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治疗法200问腹针疗法培训教材

八字治疗法200问 腹针疗法培训教材 写在前面的话: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学习“八字治疗法”的要求,我的恩师李柏松先生和我将主编一本书:《话说八字治疗法》------八字治疗法200问(暂定名)。

这是一本实用而又通俗易懂的进入“八字治疗法”大殿的入门书,是我们管理团队全体同仁的共同的心血的结晶。在正式出版前,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先刊登一部分内容,以答谢广大网友的厚爱。

1.什么叫“八字治疗法”?

“八字治疗法”中的八个字是:“阴阳、相对、平衡、反应”。在这四组词八个字的指导下,我们就能掌握肌体的各种疾病并了解在各个部位所发生的原因与治疗的方法,通过“定位”规律和“以针刺为主的反击方法”,就能在瞬间达到消退各种病痛的目的,这就是“八字治疗法”。

2.“八字治疗法”的发明创始人是谁? “八字治疗法” 的发明创始人是被誉为“百病神针”大师的湖北名医李柏松先生。李柏松先生曾拜雷宏可等老一辈名医为师求教,并学习一些医疗书籍,如《本草纲目》、《药性解》、《针灸大成》,后来又自学了《医宗金鉴》、《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各类经典中医书籍。在历尽数十年的临床与微观科学的研究后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创研而成。

3.“八字治疗法”的理论体系来自何处? “八字治疗法”的理论与我们祖国医学中的巨著《黄帝内经》息息相关,其内涵与精髓在《内经》中随处可见, 李柏松老师以他的智慧和多年的学习、临床,把《内经》中的很多先人们的光辉思想创造性地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八字治疗法”。同时,其理论也可运用西方医学中的“生物电”概念予以解释。这不仅说明了

中、西方的理是相通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4.“八字治疗法”的临床疗效如何? 正是由于“八字治疗法”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故临床疗效显著。仅各种淋巴系统疾病(包括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淋巴肿瘤等)就做了一万一千多例,治愈率达

99.73%,治疗时间上缩短为一般疗法的1/7,在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会上将该方法评为省级先进。

5.为什么病人要称李柏松老师是“百病神针”

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李柏松老师和他的弟子们运用“八字治疗法”治愈了无数的病患者,病人在感受“八字治疗法”带给他们神奇疗效的同时,称李老师为“百病神

针”,这是无数病人发自内心的赞叹。李柏松老师和他的弟子们清醒地认识到:“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黄帝内经》·灵枢篇‘九针十二原第一’)世上没有治不好的病!但世上也没有那一种方法(包括“八字治疗法” )可以包治一切的疾病。因此“八字治疗法”需要不断改进和更加完善。

6.“八字治疗法”排斥其它针法吗?

“八字治疗法”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不排斥其它任何的针法和别的治疗方法。一直以来,“八字治疗法”都是以谦卑的心态努力学习、吸收、消化其它针法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同时如饥似渴、坚韧不拔地吸收、消化当今人类社会所创下的一切医学文化成果,钻研和掌握其最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用以不断地创新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方法和我们的服务手段。

7.“八字治疗法”中的“阴阳”指的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 中所说的“阴阳”有三个

层次的概念:

1)方位概念;

2)生物电的概念;

3)人体的阴阳总概念。

现仅就方位的概念作一说明:

A上阳下阴

B背阳腹阴(即后阳前阴)

C左阳右阴

D外阳内阴

E四肢中,手掌连胳膊肚面为阴,足背顺连腿前为阴,反之为阳。

以上方位阴阳的论述均可在内经中找到出处,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有云:“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8.“八字治疗法”中的“相对”指的是什么?

“相对”是“八字治疗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病点与治疗点的相对关系。与别

的疗法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这里把人看成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四维生物体!而不是仅仅看成二维的物体。(这一点在论述“平衡”的概念时再详述)“相对”的总原则是“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分述如下: A上病下取

B下病上取

C左病右取

D右病左取

E后病前取

F前病后取

G内病外取

9.“八字治疗法”中的“平衡”的概念是什么?

身体局部发生病变的内因就是局部“自然物质”失调而撤走的结果,“自然物质”离去造成了身体的不平衡。“自然物质”离去的地方有规律可循,也就是通过研究得知,他们失去的地方是有“定向”和“定处”的,根据他们的“定向”与“定处”的特

性,如果再通过刺激,它们又会立即返回原位(病患部位),“八字治疗法”治病的原理就是让离走的“自然物质”回到原来的的地方,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这样的点就是平衡点,也就是治疗点。

如图所示,在“八字治疗法”中,病点与治疗点之间必须同本体的中心点是一个垂直线。无论是一个椭圆体还是一个长方体,在本体总面积中,必须形成一个1/2的平衡相等的各半面积。(图暂略)

10.“八字治疗法”中的“反应”指的是什么?

当任何事物的内在发生变化时,都有其各种形式的外在表现反应。疾病发生后,除了在病灶区发生疼痛等五官感觉反应外,还可能在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结节,压痛点等等疾病的反应。但是有些外在表现并不是随便显示出来的。在“八字治疗法”中,在找准基本平衡点后,在基本平衡点处用酒精棉球反复擦洗,即可出现不规则的红点或红块状,它就是“八字治疗法”的反应区或反应点。在

这些反应点或反应区最明显的中间施针,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反应”在“八字治疗法”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一般只要定位准确,刺激适当,往往效如桴鼓。

11.八字治疗法只是单一的针刺方法吗?

