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选择
⊙昆明市第二职业中专
潘舒忱
2001年9月, 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1-6年级)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2003年4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体育老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之中,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选择《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如何结合职教特点推广实施新课标就成为了广大职教体育工作者的课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必须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新课标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使我们很清晰地感觉到,健康决不只是指现在的健康,而是学生一辈子的健康生活,因此,体育要和健康联系起来,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法》中明文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以,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也应该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职业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上是相同的,职高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时同样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职高学生毕业后多数将直接面对社会并且将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他们对健康的认识更直接,对掌握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锻炼方法更迫切,应该说“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职高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而且是最终的方向。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学生有了良好的健康素质,才能真正得到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育新课标能更好的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为学生将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基础。因此,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应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利促进学生的健康。
二、课程内容选择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实施之前,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着应试
教育的误区,课程内容是以增加体质的方法和技能性活动为主的,在方法上强调的是高效率和一律性。表现为大、中、小学的普通体育课均以竞技运动成绩为教学和考核的主要依据,以运动素质代替身心素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2000年学生体育调查中,学生在回答“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三位,这些调查说明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兴趣较低。
职高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存在较大缺陷,普遍对体育课重视不足,体育课程学习兴趣较之普通高中更为低落,我校学生在回答“是否喜欢上体育课”时,女生(81.0%)男生(43.0%)选择不喜欢。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再苦再累他们也乐此不疲;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具有健身价值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新课标设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运动参与方面的课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从参与的行为人入手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另一部分是对于学生应掌握的科学锻炼方法所提出的要求。运动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运动参与课程内容较好解决了职业高中学生因中考失败,产生失落感,丧失学习动力的问题,充分强调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他们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立有利职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加符合职高学生个性
2008年第5
期
63
学科教学
发展特点。
三、课程内容选择必须体现职教的特点1. 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职高学校特点相结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两个组成部分有着许多教育的共性之处,但职业教育毕竟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职业高中不同于普通高中,虽然同是学制三年,但它并非是三年六个学期不间断地教学,而是要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而有不同时期的间断。如不定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课,用人单位提前招聘等,现在的职业教育甚至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暂停学业出去寻找工作或短期就业,然后再回校继续学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不得不采用更为弹性和灵活的模式。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弹性,追求统一化和模式化,“大纲”统一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学校只是课程的执行主体,管理课程的任务至多是开足开齐。虽然我们也不断在局部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因为大纲内容和时间的约束,体育课程内容不可能完全顾及职高弹性教学管理特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内容标准。新课标要求学校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并能加以运用以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特征。学校可以根据国内外体育的发展趋势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项目以充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特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具体选择课程内容时,我们逐步改变课程内容只有竞技式、成人化运动项目的缺点,重视民族体育内容、乡土体育内容和新兴体育内容,运用这些活动内容克服对场地条件的依赖,与职高硬件设施相结合;根据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建立水平教学计划,把各水平的具体目标所呈现的内容标准加以具体化,并分配到每个学期中,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和完成课程目标,摆脱教学总时数限制,与职高教学管理特点相结合。
64
2008年第5
期
2. 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职高学生需求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不同,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需要的操作技术能力为目标,而不同于普高是为了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职高学生的就业方向、工作内容是大致确定的,有些职高走产教结合的道路订单式培养,学生甚至工作岗位都确定了。职高体育是否能够根据这一特点,在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开发、挖掘新教材,注意所选教材内容,发展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不同专项素质。我校是以计算机专业作为主线专业的职业学校,在校期间的学生就有大量的计算机上机实作,毕业后他们大多从事办公室文秘、网络管理、收银等伏案工作,经常保持同一坐姿数小时,学生参加工作不久就出现颈椎病,腰肌劳损等职业病。根据这些情况在课程内容选择中重视学生专业特点,兼顾将来工作后身体锻炼需求,就成为我们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之一,新课标中新兴运动项目教材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我校体育与健康课选择瑜伽和普拉提中的拉伸运动作为教学内容就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体育教学之余我们编制了一套拉伸操,该操累计运动时间约10分钟,它包括颈部和肩部拉伸、上臂和胸部拉伸、背部拉伸、腿部拉伸,这样的拉伸操对场地要求低,坐着、站着就能完成,有利于开展普及,作操的时间不长,但对缓解颈背肌肉紧张效果明显。这样的课程内容紧扣职教特点、学校特点,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样的课程内容来源于新兴运动项目,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样的课程内容对场地、时间要求低,对职高学生专业特点针对性强,将来可以作为工间操使用能防止职业病的产生,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利用与开发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便发挥课程内容应有的教育优势;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应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择性和民族性,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按体育功能划分了课程内容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课程内容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特征,以目标统领内容的选择,地方、学校和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课程内容选择时操作性较强,这样的课程内容改革有利于职业学校突出职教特点,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体育与健康》
学
