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改善民生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改善民生的意义和途径

姓名:王辉焕 学号:[1**********]

【内容摘要】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直至今日民生问题也尤为重要。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本。所以民生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与发挥等问题。本文在介绍民生问题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上,分别从生存性问题、安全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三个方面对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生;意义;解决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建设也取得较大成效,党和政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

一、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通常表现为: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种种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从具体的方面来说,民生问题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做好。

1、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幸福生活的基础。如果失业率过高,就很难保持和谐稳定,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2、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分配

分配是民生之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4、社保

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持水平稳步提高。

5、稳定

稳定是民生之盾,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 生活的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最能反映小康的实现程度和社会是否和谐,而这都取决于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能否得到合理和及时的解决。所以,民生问题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 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让所有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让所有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有序运行, 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坚持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促进社会全面进

步。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4、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 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 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 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三、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

民生问题,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利益问题入手, 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解决好生存性民生问题

做好民生工作, 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性需求摆在突出位置, 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增收等问题。

(一)、要促进劳动就业,充分配置就业资源,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人民只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要通过政策体系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实行政府全面促进就业,市场充分配置就业资源,劳动者自主创业,企业和劳动力双向选择的新就业方针,不断创新业态模式,不断提高劳动标准,鼓励推进体面就业,进一步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使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创业,人人吃好饭。适时放开全面二胎政策,一方面可适当减缓老龄化进程,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劳动力的可持续稳定增长。

(二)、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体系,全面建成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尊严感安全感。社会保障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我们要着眼于化风险、增福利、兜底线,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要加强城乡扶贫帮困工作, 做好对残疾人等各类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扎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巩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

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努力使人民群众衣食无忧,养老无难,治病无碍,居住无愁,增加生命的尊严感和生活的安全感。

(三)、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及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落实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税收优惠和收费基金减免政策。

(四)、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是民生之急。要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生活难题,加快医疗卫生公益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继续做好有关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工作;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病有所医、医有保障。

(五)、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适当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合理调控收入差距,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统筹兼顾区域发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开发力度。大力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同期经济增长。要适当缩小收入差距,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生活的认可度。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适时开征居民房地产税,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加大“扩中、提低、限高”力度,早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要解决好安全性民生问题

安全性民生问题的解决主要指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相结合,全面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加强社会安全防控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安全风险理性认知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建设具有广泛认可性的

公共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健全网络信息监测与反应机制。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救助等能力建设。依法妥善处置涉及宗教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要解决好发展性民生问题

在解决好生存性、安全性民生的基础上, 着力解决好教育、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发展性民生,以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一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依靠教育兴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利途径。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同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是要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对网络等新兴传媒的监督和管理, 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宣传、网络信息的作用, 积极发展文化公益性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继续支持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推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群众,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 深入展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现代文明建设的热忱, 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总结

改善民生问题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的民生之事,以往解决也许反应很热烈,而现在来解决也许反应很平淡,甚至还会提出更高的标准。因而,解决民生问题不能满足于现状,更不能打退堂鼓,应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高,从低端到高端解决不同时期民生的不同需求。

民生建设是高回报的投入,收回的是人民群众对发展的认可和支持,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是由此而带来的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持续不断地解决好民生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早日实现“中国梦”上来。

【参考文献】

[1] 吴树青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2] 董延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经验》,《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钱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35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

试论改善民生的意义和途径

姓名:王辉焕 学号:[1**********]

【内容摘要】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直至今日民生问题也尤为重要。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本。所以民生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与发挥等问题。本文在介绍民生问题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上,分别从生存性问题、安全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三个方面对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生;意义;解决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建设也取得较大成效,党和政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

一、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通常表现为: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种种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从具体的方面来说,民生问题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做好。

1、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幸福生活的基础。如果失业率过高,就很难保持和谐稳定,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2、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分配