“八字治疗法”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思路和模式,根据“阴阳、相对、平衡、反应”这八字要诀可以非常确切地找到病灶的治疗位置(即反应区或反应点 ),医生可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不同、病程的长短不一、病况的不同和医生自己的特长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针刺、灸、按摩、点穴、刮痧、外敷膏药等各种方法进行治疗。重症可配合李老先生的中药(万宝功能汤)和中药制剂等构成立体治疗手段。所以说“八字治疗法”不只是单一的针刺方法。

12.“八字治疗法”的特点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的特点是:

1. 基础研究特点:

疗法从细胞分子医学角度阐述了疾病的产生的机理,是由于细胞的“滞动”和“僵化”使局部微循环障碍,影响了液体流量,导致机体内“自然物质”减少和消失,造成运动功能失调而发病。

2.高科技特点:

生物电脑转换工程是“八字治疗法”的核心理论。当恢复机体细胞“膜电压”对细胞离子道发生正常的开闭运动与体液进行交换作用时,就会恢复机体健康和疾病痊愈的结果。疾病与康复的转换媒介就是“人体生物电”。具有高科技性质。

3.现代医学理论特点:

激活潜在的细胞免疫系统,就是充分调动机体强大的自愈能力之有效手段。并形成四维理论。

4.不断探索特点:

“八字治疗法”的很多内涵不仅来自于《黄帝内经》等诸多祖国的传统医学巨著同时还与其他疗法的紧密结合,是博采众家精华,不断充实、完善的途径

5.指导思想特点:

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治贯彻始终。力求走向世界的“突破点”。

6.治疗原则特点:

全息理论、相应反应区(点)、中医“病根理论”是指导治疗的原则。

7.结构特点:

针刺方法、万宝功能汤、三二液是组成“八字治疗法”立体结构的精华所在。

8.临床及学习特点:

1)治疗面广;2)见效快;3)可靠性强;4)操作简单;5)易学、易懂、易掌握

13.什么叫“穴位回归公式”?

随着对八字治疗法“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临床运用和深化,结合对《黄帝内经》的认真钻研和领悟,从中演绎出了一条让每位针灸工作者能灵活运用和疗效确切的穴位回归公式,揭开了古老针灸千年面纱的一角。

疾病是活的,而以往的穴位是死的。用固定的穴位来治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八字治疗法”中的“阴阳、相对、平衡、反应”推出“穴位回归公式” ,让每一个疾病有其自己相对应的“穴位”(反应区或

反应点)。这些穴位与传统的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取法不一样,是因人因病而定,且具有四维的特性。

套用穴位回归公式图你就能既很方便又很精确地找到各种疾病所对应的“穴位”。

“穴位回归公式”是杨兰医生于2007年初正式提出的。

14.“穴位回归公式”中的穴位有几类? 根据“穴位回归公式”可把治疗点总结为阳性点、辨证点、全息点共三大类。

阳性点根据阴阳,相对,平衡找准基本平衡点后,在基本点处用棉球反复擦拭,出现不规则的红点或红块状,这就是阳性点,为了保证阳性点的位置更准确我们须记住几个重要的标志:前后正中线天突尾骨大椎曲骨。以及四肢的骨性标志。量出病灶处与这些标志的距离在相应反应区的骨性标志处给予准确定位。

全息点是为提升整个人体免疫力,以及治疗和预防而设置的几个特殊穴位。如:内外踝附近赤白肉际内四外三,以及大椎、命门(腰2上下)、长强等。这些穴位用来调理,调节人体的整体情况。

辨证点,也就是疾病的病根处。虽然我们已经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穴位回归公式,但是此处这个点是需要我们运用所有中医的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或西医的诊断学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等等知识来诊断和寻找疾病的根源。比如:左腿后侧疼按公式扎右手掌心侧的阳性点,这样的解决容易引起复发,必须考虑引起腿疼的病因是继发性腰椎的毛病还是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所致。也就是《内经》中所说的:治病必求于本,根据病因选择对应的病根处,即辨证点。

选好阳性点,辨证点,全息点即可开始下针。按照部位选取九针中不同的针具施针时尽

量选择筋骨刺激骨膜为准也可根据病情病位选择相应的层次治疗。

15.为什么说“八字治疗法”中的穴位是有四维的概念?

