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 1

微观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院各专业及其它管理类专业

规定学时:72学时,4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下学期

任课教师:微观经济学课程组

微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微观经济学是从个体、个量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植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微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供求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厂商和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名词解释、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简述题和论述题等。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张广胜等:《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目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尹伯成:《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张清溪等:《经济学—理论与实际》(上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w. w. Norton company, fourth edition, 2002 Pindyck: Microeconomics,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2000

第一章 引论

通过经济学导论你会了解到,稀缺的资源如何有效的加以配置是经济学关注的中心,而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经济体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简单介绍本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的性质、基本内容;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六节,四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重商主义

2、古典经济学

3、庸俗经济学

4、庸俗经济学后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1、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2、政策建议

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2、西方经济学的体系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适当补充西方经济学说史和流派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及走向,以及该学科的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采用对比和案例教学的分析方法。每次课课前用5分钟提问,对提问内容精心设计。讲授结束时用3分钟总结,包括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基本内容有哪些?

(2)西方经济学的体系?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需求、供给、均衡等基本范畴的含义。把握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作用的条件。掌握价格的形成机理以及政府干预价格的后果;学会运用弹性理论分析变量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了解蛛网理论的形成和原因。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八节,八学时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2、需求表、需求曲线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2、供给表、供给曲线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决定

3、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 经济模型

2、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3、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 弹性

2、 需求价格弹性

3、 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4、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5、 供给价格弹性

6、 弹性的扩展

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蛛网模型

1、蛛网理论的内容

2、蛛网理论的模型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需求的含义、表示方法、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规律

2、供给;供给规律;影响供给的因素

3、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支持价格政策、限制价格政策

4、弹性理论的含义及应用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在讲授完有关经济理论时结合现实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六次课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能够熟练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求解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能够分析价格和收入变动对消费需求的数量影响,并从中推导出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八节,八学时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1、效用和基数效用论

2、消费者均衡

3、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第三节、预算线

1、 预算线含义

2、 预算线的变动

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消费曲线

2、恩格尔曲线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 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是在介绍完供求理论后,在理论上论证需求曲线的,这一章理论性比较强,难度也较大。

1、欲望概念的理解。

2、基数效用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理解序数效用论中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预算线;消费者均衡;

4、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5、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在讲授完有关经济理论是注意结合现实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加入学生讨论,以时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四章 生产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技术和生产函数的含义。分析讨论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特征与厂商的生产决策;掌握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特征与厂商的生产决策。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四节,八学时

第一节、生产函数

1、厂商

2、生产函数

3、生产与技术

4、生产函数的类型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确定

1、几个产量概念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第三节、两种可变要素的最佳配置

1、等产量曲线

2、等成本线

3、生产者均衡

4、生产者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四节、规模报酬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是主要介绍生产理论。教学的重点是生产要素的分类、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决策,具体为:

1、理解生产的长期和短期的内涵

2、生产中的几个阶段的划分及特征

3、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长期内生产均衡的条件

5、理解规模报酬的内涵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在讲授完有关经济理论是注意结合现实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加入学生讨论,以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熟悉成本的含义和各种成本的几何形态及特点。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掌握收益、利润概念的含义,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内容。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四节,六学时

第一节、成本概述

成本与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

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扩展线

第三节、短期成本分析

总成本、平均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边际成本

第四节、长期成本分析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规模经济与成本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是主要在生产理论之后,介绍成本收益理论,实际上是生产理论的延续。教学的重点是生产成本的分类、短期和长期的成本分析,以及收益理论。具体为:

1、理解成本的几个概念

2、短期成本分析中各种成本曲线的关系

3、理解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规模经济与成本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主要是各种成本曲线理论的由来,这章最大的特点是概念比教多,也不容易记,并可以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解释相关概念。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加入学生讨论,以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六章 市场理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厂商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厂商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环境下产量和价格决策的条件和内容。熟悉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并借以分析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六节,八学时

第一节、概述

市场和厂商的类型;厂商的形式、市场的分类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的需求曲线;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递增、递减行业

第六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习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市场理论,讲授的重点是区分不同的市场类型,并注意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包括价格和产量决策,并作出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具体为:

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主要是各种市场的类型、特征及完全竞争厂商价格和产量决策。这章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图形较多,在讲授时并可以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解释相关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针对本章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适当举例,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理解。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熟悉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的基本特征。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厂商的经济效率、产量和价格进行比较分析,并借以分析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四节,八学时

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厂商的成本与收益;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的成本与收益;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第三节、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几种理论解释;博弈论

第四节、市场类型及其经济效率的比较

产量和价格比较、经济效率比较

习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包括价格和产量决策,并作出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具体为:

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2、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3、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几种理论解释。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这章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图形较多,在讲授时并可以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解释相关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针对本章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适当举例,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理解。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31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了解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三节,六学时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

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二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买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是在介绍完产品市场之后开始涉入生产要素市场重点讲授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以及价格的决定。具体为:

