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_一_

第25卷 第2期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Vol. 25 No. 2 2011年04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pr. 2011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一)

王卓甫,丁继勇,杨高升

(河海大学 工程管理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8,E-mail:[email protected]

摘 要:在简要分析工程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管理从工程思维演进到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的过程;提出了工程思维模式下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模型,并将工程建设分为工程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两大阶段;针对工程项目业主方普遍采用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的实际,将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分为业主方的工程交易管理和承包方的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面,从而构建了现代工程管理的三个理论模块: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并进一步分析了每个理论模块的内容及基本理论问题。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框架;投资决策;交易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1)02-132-06

Framework for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ory and Body of Knowledge: PartⅠ

WANG Zhuo-fu,DING Ji-yong,YANG Gao-she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E-mail:[email protected]

Abstract:Based on a brief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actic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rom engineering thinking to ethical thinking and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 dynamic model formed from the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ory was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an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stage,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tage. According to the fact that project owners obtain the project products by transaction,the management dur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tage ar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project transaction management for the owner,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the contractor. Thus,the three theoretical modules of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were established: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theory,engineering transact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of each theoretical module.

Keywords:engineering management;theoretical framework;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transaction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管理,即建设工程管理,自古有之。但与过去相比,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建设领域专业技术在长足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细化,改变了人们工程活动和工程管理的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就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从“征服自然”,转变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必要重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并梳理相

应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工程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将工程视为一个基本投资单位,基于投资科学范式研究建设工程立项决策;二是基于系统科学范式研究工程实施过程管理,其把工程实施过程视为一种独特的一次性任务或过程,把工程活动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1]。然而,1992年,Koskela认为项目管理已经过时,并借鉴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以转化—流动—价值生产(Transformation Flow

收稿日期:2011-01-21.

第2期 王卓甫,等: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一) ·133·

Value)为核心的精益建造理论[2~4]。Turner和Winch等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建设工程项目治理结构研究出发,以交易费用作为衡量治理结构有效与否的主要标准,以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实现工程项目治理目标的主要措施[5~8]。杨飞雪等沿用公司治理研究思路和方法,构建了包括内部监控、外部市场监控和政府监控机制的公共项目治理模式的概念模型[9~11]。沙凯逊、丁荣贵等的研究认为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模式的问题属项目治理范畴,不能与工程项目管理混为一谈[12

,13]

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既是研究工程活动道德规律的理论学科,又是研究工程活动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的实践学科。

(2)“征服自然”理念的局限性。从20世纪下叶以来,人们在众多重大工程建设和应用的总结、反思中,开始意识到,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仅当人们的主观想法切合客观世界时,工程才能成功,否则就失败。这促进了人们开始从“征服自然”思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维的理性变迁,并追求工程建设的协调、可持续性。这促进了哲学思维模式的形成,并进而逐步形成了工程哲学。工程哲学是对工程活动的思辨,是研究人类造物过程哲学问题的一个分支。

工程伦理思维和工程哲学思维模式下的工程伦理学和工程哲学是崭新的学科,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人们从工程思维发展到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这不仅丰富了工程管理理论,而且促使了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如,从合作竞争理论的发展到合同伙伴模式的应用;从工程信用理论研究的展开到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建设;从科学发展观到工程可持续发展;等等。但应该注意到,工程伦理学、工程哲学发展的基础之一是工程思维模式下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或者说工程伦理学、工程哲学丰富了工程思维模式下的工程管理理论。鉴于工程伦理学和工程哲学还十分年轻,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系,下文主要讨论基于工程思维模式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简称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1.2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模型

从埃及金字塔到我国古代万里长城的建造,工程管理实践便已经存在。但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可以想象当时工程管理与现代工程管理相比会大相径庭。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变迁,工程建设规模和复杂性程度的上升,以及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基于工程思维模式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这一作用过程可用图1所示动力模型表达。

图1所示模型中,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可概括为下列3方面:

(1)现代工程大型化的发展趋向,对现有工程项目决策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现代,投资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超大型建设工程大量涌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迫切要求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时增加研究内容、改进或

。20世纪70年代后提出

,15]

的工程伦理学和工程哲学,则将工程管理理论和知识体系提升到了新的层面[14

总之,工程管理理论和知识体系在不断发展。本文试图在分析现代工程管理实践特点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框架。

1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和结构模块

1.1 工程管理思维模式的发展

回顾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史,人们的思维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工程思维发展到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模式的过程。

工程是科学的应用[14],工程思维是价值定向思维。在工程思维模式下工程管理以建设工程为考察对象,通过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对工程进行分析决策、确定建设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与控制等系列活动,实现工程的整体目标。

