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鲁迅应该学
长期以来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头戏”,更是教师感到不知如何去讲的课。传统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以文句串讲代替名著文本的多元解读;在教学中以先介绍时代背景、作家状况,再分析课文结构,进而归纳主题的陈腐教学模式为主。如此以往学生越发不愿意学习鲁迅作品,教师当然更是对鲁迅作品教学望而生畏。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忽视鲁迅作品教学的意义,鲁迅和他的作品一样是永远的,最是鲁迅应该学。正是基于鲁迅作品教学面临的误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先生作品的当下意义,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对鲁迅作品教学进行精心设计。
就《祝福》教学而言,除了以上所述的传统陈腐方式之外,还普遍存在分块教学,先是情节分析,然后人物分析,环境分析,最后归纳主题。这些教学程序缺乏深度,各环节之间缺少内在深层联系,学生活动也只是就某个枝节问题展开零星的讨论,学生解读作品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至于情感的震撼、审美体验、人文素养提升涉及过少。因此,我对《祝福》的教学设计,我另辟蹊径,本着充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研究体悟方式”,研究、领会作品那感人至深的悲剧价值,提升学会生的人文素养。
一、研究文本,确定教学基本思路。
作为一个叙事文本,《祝福》的整体叙事结构有一点耐人寻味。它采取的是一个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述模式。这里有“我”和祥林嫂
的故事,有祥林嫂和鲁镇人们的故事,有“我”和鲁镇的故事,也可以说,小说在结构上又是一种典型的复调结构。在此,“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文本中的一个人物,既然“我”既能作文本人物,又能作故事的叙述者,那么文本的每一个人物也可以充当双重身份,每个人物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讲述祥林嫂的命运。据此,我确定了《祝福》基本思路:
学生在充分熟读作品的基础上,任选作品中某个人物并以为叙述视角重新演绎“祥林嫂的故事”。
相同人物视角叙述者编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同学在叙述故事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反思“你都对祥林嫂做了什么?你是否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各组学生根据以上要求自行分配任务,探究内容可以百家争鸣,探究形式可以百花齐放。
设计意图:以研究体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之中,感同身受,与作品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悟不同人物的态度、情感,从而消除学生读者与作品文本之间的隔阂感,真正走进文本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并再此基础上深入探究、理解正是封建礼教使人心险恶,人情冷漠并通过社会舆论转化为现实的无情力量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悲剧现实。
二、课堂展示,精彩花絮
课堂组织形式各异,变化纷乘
鲁四、四婶组:首先由两位学生各以鲁四、四婶的身份自报家门,
接着另外两名学生各以鲁四、四婶的立场讲述祥林嫂的故事并明确对祥林嫂的态度、评价,然后本组内部分成相互对立的两派分别就“我们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和“我们不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展开辩论,最后由组长作总结陈述。
柳妈组:采用法庭公开审判的形式对柳妈是否有罪进行公审,祥林嫂作原告状告柳妈,双方分别请来公诉人和辩护律师,法官做出最后定罪缘由陈述以示总结。
三、学生研究讨论选择的课题
环节一:课题组汇报研究成果。
环节二:全体同学针对一个或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质疑探讨或自由辩论。
环节三:学生小结学习心得,教师补充。
环节四:学生谈鲁迅作品印象记,悼鲁迅。
学生学习方式及表现:小组协作,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形式多样化,问题能够步步引向深入。例如,对“第三样时代”的探讨,学生认识到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真正的自由、民主还有一段距离;对鲁迅批判的国民性,有的学生说,鲁迅的批判之所以激进,目的在于能更加激起民众的警惕;有的说,鲁迅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我们要和他一道去抹去中华民族的劣性,使我们的旗帜更鲜明,更辉煌。
在诸多的精彩面前我只能叹服学生那激情勃发的创造结晶,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是你真正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智慧了,就是你
最大的荣耀和幸福!
教师作用及表现:在学生热烈讨论时,我几乎插不进嘴,但是,当学生的讨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时,我会及时出来调停,引导,并适时随机利用计算机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资料,做学生探究学习的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发挥多角色作用。 课后感悟
以上只是我对高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策略与方法的一点粗浅的探寻,实际上,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我想教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至此我的鲁迅作品教学探索之路,告一段落,但是,前进的脚步不会因为我笔端的接近尾声而停止。鲁迅作品教学一如鲁迅先生一样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常教常新。
最是鲁迅应该学。充分认识鲁迅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因素、德育因素、意蕴的内容形式美,即认识到鲁迅名篇的人文价值和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方是肯于改革鲁迅作品教学的真正动因。要想让学生走进鲁迅首先教师要热爱鲁迅,要身体力行地解读鲁迅,学习鲁迅,更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学术修养,向一如鲁迅一样深邃博大的目标挺进。否则,当你放手发动学生时,学生一旦思绪万千,你也许无法驾驭和引导。就这一点来说,我做了,但是学无止境,我做得还很不够。吾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在这个历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烦恼,尤其是当你的学生只有一两个是你的和鲁迅的朋友时,那种痛苦是很纠结的。当然,我有过对学
生思想单纯、浅薄无知的鄙薄和无奈,也曾想放弃这种尝试,但是,最终还是坚持做了过来。期间的痛苦和迷惘甘苦自知。
而今,我对我有过的焦躁,有过的火急,有过的对学生缺乏信心的浅薄,惭愧不已。风雨过后是彩虹,今后,我会在“鲁迅与当代中学生”、“鲁迅与当代中国建设”等课题上继续研究,潜心探索,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鲁迅研究领域,把鲁迅作品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基地,积极尝试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课改实践。
感谢鲁迅先生,把我引进了一片新天地!
