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的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 14.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BCD)。A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息化B.民主化C高效化 D科学化

1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C)权力的分化,以15.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CD )。C管制及行政部门的分化C行政 2.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C )的失效。 C.正常状态 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B)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B.理性 4.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 B )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灵感思维 6.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A)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A贝塔朗菲 7.(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C.政府主体 8.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9.(A)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10.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A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1.最早提出“政策科学”概念的是美国政治学家(C)。C.拉斯韦尔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C)。 C.伙伴 7.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B)两种具体形式。B.个人负责制 8.提出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的是(D)。D.史密斯 9.政策评估是对政策(B)所做的判断。 B.效果 10.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A)。 A.排斥 2.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人(C)的失效。C.正常状态 4.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8.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D)。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人们把描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的曲线称为(C) C.浴盆模型 5.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 6.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7.“系统分析”最早是由(B)提出并使用的。 B.兰德公司 9.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D.公共问题 10.公共利益是公众(B)的资源和条件。B.共享 3.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C:.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11.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 ABCD )。A.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 产生“思维共振”作用, 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 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12.按照性质的不同, 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AC )。A. 非程序化决策 C.程序化决策 13.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BCDE )。 B.科学民主观念C.公平优位观念 D.创新超前观念E.人本观念

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问题 1。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ABCD )等系统。A 智囊 B 信息 C 监控 D 决断 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BCD )。A 目标具体明确 B 目标有效协调 C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4。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AD A 管制性公共问题 D 服务性公共问题 5.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BC )。 B 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 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1.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CDB准公共政策主体C.政党D核心主体 2.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ABCD A.心理效应 C.回溯分析B非零起点D双重优化 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ABCD)。 A.直觉B.灵感C.判断D.顿悟 5.以下哪些说法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 ACD) A.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C.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生化D.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2.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BCD) B.风险型决策 C.确定型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由(BD)提出。B.斯科特 D.基恩 4.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ABDE) A.产业政策B.教育政策D.财政政策 E.金融政策 5.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ABC) 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 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 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1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ABC)。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2.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多样性B.动态性 C.交叉性D.突发性 3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CD)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内部评价和部评价 2.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ABCD)。 A.心理效应B. 非零起点 C.回溯分析D. 双重优化 三、名词解释(1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

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17公共政策体制是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以及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公共政策案例答: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间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 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经济合理性思维 答: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1.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答: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

1

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2.组织理论

答: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3.完全理性思维

答: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1.分权制

答: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公共政策评价

答: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3.知识经济

答: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2.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头脑风暴法是—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F*Osborn)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四、简答题18.简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方式。(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简述实际工作中政策执行者对待上级政策的三种态度。政策执行者如何对待上级政策, 实际中有三种态度:一是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二是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机械地照搬照抄照转,执行中“上下一般粗”。三是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而是自以为是,各行所谓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 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3.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吗?

答:无为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其实是一种有为。

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

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

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7分)

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竺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1.简述无为思维。

答:所谓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3分)

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4分)

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无为”,其实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3分)

3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4分)

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2分)

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分) 2.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

(1)社会因素,

答: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评价活动的区别是:

(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具有特殊的职能和地位,这使得公共政策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4分)

(2)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3分)

(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3分)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1)整体性;(2分)(2)超前性;(2分)(3)层次性;(1分)(4)多样性;(1分)(5)合法性。(1分)

2.简述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具体内容。

答:(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分)(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1分)(4)

2

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1分)(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3.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概括起来看,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 答:(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2分)(2)政府外部动力。(2分)(3)政府内部动力。(2分)(4)技术手段的完备。(1分) 4.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 答: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3分)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3分)这就是说,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简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答:.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3分)(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2分)(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2分) 2.有人认为,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你如何理解此说法? 答: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就是一种有为。(2分) 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3分) 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2分) 3.系统分析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答:. (1)政策性指标;(2分)(2)技术性指标;(1分)(3)经济性指标;(1分)(4)社会性指标;(1分)(5)资源性指标;(1分)(6)时间性指标。(1分) 4.简述公共机构的特性。 答:(1)公共机构有存在的必要性;(3分)(2)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2分)(3)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需要转变的政策理念。 答:(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以上要点,每点4分,均需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 2.试述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答:(1)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4分)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3分) 1.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答:1.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

