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 (青海段)涵洞工程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发布 年 月 日实施
新建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青海段)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格库铁路(青海段)站前工程涵洞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国家线下Ⅰ级; (2)正线数目:单线;
(3)限制坡度:6‰。茫崖湖至米兰16‰;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困难800m; (5)牵引种类:电力; (6)机车类型:HX系列;
(7)牵引质量:4000t。
(8)到发线有效长:850米,双机880米; (9)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一般要求
①做好单位工程的施工测量,并向两端延长进行联测。联测测量范围为向施工区域两端各延长至少两个导线点。
②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并精心做好标志。精密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网点埋设采用普通混凝土或水准标石,布设在与施工干扰小且不受破坏的地方,要保证控制点在整个施工中不产生位移及破坏。同时加强对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控制点的保护和检查。
(2)平面控制测量 ①建立平面控制网
利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放样测量。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布设精密控制网。
②高程控制测量
设置两个以上水准控制桩,每次水准测量都必须采用往返测量闭合,闭合误差均需满足规范规定。
4.2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2.1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处理验收→基础模板安装、加固、混凝土施工→基础拆模→涵身钢筋、模板安装、混凝土施工→端翼墙钢
筋、模板安装、加固混凝土施工→帽石施工→模板拆除→沉降缝、防水层施工→涵洞附属施工
4.2.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5.1技术准备
(1) 技术人员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配备足够数量且专业状况、职称状况和能力状况均满足本工程施工管理要求的技术干部,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制度,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测量
测量人员提前到位,在设计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后,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线路控制桩位的复测和加设,采用水准仪对高程控制点复测和加密。对设计
提供的各控制桩点认真做好防护、记录、计算、测量无误后,整理成正式资料,并协助架子队测量班完成开工前的定位测量。 (3)图纸会审
项目部技术人员按照建设项目部下发的图纸会审纪要文件,组织桥涵施工队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图纸审查交底,搞清设计意图,保证施工图本身准确无误。
(4)施工方案编写
根据施工的需要,开工前完成单位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用以指导、组织工程的实施,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
(5)技术交底
配齐各专业人员、施工资料、有关仪器;根据设计要求备齐所需定型图、参考图及各种相关资料。项目部工程部长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桥涵施工队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位技术培训。
5.2.1 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测定基坑中心线、轮廓线、方向和高程。
2、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基坑坑壁坡度应确保边坡稳定、施工安全的原则下确定,并应符合《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规定。
3、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 4、弃土应统筹安排,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应弃在下游指定地点。
5、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6、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铲除。当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应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清挖。
5.2.2 基底处理与检验
1、基础开挖后,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基底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基底的地质情况和地基承载力通过试验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
2、碎石类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对松散表层应进行夯实。 3、基底处理后应再次进行基底检验,基底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施工,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5.2.3 模板及支架施工
1、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并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其弹性压缩、预拱度和沉降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制涵节宜采用钢模板。
2、模板及支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和防、排水或防冻措施。
3、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互相连接。
4、模板安装应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模型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5、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应逆着立模的方向进行拆除。
5.2.4 钢筋施工
1、钢筋正式焊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2、钢筋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并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5.2.5 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2、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4、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平面位置、尺寸、底面及顶面高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间距、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和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以及基底地质条件等进行检查并形成施工记录;
5、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撑进行观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拆除非承重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的表面和棱角,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2.5MPa。拆除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测试结果,按调整后的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8、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得出现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和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9、混凝土应采用滑槽、串筒等器具分层浇筑,自由倾倒高度不得大于2m;
