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方案

《如梦令》教学设计方案

山东临朐第二中学语文组 张生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词中的思想感情。

2、掌握画面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3、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画面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预习学案

【设计思路】:学生虽然对李清照有模糊的认识,但深层次的理解并不够,通过“作者名片”和“背景简介”使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深入的理解李清照;“翻译”和“背诵”则是为审美鉴赏打好基础;“问题探究”向学生展示了课堂将要探究的问题,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一、作者名片

1、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然而好景不长,遭遇靖康之变,两人躲避战乱于江南,南渡不久,丈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和孤寂中死去。

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最擅长的还是词,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称为“易安体”,词集《漱玉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2、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

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3、词风: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少女怀春;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卿卿我我;(前期词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丧偶后的李清照,孤独、寂寞、悲凉的度过下半生。丧偶后,李清照的诗词大多悲凉凄惨。(后期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4、作品

词:《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5、李清照纪念馆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柳絮泉东,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纪念堂。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 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清朝乾隆年间著名作者任宏远曾有 《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李清照的词也是婉约 派的,诗是豪放的。

二、写作背景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三、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本首词

四、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五、探究问题

1、“昨夜雨疏风骤”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3、“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如梦令》探究学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默写这首词

【设计思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一是为看预习的效果,二是为课堂探究进一步打好基础。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交流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交流,推荐代表回答,然后明确)

【设计思路】:这是本课的核心部分。第一个问题是本课的第一个学习重点,通过学生交流与探究使学生初步明确答题格式,老师重点点拨后让学生掌握其格式,明确画面,做好渲染为后面鉴赏做好铺垫。第二个题目起过渡作用,重点引出本课第二个重点,即第三题。通过第三题使学生明确诗词鉴赏中的重点题型“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技巧,其方法同第一题。最后一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1、“昨夜雨疏风骤”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这一句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画面:本是春花盛开的季节,却偏偏在昨天夜里,刮起来狂风,下起了急雨,让人心生怜惜。

答题格式:先总括某某(形容词较好)画面(景象、意境),再结合具体诗词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答出作者的感情。

2、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明确: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明确:(1)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叶,十分贴切。

(2)拟人。“肥”和“瘦”把雨后海棠花的花和叶形态拟人化。形象生动。

(3)对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答题格式:先写出修辞,再展开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最后答出作者的感情。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明确:傻丫头啊,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小结:

三、有效训练

【设计思路】:采用导入本课的诗词来重点训练本课两个重点:画面类和表达技巧类的答题技巧。期望起到讲什么练什么的目的,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②玉簟(diàn):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案: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冷的意境:粉红的荷花已经凋零,芬芳的香味也已消失,满眼凄凉

之景;室内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意。

2、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 “愁”本是人的一种情绪,它是抽象事物,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凭感觉才能捉摸到。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它具备了人才有的两个字“上”“下”,一下子把它写活了。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皱的样子,从而领会到词人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感情。

四、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教后记】:在本次授课中,学生活动比较积极,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中体现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本词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李清照的感情,两个重点学生也基本能够把握,看来有时上课还是太不放心学生,“专制课堂”较多,这是自己以后要改进的地方,要相信学生,并且敢于把课堂较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但本课稍有遗憾的地方是时间把握尺度略有不够。

《如梦令》教学设计方案

山东临朐第二中学语文组 张生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词中的思想感情。

2、掌握画面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3、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画面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预习学案

【设计思路】:学生虽然对李清照有模糊的认识,但深层次的理解并不够,通过“作者名片”和“背景简介”使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深入的理解李清照;“翻译”和“背诵”则是为审美鉴赏打好基础;“问题探究”向学生展示了课堂将要探究的问题,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一、作者名片

1、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然而好景不长,遭遇靖康之变,两人躲避战乱于江南,南渡不久,丈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和孤寂中死去。

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最擅长的还是词,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称为“易安体”,词集《漱玉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2、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

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3、词风: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少女怀春;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卿卿我我;(前期词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丧偶后的李清照,孤独、寂寞、悲凉的度过下半生。丧偶后,李清照的诗词大多悲凉凄惨。(后期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4、作品