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2分)

(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①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的地位,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美国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最高集体决策机构,而是总统的咨询和执行性机构。内阁成员对政府有关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总统一人掌握了决定权。(4分) ②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就

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 广义的政府也包括议会或国会。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是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的必经之路。议会通过提案、审议等方式在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不论在总统制还是内阁制的国家,议会审议的大部分提案都是由政府提出的。(4分)

(2)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①实行联邦制的国家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联邦宪法和法律具有高于各州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此外,联邦宪法本身也受各州的支配,要修改宪法,须经3/4的州的同意,而2/3的州可以发起全国制宪大会重新修改宪法。在美国,中央与各州的权力范围皆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3分) ②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一般来说,英国地方政府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只能作为国会所制定的法律的补充,但是地方政府有提出或反对某一法案的权力。英国是强调地方自治的国家,地

方的公共安全、治安、商品管制、教育、税收等等公共问题的决策权力都归地方政府所有。(3分) 2.试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 答:1.人本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当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 2.公平优位观念。 从理论上讲,公共管理的本质在于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换句话说,效率和公平一直就是公共管理的两大基本目标。传统上,一直都是效率优位。但是,公共管理作为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其价值观念不应当只片面追求效率,更应追求公平。公共管理中公平观念的缺失,会导致公共部门像私人企业那样片面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导致公共部门失去自身的超越性等后果。因此,公共政策作为为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价值目标也应当时公平优位。 3.科学化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更加迅速便捷,

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果公共政策出现失误,非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而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公共组织的管理绩效。因此,政策主体一定要树立科学政策理念。 4.民主化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民主参与的大众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政策信息

的公开化以及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大众参与经济、社会、政治决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上述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向政治体系提出多3

种多样的要求”,使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一个“决策时代”。因此,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内容。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民主化不仅仅指政策方式方法的民主化,而且指政策目标的民主化。 5.法制化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为确保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还需要政策主体树立依法决策的观念。依法决策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以法律、法规及公共管理职能和法定的政策权限为依据,公共政策的内容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违背,不能超越法定政策权限,同时要避免沿用行政命令或强制性手段来解决公共问题,避免超越法律的主观随意性和长官意志。只有树立依法决策的观念,才能确保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为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条件。 1.试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选举活动中,各政党的竞选纲领或党的候选人发表的竞选演说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表明了自己对各项社会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迎合不同类型选民的要求,争取他们的选票,谋取选举的胜利。(6分) 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重点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6分) 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活动。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4分) 党对议会党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党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中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得比较突出。 2.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决策方案应该包括:(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4分) (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然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4分) (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4分) (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 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它资源量的要求等。(4分 1.试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3分)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

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

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4分) 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的负导向功能,要主动地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3分)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3分)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常常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3分)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4分) 2 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 答: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 (1)效益标准。效益标准是根据投人产出关系评估决策方案质量的标准。成本越低,收益越大,效益也就越好。只有那种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预期社会效果的决策方案才是高质量的决策方案。(5分) (2)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用以评估方案涉及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要素,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之间的有机整合程度。一项优质的决策方案,应该是通过方案内在凝聚力和设定的机制,把方案内含的各种要素及条件按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有机地统合为一体。 (3)方案的适应性标准。方案的适应性标准主要评估既定方案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一项好的决策方案,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当环境条件变化或意外情况出现时,该方案本身有应变的弹性和进行局部调整的余地。(5分) (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决策方案力度不够,解决问题就会“力所不及”;力度太大,可能会 因矫枉过正而导致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或导致事物发展动态平衡

