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人与书之间的羁绊由来已久。对于书籍的设计我们更应该以一种人文主义的情怀去对待,这些书籍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有情绪的。我们平时所说的书籍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简称,指的是书籍从选材文稿到设计、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全面地讲,包括策划、编辑、封面等整体形象的设计,以及书籍的定价、在书架的摆放和档次等都是属于书籍设计的一部分。而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让书籍的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阅读书籍的方式和对书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层面,这些都赋予书籍设计新的延展意义。本文要谈的不是传统装帧设计中的美学,而是延展到生活中,现代人们对书籍的另类需求和这之中的美学体现。这种新的需求也为书籍困顿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方向。
【关键词】书籍 设计 需求 美学价值
《书之书》的作者蔡家园如是说:“书是有灵魂的物,它既是写作者心灵世界的物化,也是阅读者关照自我的镜子。因此,人与书不是冰冷的物的关系,而是一种充满热度的灵魂关系。”有的人把书籍当做朋友,有的人把书籍当做恋人,还有的人把书籍当做老师,当做长辈,当做心灵的依托。爱书成痴的人,更是把书籍看做自己的一切,胜过其他所有的东西。中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也认为书籍之美体现的是和谐、对比之美,和谐是书籍给读者创造的精神享受的空间,而对比之美是指通过阅读,读者的触觉等感官也感觉到愉悦,精神享受的空间和物化的双重愉悦就是书籍所创造的美。
1 书籍的本体设计之美
如今电子时代社会,电子书产生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对传统书籍自身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书籍从古至今经历了从材料到装帧形式等漫长的演变。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流传至今,其间因为纸的发明造就了纸本书比较长久的存在形式。但是电子书的当下让纸质书籍不易保存和携带的部分被放大了,从新科技、新产品的角度来说显得有点落后和不易传播。然而深入地去思考信息和我们自身的关系,纸本书籍的存在因为其质感、重量、厚度等情感的实质性依托,让我们的阅读能更有互动性,带来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书籍时设计师不再一味追求纸质书籍作为信息容器承载与传递文本信息的功能,而是赋予纸质书籍更多的情感空间,使“形式依随感觉”,注重人们的审美感受,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更具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
近年来,各种对于书籍设计的新思维有一部分体现在了书籍的质感和书籍本体概念化的表达上。比如很多的日本朴素美学,一些现代的科技都用到了书籍设计中,包括当下很流行的“概念书籍”,使纸质书籍在保留它传统面貌的情况下,还体现出各种流行的概念,有环保、文化交流等。这些都发挥了书籍能带给读者视觉之外的五感体验和全新的组合功能。
2 书籍保护中的艺术
一些爱书人非常注重书籍的保护与放置,这种行为来自于对书的情感,但采用了非常物理性的方法,他们在长期的书籍保护中也总结出一套谨慎细微甚至成痴的书籍保护美学。
美国作家安妮・法迪曼在《爱书人的喜悦》一书里面写道,有位纽约的藏书家,他不允许妻子在天黑之前打开窗帘,怕书背被阳光晒到而褪色。这位藏书家说,珍爱的书籍至少要买两本,这样就只有一本需要遭受到翻页的摧残。关于藏书家的各种奇特嗜好,除了诸如上面这个例子如此苛刻的习惯外,还有一些很具体的表现。像一般的家庭,会考虑到书柜的清洁和书籍的存放部分,有的人要求书柜必须要有玻璃门来防尘,而且靠近阳光直射的地方会有紫外线让书本褪色,造成书的情况恶化,因此要注意隔绝阳光直射,也以用窗帘的保护和书柜的放置位置靠房屋的内侧等方法来解决。同时还要注意房间的温度湿度等,因为室内外的温差和湿气会导致久置的书籍出现带有颜色的书斑。
还有很多其他的处理方法,首先要确保所有的书都能直立放置,斜放的话会导致书籍变形,而且在书籍堆积了灰尘后要定期拿软毛刷进行清理。很多方式虽然听起来繁琐,但是真正的爱书人,会将这些工作作为与书之间艺术的交流,种种姿态美丽优雅而富有学问。
3 书籍的新形态和装饰美学
书籍新形态的设计除了在本身形态上所有的创新和改变之外,在书籍的各项功能方面也着意表现出与传统书籍相区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书籍形态的视觉空间、展示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三个方面。其中除了书籍的装帧设计外,书籍的摆放展示和以书为造型艺术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些特点在沿袭传统的要素之外,也不断地改变去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如今是电子时代,电子书正飞速席卷全球,利用自身便利快捷的优势,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如今也许不会再有那么多人在意书籍的收藏了,真正要买纸本书甚至真正想要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少。那么这个时候书籍设计师也开始思考,利用书籍本身的造型美来创造组合出别样的美学体验。即使不是很爱读书的人,也可以考虑让书成为家中装饰上的要件。比如可以利用书的造型,尺寸差不多的书籍在家中的角落堆砌成小茶几的造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别摆放书籍的方法,比如在桌子上把很漂亮的图画书书页打开朝外架在桌上,像是挂了一幅画,既色彩丰富又有立体雕塑的感觉。
