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导入。
1.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给其中的多音字“倒“、“没”组词。
二、 学习新课。
1.过渡: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想看看洪水是什么样子吗?
播放视频。
2.你感觉到了什么?
3.过渡: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洪水的呢?
4.(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5.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的洪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A相机出示填空(洪水还会怎样?):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了 , 了 ,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B相机理解“滔滔、无家可归”
6.可恶的洪水,使人们没有吃没有穿没地方住,人们只好——过着痛苦的生活,现在谁能将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
7.齐读。
8.过渡:此时此刻,大禹也站在洪水之中,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从哪里知道他是这么想的?(评价:你真会读书!)
9.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你读读看。让我们一齐读出大禹的决心。
10.听你们一读,我也觉得禹的决心很大,不过口说无凭,得看行动。你能从他的行动中看出他的决心吗?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
11.学习第二小节。
(1)问:你从他的行动中看出决心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
A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
B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说说这里的“千”和“万”是指的一千和一万吗? C出示填空题:积累千——万——形式的词语。
D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说。
E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他吃了千辛万苦,走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对比,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结:文中的这个句子更能让我们感觉到大禹吃的苦太多了。
指名读。齐读。
(2)过渡: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他治理洪水的决心很坚定?
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A.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是字里感受最深?
B.这里的九是确定的数字吗?
C.小结:古人常用九这样的数字表示很多的意思。
D这么多大河,这么多大山,都难不倒大禹,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再次感受大禹的决心。
D.齐读。
(3)禹的决心真大啊,谁来读第二小节,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他为了治水付出的努力。
(4)齐读。
(5)问:读完这一小节,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读出的?
7.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禹一心想的就是早日把洪水制服,有一个成语就来自于他治水的经历,这个成语叫:三过家门而不入。课文中哪一小节讲了这个故事?
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抓住数字问:你为什么这样读?或你想通过这样读告诉大家什么?) A引导想象:禹想他的妻子孩子吗?为什么不回去看一看呢?
情况一、回去一看就会耽误时间,
(引导:我有疑问,看一眼都不行吗?这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啊)
(填空:禹站在家门口,真想进去看一看日思夜想的家人啊,可是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
情况二、可能就走不了了。走不了就走不了呗,多住几天嘛。
B当他狠狠心从家门口走过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话想对孩子说,他在说
如果你是大禹的儿子,听了这些话,你会对爸爸说:
(2)看来大家对这几个数字印象很深,出示(13 3 1 10),能填一填吗?
(3)出示填空题,学生填。
(4)我们试着把这个故事背下来吧。
只留下数字,学生练背。
(5)过渡:大禹用这样坚定的决心坚持了整整13年,他的目标有没有实现?课文又是怎么说的?
8.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读前要求:用心听?
(2) 指名答:非常感激。大家为什么非常感激大禹?
(3) 我们来看一看洪水被制服后的景象吧。出示图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4)而在洪水没有制服的时候呢?还记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吗?(练背第一小节)
(5)面对此情此景,回想从前,老百姓们会说些什么?
(6)让我们读出感激之情。指名读“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7)问:文中还有哪个词让你感觉到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为什么?解释:代代相传。
(8)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事,才是真正的英难,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9)过渡: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从几千年前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要不要把这个故事说给我们身边的人听?同学们试着背一背吧。
三、 练背课文。
1.学生练背
2.指名试背。
四、写字。
五、作业。
课后练习: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去查查资料,把他们的名字和主要事迹记在脑子里,讲给同学们听。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导入。
1.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给其中的多音字“倒“、“没”组词。
二、 学习新课。
1.过渡: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想看看洪水是什么样子吗?
播放视频。
2.你感觉到了什么?
3.过渡: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洪水的呢?
4.(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5.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的洪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A相机出示填空(洪水还会怎样?):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了 , 了 ,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B相机理解“滔滔、无家可归”
6.可恶的洪水,使人们没有吃没有穿没地方住,人们只好——过着痛苦的生活,现在谁能将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
7.齐读。
8.过渡:此时此刻,大禹也站在洪水之中,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从哪里知道他是这么想的?(评价:你真会读书!)
9.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你读读看。让我们一齐读出大禹的决心。
10.听你们一读,我也觉得禹的决心很大,不过口说无凭,得看行动。你能从他的行动中看出他的决心吗?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
11.学习第二小节。
(1)问:你从他的行动中看出决心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
A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
B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说说这里的“千”和“万”是指的一千和一万吗? C出示填空题:积累千——万——形式的词语。
D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说。
E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他吃了千辛万苦,走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对比,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结:文中的这个句子更能让我们感觉到大禹吃的苦太多了。
指名读。齐读。
(2)过渡: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他治理洪水的决心很坚定?
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A.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是字里感受最深?
B.这里的九是确定的数字吗?
C.小结:古人常用九这样的数字表示很多的意思。
D这么多大河,这么多大山,都难不倒大禹,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再次感受大禹的决心。
D.齐读。
(3)禹的决心真大啊,谁来读第二小节,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他为了治水付出的努力。
(4)齐读。
(5)问:读完这一小节,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读出的?
7.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禹一心想的就是早日把洪水制服,有一个成语就来自于他治水的经历,这个成语叫:三过家门而不入。课文中哪一小节讲了这个故事?
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抓住数字问:你为什么这样读?或你想通过这样读告诉大家什么?) A引导想象:禹想他的妻子孩子吗?为什么不回去看一看呢?
情况一、回去一看就会耽误时间,
(引导:我有疑问,看一眼都不行吗?这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啊)
(填空:禹站在家门口,真想进去看一看日思夜想的家人啊,可是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
情况二、可能就走不了了。走不了就走不了呗,多住几天嘛。
B当他狠狠心从家门口走过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话想对孩子说,他在说
如果你是大禹的儿子,听了这些话,你会对爸爸说:
(2)看来大家对这几个数字印象很深,出示(13 3 1 10),能填一填吗?
(3)出示填空题,学生填。
(4)我们试着把这个故事背下来吧。
只留下数字,学生练背。
(5)过渡:大禹用这样坚定的决心坚持了整整13年,他的目标有没有实现?课文又是怎么说的?
8.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读前要求:用心听?
(2) 指名答:非常感激。大家为什么非常感激大禹?
(3) 我们来看一看洪水被制服后的景象吧。出示图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4)而在洪水没有制服的时候呢?还记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吗?(练背第一小节)
(5)面对此情此景,回想从前,老百姓们会说些什么?
(6)让我们读出感激之情。指名读“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7)问:文中还有哪个词让你感觉到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为什么?解释:代代相传。
(8)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事,才是真正的英难,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9)过渡: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从几千年前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要不要把这个故事说给我们身边的人听?同学们试着背一背吧。
三、 练背课文。
1.学生练背
2.指名试背。
四、写字。
五、作业。
课后练习: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去查查资料,把他们的名字和主要事迹记在脑子里,讲给同学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