与一般的缪刺、巨刺仅仅只有兩维的概念不同,“八字治疗法”中的穴位(如反应区或反应点)是具有四维的概念的。它的治疗移动点加上时间因素就构成了穴位的四维概念。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篇第五十八)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穴位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结构它能通荣卫,在荣卫之间稽留。临床中在应用“八字治疗法”治疗疾病时,我们也发现与疾病区相对应的反应区或反应点会随着病情的变化在位置、形状、大小等方面发生某些变化,这也就是它的时间性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另外,我们治疗疾病时

需根据不同疾病不同层次皮肤刺激,神经刺激,骨膜刺激,血管壁刺激,韧带刺激等等,这些是其三维空间的特性,加上前面的时间性就组成了四维穴位的完整概念。 內容是取採陰陽對應治法

此法在「扁鵲心書」裏即可看到有在應用了,而寫這本書的竇才是

生於宋朝時。

在董氏針灸法裏頭的「對應針法」也是採同樣的道理。董公是這近

的大師

近日有看到一本「人體X形平衡法」書,講的也是這個,此書作者

還在世。

台灣有一位「陳照字鶴松」老中醫師,目前移民美國加州,其著作

皆是寫易經和針灸方面的書,目前總整理、集大成為一本叫「易理

針灸」,其內容已有很清楚的談到這個針法法則,叫「八卦相盪」

针理离不开对称平衡,内经早就有缪刺、巨刺之法。

董公常云:

鹤松易理针法分三大纲

1、八卦相荡--交叉平衡的理则。 2、刚柔相摩--调整的理则。

3、八卦成列--杠杆式平衡理则。

X平衡针法把人体分为四个区,每个区分为成部分

痛点(病点)都可以在相对就的区域找到 八字疗法是采用“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应该来确定反应点,比平衡针法更快捷 应该说每种针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吸取精华,互相结合

16.辨证论治的概念在“八字治疗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八字治疗法”源于中医内经。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充分体现着辨证论治的思想。

首先本疗法以“阴阳、相对、平衡、反应”为大纲,以阴阳平衡为目的。由于阴阳是机体内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八字治疗法依此针对不同性质的病变,阴病阳治、阳病阴治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疾病与人体脏腑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八字治疗法仍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例如:肝在胁下,胆附与肝,二者互为表里。肝主筋,司全身筋骨关节之伸屈;肝主疏泄,其志为怒,与精神情志的疾病调节密切相关;肝藏血,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其华在爪甲,开窍于目。肝为风之脏,主升主动,喜条达,恶抑郁。五行属木,其色为青。喜酸味,其液为泪。临床上见到与此相关的疾病,必须从肝而治。又例如,肝司全身筋骨关节,若膝关节拘挛失用,单纯治疗反应区,就易反弹,疗效不稳。这时若加用肝相应区及上行关节相应区,效果就显著。肝病、胆

病、眼病、情志病、妇科病„„等,均宜用之。

从经络角度考虑,肝脉起于足大趾,环阴器,过少腹,夹胃,属肝络胆,布胁肋,循咽喉,连目系,上颠顶。这些部位病变于“肝”有关也必须在相应的肝反应区予以协同治疗。这就是治病求根。

其他脏腑也是同理,略。

临床上的病症,一般很少单纯出现,多虚实夹杂、错综复杂。单独针对某一反应区或某一脏治疗,也不利于疗效的巩固。我们必须捋顺相互之间的关系,按照主次程序,设置符合病情的治疗方案,才会取得更佳疗效。病情有急有缓、有标有本,治疗不可齐头并进,急症宜先治,靶目标明确,症状缓和后或慢性病,则标本兼治。对于正气虚弱病人,首先要调理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关于任

督二脉,因其总管人身阴阳之气,是非常关键的经络。

总之,辨证论治涉猎较广,为我们运用“八字疗法”提供了广阔舞台。李伯松老师依据中医原理经过数十年的挖掘、研究、实践总结成功了“八字治疗法”,是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必将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17.“八字治疗法”中所讲的“病感”与“病型”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中所讲的“病感”是指:疼、胀、酸、麻、痒;“病型”是指肿、硬、色、疣、僵。一般来说,任何原因所发生的痛苦,都离不开上述的“病感”的感受与“病型”的感受。而“八字治疗法”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些“病型”和“病感”,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比如某个部位肿、痛难忍,采用八字治疗法后,可在

一分钟内立即止痛。某一个部位僵硬不能伸曲,基本上也很快恢复伸曲自如等。

18.“八字治疗法”中人体的四个本体是怎样确定的?“八字治疗法”把人体分为四个部分:头(椭圆形)、颈(圆柱形)、躯干和四肢,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本体。一般而言,在本体内,都能找到疾病的反应点,这是短波;但是,如果反应点被另一个本体挡着,比如头顶的疾患,无法在头与颈的连接处施针,就要在会阴处施针,这就是长波。

19.“八字治疗法”中的四种“生物电象”是什么?“八字治疗法”中的四种“生物电象”分别是:通向本体范围内的“短波”电象;通向多部体(本体外)的“长波”电象;通向全身或特定部位的“全息波”电象以及通向表皮的“浮波”电象。

20.“八字治疗法”中为何要针刺骨膜? 《黄帝内经》中对针刺骨膜的问题在不少篇章中都有描述,如(灵枢·官针篇第七)“八

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针刺骨膜是“八字治疗法” 中的一种常用针法,其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刺透网状物,还利用了骨膜所特有的“低刺激、高反应”的特性,通过针刺骨膜可以在瞬间改善病变部位平衡状态,达到减轻或治愈的目的。当然,针刺骨膜仅仅是“八字治疗法”中的一种针法

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

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

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医》4期上,便发表文章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的理论,使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人类的第二大脑

近年,西方的医学家也提出了与先天经络相似的理论,他们把腹部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而来否定了每人只有一个颅中脑的观点。 科学家研究明确了两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颅脑面临惊恐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发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