基于工程思维的工程管理,在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

(1)在“道德风险”面前的尴尬。20世纪下叶,建设工程中重大事故经常发生,经分析,大部分重大事故总与工程承包人的“偷工减料”,或工程师的“失责”等紧密相关;后来人们在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中也发现,传统工程管理中的某些理论也在“失灵”。如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发包人可以通过激励,诱使承包人完全按承发包合同的规定行事。但这仅适用于激励力度超过承包人“预期目标”的情况;当承包人的预期大于激励力度时,发包人的激励就“失灵”,而承包人的“预期目标”并不是传统工程管理中的变量,而属道德的范畴。人们开始意识到工程建设追求的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工程成本、质量、工期和安全目标的实现,而是进一步追求工程相关利益方的满意。这促进了伦理思维模式的形成,进而逐步形成了工程伦理学。工程伦

·134·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25卷

完善理论方法,以促进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如在近十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实践中,就已经增加了项目生态环境评价、项目风险分析等内容。

包括:工程技术活动所遵循的工程规律,工程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管理规律;工程交易活动所遵循的工程规律,工程交易活动相关的管理规律。工程管理是一项开放性活动,参与方包括了政府、参与工程建设各主体,以及工程所在地或完成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而政府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完成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关系问题则作为理论研究的边界或约束条件,它们不包括在工程管理理论框架内。

1.4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结构模块

工程建设的两大阶段,不仅在时间上明显分段,而且工作目标也完全不同。投资决策阶段关心的是工程项目能不能上马,即项目能否立项;而项目实施阶段关心的是如何高效地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因此,工程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可按这两大阶段划分模块。其次,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可将参与工程项目的主体分为业主方(发包方)和承包方(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方、物料和设备供应方、咨询服务方)两大类。他们在工程建设中扮演角色不同,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也不同。因此,现代工程项目实施的管理理论体系在按建设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按参与工程的两大主体分块。

综上分析,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围绕工程决策的系列理论)、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工程业主方为主导的管理问题,围绕工程交易管理的系列理论)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工程承包方为主导的管理问题,围绕项目实施管理的相关理论),如图2。

项目建议书

可研报告的批准

工程竣工验收

图1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模型

(2)现代工程建设中,业主方普遍采用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客观上促进着工程交易理论的发展。在计划经济年代,建设工程投资、工程建设任务安排等均由政府负责,建设工程管理基本上是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伴随着工程技术进步,分工的细化,建设工程市场日益成熟,工程业主方通过市场可以获得比自主建设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工程产品,特别是大型工程,这无疑促进着工程交易理论的发展。

(3)现代工程普遍实行项目管理,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要求具有工程特色。20世纪80年代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提出了PMBOK,到2008年已出版了第4版,但其并不完全适合于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可行性研究理论问题和知识体系在PMBOK没有涉及;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PMBOK缺失;精益建造理论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其理论的应用也在工程领域得到重视,但PMBOK没有反映。 1.3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范畴

根据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国际范围内上百年的实践,可将工程建设分为投资决策与项目实施两大阶段。而其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是这两大阶段的分界点。

工程管理实践活动是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没有工程管理实践,就不会产生工程管理理论,更谈不上理论体系。现代建设工程管理活动包括了相关参与方的工程技术活动和交易活动。因此,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就是工程技术活动和交易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问题。工程管理理论范畴

(2)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

理理论模块

图2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结构模块

2 现代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框架

2.1 工程投资决策过程与要素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中规定工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在国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

第2期 王卓甫,等: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一) ·135·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也有类似的要求。本文将工程投资决策过程归纳为:初拟项目开发目标和评价原则→收集市场或相关约束条件的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预测分析→拟定工程备选方案,对各方案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得到可行方案集→进行项目方案决策。涉及到的要素包括:预测、评估、风险分析和决策等。

2.2 工程投资决策理论内容

从工程投资决策过程要素可知,工程投资决策理论应包括的内容有:

(1)工程预测理论。工程投资决策的第一步是对有关投资环境、资源条件、市场状况等进行调研,然后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和将来运行状态,即利用当前数据对工程的未来进行预测,并将其结果作为分析投资机会、项目产品市场前景、项目财务收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基本理论问题有,如何根据现有数据,科学预测项目评估和决策所需的数据或参数。

(2)工程项目评价理论。在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或初步(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可根据工程使用要求和约束条件,提出若干可行的工程方案,这些工程方案各有特点,经常需对其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评价,得到相关评价指标,作为工程项目决策的依据。基本理论问题有,如何构建评价体系和选择评价方法,为客观地评价工程方案提供支持。