欧美的藏书家喜欢把家里对外开的窗户或门口都用书架包围起来,这时候就形成一整面书墙,门窗是凹陷进去的空间,从外看像是一幅整齐的画框,曲径通幽的感觉,有别样的风情。还有一些非常稀奇古怪的书柜,现在市面上也常能见到。比如处理成弯形等各种装饰感极强的造型,它们的用途主要就是当做摆设,作为室内设计中的一个有趣构图,成为家装观赏性的一部分,但也不乏实用性。
这些林林总总放书的方法,虽不能够说明装饰者真的爱书的内容,但是能体会到设计师利用人们喜爱书籍的另一个层面,爱书的形状、样子,以及书带来的某种气氛、感觉。就如家中其他重要装饰一样,有时候精神层面的东西也要用合理有趣甚至夸张的外在形式来表达别样的效果。
4 书籍的情感互动设计美学
书籍从内容到形式来看,是综合性的艺术,对书籍情感的设计也是现在设计的趋向,它承载了对人类精神领域的责任。我们身边的设计几乎都是以人为本,在设计领域里,建筑艺术、环艺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都融入了很多情感设计的部分,包括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书籍的情感设计也将是现代设计另一个主导的发展趋势。这些情感除了与书籍的互动设计之外,从书籍本身来说也包含着基础设计,包括开本的大小、长短比例、厚度、重量、图片文字的大小、编排以及装订方式,但是不同的是,对这些细节的关注都是要使人们在最舒服的状态和气氛下完成阅读和欣赏行为。
在人们逐渐提倡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候,设计师也希望增加书籍的审美附加值。所以,情感设计正经历着从功能到人文,再到人的精神需求的阶段,并在书籍形态中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设计师所能用到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媒体创新,将信息转化成一定的视觉形式,来帮助信息更有效、更有趣的传达。情感设计就是这样一个表达途径,这些新的设计形式,许多都要依赖现代的工艺技术。设计师也在努力探索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达米安.汤普森.爱书成家:书的收藏×家饰[M].台湾:朱雀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
[2]安・法第曼.爱书人的喜悦――一个普通读者的告白[M].台湾:双月书屋,1999.
[3]蔡家园.书之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摘 要】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人与书之间的羁绊由来已久。对于书籍的设计我们更应该以一种人文主义的情怀去对待,这些书籍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有情绪的。我们平时所说的书籍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简称,指的是书籍从选材文稿到设计、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全面地讲,包括策划、编辑、封面等整体形象的设计,以及书籍的定价、在书架的摆放和档次等都是属于书籍设计的一部分。而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让书籍的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阅读书籍的方式和对书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层面,这些都赋予书籍设计新的延展意义。本文要谈的不是传统装帧设计中的美学,而是延展到生活中,现代人们对书籍的另类需求和这之中的美学体现。这种新的需求也为书籍困顿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方向。
【关键词】书籍 设计 需求 美学价值
《书之书》的作者蔡家园如是说:“书是有灵魂的物,它既是写作者心灵世界的物化,也是阅读者关照自我的镜子。因此,人与书不是冰冷的物的关系,而是一种充满热度的灵魂关系。”有的人把书籍当做朋友,有的人把书籍当做恋人,还有的人把书籍当做老师,当做长辈,当做心灵的依托。爱书成痴的人,更是把书籍看做自己的一切,胜过其他所有的东西。中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也认为书籍之美体现的是和谐、对比之美,和谐是书籍给读者创造的精神享受的空间,而对比之美是指通过阅读,读者的触觉等感官也感觉到愉悦,精神享受的空间和物化的双重愉悦就是书籍所创造的美。
1 书籍的本体设计之美
如今电子时代社会,电子书产生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对传统书籍自身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书籍从古至今经历了从材料到装帧形式等漫长的演变。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流传至今,其间因为纸的发明造就了纸本书比较长久的存在形式。但是电子书的当下让纸质书籍不易保存和携带的部分被放大了,从新科技、新产品的角度来说显得有点落后和不易传播。然而深入地去思考信息和我们自身的关系,纸本书籍的存在因为其质感、重量、厚度等情感的实质性依托,让我们的阅读能更有互动性,带来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书籍时设计师不再一味追求纸质书籍作为信息容器承载与传递文本信息的功能,而是赋予纸质书籍更多的情感空间,使“形式依随感觉”,注重人们的审美感受,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更具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