据11月号德国《地球》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有科学家认为,通过观察人的肚子能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作出的”

报道说,人体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基95%都产生于腹部的“第二大脑”。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这也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理性决定。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迈克尔?格肖恩介绍说,这个“第二大脑”也会生病,并导致神经机能病。而另据获悉,许多科学家已将一些病症的起因归为“第二大脑”的神经系统没有发挥功能,例如神经性恐惧症和抑郁症等。

现代医学还把脐带干血细胞作为治疗血液病的首选,并从胎儿出生时便进行储备,因为其是血液的初始细胞有非常强的再生能力。

腹部经络的特点(1)

胎儿在母体发育成熟后,先天经络已经形成。胎儿娩出后,人体的营养摄入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食道摄取食物,鼻子吸入氧气,后天的经络系统开始发育和创建。先天供给营养的途径被人为地切断〔脐带被结扎〕系统的功能被新的方式所替代,融入新的系统同时被人们所忽略。但是,这一系统在腹部依然存在,当人们在发生疾病时便可以在腹部找到与全身应答关系非常明确的相关位置点,只要根据腹部先天经络分布的特点进

行相应的轻微刺激,许多的疾病症状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缓解。因此,这腹部除了传统的经络系统,还有一个被人们所忽略了的新的先天经络系统--腹部全息系统。 薄氏在对腹部经络分布特点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后认为:腹针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先天经络对全身的调控作用和腹部经络系统对全身的影响是首要的条件。腹针疗法治疗时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操作严格规范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同时证实了腹部经络系统有序分布的客观性和与全身经络分布的相关性。为揭示经络的特性和科学地对经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使腹针疗法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无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广泛适应症的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方法。

现代医学为依据,巧妙立法显奇效

腹针疗法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充分对传统的中医脏腑、经络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根据腹部经络的特点,使传统针灸中的

腹部穴位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认为,先天经络位于腹部的浅层,而传统的经络位于腹部的深层。把腹部不同的经络系统的不同功能进行了巧妙的整合,使腹针疗法成为具有广泛适应证的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的无痛针灸新疗法。

腹针疗法提出:“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针灸发展新思路,为腹针疗法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使腹针疗法成为与时代科技同步发展的新学科,同时也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使针灸学科的可重复性大大提高,任何医师经过严格的培训都能够很好地掌握。 腹针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施治部位,每个穴位都是在体表的标准定位点,穴位的穴性是根据不同的穴位在临床上的不同功能确定的,每一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点,而决不是任意点,这是腹针疗法对穴位的认识和基本的理念。因此,准确的定位取穴和对每个腹部穴位的穴

性进行了解是学习腹针的基础。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缪之千里”的特点,必须严格执行腹针的定位标准和操作规范。

1.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1.1腹部分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

(1)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2)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3)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

1.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1)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中庭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2)下腹部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是指病人平卧时,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3)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侧腹部的止点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水平线、比例寸的取穴方法是腹针排除人体因为胖瘦形成的个体差异而采取的取穴方法。

1.3任脉的定位

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边,是否能够准确地对任脉的位置进行判断是影响正确取穴的主要因素。分辨任脉的定位有二种方法。 (1)、观察毛孔的走向

(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

为了大家便于记忆,特编腹针取穴歌诀如下:

腹针取穴要认真,反复度量莫走神; 上八下五旁开六,起止摸准尺端平。 中庭曲骨需祥辩,更查任脉何处行; 色素沉着毛孔定,毫厘不差要记清。

2、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

序号 穴位名称 定位 功 能

传统功能 全息图功能

1 中 脘 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

疾病。 相当于口,可以治疗口、鼻、牙部及头面部的各种疾病

2 下 脘 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 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相当于第七颈椎,可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3 水 分 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 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相当于第七胸椎,治疗相应部位疾病 4 神 阙

脐之正中 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5 气 海 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 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相当于第二、三腰椎,可以治疗第二、三腰椎的疾病

6 石门(别名:绝孕,禁针) 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 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

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禁针

7 关元(别名:丹田) 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 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相当于第四、五腰椎,可以治疗第四、五腰椎的疾病

8 商 曲 下脘旁开5分处 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相当于颈肩结合部,治疗相应部位

9 气 旁 气海旁开5分 腰肌劳损、腰部疼痛、酸困、下肢无力等疾病。 相当于二、三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

10 气 穴

关元穴旁5分处 奔豚痛引腰脊、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尿路感染、泻痢、腹泻等疾病。 相当于四、五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

11 滑肉门 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 癫痫、呕逆吐血、重舌舌强、胃肠炎、肩关节炎等疾病。 相当于肩,治疗肩关节周围疾病 12 天 枢 脐正中旁开2寸处 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肿、腹胀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疾病 相当于侧腰,治疗各种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13 外 陵

阴交穴旁开2寸处 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疝气、月经痛、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相当于髋,治疗髋关节及股骨头周围疾病