(3)工程风险分析理论。工程评价所用数据资料大多借助于预测方法而得,因而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对评价或决策结果的影响经常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完全有必要对其进行风险性分析,以判定所分析项目目标的可实现程度。

(4)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理论。针对工程可行的初步方案,在还没有初步设计的条件下,有必要对其投资进行估计,以进一步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这就提出了工程投资估算理论;在工程投资估算的基础上,资金如何筹措,以及如何使工程筹资成本最低或工程经济效益最大,这就形成了工程融资理论。

(5)工程方案优化决策理论。工程开发目标经常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且所获数据资料和评价结果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工程项目方案优化决策经常属多目标、风险性决策问题,涉及到多目标决策和风险决策理论。

3 现代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框架

在现代社会,工程项目业主方均通过交易获得工程,即业主方在建设市场上选择承包方,然后由承包方组织生产或供应,最后为业主方提供工程产品。

3.1 工程交易过程与要素

工程业主方组织交易的过程为:业主方组织工程招标、选择工程承包人,并确定合同价→业主方与中标方签订工程合同→承包方组织履行合同,业主方组织对其监管→承包方完成合同任务后,业主方组织工程验收。工程交易的要素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机制、交易(发包)管理、交易合同和工程验收。

3.2 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内容

(1)工程交易客体优化理论,也称工程发包方式设计理论。工程项目业主方在时空上将项目的子项组合后发包。不同组合方式对应于不同发包方式,如根据设计施工是否分离,可采用DB/EPC发包方式,或采用DBB发包方式,即使采用DBB发包方式,还存在工程施工标段划分的问题。这决定于工程项目属性、建设条件、建设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上述问题正是工程交易客体优化理论或发包方式设计理论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工程交易治理理论。工程交易过程中,业主方占据主导地位,由其制订交易规则。因此在业主方和承包方之间,人们更多关心的是业主方的工程交易治理问题。业主方工程交易治理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业主方管理方式(业主方工程交易治理结构)优化及相应制度的安排。实践表明,业主方选择不同的工程交易治理结构,会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效果,而工程交易治理结构的选择或设计优化又与工程特点、建设条件和业主方建设管理能力相关。

(3)工程交易机制理论。工程项目业主方如何选择交易对象(承包人),如何确定工程交易合同价,一般认为这即是工程交易机制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基本采用工程招标交易机制选择承包人和确定合同价,但如何确定招标目标、设计招标条件、分配工程交易风险、设计合同类型和建立工程评标机制等,均需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建设市场环境和业主方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有必要借助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尽可能全面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建立工程招标条件设计、工程交易风险分配和

·136·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25卷

工程评标机制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4)工程发包合同管理(业主方)。业主方通过工程招标确定承包人、承发包合同,包括合同价后,承包人进入履行工程合同阶段。工程合同是一种经典的“先订货,后生产”类型的合同,合同实施中,承发包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承包人占有信息优势,发包人面临道德风险,即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研究表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手段是组织绩效考核、进行激励。而如何进行履行工程合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即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的机制,使其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这需要借助相关理论进行设计,而这一设计同样与众多因素相关,且对不同工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工程交易合同管理既存在理论问题,也存在工程实践问题。

(5)工程验收管理。不同工程有不同开发目标和使用要求,显然应有不同的建设标准和验收方法。因此,业主方工程验收管理理论包括:工程验收标准制订过程的管理理论和工程验收活动的管理理论。前者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经济性与适用性和可靠性的关系;后者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平衡验收成本和验收结果可信度的关系。

及活动持续时间不确定条件下的相关评价和优化问题。

(2)工程成本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有,成本估算与预测、绩效衡量与评价、偏差和风险分析、时间—成本联合控制。

(3)工程质量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有,工程质量成本与质量标准问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分析工具与技术等。

(4)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有,安全事故分析理论、安全事故预防理论、安全体系建设理论等。 4.2.2 工程项目专项管理理论

工程项目专项管理包括7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不同侧面对项目实施要素或项目参与者行为进行管理。

(1)工程整体/集成管理。工程项目的4个目标并不独立,有必要将其放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分析、协调和控制。基本理论问题有,项目不同目标、不同子项目、不同团队的协同、整合管理。

(2)工程投标和承包合同管理。业主方主导工程交易,但作为交易的另一方,管理问题必然存在。其基本理论问题有,工程投标决策、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等方面的管理。

(3)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进度管理中虽涉及到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但更多、更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必须研究。其基本理论问题有,项目团队建设、绩效和激励管理等。

(4)工程项目沟通与信息管理。信息和沟通在项目实施的各个层面、各个阶段均扮演重要角色,其基本理论问题有,沟通与信息需求分析、沟通技术、信息共享等。

(5)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充满着工程项目目标的实施过程,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可应用于工程项目目标的各阶段。其基本理论问题有,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

