(1300-c(1)*(-200)))

输出结果:

m =

0.6191 v =

0.0118

所以线性拟合后的最大偏差为0.6191mV ,线性度为1.18%。

2、学习传感器动态特性,包括零阶、一阶和二阶传感器动态特性,并采用 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验证。 ①对零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 零阶传感器的方程为:

Y(t)=KX(t), 式中 K----静态灵敏度。 零阶传感器的传递函数为:

Y/X(D)=Y/X(S)=Y/X(jw)=b0/a0=K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当K=1.5时

由图可见零阶传感器其输出与输入成正比,并且与信号频率无关,因此无幅值和相位失真问题,因此零阶传感器具有理想的动态特性。

②对一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 一阶传感器的方程用算子式表示可写成:

(TD+1)Y(t)=KX(t), 式中K---静态灵敏度; T---时间常数。

一阶传感器的运算传递函数为:

W(D)=Y/X(D)=K/(1+TD); 拉氏传递函数为:

W(S)=Y/X(S)=K/(1+TS); 频率传递函数为: W(jw)=Y/X(jw)=K/(1+Tjw);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由图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弦信号输出越来越趋于稳定的正弦波,阶跃信号输出越来越接近于1。

③对二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特别需要对阻尼比系数分情况进行讨论。 运算传递函数为:

W(D)=Y/X(D)=K/(D^2/w0^2+2§D/w0+1) 拉式传递函数为:

W(S)=Y/X(S)=K/(S^2/w0^2+2§S/w0+1) 频率传递函数为:

W(jw)=Y/X(jw)=K/(jw^2/w0^2+2§jw/w0+1)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其中§分别为0.5、1、1.5。

由图中看出:

欠阻尼§

临界阻尼§=1时,无过冲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趋于原阶跃信号,其所需时间比欠阻尼短;正弦函数稳定后幅值比原信号小。

过阻尼§>1时,无过冲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趋于原阶跃信号,其所需时间比临界阻尼短;正弦函数稳定后幅值比原信号小,且比临界阻尼小。

由上可知在§≥1时:§越小,阶跃信号输出越快的趋向于阶跃原信号;§越小,正弦信号输出函数幅值越大。

三、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总结或结论

1、通过这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我重温了一遍传感器原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巩固了MATLAB 基本使用方法,掌握了MA TLAB 处理的基本编程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及传感器的仿真。

2、MA TLAB 是一个很好的编程平台,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学习,让MA TLAB 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帮助学习高深知识。

3、传感器课程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它是我们向工程问题靠近的很重要的训练,要体会理论知识必须联系实际,这样才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四、参考文献

[1] 王化祥, 张淑英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2007.2

综合实验报告

( 2015 -- 2016年度第一学期)

名 称: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题 目: 院 系: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 班 级: 测控1303 学 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一周

成 绩:

日期:2016 年1月15

一、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 的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的目的是配合《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传感器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相关部分的内容,利用 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验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仿真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2、要求学生了解传感器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知识,掌握 Matlab/Simulink 进行数据分析和仿真的基本方法。具体要求为:掌握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掌握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分析手段,了解不同阶次特性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仿真实验,对传感器动态特性有感性认识。

二、 实验正文

1、学习使用 Matlab 进行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分别通过自己编写函数和使用 Matlab 提供的函数实现相同功能。

①按照最小二乘法原理编写 Matlab 程序。 程序如下: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1187,48.8382,52.4103]; z1=sum(x); z2=z1^2;

z3=sum(power(x,2)); z4=sum(x.*y); z5=sum(y); n=length(x);

k=(n*z4-z1*z5)/(n*z3-z2); a0=(z3*z5-z1*z4)/(n*z3-z2); fprintf('k=%f\n',k); fprintf('a0=%f',a0); y1=k*x+a0; plot(x,y1,'-b',x,y,'*r'); 输出结果:

k=0.040274 a0=0.619114

拟合直线和各点的分布图见下图:

-200

[***********]2001400

②采用 Matlab 自带的拟合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对前面的结果验证。 程序如下:

clc syms yt xt; m1=0; m2=0; m3=0; m4=0;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1187,48.8382,52.4103]; figure(1);

subplot(3,1,1);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原始数据点'); axis([-300 1400 -15 60]); for i=1:16; m1=m1+x(i); m2=m2+y(i); m3=m3+x(i)*y(i); m4=m4+x(i)*x(i); end

k=(16*m3-m1*m2)/(16*m4-m1^2); a0=(m4*m2-m1*m3)/(16*m4-m1^2); xt=x; yt=a0+k*xt;

subplot(3,1,2);plot(xt,yt);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最小二乘法程序拟合曲线'); axis([-300 1400 -15 60]); a=polyfit(x,y,1); xi=-200:0.001:1300; yi=polyval(a,xi);

subplot(3,1,3);plot(xi,yi);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title('matlab自带拟合函数拟合曲线'); axis([-300 1400 -15 60]); k a0 a figure(2);

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axis([-300 1400 -15 60]); hold on; plot(xi,yi);

legend('原始数据点' ,’拟合曲线’);

sprintf('自带函数拟合直线方程:Y=%0.5gx+%0.5g',a(1),a(2)) 输出结果:

k = 0.0403 a0 = 0.6191 a =

0.0403 0.6191 ans =

自带函数拟合直线方程:Y=0.040274x+0.61911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原始数据点