14 上风湿点

滑肉门穴外5分上5分 相当于肘,治疗肘关节周围疾病

15 上风湿外点 滑肉门穴外1寸 相当于腕,治疗腕关节周围疾病

16 下风湿点 外陵穴下5分外5分 相当于膝,治疗膝关节的各种疾病

17 下风湿下点 下风湿点下5分外5分 相当于踝,治疗踝关节的各种疾病

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

腹针的针刺手法

1.针具选择

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腹针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体形和疾病选择针具,要求同一病人使用同一规格的针具。

详见下表:

薄 氏 腹 针 专 用 针 具 标 准 规 格 分 型 适 应 证

34#(0.22mm-50mm)

34#(0.22mm-40mm)

34#(0.22mm-30mm) AⅠ肥胖型 头痛、面神经麻痹、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过敏

性哮喘、慢性胃炎、慢性盆腔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

AⅡ正常型

AⅢ消瘦型

36#(0.20mm-50mm)

36#(0.20mm-40mm)

36#(0.20mm-30mm) BⅠ肥胖型 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脑瘫、慢性前列腺炎、眼底病、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

BⅡ正常型

BⅢ消瘦型

38#(0.18mm-50mm)

38#(0.18mm-40mm)

38#(0.18mm-30mm) CⅠ肥胖型 多年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脑瘫、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中体质较弱者。

CⅡ正常型

CⅢ消瘦型

2. 进针深度

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便于施术。由于在腹壁的不同层面分布着腹部的不同经络系统,因此,针刺的深度会影响不同的腹部经络系统。腹针根据腹部的经络分布特点,对于初学者首先要求将腹针的进针深度分为浅刺、深刺。

2.1浅刺:将针灸针刺入皮下,即为浅刺。浅刺时,会对腹部的全息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但当针尖进入相应的深度时,治疗的相应病变部位的感觉会很快改善。

2.2深刺:将针灸针刺入较深的皮下组织中,即为深刺。深刺时,会对腹部传统的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的感觉。但深刺时不能把针尖刺入腹腔内,因为,腹部的经络存在于腹壁的组织中,因此,深刺的深度以患者的感觉为度。应当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提高手法的熟练程度。

腹针疗法提出“疾病有浮沉,针刺有浅深”便是要求针刺的深度必须根据疾病的病位

进行判定。腹针要求的“刺至病所”便是:疾病的病位深应当针刺的深,疾病的病位浅应当针刺的浅,根据疾病发生的病位来决定针刺的深浅。

3. 针刺手法

腹针进针时应首先避开毛孔、血管,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3.1 进针的方法

腹针进针时要求刺皮时要快,取穴要准。进针快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取穴准才能保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套管进针法:为了强化消毒观念,避免交叉感染,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针具或专人专具,采用套管进针法。套管进针法不仅卫生,定位准确,而且操作简单。可以缩短大家学习进针的时间。

腹针与传统针灸的差异是进针时对取穴的准确性有更高的要求。

3.2 捻转的手法

腹针的捻转手法与传统的手法不同,一般采用以下二种方法:

① 只捻转不提插

② 轻捻转慢提插,

3.3 起针的方法

腹针的起针方法与传统的针灸不同,在起针时按照进针的顺序以序起针。在起针时从原来针刺的深度缓慢捻转出针,不允许先向深刺然后起针的传统针灸习惯的操作手法。

3.4 留针的时间

腹针的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对于病程短和体质较差的病人主张留针的时间稍微短些,对于病程长和体质较好的病人主张留针的时间相对长些。治疗的疗程为6次~10次之间,一般疾病6次一个疗程,脑血管病后遗症等慢性病10次一个疗程。治疗的第1~3次连续针灸每日1次,第3次后隔日针灸1次。

在腹针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腹针要求“刺至病所”,因此,不可以把病人对针刺局部的主观感觉作为针刺深浅是否适度的客观指标,而是以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针刺适度的客观标准,

腹针的操作规范

薄氏腹针疗法的操作规范贯传在腹针疗法的全过程中,在临床治疗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必须按照腹针的要求进行操作。

1、治疗前的检查准备

1.1、询问病史、现病史,并做好记录。(见腹针病历表)

1.2、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结合病史明确诊断的同时,观察平卧体位时病人的阳性体征。

1.3、根据检查的结果给病人确定治疗处方并在腹针病例上进行计录用不同的颜色对穴位的进针深度进行标记。

a、 红笔标计的穴位表示深刺或中刺,蓝笔标计的穴位表示浅刺。

b、 同一种颜色的笔进行标记时,用D表示深刺、M表示中刺、S表示浅刺。

1.4、根据病人的体型选择针具。 2治疗时的体位

2.1、腹针治疗时,病人采取平卧体位,四肢放松,腿可伸直或半屈曲。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可以根据舒适的程度把体位适当的进行调整。

2.2、术者应根据自己的习惯决定操作的方位,左利手站在患者的左侧,右利手站在患者的右侧。

2.3、根据处方的需要对每个穴位进行度量在腹部标记,然后根据处方的要求,依序进行针刺和对穴位的深浅进行调整。

2.4、进行平卧体位的治疗前后对照,根据对照的结果决定是否对处方或穴位的深浅调整。

2.5、操作过程完成后,选择适当的器具,罩在腹部对针刺在腹部的针具进行保护,并根据室内的温度或环境温度为患者腹部保暖。

腹针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任何疗法都有相对的适应症,只要选择得法,任何疗法都会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是腹针的基本观点。因此,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学习非常重要。