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4、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是在介绍完产品市场之后开始涉入生产要素市场,因此可以利用以前讲授的市场供求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来学习本章内容。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本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十六次课

32

33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一般原理;了解地租、工资、利率和利润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经济租金、准租金概念。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三节,六学时

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问题

第二节、要素的供给和价格的决定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决定

第三节、分配均等程度的测算

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是在介绍完产品市场之后开始涉入生产要素市场重点讲授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以及价格的决定。具体为:

1、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

2、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决定

3、理解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是在介绍完产品市场之后开始涉入生产要素市场,因此可以利用以前讲授的市场供求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来学习本章内容。

34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本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35

36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一般均衡的含义和实现一般均衡所需的条件。掌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和条件,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和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关系。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三节,四学时

第一节、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福利经济学

经济效率

帕累托标准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三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理论,重点介绍有关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条件。具体为:

1、经济效率的含义

2、理解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是在介绍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因此重点引导学生对福利和经济效率的的理解。在本章中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益处,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解决的问题。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注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37

38

39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市场失灵概念,掌握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理解公共物品、外部经济、垄断、信息不对称等概念。进而加深对矫正市场失灵的各种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二节,四学时

第一节、市场失灵

垄断

公共产品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不完全市场

第二节 微观经济政策

公共管制和反市场失灵的政策

政府的微观经济职能

微观经济政策

总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理论,重点介绍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具体为:

1、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

2、微观经济政策的内涵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是在介绍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的有关理论。因此重点引导学生对市场失灵理论的理解,即市场不是万能的,因此有时需要政府的干预。讲授这部分内容是可以引导学生多举一些现实中的案例,以更好的理解理论,另外,在此部分可以介绍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做以铺垫。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并加以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40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41

最后一次课作为答疑课。嘱咐同学认真复习,准备考试!

42

微观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院各专业及其它管理类专业

规定学时:72学时,4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下学期

任课教师:微观经济学课程组

微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微观经济学是从个体、个量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植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微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供求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厂商和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名词解释、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简述题和论述题等。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张广胜等:《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目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尹伯成:《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张清溪等:《经济学—理论与实际》(上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w. w. Norton company, fourth edition, 2002 Pindyck: Microeconomics,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2000

第一章 引论

通过经济学导论你会了解到,稀缺的资源如何有效的加以配置是经济学关注的中心,而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经济体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简单介绍本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的性质、基本内容;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六节,四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重商主义

2、古典经济学

3、庸俗经济学

4、庸俗经济学后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1、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2、政策建议

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2、西方经济学的体系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适当补充西方经济学说史和流派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及走向,以及该学科的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采用对比和案例教学的分析方法。每次课课前用5分钟提问,对提问内容精心设计。讲授结束时用3分钟总结,包括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基本内容有哪些?

(2)西方经济学的体系?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需求、供给、均衡等基本范畴的含义。把握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作用的条件。掌握价格的形成机理以及政府干预价格的后果;学会运用弹性理论分析变量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了解蛛网理论的形成和原因。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八节,八学时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2、需求表、需求曲线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2、供给表、供给曲线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决定

3、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 经济模型

2、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3、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 弹性

2、 需求价格弹性

3、 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4、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5、 供给价格弹性

6、 弹性的扩展

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蛛网模型

1、蛛网理论的内容

2、蛛网理论的模型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需求的含义、表示方法、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规律

2、供给;供给规律;影响供给的因素

3、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支持价格政策、限制价格政策

4、弹性理论的含义及应用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在讲授完有关经济理论时结合现实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六次课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能够熟练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求解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能够分析价格和收入变动对消费需求的数量影响,并从中推导出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八节,八学时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1、效用和基数效用论

2、消费者均衡

3、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第三节、预算线

1、 预算线含义

2、 预算线的变动

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消费曲线

2、恩格尔曲线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 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是在介绍完供求理论后,在理论上论证需求曲线的,这一章理论性比较强,难度也较大。

1、欲望概念的理解。

2、基数效用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理解序数效用论中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预算线;消费者均衡;

4、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5、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在讲授完有关经济理论是注意结合现实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加入学生讨论,以时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四章 生产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技术和生产函数的含义。分析讨论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特征与厂商的生产决策;掌握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特征与厂商的生产决策。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四节,八学时

第一节、生产函数

1、厂商

2、生产函数

3、生产与技术

4、生产函数的类型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确定

1、几个产量概念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第三节、两种可变要素的最佳配置

1、等产量曲线

2、等成本线

3、生产者均衡

4、生产者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四节、规模报酬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是主要介绍生产理论。教学的重点是生产要素的分类、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决策,具体为:

1、理解生产的长期和短期的内涵

2、生产中的几个阶段的划分及特征

3、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长期内生产均衡的条件

5、理解规模报酬的内涵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在讲授完有关经济理论是注意结合现实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加入学生讨论,以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熟悉成本的含义和各种成本的几何形态及特点。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掌握收益、利润概念的含义,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内容。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四节,六学时

