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_2006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变化分析_王秋英

・85・

1992—2006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变化分析

王秋英 宣小强

  【摘要】 目的 掌握金川集团公司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院病人126655例次, 采用I C D 210进行疾病分类。结果

收集1992—2006年15年间的住

该院收治的病种以呼吸系统居首, 消化系统次之, 循环和伤害所

致者位居第3、第4, 在2000年前传染病位居第5, 2000年以后第5位则为肿瘤。居首位的疾病在1998年以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 1999年始则为胆结石;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癌、胃癌等在逐年前移。住院增加的系统疾病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精神神经障碍、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稳居1、2位。恶性肿瘤住院的顺序为肺、胃、食道、大肠、乳腺、肝脏、白血病、女性生殖器、膀胱、胰腺、喉和鼻咽癌。肺癌几乎占四分之一, 胃癌超过五分之一。结论

疾病控制的重点仍为呼吸、消化、循环三大系统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恶

性肿瘤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关键词】 疾病谱 死因构成

中图分类号:R195.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25253(2009) 0120085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伤害的防治, 已成为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重点[1]。为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为今后的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整理分析了1992—2006年15年间金川集团公司医院(三级乙等) 住院病人的疾病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992—2006年该院共收治病人126655例次, 采用I C D 210进行疾病分类, , 死亡者。

215位的系统疾病(表1)

5位的系统疾病及其构成比

年度

1992

第1位

系统(构成比) 2位

系统(构成比/%) 伤害消化呼吸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伤害消化伤害

(16. 02) (15. 42) (13. 70) (15. 33) (14. 71) (14. 54) (14. 84) (14. 86) (16. 03) (18. 04) (15. 60) (14. 38) (13. 31) (12. 95) (14. 15)

第3位

系统(构成比/%) 消化(14. 48) 伤害(14. 27) 伤害(13. 76) 伤害(12. 95) 伤害(12. 90) 伤害(11. 41) 伤害(11. 14) 循环(10. 13) 伤害(9. 79) 循环(11. 84) 循环(11. 23) 循环(13. 12) 消化(13. 18) 伤害(12. 87) 消化(12. 45)

第4位

系统(构成比/%) 循环(9. 96) 循环(7. 02) 循环(8. 62) 循环(8. 59) 循环(9. 50) 循环(9. 53) 循环(9. 29) 伤害(10. 00) 循环(8. 37) 伤害(10. 92) 伤害(9. 66) 伤害(11. 68) 循环(12. 20) 循环(11. 02) 循环(11. 16)

第5位

系统(构成比/%) 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肿瘤肿瘤肿瘤肿瘤肿瘤肿瘤肿瘤

(7. 92) (7. 02) (8. 62) (8. 59) (9. 50) (8. 83) (7. 95) (9. 08) (4. 75) (5. 11) (5. 26) (5. 76) (6. 15) (7. 93) (7. 23)

合计/%

69. 2168. 0060. 4163. 4565. 7862. 1662. 0261. 5357. 9565. 5760. 3665. 0667. 6269. 7868. 56

呼吸(20. 83)

1993呼吸(24. 27) 1994消化(15. 71) 1995呼吸(17. 99) 1996呼吸(19. 17) 1997呼吸(17. 85) 1998呼吸(18. 80) 1999呼吸(17. 46) 2000呼吸(18. 98) 2001呼吸(19. 66) 2002呼吸(18. 61) 2003呼吸(20. 12) 2004呼吸(22. 78) 2005呼吸(25. 01) 2006呼吸(23. 57)   注 伤害包括损伤和中毒。

  由表1可见, 呼吸系统疾病居首(占20. 05%) , 消化系统次之, 而循环和伤害所致者位居第3、第4, 在2000年前传染病位居第5, 2000年以后第5位则为肿瘤。这说明:①常见病仍以呼吸、消化、循环3大系统疾病为主; 伤害(即各种原因的损伤和中毒) 所致疾病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②传染性疾病在

3减少, 肿瘤却在增加。

核已自前10位疾病中退出。这提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明显影响人们的健康。

2. 3 3个5年疾病系统的变化(表3)

表3显示, 住院增加的疾病系统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精神神经障碍、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肿瘤、起源于围产期、肌肉骨骼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增加尤为显著(平均增长速度达29194%) 。住院减少的疾病系统为:神经系统、皮肤皮下组织疾病、妊娠相关性疾