格局的崩溃。(5分) 五、论述题 1,某市为了解决乘车难的问题,提出了“多家办公交,缓解乘车难”的对策。政策出台后,很多个体经营的中巴纷纷投人运营市场,使得乘车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在出现中巴热的同时,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随着车辆的猛增。使市区本来就非常拥挤的交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个体车主为追求高额利润,在营运过程中忽视交通安全,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由于车辆的增多,又给城市的管理工作增大了难度。由于服务质量差,中巴车主经常和乘客发生纠纷。车主之间为了争夺客源.也经常发生摩擦,甚至发展到流血冲突。这一系列问题摆到了市政府面前、市政府决定采取措施进行整顿和清理,规范运营市场。 问题:请根据案例材料分析公共问题是如何认定的? 答:分析要点: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6分) 中巴运营混乱是一个严重的客观事实,已经不是一个一般的社会问题。 中巴运营影响交通秩序,破坏交通及社会安全,导致乘客的怨言和不满,均构成政府将其 4

认定为公共问题,并采取政策手段予以解决的条件。(14分)

抓住要点展开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但需对要点展开论述,否则最高只能得12分。

2.试述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答:(1)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

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4分)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4分)

(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4分)

(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4分)

(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的

过程。当某项政策已被社会多数成员认同时,即使那些不理解或反对这项政策的人,也能从利 益比较中接受政策。(4分)

,只答出要点未展开论述者,最高只能得12分。

1。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1)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2)绩效。既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3)效率。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4)充分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5)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人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6)适当性。即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7)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8)社会发展总指标。

(以上要点均需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1分)

2。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

(4)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5)公共政策的科学化走向。

21.试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的负导向功能,要主动地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 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两种形式,常常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 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22. 追踪决策与一般决策相比, 具有哪些特征? 追踪决策与一般决策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回溯分析。一般决策是在分析当时条件与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的选优。而追踪决策的分析过程,首先是从回溯分析开始,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的环节和原因,使追踪决策建立在现实的正确的基础之上。

(2)非零起点。一般决策是以零为起点的。而追踪决策所面临的对象和条件已经不是处于初始状态,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非零起点。非零决策的含义是,它的决策不是原决策的重复,而是对原决策的修正补充,即把原决策作为零,从而考虑实施结果与原决策标准之间的距离。

(3)双重优化。一般决策的优选是从几个并列的方案中一次选优即可。而追踪决策的方案选优,必须具有双重优化的特点。第一,要优于原有的决策方案;第二,是在诸多的方案中进一步选优。在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诸多新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以获得最佳效益。

(4)心理效应。心理效应在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对于追踪决策的影响更为强烈。因为,追踪决策是在已经实施而又要改变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改变原有决策时,各方面人员的心理变化。所以,当改变原决策,进行追踪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决策对象的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各种利害关系。

5

公共政策概论 14.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BCD)。A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息化B.民主化C高效化 D科学化

1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C)权力的分化,以15.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CD )。C管制及行政部门的分化C行政 2.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C )的失效。 C.正常状态 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B)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B.理性 4.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 B )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灵感思维 6.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A)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A贝塔朗菲 7.(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C.政府主体 8.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9.(A)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10.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A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1.最早提出“政策科学”概念的是美国政治学家(C)。C.拉斯韦尔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C)。 C.伙伴 7.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B)两种具体形式。B.个人负责制 8.提出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的是(D)。D.史密斯 9.政策评估是对政策(B)所做的判断。 B.效果 10.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A)。 A.排斥 2.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人(C)的失效。C.正常状态 4.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8.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D)。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人们把描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的曲线称为(C) C.浴盆模型 5.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 6.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7.“系统分析”最早是由(B)提出并使用的。 B.兰德公司 9.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D.公共问题 10.公共利益是公众(B)的资源和条件。B.共享 3.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C:.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11.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 ABCD )。A.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 产生“思维共振”作用, 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 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12.按照性质的不同, 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AC )。A. 非程序化决策 C.程序化决策 13.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BCDE )。 B.科学民主观念C.公平优位观念 D.创新超前观念E.人本观念