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选择
⊙昆明市第二职业中专
潘舒忱
2001年9月, 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1-6年级)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2003年4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体育老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之中,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选择《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如何结合职教特点推广实施新课标就成为了广大职教体育工作者的课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必须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新课标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使我们很清晰地感觉到,健康决不只是指现在的健康,而是学生一辈子的健康生活,因此,体育要和健康联系起来,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法》中明文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以,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也应该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职业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上是相同的,职高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时同样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职高学生毕业后多数将直接面对社会并且将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他们对健康的认识更直接,对掌握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锻炼方法更迫切,应该说“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职高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而且是最终的方向。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学生有了良好的健康素质,才能真正得到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育新课标能更好的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为学生将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基础。因此,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应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利促进学生的健康。
二、课程内容选择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实施之前,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着应试
教育的误区,课程内容是以增加体质的方法和技能性活动为主的,在方法上强调的是高效率和一律性。表现为大、中、小学的普通体育课均以竞技运动成绩为教学和考核的主要依据,以运动素质代替身心素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2000年学生体育调查中,学生在回答“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三位,这些调查说明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兴趣较低。
职高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存在较大缺陷,普遍对体育课重视不足,体育课程学习兴趣较之普通高中更为低落,我校学生在回答“是否喜欢上体育课”时,女生(81.0%)男生(43.0%)选择不喜欢。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再苦再累他们也乐此不疲;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具有健身价值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新课标设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运动参与方面的课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从参与的行为人入手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另一部分是对于学生应掌握的科学锻炼方法所提出的要求。运动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运动参与课程内容较好解决了职业高中学生因中考失败,产生失落感,丧失学习动力的问题,充分强调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他们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立有利职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加符合职高学生个性
2008年第5
期
63
学科教学
发展特点。
三、课程内容选择必须体现职教的特点1. 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职高学校特点相结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两个组成部分有着许多教育的共性之处,但职业教育毕竟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职业高中不同于普通高中,虽然同是学制三年,但它并非是三年六个学期不间断地教学,而是要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而有不同时期的间断。如不定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课,用人单位提前招聘等,现在的职业教育甚至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暂停学业出去寻找工作或短期就业,然后再回校继续学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不得不采用更为弹性和灵活的模式。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弹性,追求统一化和模式化,“大纲”统一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学校只是课程的执行主体,管理课程的任务至多是开足开齐。虽然我们也不断在局部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因为大纲内容和时间的约束,体育课程内容不可能完全顾及职高弹性教学管理特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内容标准。新课标要求学校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并能加以运用以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特征。学校可以根据国内外体育的发展趋势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项目以充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特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具体选择课程内容时,我们逐步改变课程内容只有竞技式、成人化运动项目的缺点,重视民族体育内容、乡土体育内容和新兴体育内容,运用这些活动内容克服对场地条件的依赖,与职高硬件设施相结合;根据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建立水平教学计划,把各水平的具体目标所呈现的内容标准加以具体化,并分配到每个学期中,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和完成课程目标,摆脱教学总时数限制,与职高教学管理特点相结合。
64
2008年第5
期
2. 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职高学生需求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不同,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需要的操作技术能力为目标,而不同于普高是为了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职高学生的就业方向、工作内容是大致确定的,有些职高走产教结合的道路订单式培养,学生甚至工作岗位都确定了。职高体育是否能够根据这一特点,在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开发、挖掘新教材,注意所选教材内容,发展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不同专项素质。我校是以计算机专业作为主线专业的职业学校,在校期间的学生就有大量的计算机上机实作,毕业后他们大多从事办公室文秘、网络管理、收银等伏案工作,经常保持同一坐姿数小时,学生参加工作不久就出现颈椎病,腰肌劳损等职业病。根据这些情况在课程内容选择中重视学生专业特点,兼顾将来工作后身体锻炼需求,就成为我们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之一,新课标中新兴运动项目教材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我校体育与健康课选择瑜伽和普拉提中的拉伸运动作为教学内容就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体育教学之余我们编制了一套拉伸操,该操累计运动时间约10分钟,它包括颈部和肩部拉伸、上臂和胸部拉伸、背部拉伸、腿部拉伸,这样的拉伸操对场地要求低,坐着、站着就能完成,有利于开展普及,作操的时间不长,但对缓解颈背肌肉紧张效果明显。这样的课程内容紧扣职教特点、学校特点,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样的课程内容来源于新兴运动项目,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样的课程内容对场地、时间要求低,对职高学生专业特点针对性强,将来可以作为工间操使用能防止职业病的产生,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利用与开发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便发挥课程内容应有的教育优势;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应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择性和民族性,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按体育功能划分了课程内容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课程内容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特征,以目标统领内容的选择,地方、学校和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课程内容选择时操作性较强,这样的课程内容改革有利于职业学校突出职教特点,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体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