2. 2 1992—2006年各年度居前10位的病种(表2)

  表2可见, 居首位的疾病在1998年以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 而自1999年开始则为胆结石;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癌、胃癌等均在逐年前移。而病毒性肝炎、肺结

3作者单位:737103 金川集团公司医院 甘肃省金昌市

・86・病、传染病、先天性疾病、伤害及消化系统疾病。这进一步说明:恶性肿瘤已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而与社会压力、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精神神经障碍、内分

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 在增加。可预防的妊娠相关性疾病、传染病等在明显减少。

表2 1992—2006年各年度居前10位的病种

年度

[***********][***********][***********]052006

第1位肺炎

肺炎高血压肺炎肺炎肺炎肺炎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高血压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

第2位阑尾炎阑尾炎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肺炎肺炎肺炎肺炎胆结石冠心病高血压高血压

第3位痢疾胆结石肺炎阑尾炎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肺炎高血压肺炎冠心病

第4位肝炎高血压阑尾炎高血压阑尾炎冠心病肝炎冠心病阑尾炎脑血管冠心病冠心病肺炎冠心病肺炎

第5位胆结石肝炎冠心病冠心病冠心病阑尾炎冠心病阑尾炎脑血管冠心病脑血管脑血管脑血管脑血管糖尿病

第6位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肝炎肺结核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肝炎阑尾炎阑尾炎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脑血管

第7位冠心病肺结核肝炎肺结核肝炎脑血管阑尾炎肺结核肺结核糖尿病糖尿病阑尾炎阑尾炎阑尾炎肺癌

第8位肺结核脑血管脑血管脑血管脑血管肺结核脑血管肝炎冠心病肺结核肝炎肺癌慢肝病肺癌胃癌

第9位哮喘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脑血管糖尿病肝炎肺结核肝炎肺癌胃癌阑尾炎

第10位慢支胃癌慢肝病肺癌肺癌肺癌慢肝病肺癌慢肝病肺癌肺癌肺结核肝炎慢肝病慢肝病

表3 3个5年系统疾病变化的比较(1992—1996、1997—2001、2002—)

疾病类别    传染病

肿瘤恶性肿瘤血液系统内分泌、营养、代谢精神、行为障碍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组织泌尿生殖系妊娠相关起源于围产期先天性伤害总计

1992—1996年

1997—2001年

病例数

[***********][***********][***********]445

病例数

[***********][***********][***********]488545871

环比/%

559533. 5547. 430. 99

定基比/%

952233. 5547. 430. 99

[***********][***********][***********]9339

16. 3137. 03

–33. 94

40. 6968. 8510. 6333. 1235. 76

平均发展速度/%

81. 27114. 33129. 94105. 18115. 38116. 5258. 20117. 21100. 2492. 6067. 01108. 01104. 5774. 36113. 9689. 3391. 2397. 43

平均增长速度/%–18. 73

14. 3329. 945. 1815. 3816. 52

–17. 16–9. 70

34. 4313. 482. 722. 30

–70. 15

33. 75

–70. 15

33. 75

–66. 13

37. 390. 49

–41. 8

17. 210. 24

–1. 76

14. 18

–1. 76

14. 18

–19. 28

41. 2437. 33

–19. 28

41. 2437. 33

–4. 26

245. 7045. 4515. 6910. 68

–4. 26

245. 7045. 45

–15. 69

10. 68

–24. –44. –17. –20. –42. –47. –45. –1. –14.

[***********]

–14. 25–55. 10

16. 679. 3544. 7029. 86

–7. 40–32. 99

8. 014. 57

–25. 64

13. 96

–20. 20–16. 77–5. 08–10. 67–8. 77–2. 57

2. 4 住院死亡居前5位的系统疾病(表4) 化道和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占61152%; 前5位恶性肿瘤占

66165%。这提示恶性肿瘤防控的重点在呼吸和消化两大系

表4可见, 前5种死亡疾病占总死亡的71. 01%, 恶性肿瘤位居第1(29153%) , 循环系统疾病稳居第2(22178%) , 伤害、慢性肝病、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即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2. 5 恶性肿瘤住院情况

