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题谈及白血病的药物治疗与放射治疗,据悉,早在1865年人们就认识到三氧化二砷可用于治疗白血病,自1931年开始就应用放射治疗,但直到1943年才应用烷化剂治疗白血病。
在1943年应用烷化剂治疗白血病的效果,仅仅只能取得部分缓解,预后较多,随后接连合成了多种烷化剂,其优点为急性毒性低、用药方便。
例如用于:
①: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苯丁酸氮芥;
②: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白消安;
③:环磷酰胺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包括B细胞与T细胞性的基本药物之一。
④:此外,从营养学的研究中发现叶酸拮抗剂氨甲蝶呤对ALL有明显疗效。
近20年来医学界日益认识到药物浓度较低的中枢神经系统与睾丸是残留白血病病灶的庇护地,加大MTX剂量、鞘内用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治疗亦受到重视。
此外,由于发现了左旋门冬酰胺酶非但对白血病细胞有效,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亦有明显疗效,它在ALL中的常规应用亦大大提高了药物治疗对ALL康复率。
目前,世界上几个重要的白血病中心对儿童非高危性ALL的根治率已达到70%以上。
除了重视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之外,抗白血病药物的联合、足量应用亦是提高儿童ALL根治率的重要原因。
自阿糖胞苷、蒽环类和蒽醌类药于二十世纪60年代问世以后,,ALL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又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儿童和成人AML的药物远期疗效,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外,远远不满意。
多位国内教授证实了全反式维甲酸对APL有较高的缓解率。虽然单纯用此药的根治率仍很低,但是这无疑是APL治疗上的一个里程碑。
哈医大应用三氧化二砷,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应用纯化的三硫化二砷和四硫化四砷口服制剂治疗APL取得了很高的疗效,后者的长期缓解率优于异基因和自体骨髓移植,其预期的5年存活率超过90%。
该项临床研究的初治有效病例皆为“t(15;17)PML-RARα阳性”,而对形态学与此相同的“t(11;17)”病例无效。这亦说明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对分类与治疗的重要性。
本文主题谈及白血病的药物治疗与放射治疗,据悉,早在1865年人们就认识到三氧化二砷可用于治疗白血病,自1931年开始就应用放射治疗,但直到1943年才应用烷化剂治疗白血病。
在1943年应用烷化剂治疗白血病的效果,仅仅只能取得部分缓解,预后较多,随后接连合成了多种烷化剂,其优点为急性毒性低、用药方便。
例如用于:
①: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苯丁酸氮芥;
②: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白消安;
③:环磷酰胺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包括B细胞与T细胞性的基本药物之一。
④:此外,从营养学的研究中发现叶酸拮抗剂氨甲蝶呤对ALL有明显疗效。
近20年来医学界日益认识到药物浓度较低的中枢神经系统与睾丸是残留白血病病灶的庇护地,加大MTX剂量、鞘内用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治疗亦受到重视。
此外,由于发现了左旋门冬酰胺酶非但对白血病细胞有效,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亦有明显疗效,它在ALL中的常规应用亦大大提高了药物治疗对ALL康复率。
目前,世界上几个重要的白血病中心对儿童非高危性ALL的根治率已达到70%以上。
除了重视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之外,抗白血病药物的联合、足量应用亦是提高儿童ALL根治率的重要原因。
自阿糖胞苷、蒽环类和蒽醌类药于二十世纪60年代问世以后,,ALL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又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儿童和成人AML的药物远期疗效,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外,远远不满意。
多位国内教授证实了全反式维甲酸对APL有较高的缓解率。虽然单纯用此药的根治率仍很低,但是这无疑是APL治疗上的一个里程碑。
哈医大应用三氧化二砷,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应用纯化的三硫化二砷和四硫化四砷口服制剂治疗APL取得了很高的疗效,后者的长期缓解率优于异基因和自体骨髓移植,其预期的5年存活率超过90%。
该项临床研究的初治有效病例皆为“t(15;17)PML-RARα阳性”,而对形态学与此相同的“t(11;17)”病例无效。这亦说明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对分类与治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