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对策思考

班级:08地理教育

姓名:郭晓英

学号:[1**********]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09年12月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对策思考

地理科学学院 2008级地理教师教育 郭晓英 [1**********]6

摘要: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强,全球变暖已悄然成为国际的热议话题,

那么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应对这火烧眉毛的问题呢?笔者

从气候变暖对全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两方面入手,探讨气候对当今

世界的影响,进而从“源”与“汇”两个角度提出应对全球变暖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 危害 对策

目录:1.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1.1.1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1.1.2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影响

1.2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1.2.1“源”:减少排放源

1.2.2“汇”:增加吸收汇

1.3结语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据目前可靠的观测值的综合,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增暖的趋势在加强,下图是

1861年~1989年全球平均温度据平变

化,这种变化是世纪性的,迈入21世

纪的今天全球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增

加。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

经济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1.1.1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全球变暖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

成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许多是

不利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在此主要介

绍海平面上升和水热两方面的影响:

全球海平面上升:一方面由于气

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温,

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抬升;另一方

面因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冰的

融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据观测表明,

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

米。 1861~ 1989 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变化

(相对1951~ 1980 平均值)

(a) 北半球(b) 南半球(c) 全球

据推测,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1.5摄

氏度,那么格陵兰岛的冰川将开 始融

化,如果上升3摄氏度,格陵兰岛的冰

川将全面开始融化,假设冰川全部

融化需要数百年到一千年时间,融化后

的冰水流入海里,那么地球海平面将上

升7米多,。而地球的南极冰盖而言,

如果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时

将开始融化,上升3摄氏度将会越来越

不稳定,上升4摄氏度将全面开始融

化。而如今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

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都构成直接

威胁,在海拔低的沿海地区,遭受洪水

和潮水灾害的区域就会扩大。据预测,

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一些小岛将不复存

在,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

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

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以南亚和东南亚为中心,全世界将会有2600

万人遭受洪水灾害。

全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

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据气候模式计算,当大气中

CO2

图6 1882~ 1990 年全球平均陆地降水量距平变化

(据NOAA 环境实验室, 引自王绍武1994——文献[5 ])

含量加倍后,就全球来讲,降水量年总量将增加7-11%,但各纬度变化不一。从

总的来看,高纬度因变暖而降水增多,中纬度则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

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降水增加。

1.1.2气候变暖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气候

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这不仅是因为光、热、

水等气候要素是决定种植

制度的基本因素,而且光、

热、水等气候要素提供农

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生产力

的能量和物质,气候要素

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的影响

也不同。从气候变暖的对

自然生态的影响我们可以得知, 热带地区向南北两方向扩大

由于温度带向极地推移,致使目前农业生产受热量限制的地区,作物生长 季会有所延长,因而全球变暖可使世界粮食带向高伟地区扩展,然而,作物不仅

不仅取决于温度条件,也受土壤、水分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低伟地区,在原有

农业的模式下为适应新的变化,将需要做重大的调整,而人类社会为此调整经济

结构而付出的代价将高于可能得到的好处。农业也将面临这更加突出的问题:一

是农业的结构更加不稳定,产量波动大;二是农业结构、布局、农业生产条件的

频繁变化。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全球生物群落的分布与全球平均气

温和年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气候变化将使一些物种退出原有的森林生态系

统中,而一些新的物种则入侵到原有的系统中,从而改变了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物质组成。这些影响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可能尤为严重。气候

变暖直接影响这牧草的生长发育。就以中国为例,中国的草原区干旱率将变大、

持续时间将变长,这对于各地的畜牧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有一种候鸟,

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

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

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对人类政治影响: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

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

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

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

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对人类居住环境与健康的影响:

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的影响主要有三点:一是气候变暖后,资源生产、商品

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民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影响;二是气候

对能源的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的产

业的影响将转而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三是气候变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

(厄

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增加及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1.2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

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

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

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

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

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

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不同温室气体对今后全球变暖的贡献 因此应对全球变暖这就需要我们从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角度出发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1.2.1“源”:减少排放源(减排)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经济、和社会是持续发展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

