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9年9月18日 【编辑录入:桃李萋萋】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
一.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
一:班会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被人欣赏和赞美;善于欣赏和赞美别人是拥有良好人际关际关系、寻觅知心朋友的一个重要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到欣赏和赞美人是一种艺术,而艺术需要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掀赏和赞美别人,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 友谊
二:全班齐唱歌曲--《相逢是首歌》伴着余音,主持人登场
甲、乙: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
丙、丁:缘份系着你和我,淌过岁月的条条小河。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为大家主持这次活动。我是主持人……(主持人分别作自我介绍)。
第一个环节--为什么要欣赏和赞美别人
欣赏配乐故事《真希望你是我女儿》。
故事大意是:一个外貌较丑,听力有缺陷,有很强自卑感的小女孩由于老师一句充满爱心的"真希望你是我女儿"之话语,而恢复了自尊、自信,成为一个快乐可爱的女孩。
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被人掀赏,被人赞美。
乙: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光是孩子,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需要被欣赏、被赞美、被鼓励。
丙: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足球运动员射中了球门,没人给他喝彩,全世界的观众,无论是球场上的,还是电视机前的,大家都对进球保持沉默……,那么还会有足球赛吗?还会有运动员吗?
丁:是的,人们正是用掌声、欢呼、鲜花和夸奖的语言来表达对运动员的欣赏、赞美和鼓励。
甲:欣赏和赞美原本是人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最积极的表现。
乙:欣赏和赞美可以使我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成就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丙:欣赏和赞美是对人的尊重,它可以使人增自尊,得到鼓励,给平凡的生活带来温馨和快乐。
丁;欣赏和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济,它可使人与人间的关系更友善,更和谐。
第二个环节--怎样欣赏和赞美别人
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欣赏和赞美别人呢?请看小品--《应聘》。
小品大意为:有两个应聘者抽到的面试题都是"请赞美主考官"。两人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其中一人的赞美是实事求是、适度的,让人听了舒服。而另一人则是夸大其辞,有意恭维,给人的感觉是俗气、虚伪,让人讨厌、恶心。
丙:从刚才的小品中我们发现,一个人在生活中能被人欣赏、赞美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但是,欣赏和赞美别人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它是一种艺术。
丁:不错,欣赏和赞美别人也是有原则的。首先,它一定也是有原则的。首先,它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具体到位的,千万不能过度,否则可能会有溜须拍马之嫌。
丙:我们在这个团结向上的班级中已共同生活、学习了两年多,同学们之间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
第三个环节--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男生,学会欣赏男生,也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让男生知道怎么欣赏女生,今天我们特请来了其它班的两位男同学,大家欢迎!
全班自由发言向男生提问,互相交谈,互相寻找优点,要求气氛轻松、活跃。
甲:通过刚才的交谈,增进了男女生之间的了解。我们发现,男女同学各有各的优势,因此,相互问正常的、适度的交往是很有必要的。
乙:由于一定的空间距离,我们平时与其它班的同学接触也不太多,为了使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其它班的同学,我们还请来了两位女同学,大家欢迎!
自由发言:他们相互寻找优点,互相欣赏、赞美。
丙:刚才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很投机。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已逐渐感受到学会欣赏、赞美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丁:我们正处于中学时代,渴求友情,希望广大朋友,可以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甲:但有些同学感觉知心朋友难找,真诚友情难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呢?
丙:大家应该知道,友情从来都是双向性的,纯真的友情只能建立在相互的交流中。
丁:当你呼唤他人真挚友情的时候,首先有必要审察一下自己是否向同学、向他人传递了自己的真挚友情。
甲、乙:真诚地关心别人,多多地帮助别人,学会欣赏、赞美别人,这就是寻觅知心朋友和真挚友情的重要秘诀之一。
丙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他人多一份欣赏,多一份赞美关心,多一份帮助。
二:把 尊 重 装 在 心 中
一、班会目的 伴随着学生日益走向独立,逆反心理甚至代沟往往就会产生。此时学生心理应如何调节,又怎样消除与父母日益明显的隔阂,密切与父母的关系呢?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能够体谅父母、理解父母,从而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并进一步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二、班会过程:
(一)从“尊重父母”开始
主持人上台:
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
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
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它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它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甲:但常常听见有同学这样评价父母:“他们太古板!” “他们懂得什么!”