第一节、成本概述

成本与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

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扩展线

第三节、短期成本分析

总成本、平均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边际成本

第四节、长期成本分析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规模经济与成本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是主要在生产理论之后,介绍成本收益理论,实际上是生产理论的延续。教学的重点是生产成本的分类、短期和长期的成本分析,以及收益理论。具体为:

1、理解成本的几个概念

2、短期成本分析中各种成本曲线的关系

3、理解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规模经济与成本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主要是各种成本曲线理论的由来,这章最大的特点是概念比教多,也不容易记,并可以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解释相关概念。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加入学生讨论,以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六章 市场理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厂商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厂商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环境下产量和价格决策的条件和内容。熟悉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并借以分析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六节,八学时

第一节、概述

市场和厂商的类型;厂商的形式、市场的分类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的需求曲线;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递增、递减行业

第六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习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市场理论,讲授的重点是区分不同的市场类型,并注意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包括价格和产量决策,并作出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具体为:

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主要是各种市场的类型、特征及完全竞争厂商价格和产量决策。这章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图形较多,在讲授时并可以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解释相关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针对本章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适当举例,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理解。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熟悉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的基本特征。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厂商的经济效率、产量和价格进行比较分析,并借以分析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四节,八学时

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厂商的成本与收益;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的成本与收益;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第三节、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几种理论解释;博弈论

第四节、市场类型及其经济效率的比较

产量和价格比较、经济效率比较

习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包括价格和产量决策,并作出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具体为:

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2、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3、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几种理论解释。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这章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图形较多,在讲授时并可以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解释相关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针对本章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适当举例,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理解。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31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了解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三节,六学时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

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二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买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是在介绍完产品市场之后开始涉入生产要素市场重点讲授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以及价格的决定。具体为:

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4、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是在介绍完产品市场之后开始涉入生产要素市场,因此可以利用以前讲授的市场供求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来学习本章内容。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本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十六次课

32

33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一般原理;了解地租、工资、利率和利润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经济租金、准租金概念。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三节,六学时

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问题

第二节、要素的供给和价格的决定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决定

第三节、分配均等程度的测算

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是在介绍完产品市场之后开始涉入生产要素市场重点讲授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以及价格的决定。具体为:

1、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

2、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决定

3、理解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是在介绍完产品市场之后开始涉入生产要素市场,因此可以利用以前讲授的市场供求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来学习本章内容。

34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本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35

36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一般均衡的含义和实现一般均衡所需的条件。掌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和条件,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和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关系。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三节,四学时

第一节、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福利经济学

经济效率

帕累托标准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三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理论,重点介绍有关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条件。具体为:

1、经济效率的含义

2、理解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是在介绍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因此重点引导学生对福利和经济效率的的理解。在本章中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益处,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解决的问题。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注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37

38

39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市场失灵概念,掌握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理解公共物品、外部经济、垄断、信息不对称等概念。进而加深对矫正市场失灵的各种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二节,四学时

第一节、市场失灵

垄断

公共产品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不完全市场

第二节 微观经济政策

公共管制和反市场失灵的政策

政府的微观经济职能

微观经济政策

总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理论,重点介绍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具体为:

1、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

2、微观经济政策的内涵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本章是在介绍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的有关理论。因此重点引导学生对市场失灵理论的理解,即市场不是万能的,因此有时需要政府的干预。讲授这部分内容是可以引导学生多举一些现实中的案例,以更好的理解理论,另外,在此部分可以介绍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做以铺垫。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并加以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张广胜等 《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年版

曼昆著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40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41

最后一次课作为答疑课。嘱咐同学认真复习,准备考试!

42


相关文章

  • 微观经济学教案
  • 微观经济学(教案) (第四版) 教师:刘 伟 ·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 ...查看


  • 网络营销第一章教案
  • 教 案 了她们为了梦想而拼搏的故事.土豆网制作出来的视频品质,让许多网友误认为这些视 频是由4A 广告公司为Nike 拍摄的电视广告. 实际效果: 在2010年4月12日~5月12日短短一个月的投放期,土豆网Nike Woman专区的页面 ...查看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 走进微观教案
  • 第一节 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1.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 ...查看


  •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 构成物质的微粒 板书设计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其性质 很小 不断运动(可控制) 有间隔 相互作用 二.原子的结构 宏观 物质 微观 分子 分成 得失电子 原子 离子 构成 得失电子 三. 化学反应的实质(新物质 新粒子) 学 案 (预习总复 ...查看


  • 第2课时分子和原子教案
  •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教案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查看


  • 初中物理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情感.态度与价 ...查看


  •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 ...查看


  • 水分子的运动 教案
  • 2-1水分子的运动 课题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2-1  水分子的运动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感知微粒的真实存在,初步理解物质的微粒性,建立微粒观: 2.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日常生 ...查看


  •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三 苏科版
  • 第七章第3节(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3.通过对微观粒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