(6)工程采购管理。基本理论分两方面:一是采购交易问题,这与上文工程交易问题类似;二是工程采购中的供应链管理和工程现场库存管理问题。

(7)工程精益建造管理。是一种基于生产理论,以工作流、价值流为管理对象,以控制生产要素闲置或浪费的综合管理技术。其基本理论问题有,以工作流及工作流的连续性为研究对象,针对

4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框架

4.1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与管理内容/任务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包括:工程进度/时间目标、工程成本目标、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这些目标既独立又相互影响,并且受到诸多可变生产要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管理除直接管理这些目标外,还必需从不同视角开展专项管理活动,以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专项管理通常包括:集成管理、工程投标和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及信息管理、精益建造管理和采购管理等。

4.2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内容

根据管理的任务,可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大致分为两类:项目目标管理、项目专项管理。 4.2.1 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理论

PMBOK中项目目标管理仅包括了时间、成本和质量目标的管理,但在工程项目中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不可缺失。工程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是计划、执行、检查和控制,不同目标的管理过程有着不同的具体方法。

(1)工程时间/进度管理。基本的理论问题有,进度优化、进度—资源优化、进度—成本优化,以

第2期 王卓甫,等: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一) ·137·

不确定工期条件下如何保证工作流的连续性、减少工作流流动过程中的浪费这一核心问题,综合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构建工作流集成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目标。

[5] Turner R.Towards a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The Nature of the 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2):93-95.

[6] Rodney Turner A K.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in the

Project-based Organization:Roles of the Broker and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1,19(3):Steward [J].

254-267.

[7] Winch G M.Governing the Project Process:A Conceptual

Framework[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1,19(8):799-808.

[8] Winch G M.Towards a Theory of Construction as

Production by Projects[J].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2006,34(2):164-174.

[9] 杨飞雪,王海舰,尹贻林.项目治理结构初探[J].中国

软科学,2004(3):80-84.

[10] 严 玲,尹贻林,范道津.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

型的建立[J].中国软科学,2004(6):130-135. [11] 王 华, 尹贻林.基于委托—代理的工程项目治理结

构及其优化[J].中国软科学,2004(11):93-96. [12] 沙凯逊.建设项目理论框架:立场、观点和方法论[J].建

筑经济,2010,336(10):95-97.

[13] 丁荣贵.项目治理理论的迭代过程模型[J].东岳论丛,

2008,29(3):67-74.

[14]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15]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76-81. 作者简介:

王卓甫(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

丁继勇(1985-),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

杨高升(196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

5 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内涵、外延均在发生变化,根据国内外工程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可将工程管理思维模式分为工程思维、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3个模式;在不同思维模式下,又可将工程管理理论分为工程投资决策、业主方的工程交易管理和承包方的工程项目管理3个模块。围绕工程投资决策包含了工程预测、工程项目评价、工程风险分析和工程方案优化决策等理论问题;在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细化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业主方普遍采用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其包括工程发包理论、交易治理理论、交易机制理论和交易合同理论等;与PMBOK的理论框架、知识体系相比,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增加的内容有:HSE管理、投标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采购管理中的库存管理和精益建造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沙凯逊,宋 涛,亓 霞.建设项目理论研究范式探析

[J].项目管理技术,2009,7(5):13-18. [2] Koskela,L.Application of the New Production Philosophy

to Construction[R].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Stanford University,1992,11-28.

[3] Koskela,L and Howell,G.The Underlying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Obsolete[J].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2002,36(2):22-34.

[4] 卢伟倬.建设项目工作流精益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

尔滨工业大学,2008.

第25卷 第2期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Vol. 25 No. 2 2011年04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pr. 2011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一)

王卓甫,丁继勇,杨高升

(河海大学 工程管理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8,E-mail:[email protected]

摘 要:在简要分析工程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管理从工程思维演进到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的过程;提出了工程思维模式下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模型,并将工程建设分为工程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两大阶段;针对工程项目业主方普遍采用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的实际,将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分为业主方的工程交易管理和承包方的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面,从而构建了现代工程管理的三个理论模块: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并进一步分析了每个理论模块的内容及基本理论问题。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框架;投资决策;交易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1)02-132-06

Framework for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ory and Body of Knowledge: PartⅠ

WANG Zhuo-fu,DING Ji-yong,YANG Gao-she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E-mail:[email protected]

Abstract:Based on a brief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actic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rom engineering thinking to ethical thinking and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 dynamic model formed from the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ory was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an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stage,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tage. According to the fact that project owners obtain the project products by transaction,the management dur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tage ar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project transaction management for the owner,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the contractor. Thus,the three theoretical modules of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were established: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theory,engineering transact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of each theoretical module.