乙:也常常听见同学们大声呼吁:“爸爸妈妈,请理解我” “请给我自主的权利”。
1、班会开始:主持人在韩红《天亮了》的背景音乐下,讲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个故事或这首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入“尊重父母”的主题。
2、小游戏:写出父母的生日。游戏结束后主持人总结。
3、表演小品:《沟通》,后点评。“你与爸爸妈妈经常性沟通吗?”“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好沟通吗?”“哪些事情你通常会跟父母讲?哪些不讲?”“你会把心事告诉谁?”
4、请同学们讲讲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真情故事。
5、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全班齐诵《新三字经》。
《新三字经》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孝与悌 须继承 爱父母 意深长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家务事 乐担承 洗碗筷 扫门庭
家爱我 我爱家 推此心 爱中华
(二)“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主持人甲:美国有位总统,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身为美国总统,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这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喝斥:“怎么搞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XX大学毕业的!”只能让对方反感,而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主持人乙: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说的很多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不注意说话艺术,往往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正光公司最高管理者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真诚地爱你的同事、爱你的上级;要多从好的方面去想别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先施于人;得理也饶人……这些观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主持人甲:人,谁没有一点自尊、谁没有面子观念?只要我们记住:在一个社会中,有职位的高低、分工的不同,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你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那好啊,那也正是人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你,就先理解和尊重别人吧。相信这样做了,我们一定可以有更宽松、愉快的环境。
1、表演小品《公共汽车》
2、尊重他人,尊重自然,关爱社会。尊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觉得当今社会还存在着哪些不尊重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3、小游戏:《你的魅力在哪里?》
(三)班主任总结
结束语,班会结束。
案例一 把赞美送给学生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闫××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闫××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闫××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闫××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案例二 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实践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用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热爱之中。
尊重的案例
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习惯于讲尊师爱生,却很少讲尊重学生。在“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承担的义务仅是“爱生”。只要老师“爱生”,就符合教师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老师并不需要尊重学生。以往孩子要求得到承认和尊重的呼声很弱。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要尊重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当我们把孩子作为一个权利主体尊重时,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培养少年儿童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教师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按自己要求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所作所为,甚至向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些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一位老师在政治课上,讲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做了这样的补充:“平时过日子,父母常有拌嘴的时候。妈妈会说爸爸:‘你怎么这么没良心!’良心,是什么范畴?道德范畴。这说明女人习惯于站在道德角度思考问题。世间有男女之别,同学们有男生女生……”“废话!”不知谁在下面说了一句,班里一阵骚动……“啪!”随着一声闷响,老师手掌下的三个粉笔头被拍得粉碎。“请你给我解释什么叫废话!我看你说的才是十足的废话,你丧失了对老师起码的尊重!”①
班里鸦雀无声。尤其是刚才说“废话”的学生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强者与弱者明显地显现出来:老师在受到不恭敬之后,向全班展示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而学生只有惊恐。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教师讲的每句话都是必要的吗?“同学们有男生女生”,这种简单的性别分类学生不言而喻,而学生急于知道老师要阐述的实质问题。这种教学上的迅速反馈不正说明学生不但会听课,且有很强的判断力吗?这所谓的“废话”后面,不正展示了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吗?遗憾的是学生没有解释的权利。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告诫师范生:“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尊重小孩子。尊重首先要接纳。接纳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部,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只接纳他的优点而排斥他的缺点,教师将无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习惯。尊重学生意味着师生关系平等,教师要理解孩子不同于大人的情感,同时又相信他们那不亚于大人的创造能力。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平等还反映在教师对待学生干部方面。下面是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李嫄老师的教育案例:
我走进9班上课,发现坐在第一个的赵阳正肆无忌惮地抄班长王昆的作业。我很生气,没有批评赵阳而批评王昆:“你是怎么当班长的?”没想到她顶撞我:“他说借我的看看,我不知道他抄。”我当然不能示弱:“他为什么借,你难道不明白?”“不明白。”生气之余,我更惊讶:一向和我关系很好,又很听话的她,竟然会给我下不来台,并且蛮不讲理!我不想让王昆当众挨批评,女孩子心重,我也不想让自己下不了台,因为我没错。于是我将两个本拿走,让赵阳下课找我。我并没有叫王昆,我生气她是干部还当众顶我。
下课,赵阳来找我,拿走了本。而王昆没来要本。过了两天的一个中午,王昆走进办公室,说没有本不能做作业,一副不好意思、讨好、并准备挨骂的表情。看她这样,我没有冲她发火:“知道了没有,以后还这样吗?”她惊喜地使劲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又过了几天,我一进班,地上有纸,我很自然地说:“王昆,你是班长,怎么不管管……”她红着脸深深低下了头,弯下腰去捡纸。望着她瘦小的身躯,弯下的背影,我突然有一种不忍心的感觉。班长,是应该严格要求;但是因为是班长,她已经受了许多的委屈,连别人随便扔在地上有纸,她也要负责任。我们对班长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她怎么能承担班里的一切过错呢?这副担子是不是太重了??