统, 女性更应警惕乳腺癌和生殖器癌的发生。

3 讨论

3. 1 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仍是疾病的主流

本文结果显示: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约占50%, 说明常见病和多发病依然在此三大系统, 这与文献报道[2]是一致的。所以, 在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时, 首先应对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 即应建立专业的宣教队伍、健全的体检机制、完善城镇社区和农村基础医疗保障体系等, 作到预防在先, 防治结合。

  1992—2006年合计, 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的顺位依次为肺癌、胃癌、食道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白血病、女性生殖器癌、膀胱癌、胰腺癌、喉癌和鼻咽癌。肺癌几乎占四分之一, 胃癌超过五分之一; 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食道癌、大肠癌) 占

35148%; 呼吸系统(包括肺癌、喉癌、鼻咽癌) 占26104%; 单发

于女性的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女性生殖器癌) 占9156%; 消

・87・

表4 死亡居前5位的系统疾病和疾病

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第6位

年度系统 例数 系统 例数 系统 例数 系统 例数 系统 例数 小计/%

() () () () (疾病 /%疾病 /%疾病 /%疾病 /%疾病 /%) 1992恶性肿瘤39(30. 92) 循环系统26(20. 63) 呼吸系统19(15. 08) 伤害13(10. 32) 慢性肝病12(9. 52) 86. 47

() () () () () 1993恶性肿瘤3628. 57循环系统3023. 81伤害1411. 11慢性肝病 97. 14糖尿病 53. 9774. 60() () () () () 1994恶性肿瘤3627. 07循环系统2821. 05慢性肝病118. 27伤害107. 52糖尿病 53. 7667. 67() () () () () 1995恶性肿瘤4329. 65循环系统3826. 21伤害138. 96慢性肝病 42. 76糖尿病 21. 3868. 96() () () () () 1996恶性肿瘤4929. 34循环系统3621. 56伤害158. 98慢性肝病105. 60围产期 74. 1969. 67() () () () () 1997循环系统2922. 31恶性肿瘤2821. 54慢性肝病107. 69伤害 96. 92糖尿病 32. 3160. 77() () () () () 1998恶性肿瘤4423. 04循环系统4221. 99慢性肝病199. 95伤害199. 95糖尿病 52. 6267. 55

1999恶性肿瘤45(30. 40) 循环系统29(19. 59) 伤害13(8. 78) 泌尿系统 8(5. 40) 慢性肝病 5(3. 38) 67. 552000恶性肿瘤50(30. 12) 循环系统30(18. 07) 伤害15(9. 04) 慢性肝病 8(4. 82) 糖尿 7(4. 22) 66. 272001恶性肿瘤55(30. 73) 循环系统46(25. 70) 伤害18(10. 05) 慢性肝病 7(3. 91) 泌尿系统 7(3. 91) 74. 302002恶性肿瘤42(28. 77) 循环系统34(23. 29) 慢性肝病10(6. 85) 伤害 8(5. 48) 泌尿系统 6(4. 12) 68. 512003恶性肿瘤46(30. 06) 循环系统38(24. 84) 伤害12(7. 84) 泌尿系统 9(5. 88) 糖尿病 7(4. 57) 73. 192004恶性肿瘤44(30. 98) 循环系统29(20. 42) 慢性肝病12(8. 45) 伤害 7(4. 93) 糖尿病 6(4. 22) 69. 002005恶性肿瘤63(37. 50) 循环系统44(26. 19) 伤害10(5. 95) 慢性肝病 9(5. 36) 糖尿病 8(4. 76) 79. 762006恶性肿瘤50(33. 56) 循环系统40(26. 84) 糖尿病 6(4. 03) 伤害 6(4. 03) 泌尿系统 4(2. 68) 71. 14平均 29. 53 22. 78 8. 73 6. 00 3. 9771. 01  注 1. 循环系统死亡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主要为冠心病和脑出血引起的死亡; 2. 泌尿系统死亡的疾病主要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3. 2 伤害所致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3. 4 肿瘤, 特别是恶性肿瘤在逐年增加

伤害所致疾病已处第3、4位, 且致残率非常高, 这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也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其主要原因可能为:交通事故增多; 就业压力增加, 社会闲杂人员增多, 使社会秩序不稳定[3];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的改善, , 观念, 致使家庭不稳[4], 民提高个人防范意识, , 使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

3. 3 生活习惯性疾病明显影响人群的健康水平

目前, 全球肿瘤的发生都在增加[6], 且占据死亡的首位[7]。。所以, , 规范肿, 。

[1] 乐虹, 王春荣, 吴均林, 等. 我国疾病流行现状与控制对策研究

[J ].医学与社会, 2004, 17(5) :10214.