1.腹针的适应证: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证为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证。

2.腹针的禁忌证: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证,以免因针刺而引起误诊。此外,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肿瘤并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大月份孕期均为禁忌证,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在施术时亦需谨慎处之。如肝脾肿大则需注意针刺两胁时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实质性脏器。

腹针治疗常见病症

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必须从提高诊断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提高临床水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点,才能满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

在每个处方中,对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处方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于每种疾病的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

1落枕

1.1定义

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引起。

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患)、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浅)、滑肉门

1.3〔辩证加减〕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

2肩周炎

2.1 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

2.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

2.3[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角(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3肱骨外上髁炎

3.1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

3.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4、上风湿点(患)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上风湿点(浅)

3.3[辨证加减]

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患、浅)。 4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

4.1定义

本病多发生于经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桡骨茎突及拇指的掌指关节掌侧等处最常见。工作时由于肌腱和腱鞘在桡骨茎突及关节处经常摩擦,产生损伤性炎症,逐渐使腱鞘狭窄而患病。病程缓慢,偶发于手部急性损伤后。

4.2〔腹针治疗〕

(1) 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

4、上风湿点(患)、5、上风湿外点(患)

(2) 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浅)、上风湿外点(浅)

4.3[辨证加减]

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

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 5 颈椎病

5.1定义

颈椎病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骨质病变,又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综合症。本病临床表现以颈项部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眩晕、失眠、记忆下降,严重时发生卒倒等。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或生理弯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变窄等。临床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为多见。

5.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2)针刺顺序:1、中脘;2、关元;3、4、

商曲;5、6滑肉门

(3)针刺深浅:中脘、关元、商曲(浅)、滑肉门

5.3辨证加减:

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椎动脉型加下脘。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

6 腰椎间盘突出症

6.1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腰腿痛中常见的原因,许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经痛,均与此病相关,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我们的辨证施治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6.2 〔腹针治疗〕

(1)处方:水分、气海、关元

(2)针刺顺序:1、水分;2、气海;3、

关元

(3)针刺深浅:水分、气海、关元

6.3[辨证加减]: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

合并坐骨神经痛: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

8 腰背痛

8.1 定义

腰背痛是指背痛连及腰痛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背痛除背肌劳损、骨质增生、感受风寒等因外,还可因内脏的疾病而引发,腰痛除风湿、劳损、骨质增生、闪挫等因外,亦可因内脏疾病诱发,故其病因较为复杂。 本证常见于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以及脊柱和内脏病变等。本篇仅就寒湿性、劳损性、肾虚性腰背痛叙述如下。

8.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2)针刺顺序:1中脘、2气海、3关元、4、5大横(双)

(3)针刺深浅: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8.3辨证加减: 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浅)、太乙(双)、石关(双)、风湿点(双、浅)。

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浅)、下风湿点(双、浅)。

劳损性:商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

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浅)、水道(双)。 9 慢性胃炎

9.1〔定义〕

本病可有急性胃炎转变而来。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辛辣或长期饮酒、过度吸烟、精神刺激,都能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其他如溃疡病、胃癌、胃扩张、胃下垂等,也能引起续发炎症。

9.2〔腹针治疗〕

(1) 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

(2) 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气海;4、关元;5~6、天 枢(双侧)

9.3 辩证加减: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 便秘:加天枢下(左侧、)

虚寒型:加神阙温灸

10 消化性溃疡

10.1〔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明显溃疡,溃疡亦可位于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或空肠、回肠、米克耳憩室.因这些溃疡的形成均有胃酸和胃旦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故称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多发于青壮年。

10.2〔腹针治疗〕

(1) 处方: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侧)。

(2) 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水分;4、气海;5、关元;6、7天枢(双侧)。

10.3辩证加减:

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 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

11.慢性肠炎

11.1定义:

慢性肠炎一般多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而言。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肠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的后果。其它如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常是复发的诱因。

1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下脘;腹泻;关元;天枢(双侧)

(2)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腹泻;

4、关元;5、6天枢(双侧)

11.3辩证加减:

小腹胀痛:加大巨(双侧)。

便溏、水泻:加水道(双侧)。

脾胃虚寒型:加大横(双侧);神阙温灸。 12胆囊炎

12.1定义:

胆囊在肝脏下面胆囊窝内,象黎形,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主要因胆结石梗阻、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史。

12.2〔腹针治疗〕

(1) 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上风湿点(右侧)。

(2) 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气海;4、关元;5~6、天枢(双侧);7、上风湿点(右侧)。

12.3辩证加减

急性胆囊炎加:大横(右侧)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

便秘加:天枢下(左侧)

13、上呼吸道感染

13.1〔定义〕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这些部位的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总称为上呼吸道

感染,俗称伤风、感冒。 13.2〔腹针治疗〕

八字治疗法200问 腹针疗法培训教材 写在前面的话: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学习“八字治疗法”的要求,我的恩师李柏松先生和我将主编一本书:《话说八字治疗法》------八字治疗法200问(暂定名)。

这是一本实用而又通俗易懂的进入“八字治疗法”大殿的入门书,是我们管理团队全体同仁的共同的心血的结晶。在正式出版前,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先刊登一部分内容,以答谢广大网友的厚爱。

1.什么叫“八字治疗法”?