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问题 1。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ABCD )等系统。A 智囊 B 信息 C 监控 D 决断 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BCD )。A 目标具体明确 B 目标有效协调 C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4。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AD A 管制性公共问题 D 服务性公共问题 5.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BC )。 B 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 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1.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CDB准公共政策主体C.政党D核心主体 2.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ABCD A.心理效应 C.回溯分析B非零起点D双重优化 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ABCD)。 A.直觉B.灵感C.判断D.顿悟 5.以下哪些说法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 ACD) A.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C.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生化D.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2.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BCD) B.风险型决策 C.确定型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由(BD)提出。B.斯科特 D.基恩 4.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ABDE) A.产业政策B.教育政策D.财政政策 E.金融政策 5.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ABC) 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 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 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1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ABC)。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2.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多样性B.动态性 C.交叉性D.突发性 3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CD)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内部评价和部评价 2.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ABCD)。 A.心理效应B. 非零起点 C.回溯分析D. 双重优化 三、名词解释(1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

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17公共政策体制是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以及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公共政策案例答: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间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 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经济合理性思维 答: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1.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答: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

1

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2.组织理论

答: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3.完全理性思维

答: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1.分权制

答: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公共政策评价

答: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3.知识经济

答: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2.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头脑风暴法是—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F*Osborn)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四、简答题18.简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方式。(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简述实际工作中政策执行者对待上级政策的三种态度。政策执行者如何对待上级政策, 实际中有三种态度:一是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二是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机械地照搬照抄照转,执行中“上下一般粗”。三是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而是自以为是,各行所谓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 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3.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吗?

答:无为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其实是一种有为。

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

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

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7分)

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竺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1.简述无为思维。

答:所谓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3分)

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4分)

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无为”,其实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3分)

3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4分)

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2分)

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分) 2.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

(1)社会因素,

答: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评价活动的区别是:

(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具有特殊的职能和地位,这使得公共政策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4分)

(2)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3分)

(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3分)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1)整体性;(2分)(2)超前性;(2分)(3)层次性;(1分)(4)多样性;(1分)(5)合法性。(1分)

2.简述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具体内容。

答:(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分)(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1分)(4)

2

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1分)(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3.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概括起来看,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 答:(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2分)(2)政府外部动力。(2分)(3)政府内部动力。(2分)(4)技术手段的完备。(1分) 4.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 答: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3分)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3分)这就是说,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简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答:.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3分)(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2分)(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2分) 2.有人认为,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你如何理解此说法? 答: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就是一种有为。(2分) 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3分) 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2分) 3.系统分析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答:. (1)政策性指标;(2分)(2)技术性指标;(1分)(3)经济性指标;(1分)(4)社会性指标;(1分)(5)资源性指标;(1分)(6)时间性指标。(1分) 4.简述公共机构的特性。 答:(1)公共机构有存在的必要性;(3分)(2)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2分)(3)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需要转变的政策理念。 答:(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以上要点,每点4分,均需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 2.试述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答:(1)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4分)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3分) 1.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答:1.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

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2分)

(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①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的地位,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美国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最高集体决策机构,而是总统的咨询和执行性机构。内阁成员对政府有关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总统一人掌握了决定权。(4分) ②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就

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 广义的政府也包括议会或国会。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是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的必经之路。议会通过提案、审议等方式在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不论在总统制还是内阁制的国家,议会审议的大部分提案都是由政府提出的。(4分)

(2)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①实行联邦制的国家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联邦宪法和法律具有高于各州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此外,联邦宪法本身也受各州的支配,要修改宪法,须经3/4的州的同意,而2/3的州可以发起全国制宪大会重新修改宪法。在美国,中央与各州的权力范围皆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3分) ②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一般来说,英国地方政府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只能作为国会所制定的法律的补充,但是地方政府有提出或反对某一法案的权力。英国是强调地方自治的国家,地