[2] 邱洪斌, 田黎明. 我国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J ].中国煤炭工

业医学杂志, 2002, 5(8) :8412842.

[3] 刘华东. 我院十年损伤中毒住院病人外部原因分析[J ].中国病

胆结石近8年已稳居各种疾病之首, 高血压、冠心病跃居

2、3位, 糖尿病及脑血管病已处5、6位。这5种疾病均与人们

案, 2005, 6(9) :46.

[4] 徐晓丽. 2002—2006年某院损伤和中毒病人外部原因分析[J ].

不合理饮食(高脂、高糖、少纤维等) 、缺乏运动、过度饮酒、不良的睡眠习惯、工作压力过大有一定的关联

[5]

。这就要求公众遵

中国医院统计, 2008, 15(1) :41242.

[5] 魏民华. 我院50年住院病人疾病结构变化分析[J ].中国医院统

循科学的生活方式, 作到“合理膳食, 适度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也提示人类的主要疾病将逐渐由过去的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 3 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计, 2006, 13(2) :1542155.

[6] 周厚永, 李运明, 封宗超, 等. 1736例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治疗情况

统计分析[J ].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5, 3(5) :18219.

[7] 李继光. 辽宁省不同规模医院住院疾病谱对比分析[J ].中国医院

自1997年全国死因顺位表中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即为城镇居民的前3位死因[4], 2004—2006三年的卫生部统计亦即如此。本文结果与之相符, 这进一步指出不良生活习惯致病的严酷性和恶性肿瘤的危害性, 也对医学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如何降低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这就要积极探索疾病的原因, 将预防工作前移,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上接第82页)

[3] 李包罗.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面临七大挑战[J ].中国信息界, 2004

(3) :30232.

[4] 李晓亮, 高志荣, 窦辉. 电子病案建设中有关问题探讨[J ].中国医

管理, 2003, 23(5) :24227.

[8] 应倩, 罗湘涛. 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疾病谱分析[J ].肿瘤防治研

究, 2004, 31(9) :5902591.

[9] 李金玲. 恶性肿瘤构成分析在医院管理中运用的价值[J ].中国医

院统计, 2005, 12(1) :729.

(收稿日期:2008208213; 修回日期:2008210224)   

[6] 金宪珊. 电子病历的安全控制[J ].医疗设备信息, 2006, 21(2) :

16217.

[7] 李斌, 朱朝华. 数字证书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J ].现代计算机

(专业版) . 2007(7) :74276.

[8] 余本功, 李娜, 江澍. 基于第三方的电子病历信息整合平台研究

[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 17(5) :226.

(收稿日期:2008203225; 修回日期:2008209226)   

院统计, 2006, 13(4) :3722373.

[5] 黄云, 周敏, 王玉卓. 从电子病历的发展历程谈医疗安全管理中的

风险管理[J ].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10) :53255.

・85・

1992—2006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变化分析

王秋英 宣小强

  【摘要】 目的 掌握金川集团公司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院病人126655例次, 采用I C D 210进行疾病分类。结果

收集1992—2006年15年间的住

该院收治的病种以呼吸系统居首, 消化系统次之, 循环和伤害所

致者位居第3、第4, 在2000年前传染病位居第5, 2000年以后第5位则为肿瘤。居首位的疾病在1998年以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 1999年始则为胆结石;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癌、胃癌等在逐年前移。住院增加的系统疾病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精神神经障碍、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稳居1、2位。恶性肿瘤住院的顺序为肺、胃、食道、大肠、乳腺、肝脏、白血病、女性生殖器、膀胱、胰腺、喉和鼻咽癌。肺癌几乎占四分之一, 胃癌超过五分之一。结论