“八字治疗法”中的八个字是:“阴阳、相对、平衡、反应”。在这四组词八个字的指导下,我们就能掌握肌体的各种疾病并了解在各个部位所发生的原因与治疗的方法,通过“定位”规律和“以针刺为主的反击方法”,就能在瞬间达到消退各种病痛的目的,这就是“八字治疗法”。

2.“八字治疗法”的发明创始人是谁? “八字治疗法” 的发明创始人是被誉为“百病神针”大师的湖北名医李柏松先生。李柏松先生曾拜雷宏可等老一辈名医为师求教,并学习一些医疗书籍,如《本草纲目》、《药性解》、《针灸大成》,后来又自学了《医宗金鉴》、《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各类经典中医书籍。在历尽数十年的临床与微观科学的研究后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创研而成。

3.“八字治疗法”的理论体系来自何处? “八字治疗法”的理论与我们祖国医学中的巨著《黄帝内经》息息相关,其内涵与精髓在《内经》中随处可见, 李柏松老师以他的智慧和多年的学习、临床,把《内经》中的很多先人们的光辉思想创造性地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八字治疗法”。同时,其理论也可运用西方医学中的“生物电”概念予以解释。这不仅说明了

中、西方的理是相通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4.“八字治疗法”的临床疗效如何? 正是由于“八字治疗法”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故临床疗效显著。仅各种淋巴系统疾病(包括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淋巴肿瘤等)就做了一万一千多例,治愈率达

99.73%,治疗时间上缩短为一般疗法的1/7,在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会上将该方法评为省级先进。

5.为什么病人要称李柏松老师是“百病神针”

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李柏松老师和他的弟子们运用“八字治疗法”治愈了无数的病患者,病人在感受“八字治疗法”带给他们神奇疗效的同时,称李老师为“百病神

针”,这是无数病人发自内心的赞叹。李柏松老师和他的弟子们清醒地认识到:“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黄帝内经》·灵枢篇‘九针十二原第一’)世上没有治不好的病!但世上也没有那一种方法(包括“八字治疗法” )可以包治一切的疾病。因此“八字治疗法”需要不断改进和更加完善。

6.“八字治疗法”排斥其它针法吗?

“八字治疗法”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不排斥其它任何的针法和别的治疗方法。一直以来,“八字治疗法”都是以谦卑的心态努力学习、吸收、消化其它针法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同时如饥似渴、坚韧不拔地吸收、消化当今人类社会所创下的一切医学文化成果,钻研和掌握其最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用以不断地创新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方法和我们的服务手段。

7.“八字治疗法”中的“阴阳”指的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 中所说的“阴阳”有三个

层次的概念:

1)方位概念;

2)生物电的概念;

3)人体的阴阳总概念。

现仅就方位的概念作一说明:

A上阳下阴

B背阳腹阴(即后阳前阴)

C左阳右阴

D外阳内阴

E四肢中,手掌连胳膊肚面为阴,足背顺连腿前为阴,反之为阳。

以上方位阴阳的论述均可在内经中找到出处,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有云:“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8.“八字治疗法”中的“相对”指的是什么?

“相对”是“八字治疗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病点与治疗点的相对关系。与别

的疗法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这里把人看成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四维生物体!而不是仅仅看成二维的物体。(这一点在论述“平衡”的概念时再详述)“相对”的总原则是“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分述如下: A上病下取

B下病上取

C左病右取

D右病左取

E后病前取

F前病后取

G内病外取

9.“八字治疗法”中的“平衡”的概念是什么?

身体局部发生病变的内因就是局部“自然物质”失调而撤走的结果,“自然物质”离去造成了身体的不平衡。“自然物质”离去的地方有规律可循,也就是通过研究得知,他们失去的地方是有“定向”和“定处”的,根据他们的“定向”与“定处”的特

性,如果再通过刺激,它们又会立即返回原位(病患部位),“八字治疗法”治病的原理就是让离走的“自然物质”回到原来的的地方,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这样的点就是平衡点,也就是治疗点。

如图所示,在“八字治疗法”中,病点与治疗点之间必须同本体的中心点是一个垂直线。无论是一个椭圆体还是一个长方体,在本体总面积中,必须形成一个1/2的平衡相等的各半面积。(图暂略)

10.“八字治疗法”中的“反应”指的是什么?

当任何事物的内在发生变化时,都有其各种形式的外在表现反应。疾病发生后,除了在病灶区发生疼痛等五官感觉反应外,还可能在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结节,压痛点等等疾病的反应。但是有些外在表现并不是随便显示出来的。在“八字治疗法”中,在找准基本平衡点后,在基本平衡点处用酒精棉球反复擦洗,即可出现不规则的红点或红块状,它就是“八字治疗法”的反应区或反应点。在

这些反应点或反应区最明显的中间施针,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反应”在“八字治疗法”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一般只要定位准确,刺激适当,往往效如桴鼓。

11.八字治疗法只是单一的针刺方法吗?

