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网络11-1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110341201** 成 绩:
如何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
所谓文化强国实质是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强国。现在,谈及文化强国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该话题涉及的核心名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产业?文化产业,总体来说,它是一种新兴产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与新技术、新创意紧密结合的,能够比传统产业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一是技术含量比较高,二是未来发展潜力比较高,三是可能代替传统产业。
为什么说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强国?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国家希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消费,而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契合了国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国家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的历史机遇。第二,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国解决了基本基本温饱问题后,就得解决文化精神的消费问题。这个消费需求现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间接的实现经济强国。第三,文化产业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文化精神和精神文明的价值,具有提升和展现国家实力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我国作为大国参与国际竞争,文化竞争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文化竞争中重要的竞争力来源来自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那么,在我国,该如何实施文化强国呢?
第一,需要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立法,完善各项扶持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要加快文化与科技结合领域的相关立法,同时借鉴各种高科技领域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扶持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体系。各级政府根据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业配套发展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第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团结奋斗。
第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当今世界,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其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同,能不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关键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努力培育、引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能力。一方面,应在大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应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激发有思想、有影响力的文化创作。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激励文化工作者不断创造精品力作。 第五,持续培养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企业还是小而散,缺乏龙头企业,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家和艺术家的关系,从而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 第六,建设文化强国必然要求文化强民。提高全民的文化层次,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总体而言,当前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科学精神普及还不够,存在一定数量的文盲,不爱读书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道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靠发展文化来改变,需要优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协调发展,即在发展文化的同时推动教育、科技、卫生共同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应重点加大对基层、农村的文化投入。
第七,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人才,是文化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核心资源,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最核心的要素还是解决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若我们能踏踏实实地走好这几步,我们离文化强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完成时间:2012-06-22
2011-2012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网络11-1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110341201** 成 绩:
如何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
所谓文化强国实质是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强国。现在,谈及文化强国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该话题涉及的核心名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产业?文化产业,总体来说,它是一种新兴产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与新技术、新创意紧密结合的,能够比传统产业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一是技术含量比较高,二是未来发展潜力比较高,三是可能代替传统产业。
为什么说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强国?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国家希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消费,而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契合了国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国家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的历史机遇。第二,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国解决了基本基本温饱问题后,就得解决文化精神的消费问题。这个消费需求现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间接的实现经济强国。第三,文化产业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文化精神和精神文明的价值,具有提升和展现国家实力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我国作为大国参与国际竞争,文化竞争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文化竞争中重要的竞争力来源来自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那么,在我国,该如何实施文化强国呢?
第一,需要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立法,完善各项扶持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要加快文化与科技结合领域的相关立法,同时借鉴各种高科技领域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扶持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体系。各级政府根据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业配套发展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第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团结奋斗。
第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当今世界,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其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同,能不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关键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努力培育、引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能力。一方面,应在大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应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激发有思想、有影响力的文化创作。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激励文化工作者不断创造精品力作。 第五,持续培养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企业还是小而散,缺乏龙头企业,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家和艺术家的关系,从而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 第六,建设文化强国必然要求文化强民。提高全民的文化层次,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总体而言,当前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科学精神普及还不够,存在一定数量的文盲,不爱读书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道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靠发展文化来改变,需要优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协调发展,即在发展文化的同时推动教育、科技、卫生共同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应重点加大对基层、农村的文化投入。
第七,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人才,是文化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核心资源,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最核心的要素还是解决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若我们能踏踏实实地走好这几步,我们离文化强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完成时间:201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