10、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
1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按铁道部现行有关规定要求制作检查试件; 1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湿养护。混凝土保湿养护的方法和时间按技术交底进行养护。
5.2.5 防水层、沉降缝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采用M10水泥砂浆找平,其后涂刷防水涂料,要涂抹均匀,无不平、蜂窝麻面及浮渣和油污现象,基层要干燥,最后粘贴防水卷材,由下往上铺装,重叠宽度不小于10cm,连接处不短与80cm。箱涵沉降缝采用3cm厚沥青木板或石棉板隔断,箱涵内侧的沉降缝嵌5cm深聚氨酯弹性胶,外侧贴50cm宽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5.2.6 涵洞出入口施工
涵洞出入口一定范围的沟床,路基坡面按施工图要求,与上、下游排水系统连接圆顺稳固,保证水流畅通无阻。
涵洞出入口一定范围内的沟床、路基坡面、锥体填方均应铺砌加固。出入口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排水系统连接圆顺稳固,保证流水畅通无阻。帽石倒棱采用6cm×6cm方木对角锯开,刨成5cm×5cm等腰三角形条,固定在模板顶部周边内侧,刷好脱模剂。帽石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待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压实抹光,一次成型。尺寸准确,线条清晰。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员应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涵洞劳动力需求计划表
(2)劳动力计划保证措施
①我单位已对上场参加施工的各工种人员进行了动员和教育,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可以整装施工。
②为保证本工程顺利完成,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可以在全项目范 围内随时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施工人员参加施工管理。
③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工程队伍主要是我单位成建制的专业队伍,纪律性强,队伍稳定,不受季节性影响。
④可根据情况,适当雇用当地劳务。
⑤建立完善、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加强劳动保护,改善施工环境,提高劳动积极性,稳定施工队伍。
7.施工物资设备及周转料具准备
(1)物资准备
由物资设备部负责,为确保工程质量,主要材料均由我项目部负责择优供应。
(2)施工机械、设备供应计划
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确保施工质量,模板必须配足。 (3)准备足够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4)主要物资设备供应保证措施
①根据进度计划,编制各种物资需用量计划。计划的编制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计划编制后,要尽快报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批,交物资部门组织采购。
②物资部门必须严格按物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自购物资要预先做好市场调查,选定合格供应商,做到“货比三家,三证齐全”及早签定供应合同,
使供应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加工、制作。对于工程中的特殊材料,必须提前采购,做到有备无患。
③确定合理的运输方案和计划。根据物资情况确定合理的运输方案,避免二次倒运而增加费用和耽误工期。
④物资按计划进场和保管。既要有计划地备足各种材料,又要合理地建立物资、设备储备,严格进行库存控制,在保证生产正常的情况下,使得库存量最小。
⑤提前做好物资、设备的检验检查工作,使物资设备供应既能满足质量要求,又能满足进度要求。
⑥建立健全各项材料管理的规章制度。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工艺设备进入工地后,应分类堆放,防风防雨,配有明确标识。严格管理,定额发放,减少损失。材料或工艺设备进出库必须有完备的手续 8.设备机具配置
表8-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表8-2 主要试验、检测及测量、量测仪器设备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9.1.1质量方针:坚持标准,严格规范;硬化合同,履行承诺;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样板引路,全面创优。
9.1.2质量目标:路基工程达到国家、原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具体要求为: (1)杜绝质量事故。
(2)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产品合格证、试验检测和技术资料齐全;
(4)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及时、可靠,规范整齐,实现一次交验合格。 9.1.3质量管理体系及创优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和验标组织施工,坚持“内实为根本,外美树形象”的质量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管理、得力的措施、认真的精神,实现工程创优目标。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专业工班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工程的创优工作。
(2)进一步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质量管理和创优工作中的任务、目标和责任。
(3)加强质量教育,增强质量意识,对广大职工进行质量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施工能力。
(4)建立完善创优岗位责任制,把创优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使分项、分部工程全部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创优目标。
(5)强化质量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抽查相结合,专业检查和自检相结合,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相结合,在各级质量检查人员现场检查的基础上,每月项目部组织创优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一次全面工程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创优要求。
(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控制每道工序,实行工序三检制、复核签认制、“五不施工”“三不交接”等现场管理制度,做到层层把关,层层检查,使各项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从质量源头抓起,严把原材料的采购、进场、使用、检验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现场。
(8)加强工地试验、计量工作,严格技术标准。
(9)坚持测量复核制度,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阶段的测量检查复核,坚决杜绝因测量原因造成的工程事故。
(10)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靠科学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11)大力开展克服质量通病活动,把克服质量通病作为质量管理和创优的基础性工作,把克服质量通病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12)推行样板引路,开展群众性的创优活动。
(13)加强外部劳务管理,提高创优的整体水平。坚持外部劳务的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外部劳务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外部劳务的作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14)抓好水保环保工作,全面提高创优的水平。