疾病控制的重点仍为呼吸、消化、循环三大系统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恶

性肿瘤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关键词】 疾病谱 死因构成

中图分类号:R195.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25253(2009) 0120085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伤害的防治, 已成为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重点[1]。为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为今后的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整理分析了1992—2006年15年间金川集团公司医院(三级乙等) 住院病人的疾病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992—2006年该院共收治病人126655例次, 采用I C D 210进行疾病分类, , 死亡者。

215位的系统疾病(表1)

5位的系统疾病及其构成比

年度

1992

第1位

系统(构成比) 2位

系统(构成比/%) 伤害消化呼吸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消化伤害消化伤害

(16. 02) (15. 42) (13. 70) (15. 33) (14. 71) (14. 54) (14. 84) (14. 86) (16. 03) (18. 04) (15. 60) (14. 38) (13. 31) (12. 95) (14. 15)

第3位

系统(构成比/%) 消化(14. 48) 伤害(14. 27) 伤害(13. 76) 伤害(12. 95) 伤害(12. 90) 伤害(11. 41) 伤害(11. 14) 循环(10. 13) 伤害(9. 79) 循环(11. 84) 循环(11. 23) 循环(13. 12) 消化(13. 18) 伤害(12. 87) 消化(12. 45)

第4位

系统(构成比/%) 循环(9. 96) 循环(7. 02) 循环(8. 62) 循环(8. 59) 循环(9. 50) 循环(9. 53) 循环(9. 29) 伤害(10. 00) 循环(8. 37) 伤害(10. 92) 伤害(9. 66) 伤害(11. 68) 循环(12. 20) 循环(11. 02) 循环(11. 16)

第5位

系统(构成比/%) 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肿瘤肿瘤肿瘤肿瘤肿瘤肿瘤肿瘤

(7. 92) (7. 02) (8. 62) (8. 59) (9. 50) (8. 83) (7. 95) (9. 08) (4. 75) (5. 11) (5. 26) (5. 76) (6. 15) (7. 93) (7. 23)

合计/%

69. 2168. 0060. 4163. 4565. 7862. 1662. 0261. 5357. 9565. 5760. 3665. 0667. 6269. 7868. 56

呼吸(20. 83)

1993呼吸(24. 27) 1994消化(15. 71) 1995呼吸(17. 99) 1996呼吸(19. 17) 1997呼吸(17. 85) 1998呼吸(18. 80) 1999呼吸(17. 46) 2000呼吸(18. 98) 2001呼吸(19. 66) 2002呼吸(18. 61) 2003呼吸(20. 12) 2004呼吸(22. 78) 2005呼吸(25. 01) 2006呼吸(23. 57)   注 伤害包括损伤和中毒。

  由表1可见, 呼吸系统疾病居首(占20. 05%) , 消化系统次之, 而循环和伤害所致者位居第3、第4, 在2000年前传染病位居第5, 2000年以后第5位则为肿瘤。这说明:①常见病仍以呼吸、消化、循环3大系统疾病为主; 伤害(即各种原因的损伤和中毒) 所致疾病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②传染性疾病在

3减少, 肿瘤却在增加。

核已自前10位疾病中退出。这提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明显影响人们的健康。

2. 3 3个5年疾病系统的变化(表3)

表3显示, 住院增加的疾病系统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精神神经障碍、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肿瘤、起源于围产期、肌肉骨骼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增加尤为显著(平均增长速度达29194%) 。住院减少的疾病系统为:神经系统、皮肤皮下组织疾病、妊娠相关性疾

2. 2 1992—2006年各年度居前10位的病种(表2)

  表2可见, 居首位的疾病在1998年以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 而自1999年开始则为胆结石;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癌、胃癌等均在逐年前移。而病毒性肝炎、肺结

3作者单位:737103 金川集团公司医院 甘肃省金昌市

・86・病、传染病、先天性疾病、伤害及消化系统疾病。这进一步说明:恶性肿瘤已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而与社会压力、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精神神经障碍、内分

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 在增加。可预防的妊娠相关性疾病、传染病等在明显减少。

表2 1992—2006年各年度居前10位的病种

年度

[***********][***********][***********]052006

第1位肺炎

肺炎高血压肺炎肺炎肺炎肺炎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高血压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

第2位阑尾炎阑尾炎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胆结石肺炎肺炎肺炎肺炎胆结石冠心病高血压高血压