近年来,各种对于书籍设计的新思维有一部分体现在了书籍的质感和书籍本体概念化的表达上。比如很多的日本朴素美学,一些现代的科技都用到了书籍设计中,包括当下很流行的“概念书籍”,使纸质书籍在保留它传统面貌的情况下,还体现出各种流行的概念,有环保、文化交流等。这些都发挥了书籍能带给读者视觉之外的五感体验和全新的组合功能。
2 书籍保护中的艺术
一些爱书人非常注重书籍的保护与放置,这种行为来自于对书的情感,但采用了非常物理性的方法,他们在长期的书籍保护中也总结出一套谨慎细微甚至成痴的书籍保护美学。
美国作家安妮・法迪曼在《爱书人的喜悦》一书里面写道,有位纽约的藏书家,他不允许妻子在天黑之前打开窗帘,怕书背被阳光晒到而褪色。这位藏书家说,珍爱的书籍至少要买两本,这样就只有一本需要遭受到翻页的摧残。关于藏书家的各种奇特嗜好,除了诸如上面这个例子如此苛刻的习惯外,还有一些很具体的表现。像一般的家庭,会考虑到书柜的清洁和书籍的存放部分,有的人要求书柜必须要有玻璃门来防尘,而且靠近阳光直射的地方会有紫外线让书本褪色,造成书的情况恶化,因此要注意隔绝阳光直射,也以用窗帘的保护和书柜的放置位置靠房屋的内侧等方法来解决。同时还要注意房间的温度湿度等,因为室内外的温差和湿气会导致久置的书籍出现带有颜色的书斑。
还有很多其他的处理方法,首先要确保所有的书都能直立放置,斜放的话会导致书籍变形,而且在书籍堆积了灰尘后要定期拿软毛刷进行清理。很多方式虽然听起来繁琐,但是真正的爱书人,会将这些工作作为与书之间艺术的交流,种种姿态美丽优雅而富有学问。
3 书籍的新形态和装饰美学
书籍新形态的设计除了在本身形态上所有的创新和改变之外,在书籍的各项功能方面也着意表现出与传统书籍相区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书籍形态的视觉空间、展示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三个方面。其中除了书籍的装帧设计外,书籍的摆放展示和以书为造型艺术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些特点在沿袭传统的要素之外,也不断地改变去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如今是电子时代,电子书正飞速席卷全球,利用自身便利快捷的优势,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如今也许不会再有那么多人在意书籍的收藏了,真正要买纸本书甚至真正想要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少。那么这个时候书籍设计师也开始思考,利用书籍本身的造型美来创造组合出别样的美学体验。即使不是很爱读书的人,也可以考虑让书成为家中装饰上的要件。比如可以利用书的造型,尺寸差不多的书籍在家中的角落堆砌成小茶几的造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别摆放书籍的方法,比如在桌子上把很漂亮的图画书书页打开朝外架在桌上,像是挂了一幅画,既色彩丰富又有立体雕塑的感觉。
欧美的藏书家喜欢把家里对外开的窗户或门口都用书架包围起来,这时候就形成一整面书墙,门窗是凹陷进去的空间,从外看像是一幅整齐的画框,曲径通幽的感觉,有别样的风情。还有一些非常稀奇古怪的书柜,现在市面上也常能见到。比如处理成弯形等各种装饰感极强的造型,它们的用途主要就是当做摆设,作为室内设计中的一个有趣构图,成为家装观赏性的一部分,但也不乏实用性。
这些林林总总放书的方法,虽不能够说明装饰者真的爱书的内容,但是能体会到设计师利用人们喜爱书籍的另一个层面,爱书的形状、样子,以及书带来的某种气氛、感觉。就如家中其他重要装饰一样,有时候精神层面的东西也要用合理有趣甚至夸张的外在形式来表达别样的效果。
4 书籍的情感互动设计美学
书籍从内容到形式来看,是综合性的艺术,对书籍情感的设计也是现在设计的趋向,它承载了对人类精神领域的责任。我们身边的设计几乎都是以人为本,在设计领域里,建筑艺术、环艺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都融入了很多情感设计的部分,包括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书籍的情感设计也将是现代设计另一个主导的发展趋势。这些情感除了与书籍的互动设计之外,从书籍本身来说也包含着基础设计,包括开本的大小、长短比例、厚度、重量、图片文字的大小、编排以及装订方式,但是不同的是,对这些细节的关注都是要使人们在最舒服的状态和气氛下完成阅读和欣赏行为。
在人们逐渐提倡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候,设计师也希望增加书籍的审美附加值。所以,情感设计正经历着从功能到人文,再到人的精神需求的阶段,并在书籍形态中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设计师所能用到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媒体创新,将信息转化成一定的视觉形式,来帮助信息更有效、更有趣的传达。情感设计就是这样一个表达途径,这些新的设计形式,许多都要依赖现代的工艺技术。设计师也在努力探索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达米安.汤普森.爱书成家:书的收藏×家饰[M].台湾:朱雀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
[2]安・法第曼.爱书人的喜悦――一个普通读者的告白[M].台湾:双月书屋,1999.
[3]蔡家园.书之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