方的公共安全、治安、商品管制、教育、税收等等公共问题的决策权力都归地方政府所有。(3分) 2.试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 答:1.人本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当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 2.公平优位观念。 从理论上讲,公共管理的本质在于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换句话说,效率和公平一直就是公共管理的两大基本目标。传统上,一直都是效率优位。但是,公共管理作为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其价值观念不应当只片面追求效率,更应追求公平。公共管理中公平观念的缺失,会导致公共部门像私人企业那样片面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导致公共部门失去自身的超越性等后果。因此,公共政策作为为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价值目标也应当时公平优位。 3.科学化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更加迅速便捷,

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果公共政策出现失误,非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而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公共组织的管理绩效。因此,政策主体一定要树立科学政策理念。 4.民主化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民主参与的大众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政策信息

的公开化以及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大众参与经济、社会、政治决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上述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向政治体系提出多3

种多样的要求”,使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一个“决策时代”。因此,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内容。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民主化不仅仅指政策方式方法的民主化,而且指政策目标的民主化。 5.法制化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为确保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还需要政策主体树立依法决策的观念。依法决策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以法律、法规及公共管理职能和法定的政策权限为依据,公共政策的内容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违背,不能超越法定政策权限,同时要避免沿用行政命令或强制性手段来解决公共问题,避免超越法律的主观随意性和长官意志。只有树立依法决策的观念,才能确保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为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条件。 1.试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选举活动中,各政党的竞选纲领或党的候选人发表的竞选演说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表明了自己对各项社会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迎合不同类型选民的要求,争取他们的选票,谋取选举的胜利。(6分) 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重点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6分) 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活动。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4分) 党对议会党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党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中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得比较突出。 2.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决策方案应该包括:(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4分) (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然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4分) (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4分) (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 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它资源量的要求等。(4分 1.试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3分)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

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

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4分) 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的负导向功能,要主动地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3分)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3分)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常常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3分)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4分) 2 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 答: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 (1)效益标准。效益标准是根据投人产出关系评估决策方案质量的标准。成本越低,收益越大,效益也就越好。只有那种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预期社会效果的决策方案才是高质量的决策方案。(5分) (2)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用以评估方案涉及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要素,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之间的有机整合程度。一项优质的决策方案,应该是通过方案内在凝聚力和设定的机制,把方案内含的各种要素及条件按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有机地统合为一体。 (3)方案的适应性标准。方案的适应性标准主要评估既定方案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一项好的决策方案,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当环境条件变化或意外情况出现时,该方案本身有应变的弹性和进行局部调整的余地。(5分) (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决策方案力度不够,解决问题就会“力所不及”;力度太大,可能会 因矫枉过正而导致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或导致事物发展动态平衡

格局的崩溃。(5分) 五、论述题 1,某市为了解决乘车难的问题,提出了“多家办公交,缓解乘车难”的对策。政策出台后,很多个体经营的中巴纷纷投人运营市场,使得乘车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在出现中巴热的同时,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随着车辆的猛增。使市区本来就非常拥挤的交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个体车主为追求高额利润,在营运过程中忽视交通安全,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由于车辆的增多,又给城市的管理工作增大了难度。由于服务质量差,中巴车主经常和乘客发生纠纷。车主之间为了争夺客源.也经常发生摩擦,甚至发展到流血冲突。这一系列问题摆到了市政府面前、市政府决定采取措施进行整顿和清理,规范运营市场。 问题:请根据案例材料分析公共问题是如何认定的? 答:分析要点: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6分) 中巴运营混乱是一个严重的客观事实,已经不是一个一般的社会问题。 中巴运营影响交通秩序,破坏交通及社会安全,导致乘客的怨言和不满,均构成政府将其 4