干部帮助老师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但是,教师不能把责任全都压到干部身上,更不能以老师的地位来苛求干部。因为,他们还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庆幸,李老师及时地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为了老师的面子而伤害一颗委屈的心。
学生虽然在生理上还是不成熟的人,但在人格上自从他呱呱坠地时,就已经是完整的人了。忽视了对学生的应有尊重。学生对教师或者敬而不亲,或者敬而远之。教师的“家长制”作风,会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对传统意识的一次强烈冲击。在几千年的文化背景下,在中国的文化概念中,“尊敬”只能是晚辈对长辈而言,而“爱护”则是长辈对晚辈的专利。如果说,长辈“尊敬”晚辈,晚辈“爱护”长辈,那一定要被人认为是文化“短路”或者神经错乱。“尊敬”师长是晚辈的义务,“爱护”
学生是长辈的责任,也是权利。这样一来,在“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有权利有义务;但学生只承担义务,不讲权利。因此,“尊师爱生”忽略了学生的权利。
我们对一些忽视学生权利的做法已经视为正常自然,而且这种观念早已深深积淀于意识深处,以至于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显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的习惯意识的培养。
本文来自两英中学教育资源站,www.stlyzx.com是公益性纯绿色教育资源站,注重原创资源,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此处文字,原文地址:http://www.stlyzx.com/ReadNews.asp?NewsID=472
发表日期:2009年9月18日 【编辑录入:桃李萋萋】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
一.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
一:班会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被人欣赏和赞美;善于欣赏和赞美别人是拥有良好人际关际关系、寻觅知心朋友的一个重要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到欣赏和赞美人是一种艺术,而艺术需要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掀赏和赞美别人,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 友谊
二:全班齐唱歌曲--《相逢是首歌》伴着余音,主持人登场
甲、乙: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
丙、丁:缘份系着你和我,淌过岁月的条条小河。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为大家主持这次活动。我是主持人……(主持人分别作自我介绍)。
第一个环节--为什么要欣赏和赞美别人
欣赏配乐故事《真希望你是我女儿》。
故事大意是:一个外貌较丑,听力有缺陷,有很强自卑感的小女孩由于老师一句充满爱心的"真希望你是我女儿"之话语,而恢复了自尊、自信,成为一个快乐可爱的女孩。
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被人掀赏,被人赞美。
乙: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光是孩子,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需要被欣赏、被赞美、被鼓励。
丙: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足球运动员射中了球门,没人给他喝彩,全世界的观众,无论是球场上的,还是电视机前的,大家都对进球保持沉默……,那么还会有足球赛吗?还会有运动员吗?
丁:是的,人们正是用掌声、欢呼、鲜花和夸奖的语言来表达对运动员的欣赏、赞美和鼓励。
甲:欣赏和赞美原本是人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最积极的表现。
乙:欣赏和赞美可以使我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成就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丙:欣赏和赞美是对人的尊重,它可以使人增自尊,得到鼓励,给平凡的生活带来温馨和快乐。
丁;欣赏和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济,它可使人与人间的关系更友善,更和谐。
第二个环节--怎样欣赏和赞美别人
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欣赏和赞美别人呢?请看小品--《应聘》。
小品大意为:有两个应聘者抽到的面试题都是"请赞美主考官"。两人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其中一人的赞美是实事求是、适度的,让人听了舒服。而另一人则是夸大其辞,有意恭维,给人的感觉是俗气、虚伪,让人讨厌、恶心。
丙:从刚才的小品中我们发现,一个人在生活中能被人欣赏、赞美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但是,欣赏和赞美别人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它是一种艺术。
丁:不错,欣赏和赞美别人也是有原则的。首先,它一定也是有原则的。首先,它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具体到位的,千万不能过度,否则可能会有溜须拍马之嫌。
丙:我们在这个团结向上的班级中已共同生活、学习了两年多,同学们之间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
第三个环节--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男生,学会欣赏男生,也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让男生知道怎么欣赏女生,今天我们特请来了其它班的两位男同学,大家欢迎!