Keywords:engineering management;theoretical framework;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transaction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管理,即建设工程管理,自古有之。但与过去相比,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建设领域专业技术在长足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细化,改变了人们工程活动和工程管理的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就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从“征服自然”,转变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必要重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并梳理相

应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工程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将工程视为一个基本投资单位,基于投资科学范式研究建设工程立项决策;二是基于系统科学范式研究工程实施过程管理,其把工程实施过程视为一种独特的一次性任务或过程,把工程活动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1]。然而,1992年,Koskela认为项目管理已经过时,并借鉴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以转化—流动—价值生产(Transformation Flow

收稿日期:2011-01-21.

第2期 王卓甫,等: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一) ·133·

Value)为核心的精益建造理论[2~4]。Turner和Winch等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建设工程项目治理结构研究出发,以交易费用作为衡量治理结构有效与否的主要标准,以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实现工程项目治理目标的主要措施[5~8]。杨飞雪等沿用公司治理研究思路和方法,构建了包括内部监控、外部市场监控和政府监控机制的公共项目治理模式的概念模型[9~11]。沙凯逊、丁荣贵等的研究认为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模式的问题属项目治理范畴,不能与工程项目管理混为一谈[12

,13]

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既是研究工程活动道德规律的理论学科,又是研究工程活动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的实践学科。

(2)“征服自然”理念的局限性。从20世纪下叶以来,人们在众多重大工程建设和应用的总结、反思中,开始意识到,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仅当人们的主观想法切合客观世界时,工程才能成功,否则就失败。这促进了人们开始从“征服自然”思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维的理性变迁,并追求工程建设的协调、可持续性。这促进了哲学思维模式的形成,并进而逐步形成了工程哲学。工程哲学是对工程活动的思辨,是研究人类造物过程哲学问题的一个分支。

工程伦理思维和工程哲学思维模式下的工程伦理学和工程哲学是崭新的学科,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人们从工程思维发展到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这不仅丰富了工程管理理论,而且促使了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如,从合作竞争理论的发展到合同伙伴模式的应用;从工程信用理论研究的展开到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建设;从科学发展观到工程可持续发展;等等。但应该注意到,工程伦理学、工程哲学发展的基础之一是工程思维模式下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或者说工程伦理学、工程哲学丰富了工程思维模式下的工程管理理论。鉴于工程伦理学和工程哲学还十分年轻,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系,下文主要讨论基于工程思维模式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简称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1.2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模型

从埃及金字塔到我国古代万里长城的建造,工程管理实践便已经存在。但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可以想象当时工程管理与现代工程管理相比会大相径庭。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变迁,工程建设规模和复杂性程度的上升,以及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基于工程思维模式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这一作用过程可用图1所示动力模型表达。

图1所示模型中,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可概括为下列3方面:

(1)现代工程大型化的发展趋向,对现有工程项目决策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现代,投资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超大型建设工程大量涌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迫切要求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时增加研究内容、改进或

。20世纪70年代后提出

,15]

的工程伦理学和工程哲学,则将工程管理理论和知识体系提升到了新的层面[14

总之,工程管理理论和知识体系在不断发展。本文试图在分析现代工程管理实践特点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框架。

1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和结构模块

1.1 工程管理思维模式的发展

回顾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史,人们的思维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工程思维发展到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模式的过程。

工程是科学的应用[14],工程思维是价值定向思维。在工程思维模式下工程管理以建设工程为考察对象,通过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对工程进行分析决策、确定建设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与控制等系列活动,实现工程的整体目标。

基于工程思维的工程管理,在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

(1)在“道德风险”面前的尴尬。20世纪下叶,建设工程中重大事故经常发生,经分析,大部分重大事故总与工程承包人的“偷工减料”,或工程师的“失责”等紧密相关;后来人们在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中也发现,传统工程管理中的某些理论也在“失灵”。如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发包人可以通过激励,诱使承包人完全按承发包合同的规定行事。但这仅适用于激励力度超过承包人“预期目标”的情况;当承包人的预期大于激励力度时,发包人的激励就“失灵”,而承包人的“预期目标”并不是传统工程管理中的变量,而属道德的范畴。人们开始意识到工程建设追求的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工程成本、质量、工期和安全目标的实现,而是进一步追求工程相关利益方的满意。这促进了伦理思维模式的形成,进而逐步形成了工程伦理学。工程伦

·134·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25卷

完善理论方法,以促进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如在近十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实践中,就已经增加了项目生态环境评价、项目风险分析等内容。