词:《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5、李清照纪念馆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柳絮泉东,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纪念堂。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 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清朝乾隆年间著名作者任宏远曾有 《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李清照的词也是婉约 派的,诗是豪放的。

二、写作背景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三、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本首词

四、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五、探究问题

1、“昨夜雨疏风骤”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3、“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如梦令》探究学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默写这首词

【设计思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一是为看预习的效果,二是为课堂探究进一步打好基础。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交流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交流,推荐代表回答,然后明确)

【设计思路】:这是本课的核心部分。第一个问题是本课的第一个学习重点,通过学生交流与探究使学生初步明确答题格式,老师重点点拨后让学生掌握其格式,明确画面,做好渲染为后面鉴赏做好铺垫。第二个题目起过渡作用,重点引出本课第二个重点,即第三题。通过第三题使学生明确诗词鉴赏中的重点题型“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技巧,其方法同第一题。最后一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1、“昨夜雨疏风骤”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这一句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画面:本是春花盛开的季节,却偏偏在昨天夜里,刮起来狂风,下起了急雨,让人心生怜惜。

答题格式:先总括某某(形容词较好)画面(景象、意境),再结合具体诗词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答出作者的感情。

2、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明确: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明确:(1)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叶,十分贴切。

(2)拟人。“肥”和“瘦”把雨后海棠花的花和叶形态拟人化。形象生动。

(3)对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答题格式:先写出修辞,再展开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最后答出作者的感情。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明确:傻丫头啊,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小结:

三、有效训练

【设计思路】:采用导入本课的诗词来重点训练本课两个重点:画面类和表达技巧类的答题技巧。期望起到讲什么练什么的目的,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②玉簟(diàn):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案: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冷的意境:粉红的荷花已经凋零,芬芳的香味也已消失,满眼凄凉

之景;室内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意。

2、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 “愁”本是人的一种情绪,它是抽象事物,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凭感觉才能捉摸到。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它具备了人才有的两个字“上”“下”,一下子把它写活了。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皱的样子,从而领会到词人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感情。

四、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教后记】:在本次授课中,学生活动比较积极,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中体现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本词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李清照的感情,两个重点学生也基本能够把握,看来有时上课还是太不放心学生,“专制课堂”较多,这是自己以后要改进的地方,要相信学生,并且敢于把课堂较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但本课稍有遗憾的地方是时间把握尺度略有不够。


相关文章

  • 纳兰性德词鉴赏
  • 纳兰性德词鉴赏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以太子胤礽小字成哥,避讳改今名,字容若,别 号楞伽山人.纳兰家族属正黄旗,其父康熙朝前期著名权相明珠.性德是康熙帝一等侍卫, 深得眷爱. 纳兰身上却非但毫无新贵的骄矜倨傲,反而情思抑 ...查看


  •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课程目标: (1)掌握教学案例与案例教学的概念 (2)掌握案例的基本要素 (3)形成教学反思的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内容提要:如何撰写教学案例?什么是教学反思? 为什么要进行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查看


  •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 蒙娜丽莎之约 马凤娥(太平区城南小学) 一.概述 <蒙娜丽莎之约>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 ...查看


  • 关注课堂对话,构建和谐课堂--以李清照[如梦令]为例
  • 江苏南通市城南小学(226006) 周 芸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具有情.景.意.趣等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词中描写了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愉快的荷塘郊游情景--归途中因醉酒而划船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了暮宿荷塘深处的鸥鹭,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3.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 ...查看


  • [如梦令]教学反思
  • <如梦令>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中, 感觉自己有些重复啰嗦之嫌.而且,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这些重复之举似乎也没有取得较好的实效. 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关于此词<如梦令>的情感,学生已 经明白这首词的主旨, 但 ...查看


  •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 初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每次上完课后都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想法.对教学<泰山日出>,我认为重点有两个,一是体会作者内心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二是品味充满诗意的语言. <泰山日出>是徐志摩应<小说月报>主编郑 ...查看


  •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 馆友"方与圆623":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4年9月16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历史/文化"下"古文/国 ...查看


  • 走进李清照课外阅读指导课
  •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 2.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及其变化原因. 3.诵读李清照代表作,激发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1.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阅读李清照的词作,搜集李清照的故事. 3.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