全班自由发言向男生提问,互相交谈,互相寻找优点,要求气氛轻松、活跃。
甲:通过刚才的交谈,增进了男女生之间的了解。我们发现,男女同学各有各的优势,因此,相互问正常的、适度的交往是很有必要的。
乙:由于一定的空间距离,我们平时与其它班的同学接触也不太多,为了使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其它班的同学,我们还请来了两位女同学,大家欢迎!
自由发言:他们相互寻找优点,互相欣赏、赞美。
丙:刚才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很投机。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已逐渐感受到学会欣赏、赞美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丁:我们正处于中学时代,渴求友情,希望广大朋友,可以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甲:但有些同学感觉知心朋友难找,真诚友情难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呢?
丙:大家应该知道,友情从来都是双向性的,纯真的友情只能建立在相互的交流中。
丁:当你呼唤他人真挚友情的时候,首先有必要审察一下自己是否向同学、向他人传递了自己的真挚友情。
甲、乙:真诚地关心别人,多多地帮助别人,学会欣赏、赞美别人,这就是寻觅知心朋友和真挚友情的重要秘诀之一。
丙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他人多一份欣赏,多一份赞美关心,多一份帮助。
二:把 尊 重 装 在 心 中
一、班会目的 伴随着学生日益走向独立,逆反心理甚至代沟往往就会产生。此时学生心理应如何调节,又怎样消除与父母日益明显的隔阂,密切与父母的关系呢?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能够体谅父母、理解父母,从而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并进一步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二、班会过程:
(一)从“尊重父母”开始
主持人上台:
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
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
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它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它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甲:但常常听见有同学这样评价父母:“他们太古板!” “他们懂得什么!”
乙:也常常听见同学们大声呼吁:“爸爸妈妈,请理解我” “请给我自主的权利”。
1、班会开始:主持人在韩红《天亮了》的背景音乐下,讲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个故事或这首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入“尊重父母”的主题。
2、小游戏:写出父母的生日。游戏结束后主持人总结。
3、表演小品:《沟通》,后点评。“你与爸爸妈妈经常性沟通吗?”“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好沟通吗?”“哪些事情你通常会跟父母讲?哪些不讲?”“你会把心事告诉谁?”
4、请同学们讲讲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真情故事。
5、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全班齐诵《新三字经》。
《新三字经》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孝与悌 须继承 爱父母 意深长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家务事 乐担承 洗碗筷 扫门庭
家爱我 我爱家 推此心 爱中华
(二)“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主持人甲:美国有位总统,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身为美国总统,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这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喝斥:“怎么搞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XX大学毕业的!”只能让对方反感,而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主持人乙: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说的很多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不注意说话艺术,往往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正光公司最高管理者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真诚地爱你的同事、爱你的上级;要多从好的方面去想别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先施于人;得理也饶人……这些观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主持人甲:人,谁没有一点自尊、谁没有面子观念?只要我们记住:在一个社会中,有职位的高低、分工的不同,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你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那好啊,那也正是人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你,就先理解和尊重别人吧。相信这样做了,我们一定可以有更宽松、愉快的环境。
1、表演小品《公共汽车》
2、尊重他人,尊重自然,关爱社会。尊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觉得当今社会还存在着哪些不尊重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3、小游戏:《你的魅力在哪里?》
(三)班主任总结
结束语,班会结束。
案例一 把赞美送给学生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闫××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闫××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闫××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闫××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案例二 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实践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用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热爱之中。