分配是民生之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4、社保

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持水平稳步提高。

5、稳定

稳定是民生之盾,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 生活的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最能反映小康的实现程度和社会是否和谐,而这都取决于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能否得到合理和及时的解决。所以,民生问题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 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让所有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让所有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有序运行, 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坚持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促进社会全面进

步。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4、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 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 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 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三、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

民生问题,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利益问题入手, 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解决好生存性民生问题

做好民生工作, 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性需求摆在突出位置, 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增收等问题。

(一)、要促进劳动就业,充分配置就业资源,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人民只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要通过政策体系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实行政府全面促进就业,市场充分配置就业资源,劳动者自主创业,企业和劳动力双向选择的新就业方针,不断创新业态模式,不断提高劳动标准,鼓励推进体面就业,进一步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使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创业,人人吃好饭。适时放开全面二胎政策,一方面可适当减缓老龄化进程,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劳动力的可持续稳定增长。

(二)、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体系,全面建成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尊严感安全感。社会保障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我们要着眼于化风险、增福利、兜底线,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要加强城乡扶贫帮困工作, 做好对残疾人等各类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扎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巩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

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努力使人民群众衣食无忧,养老无难,治病无碍,居住无愁,增加生命的尊严感和生活的安全感。

(三)、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及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落实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税收优惠和收费基金减免政策。

(四)、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是民生之急。要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生活难题,加快医疗卫生公益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继续做好有关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工作;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病有所医、医有保障。

(五)、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适当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合理调控收入差距,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统筹兼顾区域发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开发力度。大力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同期经济增长。要适当缩小收入差距,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生活的认可度。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适时开征居民房地产税,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加大“扩中、提低、限高”力度,早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要解决好安全性民生问题

安全性民生问题的解决主要指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相结合,全面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加强社会安全防控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安全风险理性认知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建设具有广泛认可性的

公共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健全网络信息监测与反应机制。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救助等能力建设。依法妥善处置涉及宗教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要解决好发展性民生问题

在解决好生存性、安全性民生的基础上, 着力解决好教育、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发展性民生,以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一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依靠教育兴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利途径。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同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是要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对网络等新兴传媒的监督和管理, 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宣传、网络信息的作用, 积极发展文化公益性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继续支持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推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群众,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 深入展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现代文明建设的热忱, 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总结

改善民生问题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的民生之事,以往解决也许反应很热烈,而现在来解决也许反应很平淡,甚至还会提出更高的标准。因而,解决民生问题不能满足于现状,更不能打退堂鼓,应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高,从低端到高端解决不同时期民生的不同需求。

民生建设是高回报的投入,收回的是人民群众对发展的认可和支持,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是由此而带来的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持续不断地解决好民生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早日实现“中国梦”上来。

【参考文献】

[1] 吴树青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2] 董延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经验》,《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钱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35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


相关文章

  •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政治学院 郑小容 2013000038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的治国经验表明:谋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然而,伴随着经 ...查看


  • 入党思想汇报精选: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
  • 本站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入党思想汇报精选: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爱的党组织: 习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反复说我党要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其实,早在 ...查看


  • 申论范文:民生问题解决的意义及总体思路
  • 申论范文:民生问题解决的意义及总体思路 (一)民生问题的意义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 ...查看


  • 广东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 广东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自学提纲第二单元 一.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建设)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


  • 送温暖活动的现实意义及路径
  • 送温暖活动的现实意义及路径 一.关注民生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广泛的参与改善民生工作,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是就工会组织性质来看,工会是联系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职工群众实现民主参与和民 ...查看


  • 村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构建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村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构建研究 作者:黄桂林 张于 来源:<经济师>2013年第03期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村镇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查看


  • 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
  • MASTER079 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到中国共产党的 摘 要:本文阐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涵,把孙中 山民生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创新之处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民生主 ...查看


  • 民生领域业务---建设银行
  • 摘要: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建设银行作为拥有广泛客户基础,在国内市场把持领先地位的国有上市银行,置身这个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视野中,把支持民生领域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 ...查看


  • 教育改革论文 1
  • 高考时政热点专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