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9.2质量保证制度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制定各级、各部门质量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具体的质量责任,把质量管理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切实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质量检查,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相结合,专业检查和自检相结合,对各项工程主动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指导。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工作分析会,及时处理和解决有关的质量问题。
建立工程质量奖惩制,以奖优罚劣的指导思想,鼓励大家积极创优,确保工程质量,杜绝不合格品的出现。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防止安全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杜绝四级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和人身重伤及以上责任事故的发生。轻伤率控制在0.6‰以下。
①进入工地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严禁违章作业。
②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③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④在现场内不准赤膊、赤脚或穿拖鞋、高跟鞋。 ⑤严禁酒后上岗工作。
⑥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禁止从事特种作业。 ⑦不准在施工现场嬉耍、打闹或乱动设备。
⑧不准在施工现场往下或往上抛掷材料、工具等物件。
⑨施工现场一切安全设施、装置及安全标志,禁止随意拆除或移动。
10.2、环保要求
合理规划,节约土地,降低能耗,建筑垃圾及废弃物分类管理,有毒气体浓度、扬尘、污水排放、噪音等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文物保护目标:爱护文物、保护文物,防止文物损坏或丢失
10.2.1做好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职工环保意识,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建设单位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施工期间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控体系,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
10.2.2项目经理对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各施工队队长对承担施工项目管区的环保工作负责,并检查执行情况,确保环保工作不留于形式,使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10.2.3现场的环保措施
(1)施工现场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有利环境。 (2)施工现场生活区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并在竣工后及时拆除或清理。
(3)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4)施工时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和正常的运输通道,非占不可时,要与当地主管部门共同协商,修筑便道,保证道路畅通。
(5)尽量减少噪音、振动、粉尘、烟雾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6)生活区和固定的生产场地设置临时厕所、垃圾箱,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工程用料根据具体情况,堆放在施工场地内,每道工序施工时做到工完料清,并对场地进行及时清理,保证施工场地整洁。
新建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 (青海段)涵洞工程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发布 年 月 日实施
新建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青海段)
涵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格库铁路(青海段)站前工程涵洞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国家线下Ⅰ级; (2)正线数目:单线;
(3)限制坡度:6‰。茫崖湖至米兰16‰;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困难800m; (5)牵引种类:电力; (6)机车类型:HX系列;
(7)牵引质量:4000t。
(8)到发线有效长:850米,双机880米; (9)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一般要求
①做好单位工程的施工测量,并向两端延长进行联测。联测测量范围为向施工区域两端各延长至少两个导线点。
②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并精心做好标志。精密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网点埋设采用普通混凝土或水准标石,布设在与施工干扰小且不受破坏的地方,要保证控制点在整个施工中不产生位移及破坏。同时加强对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控制点的保护和检查。
(2)平面控制测量 ①建立平面控制网
利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放样测量。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布设精密控制网。
②高程控制测量
设置两个以上水准控制桩,每次水准测量都必须采用往返测量闭合,闭合误差均需满足规范规定。
4.2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2.1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处理验收→基础模板安装、加固、混凝土施工→基础拆模→涵身钢筋、模板安装、混凝土施工→端翼墙钢
筋、模板安装、加固混凝土施工→帽石施工→模板拆除→沉降缝、防水层施工→涵洞附属施工
4.2.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5.1技术准备
(1) 技术人员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配备足够数量且专业状况、职称状况和能力状况均满足本工程施工管理要求的技术干部,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制度,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测量
测量人员提前到位,在设计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后,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线路控制桩位的复测和加设,采用水准仪对高程控制点复测和加密。对设计
提供的各控制桩点认真做好防护、记录、计算、测量无误后,整理成正式资料,并协助架子队测量班完成开工前的定位测量。 (3)图纸会审
项目部技术人员按照建设项目部下发的图纸会审纪要文件,组织桥涵施工队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图纸审查交底,搞清设计意图,保证施工图本身准确无误。
(4)施工方案编写
根据施工的需要,开工前完成单位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用以指导、组织工程的实施,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
(5)技术交底
配齐各专业人员、施工资料、有关仪器;根据设计要求备齐所需定型图、参考图及各种相关资料。项目部工程部长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桥涵施工队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位技术培训。
5.2.1 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测定基坑中心线、轮廓线、方向和高程。
2、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基坑坑壁坡度应确保边坡稳定、施工安全的原则下确定,并应符合《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规定。