尊重的案例
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习惯于讲尊师爱生,却很少讲尊重学生。在“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承担的义务仅是“爱生”。只要老师“爱生”,就符合教师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老师并不需要尊重学生。以往孩子要求得到承认和尊重的呼声很弱。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要尊重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当我们把孩子作为一个权利主体尊重时,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培养少年儿童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教师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按自己要求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所作所为,甚至向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些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一位老师在政治课上,讲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做了这样的补充:“平时过日子,父母常有拌嘴的时候。妈妈会说爸爸:‘你怎么这么没良心!’良心,是什么范畴?道德范畴。这说明女人习惯于站在道德角度思考问题。世间有男女之别,同学们有男生女生……”“废话!”不知谁在下面说了一句,班里一阵骚动……“啪!”随着一声闷响,老师手掌下的三个粉笔头被拍得粉碎。“请你给我解释什么叫废话!我看你说的才是十足的废话,你丧失了对老师起码的尊重!”①
班里鸦雀无声。尤其是刚才说“废话”的学生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强者与弱者明显地显现出来:老师在受到不恭敬之后,向全班展示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而学生只有惊恐。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教师讲的每句话都是必要的吗?“同学们有男生女生”,这种简单的性别分类学生不言而喻,而学生急于知道老师要阐述的实质问题。这种教学上的迅速反馈不正说明学生不但会听课,且有很强的判断力吗?这所谓的“废话”后面,不正展示了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吗?遗憾的是学生没有解释的权利。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告诫师范生:“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尊重小孩子。尊重首先要接纳。接纳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部,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只接纳他的优点而排斥他的缺点,教师将无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习惯。尊重学生意味着师生关系平等,教师要理解孩子不同于大人的情感,同时又相信他们那不亚于大人的创造能力。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平等还反映在教师对待学生干部方面。下面是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李嫄老师的教育案例:
我走进9班上课,发现坐在第一个的赵阳正肆无忌惮地抄班长王昆的作业。我很生气,没有批评赵阳而批评王昆:“你是怎么当班长的?”没想到她顶撞我:“他说借我的看看,我不知道他抄。”我当然不能示弱:“他为什么借,你难道不明白?”“不明白。”生气之余,我更惊讶:一向和我关系很好,又很听话的她,竟然会给我下不来台,并且蛮不讲理!我不想让王昆当众挨批评,女孩子心重,我也不想让自己下不了台,因为我没错。于是我将两个本拿走,让赵阳下课找我。我并没有叫王昆,我生气她是干部还当众顶我。
下课,赵阳来找我,拿走了本。而王昆没来要本。过了两天的一个中午,王昆走进办公室,说没有本不能做作业,一副不好意思、讨好、并准备挨骂的表情。看她这样,我没有冲她发火:“知道了没有,以后还这样吗?”她惊喜地使劲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又过了几天,我一进班,地上有纸,我很自然地说:“王昆,你是班长,怎么不管管……”她红着脸深深低下了头,弯下腰去捡纸。望着她瘦小的身躯,弯下的背影,我突然有一种不忍心的感觉。班长,是应该严格要求;但是因为是班长,她已经受了许多的委屈,连别人随便扔在地上有纸,她也要负责任。我们对班长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她怎么能承担班里的一切过错呢?这副担子是不是太重了??
干部帮助老师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但是,教师不能把责任全都压到干部身上,更不能以老师的地位来苛求干部。因为,他们还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庆幸,李老师及时地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为了老师的面子而伤害一颗委屈的心。
学生虽然在生理上还是不成熟的人,但在人格上自从他呱呱坠地时,就已经是完整的人了。忽视了对学生的应有尊重。学生对教师或者敬而不亲,或者敬而远之。教师的“家长制”作风,会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对传统意识的一次强烈冲击。在几千年的文化背景下,在中国的文化概念中,“尊敬”只能是晚辈对长辈而言,而“爱护”则是长辈对晚辈的专利。如果说,长辈“尊敬”晚辈,晚辈“爱护”长辈,那一定要被人认为是文化“短路”或者神经错乱。“尊敬”师长是晚辈的义务,“爱护”
学生是长辈的责任,也是权利。这样一来,在“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有权利有义务;但学生只承担义务,不讲权利。因此,“尊师爱生”忽略了学生的权利。
我们对一些忽视学生权利的做法已经视为正常自然,而且这种观念早已深深积淀于意识深处,以至于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显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的习惯意识的培养。
本文来自两英中学教育资源站,www.stlyzx.com是公益性纯绿色教育资源站,注重原创资源,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此处文字,原文地址:http://www.stlyzx.com/ReadNews.asp?NewsID=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