认定为公共问题,并采取政策手段予以解决的条件。(14分)

抓住要点展开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但需对要点展开论述,否则最高只能得12分。

2.试述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答:(1)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

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4分)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4分)

(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4分)

(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4分)

(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的

过程。当某项政策已被社会多数成员认同时,即使那些不理解或反对这项政策的人,也能从利 益比较中接受政策。(4分)

,只答出要点未展开论述者,最高只能得12分。

1。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1)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2)绩效。既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3)效率。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4)充分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5)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人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6)适当性。即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7)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8)社会发展总指标。

(以上要点均需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1分)

2。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

(4)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5)公共政策的科学化走向。

21.试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的负导向功能,要主动地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 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两种形式,常常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 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22. 追踪决策与一般决策相比, 具有哪些特征? 追踪决策与一般决策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回溯分析。一般决策是在分析当时条件与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的选优。而追踪决策的分析过程,首先是从回溯分析开始,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的环节和原因,使追踪决策建立在现实的正确的基础之上。

(2)非零起点。一般决策是以零为起点的。而追踪决策所面临的对象和条件已经不是处于初始状态,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非零起点。非零决策的含义是,它的决策不是原决策的重复,而是对原决策的修正补充,即把原决策作为零,从而考虑实施结果与原决策标准之间的距离。

(3)双重优化。一般决策的优选是从几个并列的方案中一次选优即可。而追踪决策的方案选优,必须具有双重优化的特点。第一,要优于原有的决策方案;第二,是在诸多的方案中进一步选优。在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诸多新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以获得最佳效益。

(4)心理效应。心理效应在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对于追踪决策的影响更为强烈。因为,追踪决策是在已经实施而又要改变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改变原有决策时,各方面人员的心理变化。所以,当改变原决策,进行追踪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决策对象的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各种利害关系。

5


相关文章

  • 设计概论知识点整理
  • <设计概论>知识点整理 制作者:张佳明 1.什么是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是设计师有目的进行的艺术性创造活动.通过创意.策划.制作的各个不同的环节,创造出可供实施的方案或产品样式,具有积极的社会应用价值. 2.艺术设计的通常分类:视 ...查看


  • 北京大学中共党史考研 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 历年真题
  • 育 明 教 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育明教育金牌咨询师徐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共党史)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 ...查看


  • 328#--档案学概论
  • <档案学概论>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档案: 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纪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2.荷兰手册: 由荷兰人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又称荷 ...查看


  • 关于毛概学习对大学生成长意义的调查报告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成长意义调研报告 调研小组:机电工程学院3班 组长:*** 学号:1111111111 成员:*** 学号:1111111111 *** 学号:1111111111 ...查看


  • 2018考研备考:考研政治题型分布及分值比例
  • 2018考研备考:考研政治题型分布及分值比例 考研对么每个考生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历长期的复习,最终我们会在战场上决一胜负.对于2018考研备考,我们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需要了解对于每门学科的题型,每部分的题型分布以及 ...查看


  • 01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一. 单选题 (共20题) 1. <档案法>第五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 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A.安全 ...查看


  • 复旦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 1996-2011复旦法学概论真题 96年法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1.法制2.法的规范功能3.特别行政区4.犯罪行为5.政策性银行 6.税法的结构 7.著作权的邻接权8.民事责任9.证据10.公式催告程序 二.问答(6* ...查看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自己整理)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 :真实非虚构 有艺术感染力 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 :真实 ...查看


  • 山东自考科目一览
  • 一.商务英语(本科) 专业代码050218 主考院校:山东财政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本专业共设置12门课程和毕业论文.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学分) 3.日语(6学分) 4.高级英语(12学分) 5.英 ...查看


  • 行政管理经验
  • 报考厦门大学 行政管理的 经验之谈 复试结果出来了,一切终归尘埃落定了,既兴奋又感慨.经过马拉松式的奔跑,我非常荣幸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拿到了公费,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我的专业课拿了高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