复合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的原则:气候变暖问

题的实质是对公共资源的再分

配,因此,公平问题是国际应对

全球气候变暖的核心问题之一,

他要求区别各国对环境问题的不

同责任和义务。造成全球气候变

暖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主要归于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行动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另外,发达国家还应当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技术水平落后,人口多,人均收入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资源的保护,尤其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持续性的原则:在公平的基础上,人类利用和开发资源应当履行持续性的原则,具体可做到减少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采用自然能---风力发电,使用植物油的汽车,以植物为原料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减少私家车的数量,提倡素食日、无车日等。

共同性原则:气候变暖已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变暖带来的问题。

1.2.1“汇:增加吸收汇(增汇)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也是一项重要的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保护耕地、保护农业。 林木、草对二氧化碳等吸收已成为普遍的观点,但据发现保护性耕作也可以贮存碳,这对政策决策者是一个启示,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有潜力成为廉价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同时海洋生物等对碳的存储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保护海洋生物也是保护碳汇的一项重要措施。

1.3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远远不止上诉的内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也不仅是减排和增汇所能做好的,他还需要每个人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笔者望本文能够警醒更多还在沉睡的人们,共同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同时寄希望能够用有限的知识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高中人文地理教材

《气侯变化的应对策略研究》

《气象学与气候学》

《2摄氏度改变是世界》

《防止全球变暖——改变20世纪型的经济体系》

班级:08地理教育

姓名:郭晓英

学号:[1**********]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09年12月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对策思考

地理科学学院 2008级地理教师教育 郭晓英 [1**********]6

摘要: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强,全球变暖已悄然成为国际的热议话题,

那么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应对这火烧眉毛的问题呢?笔者

从气候变暖对全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两方面入手,探讨气候对当今

世界的影响,进而从“源”与“汇”两个角度提出应对全球变暖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 危害 对策

目录:1.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1.1.1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1.1.2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影响

1.2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1.2.1“源”:减少排放源

1.2.2“汇”:增加吸收汇

1.3结语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据目前可靠的观测值的综合,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增暖的趋势在加强,下图是

1861年~1989年全球平均温度据平变

化,这种变化是世纪性的,迈入21世

纪的今天全球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增

加。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

经济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1.1.1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全球变暖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

成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许多是

不利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在此主要介

绍海平面上升和水热两方面的影响:

全球海平面上升:一方面由于气

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温,

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抬升;另一方

面因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冰的

融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据观测表明,

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

米。 1861~ 1989 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变化

(相对1951~ 1980 平均值)

(a) 北半球(b) 南半球(c) 全球

据推测,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1.5摄

氏度,那么格陵兰岛的冰川将开 始融

化,如果上升3摄氏度,格陵兰岛的冰

川将全面开始融化,假设冰川全部

融化需要数百年到一千年时间,融化后

的冰水流入海里,那么地球海平面将上

升7米多,。而地球的南极冰盖而言,

如果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时

将开始融化,上升3摄氏度将会越来越

不稳定,上升4摄氏度将全面开始融

化。而如今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

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都构成直接

威胁,在海拔低的沿海地区,遭受洪水

和潮水灾害的区域就会扩大。据预测,

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一些小岛将不复存

在,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

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

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以南亚和东南亚为中心,全世界将会有2600

万人遭受洪水灾害。

全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

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据气候模式计算,当大气中

CO2

图6 1882~ 1990 年全球平均陆地降水量距平变化

(据NOAA 环境实验室, 引自王绍武1994——文献[5 ])