第3位痢疾胆结石肺炎阑尾炎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肺炎高血压肺炎冠心病

第4位肝炎高血压阑尾炎高血压阑尾炎冠心病肝炎冠心病阑尾炎脑血管冠心病冠心病肺炎冠心病肺炎

第5位胆结石肝炎冠心病冠心病冠心病阑尾炎冠心病阑尾炎脑血管冠心病脑血管脑血管脑血管脑血管糖尿病

第6位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肝炎肺结核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肝炎阑尾炎阑尾炎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脑血管

第7位冠心病肺结核肝炎肺结核肝炎脑血管阑尾炎肺结核肺结核糖尿病糖尿病阑尾炎阑尾炎阑尾炎肺癌

第8位肺结核脑血管脑血管脑血管脑血管肺结核脑血管肝炎冠心病肺结核肝炎肺癌慢肝病肺癌胃癌

第9位哮喘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脑血管糖尿病肝炎肺结核肝炎肺癌胃癌阑尾炎

第10位慢支胃癌慢肝病肺癌肺癌肺癌慢肝病肺癌慢肝病肺癌肺癌肺结核肝炎慢肝病慢肝病

表3 3个5年系统疾病变化的比较(1992—1996、1997—2001、2002—)

疾病类别    传染病

肿瘤恶性肿瘤血液系统内分泌、营养、代谢精神、行为障碍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组织泌尿生殖系妊娠相关起源于围产期先天性伤害总计

1992—1996年

1997—2001年

病例数

[***********][***********][***********]445

病例数

[***********][***********][***********]488545871

环比/%

559533. 5547. 430. 99

定基比/%

952233. 5547. 430. 99

[***********][***********][***********]9339

16. 3137. 03

–33. 94

40. 6968. 8510. 6333. 1235. 76

平均发展速度/%

81. 27114. 33129. 94105. 18115. 38116. 5258. 20117. 21100. 2492. 6067. 01108. 01104. 5774. 36113. 9689. 3391. 2397. 43

平均增长速度/%–18. 73

14. 3329. 945. 1815. 3816. 52

–17. 16–9. 70

34. 4313. 482. 722. 30

–70. 15

33. 75

–70. 15

33. 75

–66. 13

37. 390. 49

–41. 8

17. 210. 24

–1. 76

14. 18

–1. 76

14. 18

–19. 28

41. 2437. 33

–19. 28

41. 2437. 33

–4. 26

245. 7045. 4515. 6910. 68

–4. 26

245. 7045. 45

–15. 69

10. 68

–24. –44. –17. –20. –42. –47. –45. –1. –14.

[***********]

–14. 25–55. 10

16. 679. 3544. 7029. 86

–7. 40–32. 99

8. 014. 57

–25. 64

13. 96

–20. 20–16. 77–5. 08–10. 67–8. 77–2. 57

2. 4 住院死亡居前5位的系统疾病(表4) 化道和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占61152%; 前5位恶性肿瘤占

66165%。这提示恶性肿瘤防控的重点在呼吸和消化两大系

表4可见, 前5种死亡疾病占总死亡的71. 01%, 恶性肿瘤位居第1(29153%) , 循环系统疾病稳居第2(22178%) , 伤害、慢性肝病、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即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2. 5 恶性肿瘤住院情况

统, 女性更应警惕乳腺癌和生殖器癌的发生。

3 讨论

3. 1 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仍是疾病的主流

本文结果显示: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约占50%, 说明常见病和多发病依然在此三大系统, 这与文献报道[2]是一致的。所以, 在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时, 首先应对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 即应建立专业的宣教队伍、健全的体检机制、完善城镇社区和农村基础医疗保障体系等, 作到预防在先, 防治结合。

  1992—2006年合计, 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的顺位依次为肺癌、胃癌、食道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白血病、女性生殖器癌、膀胱癌、胰腺癌、喉癌和鼻咽癌。肺癌几乎占四分之一, 胃癌超过五分之一; 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食道癌、大肠癌) 占

35148%; 呼吸系统(包括肺癌、喉癌、鼻咽癌) 占26104%; 单发

于女性的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女性生殖器癌) 占9156%; 消

・87・

表4 死亡居前5位的系统疾病和疾病

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第6位

年度系统 例数 系统 例数 系统 例数 系统 例数 系统 例数 小计/%

() () () () (疾病 /%疾病 /%疾病 /%疾病 /%疾病 /%) 1992恶性肿瘤39(30. 92) 循环系统26(20. 63) 呼吸系统19(15. 08) 伤害13(10. 32) 慢性肝病12(9. 52) 86. 47