最是鲁迅应该学
长期以来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头戏”,更是教师感到不知如何去讲的课。传统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以文句串讲代替名著文本的多元解读;在教学中以先介绍时代背景、作家状况,再分析课文结构,进而归纳主题的陈腐教学模式为主。如此以往学生越发不愿意学习鲁迅作品,教师当然更是对鲁迅作品教学望而生畏。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忽视鲁迅作品教学的意义,鲁迅和他的作品一样是永远的,最是鲁迅应该学。正是基于鲁迅作品教学面临的误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先生作品的当下意义,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对鲁迅作品教学进行精心设计。
就《祝福》教学而言,除了以上所述的传统陈腐方式之外,还普遍存在分块教学,先是情节分析,然后人物分析,环境分析,最后归纳主题。这些教学程序缺乏深度,各环节之间缺少内在深层联系,学生活动也只是就某个枝节问题展开零星的讨论,学生解读作品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至于情感的震撼、审美体验、人文素养提升涉及过少。因此,我对《祝福》的教学设计,我另辟蹊径,本着充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研究体悟方式”,研究、领会作品那感人至深的悲剧价值,提升学会生的人文素养。
一、研究文本,确定教学基本思路。
作为一个叙事文本,《祝福》的整体叙事结构有一点耐人寻味。它采取的是一个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述模式。这里有“我”和祥林嫂
的故事,有祥林嫂和鲁镇人们的故事,有“我”和鲁镇的故事,也可以说,小说在结构上又是一种典型的复调结构。在此,“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文本中的一个人物,既然“我”既能作文本人物,又能作故事的叙述者,那么文本的每一个人物也可以充当双重身份,每个人物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讲述祥林嫂的命运。据此,我确定了《祝福》基本思路:
学生在充分熟读作品的基础上,任选作品中某个人物并以为叙述视角重新演绎“祥林嫂的故事”。
相同人物视角叙述者编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同学在叙述故事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反思“你都对祥林嫂做了什么?你是否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各组学生根据以上要求自行分配任务,探究内容可以百家争鸣,探究形式可以百花齐放。
设计意图:以研究体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之中,感同身受,与作品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悟不同人物的态度、情感,从而消除学生读者与作品文本之间的隔阂感,真正走进文本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并再此基础上深入探究、理解正是封建礼教使人心险恶,人情冷漠并通过社会舆论转化为现实的无情力量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悲剧现实。
二、课堂展示,精彩花絮
课堂组织形式各异,变化纷乘
鲁四、四婶组:首先由两位学生各以鲁四、四婶的身份自报家门,
接着另外两名学生各以鲁四、四婶的立场讲述祥林嫂的故事并明确对祥林嫂的态度、评价,然后本组内部分成相互对立的两派分别就“我们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和“我们不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展开辩论,最后由组长作总结陈述。
柳妈组:采用法庭公开审判的形式对柳妈是否有罪进行公审,祥林嫂作原告状告柳妈,双方分别请来公诉人和辩护律师,法官做出最后定罪缘由陈述以示总结。
三、学生研究讨论选择的课题
环节一:课题组汇报研究成果。
环节二:全体同学针对一个或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质疑探讨或自由辩论。
环节三:学生小结学习心得,教师补充。
环节四:学生谈鲁迅作品印象记,悼鲁迅。
学生学习方式及表现:小组协作,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形式多样化,问题能够步步引向深入。例如,对“第三样时代”的探讨,学生认识到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真正的自由、民主还有一段距离;对鲁迅批判的国民性,有的学生说,鲁迅的批判之所以激进,目的在于能更加激起民众的警惕;有的说,鲁迅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我们要和他一道去抹去中华民族的劣性,使我们的旗帜更鲜明,更辉煌。
在诸多的精彩面前我只能叹服学生那激情勃发的创造结晶,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是你真正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智慧了,就是你
最大的荣耀和幸福!
教师作用及表现:在学生热烈讨论时,我几乎插不进嘴,但是,当学生的讨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时,我会及时出来调停,引导,并适时随机利用计算机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资料,做学生探究学习的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发挥多角色作用。 课后感悟
以上只是我对高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策略与方法的一点粗浅的探寻,实际上,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我想教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至此我的鲁迅作品教学探索之路,告一段落,但是,前进的脚步不会因为我笔端的接近尾声而停止。鲁迅作品教学一如鲁迅先生一样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常教常新。
最是鲁迅应该学。充分认识鲁迅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因素、德育因素、意蕴的内容形式美,即认识到鲁迅名篇的人文价值和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方是肯于改革鲁迅作品教学的真正动因。要想让学生走进鲁迅首先教师要热爱鲁迅,要身体力行地解读鲁迅,学习鲁迅,更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学术修养,向一如鲁迅一样深邃博大的目标挺进。否则,当你放手发动学生时,学生一旦思绪万千,你也许无法驾驭和引导。就这一点来说,我做了,但是学无止境,我做得还很不够。吾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在这个历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烦恼,尤其是当你的学生只有一两个是你的和鲁迅的朋友时,那种痛苦是很纠结的。当然,我有过对学
生思想单纯、浅薄无知的鄙薄和无奈,也曾想放弃这种尝试,但是,最终还是坚持做了过来。期间的痛苦和迷惘甘苦自知。
而今,我对我有过的焦躁,有过的火急,有过的对学生缺乏信心的浅薄,惭愧不已。风雨过后是彩虹,今后,我会在“鲁迅与当代中学生”、“鲁迅与当代中国建设”等课题上继续研究,潜心探索,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鲁迅研究领域,把鲁迅作品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基地,积极尝试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课改实践。
感谢鲁迅先生,把我引进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