包括:工程技术活动所遵循的工程规律,工程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管理规律;工程交易活动所遵循的工程规律,工程交易活动相关的管理规律。工程管理是一项开放性活动,参与方包括了政府、参与工程建设各主体,以及工程所在地或完成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而政府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完成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关系问题则作为理论研究的边界或约束条件,它们不包括在工程管理理论框架内。

1.4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结构模块

工程建设的两大阶段,不仅在时间上明显分段,而且工作目标也完全不同。投资决策阶段关心的是工程项目能不能上马,即项目能否立项;而项目实施阶段关心的是如何高效地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因此,工程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可按这两大阶段划分模块。其次,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可将参与工程项目的主体分为业主方(发包方)和承包方(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方、物料和设备供应方、咨询服务方)两大类。他们在工程建设中扮演角色不同,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也不同。因此,现代工程项目实施的管理理论体系在按建设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按参与工程的两大主体分块。

综上分析,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围绕工程决策的系列理论)、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工程业主方为主导的管理问题,围绕工程交易管理的系列理论)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工程承包方为主导的管理问题,围绕项目实施管理的相关理论),如图2。

项目建议书

可研报告的批准

工程竣工验收

图1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形成的动力模型

(2)现代工程建设中,业主方普遍采用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客观上促进着工程交易理论的发展。在计划经济年代,建设工程投资、工程建设任务安排等均由政府负责,建设工程管理基本上是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伴随着工程技术进步,分工的细化,建设工程市场日益成熟,工程业主方通过市场可以获得比自主建设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工程产品,特别是大型工程,这无疑促进着工程交易理论的发展。

(3)现代工程普遍实行项目管理,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要求具有工程特色。20世纪80年代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提出了PMBOK,到2008年已出版了第4版,但其并不完全适合于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可行性研究理论问题和知识体系在PMBOK没有涉及;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PMBOK缺失;精益建造理论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其理论的应用也在工程领域得到重视,但PMBOK没有反映。 1.3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范畴

根据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国际范围内上百年的实践,可将工程建设分为投资决策与项目实施两大阶段。而其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是这两大阶段的分界点。

工程管理实践活动是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没有工程管理实践,就不会产生工程管理理论,更谈不上理论体系。现代建设工程管理活动包括了相关参与方的工程技术活动和交易活动。因此,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就是工程技术活动和交易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问题。工程管理理论范畴

(2)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

理理论模块

图2 现代工程管理理论结构模块

2 现代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框架

2.1 工程投资决策过程与要素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中规定工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在国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

第2期 王卓甫,等: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一) ·135·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也有类似的要求。本文将工程投资决策过程归纳为:初拟项目开发目标和评价原则→收集市场或相关约束条件的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预测分析→拟定工程备选方案,对各方案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得到可行方案集→进行项目方案决策。涉及到的要素包括:预测、评估、风险分析和决策等。

2.2 工程投资决策理论内容

从工程投资决策过程要素可知,工程投资决策理论应包括的内容有:

(1)工程预测理论。工程投资决策的第一步是对有关投资环境、资源条件、市场状况等进行调研,然后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和将来运行状态,即利用当前数据对工程的未来进行预测,并将其结果作为分析投资机会、项目产品市场前景、项目财务收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基本理论问题有,如何根据现有数据,科学预测项目评估和决策所需的数据或参数。

(2)工程项目评价理论。在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或初步(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可根据工程使用要求和约束条件,提出若干可行的工程方案,这些工程方案各有特点,经常需对其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评价,得到相关评价指标,作为工程项目决策的依据。基本理论问题有,如何构建评价体系和选择评价方法,为客观地评价工程方案提供支持。

(3)工程风险分析理论。工程评价所用数据资料大多借助于预测方法而得,因而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对评价或决策结果的影响经常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完全有必要对其进行风险性分析,以判定所分析项目目标的可实现程度。

(4)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理论。针对工程可行的初步方案,在还没有初步设计的条件下,有必要对其投资进行估计,以进一步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这就提出了工程投资估算理论;在工程投资估算的基础上,资金如何筹措,以及如何使工程筹资成本最低或工程经济效益最大,这就形成了工程融资理论。

(5)工程方案优化决策理论。工程开发目标经常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且所获数据资料和评价结果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工程项目方案优化决策经常属多目标、风险性决策问题,涉及到多目标决策和风险决策理论。

3 现代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框架

在现代社会,工程项目业主方均通过交易获得工程,即业主方在建设市场上选择承包方,然后由承包方组织生产或供应,最后为业主方提供工程产品。

3.1 工程交易过程与要素

工程业主方组织交易的过程为:业主方组织工程招标、选择工程承包人,并确定合同价→业主方与中标方签订工程合同→承包方组织履行合同,业主方组织对其监管→承包方完成合同任务后,业主方组织工程验收。工程交易的要素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机制、交易(发包)管理、交易合同和工程验收。