() () () () () 1993恶性肿瘤3628. 57循环系统3023. 81伤害1411. 11慢性肝病 97. 14糖尿病 53. 9774. 60() () () () () 1994恶性肿瘤3627. 07循环系统2821. 05慢性肝病118. 27伤害107. 52糖尿病 53. 7667. 67() () () () () 1995恶性肿瘤4329. 65循环系统3826. 21伤害138. 96慢性肝病 42. 76糖尿病 21. 3868. 96() () () () () 1996恶性肿瘤4929. 34循环系统3621. 56伤害158. 98慢性肝病105. 60围产期 74. 1969. 67() () () () () 1997循环系统2922. 31恶性肿瘤2821. 54慢性肝病107. 69伤害 96. 92糖尿病 32. 3160. 77() () () () () 1998恶性肿瘤4423. 04循环系统4221. 99慢性肝病199. 95伤害199. 95糖尿病 52. 6267. 55

1999恶性肿瘤45(30. 40) 循环系统29(19. 59) 伤害13(8. 78) 泌尿系统 8(5. 40) 慢性肝病 5(3. 38) 67. 552000恶性肿瘤50(30. 12) 循环系统30(18. 07) 伤害15(9. 04) 慢性肝病 8(4. 82) 糖尿 7(4. 22) 66. 272001恶性肿瘤55(30. 73) 循环系统46(25. 70) 伤害18(10. 05) 慢性肝病 7(3. 91) 泌尿系统 7(3. 91) 74. 302002恶性肿瘤42(28. 77) 循环系统34(23. 29) 慢性肝病10(6. 85) 伤害 8(5. 48) 泌尿系统 6(4. 12) 68. 512003恶性肿瘤46(30. 06) 循环系统38(24. 84) 伤害12(7. 84) 泌尿系统 9(5. 88) 糖尿病 7(4. 57) 73. 192004恶性肿瘤44(30. 98) 循环系统29(20. 42) 慢性肝病12(8. 45) 伤害 7(4. 93) 糖尿病 6(4. 22) 69. 002005恶性肿瘤63(37. 50) 循环系统44(26. 19) 伤害10(5. 95) 慢性肝病 9(5. 36) 糖尿病 8(4. 76) 79. 762006恶性肿瘤50(33. 56) 循环系统40(26. 84) 糖尿病 6(4. 03) 伤害 6(4. 03) 泌尿系统 4(2. 68) 71. 14平均 29. 53 22. 78 8. 73 6. 00 3. 9771. 01  注 1. 循环系统死亡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主要为冠心病和脑出血引起的死亡; 2. 泌尿系统死亡的疾病主要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3. 2 伤害所致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3. 4 肿瘤, 特别是恶性肿瘤在逐年增加

伤害所致疾病已处第3、4位, 且致残率非常高, 这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也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其主要原因可能为:交通事故增多; 就业压力增加, 社会闲杂人员增多, 使社会秩序不稳定[3];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的改善, , 观念, 致使家庭不稳[4], 民提高个人防范意识, , 使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

3. 3 生活习惯性疾病明显影响人群的健康水平

目前, 全球肿瘤的发生都在增加[6], 且占据死亡的首位[7]。。所以, , 规范肿, 。

[1] 乐虹, 王春荣, 吴均林, 等. 我国疾病流行现状与控制对策研究

[J ].医学与社会, 2004, 17(5) :10214.

[2] 邱洪斌, 田黎明. 我国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J ].中国煤炭工

业医学杂志, 2002, 5(8) :8412842.

[3] 刘华东. 我院十年损伤中毒住院病人外部原因分析[J ].中国病

胆结石近8年已稳居各种疾病之首, 高血压、冠心病跃居

2、3位, 糖尿病及脑血管病已处5、6位。这5种疾病均与人们

案, 2005, 6(9) :46.

[4] 徐晓丽. 2002—2006年某院损伤和中毒病人外部原因分析[J ].

不合理饮食(高脂、高糖、少纤维等) 、缺乏运动、过度饮酒、不良的睡眠习惯、工作压力过大有一定的关联

[5]

。这就要求公众遵

中国医院统计, 2008, 15(1) :41242.