含量加倍后,就全球来讲,降水量年总量将增加7-11%,但各纬度变化不一。从

总的来看,高纬度因变暖而降水增多,中纬度则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

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降水增加。

1.1.2气候变暖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气候

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这不仅是因为光、热、

水等气候要素是决定种植

制度的基本因素,而且光、

热、水等气候要素提供农

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生产力

的能量和物质,气候要素

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的影响

也不同。从气候变暖的对

自然生态的影响我们可以得知, 热带地区向南北两方向扩大

由于温度带向极地推移,致使目前农业生产受热量限制的地区,作物生长 季会有所延长,因而全球变暖可使世界粮食带向高伟地区扩展,然而,作物不仅

不仅取决于温度条件,也受土壤、水分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低伟地区,在原有

农业的模式下为适应新的变化,将需要做重大的调整,而人类社会为此调整经济

结构而付出的代价将高于可能得到的好处。农业也将面临这更加突出的问题:一

是农业的结构更加不稳定,产量波动大;二是农业结构、布局、农业生产条件的

频繁变化。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全球生物群落的分布与全球平均气

温和年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气候变化将使一些物种退出原有的森林生态系

统中,而一些新的物种则入侵到原有的系统中,从而改变了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物质组成。这些影响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可能尤为严重。气候

变暖直接影响这牧草的生长发育。就以中国为例,中国的草原区干旱率将变大、

持续时间将变长,这对于各地的畜牧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有一种候鸟,

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

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

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对人类政治影响: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

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

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

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

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对人类居住环境与健康的影响:

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的影响主要有三点:一是气候变暖后,资源生产、商品

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民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影响;二是气候

对能源的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的产

业的影响将转而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三是气候变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

(厄

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增加及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1.2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

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

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

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

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

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

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不同温室气体对今后全球变暖的贡献 因此应对全球变暖这就需要我们从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角度出发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1.2.1“源”:减少排放源(减排)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经济、和社会是持续发展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

复合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的原则:气候变暖问

题的实质是对公共资源的再分

配,因此,公平问题是国际应对

全球气候变暖的核心问题之一,

他要求区别各国对环境问题的不

同责任和义务。造成全球气候变

暖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主要归于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行动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另外,发达国家还应当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技术水平落后,人口多,人均收入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资源的保护,尤其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持续性的原则:在公平的基础上,人类利用和开发资源应当履行持续性的原则,具体可做到减少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采用自然能---风力发电,使用植物油的汽车,以植物为原料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减少私家车的数量,提倡素食日、无车日等。

共同性原则:气候变暖已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变暖带来的问题。

1.2.1“汇:增加吸收汇(增汇)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也是一项重要的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保护耕地、保护农业。 林木、草对二氧化碳等吸收已成为普遍的观点,但据发现保护性耕作也可以贮存碳,这对政策决策者是一个启示,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有潜力成为廉价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同时海洋生物等对碳的存储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保护海洋生物也是保护碳汇的一项重要措施。

1.3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远远不止上诉的内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也不仅是减排和增汇所能做好的,他还需要每个人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笔者望本文能够警醒更多还在沉睡的人们,共同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同时寄希望能够用有限的知识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高中人文地理教材

《气侯变化的应对策略研究》

《气象学与气候学》

《2摄氏度改变是世界》

《防止全球变暖——改变20世纪型的经济体系》


相关文章

  • 综合实践报告
  •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 学号:20120638班级:生技1202姓名:吴家富 课题名称:全球变暖问题 模块一:需求分析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证据都表明全球正正处于变暖的过程中.科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导致最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 ...查看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 共5节(总35-39)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通过分析各种景观图和分布图,学生能够分析说明地形.气候 ...查看


  •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 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 ...查看


  •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费维扬
  •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 清华大学化工系 费维扬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 对策的几点思考 1. 2. 3. 4.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广泛关注:加强CCS科学技术基础的研究;几点思考小结: 1. 全球 变暖 问题 引起 广泛关注 全球CO ...查看


  •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
  • 动物.植物.林业与生态保护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 刘科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成都,610059)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危害:建议 全球气候变暖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气象学家詹姆士・韩森于1988年6月在参众两院 ...查看


  • 张家港市南丰中学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1(人教版)教学设计
  •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www.wordwendang.com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 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学设计 ...查看


  • 24_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必修一_人教版
  •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理解全 ...查看


  • [经典]高考地理选做题知识点(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部分)
  • [经典]高考地理选做题(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部分)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 ...查看


  •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当湖高级中学 地理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