3.2 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内容

(1)工程交易客体优化理论,也称工程发包方式设计理论。工程项目业主方在时空上将项目的子项组合后发包。不同组合方式对应于不同发包方式,如根据设计施工是否分离,可采用DB/EPC发包方式,或采用DBB发包方式,即使采用DBB发包方式,还存在工程施工标段划分的问题。这决定于工程项目属性、建设条件、建设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上述问题正是工程交易客体优化理论或发包方式设计理论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工程交易治理理论。工程交易过程中,业主方占据主导地位,由其制订交易规则。因此在业主方和承包方之间,人们更多关心的是业主方的工程交易治理问题。业主方工程交易治理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业主方管理方式(业主方工程交易治理结构)优化及相应制度的安排。实践表明,业主方选择不同的工程交易治理结构,会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效果,而工程交易治理结构的选择或设计优化又与工程特点、建设条件和业主方建设管理能力相关。

(3)工程交易机制理论。工程项目业主方如何选择交易对象(承包人),如何确定工程交易合同价,一般认为这即是工程交易机制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基本采用工程招标交易机制选择承包人和确定合同价,但如何确定招标目标、设计招标条件、分配工程交易风险、设计合同类型和建立工程评标机制等,均需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建设市场环境和业主方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有必要借助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尽可能全面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建立工程招标条件设计、工程交易风险分配和

·136·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25卷

工程评标机制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4)工程发包合同管理(业主方)。业主方通过工程招标确定承包人、承发包合同,包括合同价后,承包人进入履行工程合同阶段。工程合同是一种经典的“先订货,后生产”类型的合同,合同实施中,承发包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承包人占有信息优势,发包人面临道德风险,即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研究表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手段是组织绩效考核、进行激励。而如何进行履行工程合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即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的机制,使其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这需要借助相关理论进行设计,而这一设计同样与众多因素相关,且对不同工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工程交易合同管理既存在理论问题,也存在工程实践问题。

(5)工程验收管理。不同工程有不同开发目标和使用要求,显然应有不同的建设标准和验收方法。因此,业主方工程验收管理理论包括:工程验收标准制订过程的管理理论和工程验收活动的管理理论。前者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经济性与适用性和可靠性的关系;后者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平衡验收成本和验收结果可信度的关系。

及活动持续时间不确定条件下的相关评价和优化问题。

(2)工程成本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有,成本估算与预测、绩效衡量与评价、偏差和风险分析、时间—成本联合控制。

(3)工程质量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有,工程质量成本与质量标准问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分析工具与技术等。

(4)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有,安全事故分析理论、安全事故预防理论、安全体系建设理论等。 4.2.2 工程项目专项管理理论

工程项目专项管理包括7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不同侧面对项目实施要素或项目参与者行为进行管理。

(1)工程整体/集成管理。工程项目的4个目标并不独立,有必要将其放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分析、协调和控制。基本理论问题有,项目不同目标、不同子项目、不同团队的协同、整合管理。

(2)工程投标和承包合同管理。业主方主导工程交易,但作为交易的另一方,管理问题必然存在。其基本理论问题有,工程投标决策、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等方面的管理。

(3)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进度管理中虽涉及到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但更多、更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必须研究。其基本理论问题有,项目团队建设、绩效和激励管理等。

(4)工程项目沟通与信息管理。信息和沟通在项目实施的各个层面、各个阶段均扮演重要角色,其基本理论问题有,沟通与信息需求分析、沟通技术、信息共享等。

(5)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充满着工程项目目标的实施过程,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可应用于工程项目目标的各阶段。其基本理论问题有,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

(6)工程采购管理。基本理论分两方面:一是采购交易问题,这与上文工程交易问题类似;二是工程采购中的供应链管理和工程现场库存管理问题。

(7)工程精益建造管理。是一种基于生产理论,以工作流、价值流为管理对象,以控制生产要素闲置或浪费的综合管理技术。其基本理论问题有,以工作流及工作流的连续性为研究对象,针对

4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框架

4.1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与管理内容/任务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包括:工程进度/时间目标、工程成本目标、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这些目标既独立又相互影响,并且受到诸多可变生产要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管理除直接管理这些目标外,还必需从不同视角开展专项管理活动,以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专项管理通常包括:集成管理、工程投标和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及信息管理、精益建造管理和采购管理等。

4.2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内容

根据管理的任务,可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大致分为两类:项目目标管理、项目专项管理。 4.2.1 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理论

PMBOK中项目目标管理仅包括了时间、成本和质量目标的管理,但在工程项目中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不可缺失。工程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是计划、执行、检查和控制,不同目标的管理过程有着不同的具体方法。

(1)工程时间/进度管理。基本的理论问题有,进度优化、进度—资源优化、进度—成本优化,以

第2期 王卓甫,等: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一) ·137·

不确定工期条件下如何保证工作流的连续性、减少工作流流动过程中的浪费这一核心问题,综合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构建工作流集成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目标。

[5] Turner R.Towards a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The Nature of the 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2):93-95.