6040

200

-200

200

600800温度/℃

最小二乘法程序拟合曲线

400

1000

1200

1400

6040

200

-200

6008001000温度/℃

matlab 自带拟合函数拟合曲线200

400

1200

1400

6040

200

-200

200

400

600温度/℃

800

1000

1200

1400

605040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3020100-10

-200

200

400

600温度/℃

800

1000

1200

1400

由输出结果可知依据最小二乘法编写的程序与matlab 自带函数相吻合。

③采用 Matlab 自带的拟合函数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并给出线性拟合的误差分析。 程序如下:

clc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1187,48.8382,52.4103];

b=polyfit(x,y,2); xj=-200:0.001:1300; yj=polyval(b,xj); stem(x,y,'fill');

xlabel('温度/℃');

ylabel('K型热电偶分度/mV'); axis([-300 1400 -15 60]); hold on; plot(xj,yj);

legend('原始数据点',’二次拟合曲线’);

sprintf('二次曲线方程:Y=(%0.5g)x^2+%0.5gx+%0.5g',b(1),b(2),b(3))

输出结果:

ans =

二次曲线方程:Y=(4.7012e-07)x^2+0.039757x+0.66142

605040

K 型热电偶分度/m V

3020100-10

-200

200

400

600温度/℃

800

1000

1200

1400

线性拟合误差分析:

clc

x=(-200:100:1300);

y=[-5.8914,-3.5536,0,4.0962,8.1385,12.2086,16.3971,20.6443,24.9055,29.129,33.2754,37.3259,41.2756,45.1187,48.8382,52.4103]; c=polyfit(x,y,1); yn=polyval(c,x); s=yn-y; m=max(s)

v=m/(c(1)*(1300-c(1)*(-200)))

输出结果:

m =

0.6191 v =

0.0118

所以线性拟合后的最大偏差为0.6191mV ,线性度为1.18%。

2、学习传感器动态特性,包括零阶、一阶和二阶传感器动态特性,并采用 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验证。 ①对零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 零阶传感器的方程为:

Y(t)=KX(t), 式中 K----静态灵敏度。 零阶传感器的传递函数为:

Y/X(D)=Y/X(S)=Y/X(jw)=b0/a0=K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当K=1.5时

由图可见零阶传感器其输出与输入成正比,并且与信号频率无关,因此无幅值和相位失真问题,因此零阶传感器具有理想的动态特性。

②对一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 一阶传感器的方程用算子式表示可写成:

(TD+1)Y(t)=KX(t), 式中K---静态灵敏度; T---时间常数。

一阶传感器的运算传递函数为:

W(D)=Y/X(D)=K/(1+TD); 拉氏传递函数为:

W(S)=Y/X(S)=K/(1+TS); 频率传递函数为: W(jw)=Y/X(jw)=K/(1+Tjw);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由图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弦信号输出越来越趋于稳定的正弦波,阶跃信号输出越来越接近于1。

③对二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特别需要对阻尼比系数分情况进行讨论。 运算传递函数为:

W(D)=Y/X(D)=K/(D^2/w0^2+2§D/w0+1) 拉式传递函数为:

W(S)=Y/X(S)=K/(S^2/w0^2+2§S/w0+1) 频率传递函数为:

W(jw)=Y/X(jw)=K/(jw^2/w0^2+2§jw/w0+1) 仿真程序图与结果图如下:

其中§分别为0.5、1、1.5。

由图中看出:

欠阻尼§

临界阻尼§=1时,无过冲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趋于原阶跃信号,其所需时间比欠阻尼短;正弦函数稳定后幅值比原信号小。

过阻尼§>1时,无过冲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趋于原阶跃信号,其所需时间比临界阻尼短;正弦函数稳定后幅值比原信号小,且比临界阻尼小。

由上可知在§≥1时:§越小,阶跃信号输出越快的趋向于阶跃原信号;§越小,正弦信号输出函数幅值越大。

三、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总结或结论

1、通过这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我重温了一遍传感器原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巩固了MATLAB 基本使用方法,掌握了MA TLAB 处理的基本编程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及传感器的仿真。

2、MA TLAB 是一个很好的编程平台,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学习,让MA TLAB 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帮助学习高深知识。

3、传感器课程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它是我们向工程问题靠近的很重要的训练,要体会理论知识必须联系实际,这样才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四、参考文献

[1] 王化祥, 张淑英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2007.2


相关文章

  • 模电仿真实验报告.
  •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张斌杰生物医学工程141班 学号6103414032 Multisim软件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2.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查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0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和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198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光学仪器学科的主要部分,本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 ...查看


  • 光控灯课程设计报告
  • 学号: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光控灯 系 部 电气工程系 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赵玉菊 学生姓名 张文格 2014年12月 摘要 本课题介绍的光控照明灯电路,电路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光控照明电路,以达到节省 ...查看


  • 杭电自动化短学期实验报告模板-控制系统仿真-模板
  •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0级)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自动化 自动化 王永忠/刘伟峰 2013年7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二) --异步电机调速仿真设计 本课程设 ...查看


  • 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综述
  •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第5卷 第8期2015年3月 汽车座椅静强度试验综述 信延德 卢金新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汽车座椅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功能除了支撑乘员重心,减轻乘员 ...查看


  • 凸轮机构动态测试实验台在机械原理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摘要: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对凸轮机构注重图解法设计凸轮廓线方法的讲授,而凸轮机构在满足从动件运动规律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机构动态测试的要求.本文引入凸轮机构动态测试实验台作为<机械原理>综合实验的平台,使学生着 ...查看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题目: 温度测量仪 专业名称: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6月3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目的 1.通过对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了解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学会在实际 ...查看


  • 开题报告封面123
  •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家庭智能防误报和防漏报 监控系统 项目负责人姓名: 李赛超 负责人所在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学号: 项目负责人专业: 电子信息科 ...查看


  •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题: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 系 别: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电控学院 2011年1月6日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微型计算机结合自动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