3、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 4、弃土应统筹安排,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应弃在下游指定地点。
5、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6、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铲除。当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应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清挖。
5.2.2 基底处理与检验
1、基础开挖后,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基底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基底的地质情况和地基承载力通过试验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
2、碎石类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对松散表层应进行夯实。 3、基底处理后应再次进行基底检验,基底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施工,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5.2.3 模板及支架施工
1、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并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其弹性压缩、预拱度和沉降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制涵节宜采用钢模板。
2、模板及支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和防、排水或防冻措施。
3、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互相连接。
4、模板安装应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模型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5、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应逆着立模的方向进行拆除。
5.2.4 钢筋施工
1、钢筋正式焊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2、钢筋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并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5.2.5 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2、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4、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平面位置、尺寸、底面及顶面高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间距、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和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以及基底地质条件等进行检查并形成施工记录;
5、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撑进行观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拆除非承重模板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的表面和棱角,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2.5MPa。拆除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测试结果,按调整后的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8、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得出现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和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9、混凝土应采用滑槽、串筒等器具分层浇筑,自由倾倒高度不得大于2m;
10、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
1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按铁道部现行有关规定要求制作检查试件; 1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湿养护。混凝土保湿养护的方法和时间按技术交底进行养护。
5.2.5 防水层、沉降缝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采用M10水泥砂浆找平,其后涂刷防水涂料,要涂抹均匀,无不平、蜂窝麻面及浮渣和油污现象,基层要干燥,最后粘贴防水卷材,由下往上铺装,重叠宽度不小于10cm,连接处不短与80cm。箱涵沉降缝采用3cm厚沥青木板或石棉板隔断,箱涵内侧的沉降缝嵌5cm深聚氨酯弹性胶,外侧贴50cm宽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5.2.6 涵洞出入口施工
涵洞出入口一定范围的沟床,路基坡面按施工图要求,与上、下游排水系统连接圆顺稳固,保证水流畅通无阻。
涵洞出入口一定范围内的沟床、路基坡面、锥体填方均应铺砌加固。出入口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排水系统连接圆顺稳固,保证流水畅通无阻。帽石倒棱采用6cm×6cm方木对角锯开,刨成5cm×5cm等腰三角形条,固定在模板顶部周边内侧,刷好脱模剂。帽石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待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压实抹光,一次成型。尺寸准确,线条清晰。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员应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涵洞劳动力需求计划表
(2)劳动力计划保证措施
①我单位已对上场参加施工的各工种人员进行了动员和教育,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可以整装施工。
②为保证本工程顺利完成,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可以在全项目范 围内随时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施工人员参加施工管理。
③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工程队伍主要是我单位成建制的专业队伍,纪律性强,队伍稳定,不受季节性影响。
④可根据情况,适当雇用当地劳务。
⑤建立完善、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加强劳动保护,改善施工环境,提高劳动积极性,稳定施工队伍。
7.施工物资设备及周转料具准备
(1)物资准备
由物资设备部负责,为确保工程质量,主要材料均由我项目部负责择优供应。
(2)施工机械、设备供应计划
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确保施工质量,模板必须配足。 (3)准备足够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4)主要物资设备供应保证措施
①根据进度计划,编制各种物资需用量计划。计划的编制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计划编制后,要尽快报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批,交物资部门组织采购。
②物资部门必须严格按物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自购物资要预先做好市场调查,选定合格供应商,做到“货比三家,三证齐全”及早签定供应合同,
使供应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加工、制作。对于工程中的特殊材料,必须提前采购,做到有备无患。
③确定合理的运输方案和计划。根据物资情况确定合理的运输方案,避免二次倒运而增加费用和耽误工期。
④物资按计划进场和保管。既要有计划地备足各种材料,又要合理地建立物资、设备储备,严格进行库存控制,在保证生产正常的情况下,使得库存量最小。
⑤提前做好物资、设备的检验检查工作,使物资设备供应既能满足质量要求,又能满足进度要求。