[6] Rodney Turner A K.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in the

Project-based Organization:Roles of the Broker and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1,19(3):Steward [J].

254-267.

[7] Winch G M.Governing the Project Process:A Conceptual

Framework[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1,19(8):799-808.

[8] Winch G M.Towards a Theory of Construction as

Production by Projects[J].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2006,34(2):164-174.

[9] 杨飞雪,王海舰,尹贻林.项目治理结构初探[J].中国

软科学,2004(3):80-84.

[10] 严 玲,尹贻林,范道津.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

型的建立[J].中国软科学,2004(6):130-135. [11] 王 华, 尹贻林.基于委托—代理的工程项目治理结

构及其优化[J].中国软科学,2004(11):93-96. [12] 沙凯逊.建设项目理论框架:立场、观点和方法论[J].建

筑经济,2010,336(10):95-97.

[13] 丁荣贵.项目治理理论的迭代过程模型[J].东岳论丛,

2008,29(3):67-74.

[14]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15]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76-81. 作者简介:

王卓甫(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

丁继勇(1985-),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

杨高升(196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管理。

5 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内涵、外延均在发生变化,根据国内外工程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可将工程管理思维模式分为工程思维、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3个模式;在不同思维模式下,又可将工程管理理论分为工程投资决策、业主方的工程交易管理和承包方的工程项目管理3个模块。围绕工程投资决策包含了工程预测、工程项目评价、工程风险分析和工程方案优化决策等理论问题;在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细化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业主方普遍采用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工程交易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其包括工程发包理论、交易治理理论、交易机制理论和交易合同理论等;与PMBOK的理论框架、知识体系相比,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增加的内容有:HSE管理、投标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采购管理中的库存管理和精益建造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沙凯逊,宋 涛,亓 霞.建设项目理论研究范式探析

[J].项目管理技术,2009,7(5):13-18. [2] Koskela,L.Application of the New Production Philosophy

to Construction[R].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Stanford University,1992,11-28.

[3] Koskela,L and Howell,G.The Underlying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Obsolete[J].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2002,36(2):22-34.

[4] 卢伟倬.建设项目工作流精益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

尔滨工业大学,2008.


相关文章

  • 知识管理的目标框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cH07年第l期 1&11IloeconolIlics&MaIlagementReseaI℃hN0.1200r7 知识管理的目标框架及共影响因素研究 杨长辉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 ...查看


  • 军事物流标准化的战略体系框架分析
  • 军事物流 doi:10.3909/j.issn.1005--152X.2010.13.057 物流技术2010年7月刊(总第220期) 军事物流标准化的战略体系框架分析 蒋丽华 (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天津300450) [摘要]军事物流标 ...查看


  • 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研究
  • 2011年8月第9卷第8期 项目管理技术 PROJECTMANAGEMENTTECHNOLOGY Vo l9 No 8 Aug 2011 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研究 赵丽坤 杨爱华 1 2 * (1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 ...查看


  • 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郭永清
  • 会计研究2008. 10 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 体系的构建 郭永清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1702) [摘要]高级会计人才的教育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的现状, 认为我国当前缺乏足够的高级会计人才.为了 ...查看


  • 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 大学毕业论文 专 业 会 计 电 算 化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2008年8月14号 河南开封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所在系:会计电算化 专 业:会计电算化 考 号: 123456 姓 名: **** 毕业论文题目: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 ...查看


  •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
  • [摘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是与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及知识转型分不开的.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学为政本"的理念,晚清及民国学人借助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现代文献分类法的编制,对中国传 ...查看


  •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比较与借鉴
  • 信息经济学(economicsofinformation)一词,起源于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的<信息经济学评论>.1961年,斯蒂格勒(G·Stinger) 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论文,使信息经济学作为新兴的学科 ...查看


  • 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
  • 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 李心合 (南京大学会计系210093) [摘要]公司财务学领域需要借鉴其他相近学科的经验,关注概念框架的研究.财务的性质和职能始终是公司财 务概念框架的研究起点,国内外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的目标起点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内舍 ...查看


  • 经济学书推荐[1]
  • 经济学书推荐 一.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 ,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