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我》教学反思
92中学小学部 王华
《我选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在第一课时,我依据单元主题进行了单刀直入的课文内容的切入。 在板书课题时,让学生边写边想,你对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疑问?皇甫林冉同学马上提出“为什么自己选自己?”我接着问道,同学们敢选自己吗?这时班里出现了一阵寂静,几秒后大家纷纷举手说道,“我敢......”。在发觉班里同学的勇气被鼓舞后,我提议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并提出“‘我’在文中指的是谁?”“他选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的课文诵读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流畅的朗读,能正确划分自然段,并且很快找到我设置的问题所在的段落。我让学生用横线把王宁说的话划出来,在检查了一部分学生课文中所做的标记后,我进行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关于人物对话的句子。
这个环节是二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一部分。一方面考察学生对句、段完整性的掌握,一方面渗透人物说话时句子的标点。如何才能把这样复杂的语境讲清楚呢?说实话,要是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自己都觉得像绕口令,学生怎么能听明白呢?所以,我决定先看看学生自己的
理解。我找来几个层次不同的同学,请他们到黑板上板书王宁说的话,有同学提出文中不会的字怎么办?我鼓励他们大胆写,不会的的字用拼音代替。学生果然受到鼓舞,大胆尝试。
在五个学生写的句子中,我发现他们全部忽略了人物对话的提示语,只写了说话的内容,并且没有标注对话时所需的标点;还有两个同学没有把人物所说的话写完整。我告诉他们,这样我们就不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学生们很快反应过来,在话语前加上了王宁,并依葫芦画瓢的写上了对话的标点;我又指点了另外两个同学,一定要把王宁所说的话读完 ,写完整,那两个同学又看了课文,完整地写了出来。
提示语后面加冒号,人物所说的话用上引号“引”,下引号“结 ”,学生恍然大悟了。我又告诉他们了上引号像两个实心的6,下引号像两个实心的9 。并板书示范,鼓励学生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板书引号的写法,同学们很踊跃,书写也很认真。
在讲到课文的最后一段中,“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设置了问题“这个掌声是什么意思呢?”赵子羿同学站起来说:“我举个例子,假如我们班肖一帆同学一直表现不好,可是有一天他的好朋友转走了,肖一帆表现好了,大家就会给他掌声。”这一番回答把我和大伙儿都逗笑了,肖一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说:“对,这个掌声就是鼓励他,对吗?”“你们猜王宁当上班级的劳动委员了吗?”同学们
异口同声地说,当上了。我告诉他们,这掌声是鼓励,更是大家的表决。
放学后,张博超和蔡小龙主动要求留下来做值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篇课文竟可以起到如此大的推动力。学生可塑性不可限量。 第二课时中,我进行了识字教学,依据教参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得出本课中“切”字是易错字。在随后的课堂练写中,我发现除了教参上提出的第二笔竖提不要写成竖钩外,学生还出现了,把竖提写成“提土旁”,把右边的刀写成了“力”,个别同学把“员”的最后一笔“点”写成了“竖弯钩”。看来教学经验是要在实践中得出的,这更是教师写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所在了。
在教授本课时也有遗憾之处:
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方式不够充分,在分读老师的话和同学们的话时,只采用了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在体会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语气时,没有细细品读。
板书和课文主题不同步,效果不明显。
在生字教学中,欠缺生动性,生字的扩词不够。
掌握学情,了解孩子,提高自身教师修养,我将为之努力!
《我选我》教学反思
92中学小学部 王华
《我选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在第一课时,我依据单元主题进行了单刀直入的课文内容的切入。 在板书课题时,让学生边写边想,你对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疑问?皇甫林冉同学马上提出“为什么自己选自己?”我接着问道,同学们敢选自己吗?这时班里出现了一阵寂静,几秒后大家纷纷举手说道,“我敢......”。在发觉班里同学的勇气被鼓舞后,我提议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并提出“‘我’在文中指的是谁?”“他选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的课文诵读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流畅的朗读,能正确划分自然段,并且很快找到我设置的问题所在的段落。我让学生用横线把王宁说的话划出来,在检查了一部分学生课文中所做的标记后,我进行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关于人物对话的句子。
这个环节是二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一部分。一方面考察学生对句、段完整性的掌握,一方面渗透人物说话时句子的标点。如何才能把这样复杂的语境讲清楚呢?说实话,要是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自己都觉得像绕口令,学生怎么能听明白呢?所以,我决定先看看学生自己的
理解。我找来几个层次不同的同学,请他们到黑板上板书王宁说的话,有同学提出文中不会的字怎么办?我鼓励他们大胆写,不会的的字用拼音代替。学生果然受到鼓舞,大胆尝试。
在五个学生写的句子中,我发现他们全部忽略了人物对话的提示语,只写了说话的内容,并且没有标注对话时所需的标点;还有两个同学没有把人物所说的话写完整。我告诉他们,这样我们就不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学生们很快反应过来,在话语前加上了王宁,并依葫芦画瓢的写上了对话的标点;我又指点了另外两个同学,一定要把王宁所说的话读完 ,写完整,那两个同学又看了课文,完整地写了出来。
提示语后面加冒号,人物所说的话用上引号“引”,下引号“结 ”,学生恍然大悟了。我又告诉他们了上引号像两个实心的6,下引号像两个实心的9 。并板书示范,鼓励学生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板书引号的写法,同学们很踊跃,书写也很认真。
在讲到课文的最后一段中,“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设置了问题“这个掌声是什么意思呢?”赵子羿同学站起来说:“我举个例子,假如我们班肖一帆同学一直表现不好,可是有一天他的好朋友转走了,肖一帆表现好了,大家就会给他掌声。”这一番回答把我和大伙儿都逗笑了,肖一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说:“对,这个掌声就是鼓励他,对吗?”“你们猜王宁当上班级的劳动委员了吗?”同学们
异口同声地说,当上了。我告诉他们,这掌声是鼓励,更是大家的表决。
放学后,张博超和蔡小龙主动要求留下来做值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篇课文竟可以起到如此大的推动力。学生可塑性不可限量。 第二课时中,我进行了识字教学,依据教参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得出本课中“切”字是易错字。在随后的课堂练写中,我发现除了教参上提出的第二笔竖提不要写成竖钩外,学生还出现了,把竖提写成“提土旁”,把右边的刀写成了“力”,个别同学把“员”的最后一笔“点”写成了“竖弯钩”。看来教学经验是要在实践中得出的,这更是教师写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所在了。
在教授本课时也有遗憾之处:
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方式不够充分,在分读老师的话和同学们的话时,只采用了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在体会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语气时,没有细细品读。
板书和课文主题不同步,效果不明显。
在生字教学中,欠缺生动性,生字的扩词不够。
掌握学情,了解孩子,提高自身教师修养,我将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