⑥建立健全各项材料管理的规章制度。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工艺设备进入工地后,应分类堆放,防风防雨,配有明确标识。严格管理,定额发放,减少损失。材料或工艺设备进出库必须有完备的手续 8.设备机具配置
表8-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表8-2 主要试验、检测及测量、量测仪器设备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9.1.1质量方针:坚持标准,严格规范;硬化合同,履行承诺;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样板引路,全面创优。
9.1.2质量目标:路基工程达到国家、原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具体要求为: (1)杜绝质量事故。
(2)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产品合格证、试验检测和技术资料齐全;
(4)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及时、可靠,规范整齐,实现一次交验合格。 9.1.3质量管理体系及创优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和验标组织施工,坚持“内实为根本,外美树形象”的质量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管理、得力的措施、认真的精神,实现工程创优目标。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专业工班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工程的创优工作。
(2)进一步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质量管理和创优工作中的任务、目标和责任。
(3)加强质量教育,增强质量意识,对广大职工进行质量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施工能力。
(4)建立完善创优岗位责任制,把创优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使分项、分部工程全部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创优目标。
(5)强化质量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抽查相结合,专业检查和自检相结合,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相结合,在各级质量检查人员现场检查的基础上,每月项目部组织创优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一次全面工程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创优要求。
(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控制每道工序,实行工序三检制、复核签认制、“五不施工”“三不交接”等现场管理制度,做到层层把关,层层检查,使各项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从质量源头抓起,严把原材料的采购、进场、使用、检验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现场。
(8)加强工地试验、计量工作,严格技术标准。
(9)坚持测量复核制度,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阶段的测量检查复核,坚决杜绝因测量原因造成的工程事故。
(10)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靠科学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11)大力开展克服质量通病活动,把克服质量通病作为质量管理和创优的基础性工作,把克服质量通病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12)推行样板引路,开展群众性的创优活动。
(13)加强外部劳务管理,提高创优的整体水平。坚持外部劳务的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外部劳务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外部劳务的作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14)抓好水保环保工作,全面提高创优的水平。
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9.2质量保证制度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制定各级、各部门质量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具体的质量责任,把质量管理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切实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质量检查,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相结合,专业检查和自检相结合,对各项工程主动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指导。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工作分析会,及时处理和解决有关的质量问题。
建立工程质量奖惩制,以奖优罚劣的指导思想,鼓励大家积极创优,确保工程质量,杜绝不合格品的出现。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防止安全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杜绝四级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和人身重伤及以上责任事故的发生。轻伤率控制在0.6‰以下。
①进入工地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严禁违章作业。
②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③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④在现场内不准赤膊、赤脚或穿拖鞋、高跟鞋。 ⑤严禁酒后上岗工作。
⑥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禁止从事特种作业。 ⑦不准在施工现场嬉耍、打闹或乱动设备。
⑧不准在施工现场往下或往上抛掷材料、工具等物件。
⑨施工现场一切安全设施、装置及安全标志,禁止随意拆除或移动。
10.2、环保要求
合理规划,节约土地,降低能耗,建筑垃圾及废弃物分类管理,有毒气体浓度、扬尘、污水排放、噪音等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文物保护目标:爱护文物、保护文物,防止文物损坏或丢失
10.2.1做好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职工环保意识,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建设单位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施工期间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控体系,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
10.2.2项目经理对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各施工队队长对承担施工项目管区的环保工作负责,并检查执行情况,确保环保工作不留于形式,使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10.2.3现场的环保措施
(1)施工现场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有利环境。 (2)施工现场生活区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并在竣工后及时拆除或清理。
(3)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4)施工时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和正常的运输通道,非占不可时,要与当地主管部门共同协商,修筑便道,保证道路畅通。
(5)尽量减少噪音、振动、粉尘、烟雾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6)生活区和固定的生产场地设置临时厕所、垃圾箱,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工程用料根据具体情况,堆放在施工场地内,每道工序施工时做到工完料清,并对场地进行及时清理,保证施工场地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