[5] 魏民华. 我院50年住院病人疾病结构变化分析[J ].中国医院统

循科学的生活方式, 作到“合理膳食, 适度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也提示人类的主要疾病将逐渐由过去的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 3 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计, 2006, 13(2) :1542155.

[6] 周厚永, 李运明, 封宗超, 等. 1736例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治疗情况

统计分析[J ].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5, 3(5) :18219.

[7] 李继光. 辽宁省不同规模医院住院疾病谱对比分析[J ].中国医院

自1997年全国死因顺位表中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即为城镇居民的前3位死因[4], 2004—2006三年的卫生部统计亦即如此。本文结果与之相符, 这进一步指出不良生活习惯致病的严酷性和恶性肿瘤的危害性, 也对医学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如何降低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这就要积极探索疾病的原因, 将预防工作前移,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上接第82页)

[3] 李包罗.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面临七大挑战[J ].中国信息界, 2004

(3) :30232.

[4] 李晓亮, 高志荣, 窦辉. 电子病案建设中有关问题探讨[J ].中国医

管理, 2003, 23(5) :24227.

[8] 应倩, 罗湘涛. 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疾病谱分析[J ].肿瘤防治研

究, 2004, 31(9) :5902591.

[9] 李金玲. 恶性肿瘤构成分析在医院管理中运用的价值[J ].中国医

院统计, 2005, 12(1) :729.

(收稿日期:2008208213; 修回日期:2008210224)   

[6] 金宪珊. 电子病历的安全控制[J ].医疗设备信息, 2006, 21(2) :

16217.

[7] 李斌, 朱朝华. 数字证书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J ].现代计算机

(专业版) . 2007(7) :74276.

[8] 余本功, 李娜, 江澍. 基于第三方的电子病历信息整合平台研究

[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 17(5) :226.

(收稿日期:2008203225; 修回日期:2008209226)   

院统计, 2006, 13(4) :3722373.

[5] 黄云, 周敏, 王玉卓. 从电子病历的发展历程谈医疗安全管理中的

风险管理[J ].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10) :53255.


相关文章

  • 文献查阅疾病谱与死亡谱
  • 2008年, 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 6亿.过去十年, 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慢性病病例.--中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上世纪50年代, 我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系统 ...查看


  •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实行单病种付费的思考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JSoutheastUniv(MedSciEdi) 2006,Jan;25(1):47Ο49 ・47・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实行单病种付费的思考 杨树东,张晓,沈其君 1 1 2 (1.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疗保险系, ...查看


  •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1
  • 深圳人口与医疗需求预测 摘要 问题一, 深圳的人口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户籍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几个方面,未来医疗需求与人口结构.数量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画出条形图,并拟合成函数,根据函数图象分析深圳人口 ...查看


  • 临床路径变异研究新进展
  • 医疗管理Yiliaoguan (中国医院管理)第3l卷第2期(总第355期)2011年2月 临床路径变异研究新进展 陈忠兰①宁 宁①李明风①李 红① 关键词 临床路径变异研究进展医疗质量循证医学 文献标志码A 中围分类号R197.3 文章编 ...查看


  • 病例组合概念及其应用
  • 质量管理 病例组合概念及其应用 胡向阳'王原'张修梅 [摘要] 如何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和医疗费用控制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 我们将介绍当前国外病例组合的概念及研究, 以及各种病例组合模型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如何处理病人诊断分类.病 ...查看


  • 骨科手术风险度评分
  • 新疆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骨科手术风险度评分 姓名:张玉坤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科学 指导教师:盛伟斌 20080401 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 ...查看


  • 临床科室风险系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 医疗管理Yiliaoguanli 第26卷第1期(总第294期)2006年1月<中国医院管理> 临床科室风险系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吴清平① 摘 要 目的 探讨计算临床科室风险系数的方法.方法 选取病案病例分型和抢救危重病人次数资 ...查看


  • 临床病原菌耐药性及病原菌谱变迁的研究
  • 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北京地区三级医院住院病人病原菌的耐药性,掌握耐药状况.耐药趋势与医院内耐药菌感染的流行,为临床或社区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whonet5.0统计分析病原 ...查看


  •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
  •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