“八字治疗法”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思路和模式,根据“阴阳、相对、平衡、反应”这八字要诀可以非常确切地找到病灶的治疗位置(即反应区或反应点 ),医生可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不同、病程的长短不一、病况的不同和医生自己的特长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针刺、灸、按摩、点穴、刮痧、外敷膏药等各种方法进行治疗。重症可配合李老先生的中药(万宝功能汤)和中药制剂等构成立体治疗手段。所以说“八字治疗法”不只是单一的针刺方法。

12.“八字治疗法”的特点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的特点是:

1. 基础研究特点:

疗法从细胞分子医学角度阐述了疾病的产生的机理,是由于细胞的“滞动”和“僵化”使局部微循环障碍,影响了液体流量,导致机体内“自然物质”减少和消失,造成运动功能失调而发病。

2.高科技特点:

生物电脑转换工程是“八字治疗法”的核心理论。当恢复机体细胞“膜电压”对细胞离子道发生正常的开闭运动与体液进行交换作用时,就会恢复机体健康和疾病痊愈的结果。疾病与康复的转换媒介就是“人体生物电”。具有高科技性质。

3.现代医学理论特点:

激活潜在的细胞免疫系统,就是充分调动机体强大的自愈能力之有效手段。并形成四维理论。

4.不断探索特点:

“八字治疗法”的很多内涵不仅来自于《黄帝内经》等诸多祖国的传统医学巨著同时还与其他疗法的紧密结合,是博采众家精华,不断充实、完善的途径

5.指导思想特点:

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治贯彻始终。力求走向世界的“突破点”。

6.治疗原则特点:

全息理论、相应反应区(点)、中医“病根理论”是指导治疗的原则。

7.结构特点:

针刺方法、万宝功能汤、三二液是组成“八字治疗法”立体结构的精华所在。

8.临床及学习特点:

1)治疗面广;2)见效快;3)可靠性强;4)操作简单;5)易学、易懂、易掌握

13.什么叫“穴位回归公式”?

随着对八字治疗法“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临床运用和深化,结合对《黄帝内经》的认真钻研和领悟,从中演绎出了一条让每位针灸工作者能灵活运用和疗效确切的穴位回归公式,揭开了古老针灸千年面纱的一角。

疾病是活的,而以往的穴位是死的。用固定的穴位来治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八字治疗法”中的“阴阳、相对、平衡、反应”推出“穴位回归公式” ,让每一个疾病有其自己相对应的“穴位”(反应区或

反应点)。这些穴位与传统的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取法不一样,是因人因病而定,且具有四维的特性。

套用穴位回归公式图你就能既很方便又很精确地找到各种疾病所对应的“穴位”。

“穴位回归公式”是杨兰医生于2007年初正式提出的。

14.“穴位回归公式”中的穴位有几类? 根据“穴位回归公式”可把治疗点总结为阳性点、辨证点、全息点共三大类。

阳性点根据阴阳,相对,平衡找准基本平衡点后,在基本点处用棉球反复擦拭,出现不规则的红点或红块状,这就是阳性点,为了保证阳性点的位置更准确我们须记住几个重要的标志:前后正中线天突尾骨大椎曲骨。以及四肢的骨性标志。量出病灶处与这些标志的距离在相应反应区的骨性标志处给予准确定位。

全息点是为提升整个人体免疫力,以及治疗和预防而设置的几个特殊穴位。如:内外踝附近赤白肉际内四外三,以及大椎、命门(腰2上下)、长强等。这些穴位用来调理,调节人体的整体情况。

辨证点,也就是疾病的病根处。虽然我们已经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穴位回归公式,但是此处这个点是需要我们运用所有中医的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或西医的诊断学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等等知识来诊断和寻找疾病的根源。比如:左腿后侧疼按公式扎右手掌心侧的阳性点,这样的解决容易引起复发,必须考虑引起腿疼的病因是继发性腰椎的毛病还是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所致。也就是《内经》中所说的:治病必求于本,根据病因选择对应的病根处,即辨证点。

选好阳性点,辨证点,全息点即可开始下针。按照部位选取九针中不同的针具施针时尽

量选择筋骨刺激骨膜为准也可根据病情病位选择相应的层次治疗。

15.为什么说“八字治疗法”中的穴位是有四维的概念?

与一般的缪刺、巨刺仅仅只有兩维的概念不同,“八字治疗法”中的穴位(如反应区或反应点)是具有四维的概念的。它的治疗移动点加上时间因素就构成了穴位的四维概念。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篇第五十八)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穴位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结构它能通荣卫,在荣卫之间稽留。临床中在应用“八字治疗法”治疗疾病时,我们也发现与疾病区相对应的反应区或反应点会随着病情的变化在位置、形状、大小等方面发生某些变化,这也就是它的时间性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另外,我们治疗疾病时

需根据不同疾病不同层次皮肤刺激,神经刺激,骨膜刺激,血管壁刺激,韧带刺激等等,这些是其三维空间的特性,加上前面的时间性就组成了四维穴位的完整概念。 內容是取採陰陽對應治法

此法在「扁鵲心書」裏即可看到有在應用了,而寫這本書的竇才是

生於宋朝時。

在董氏針灸法裏頭的「對應針法」也是採同樣的道理。董公是這近

的大師

近日有看到一本「人體X形平衡法」書,講的也是這個,此書作者

還在世。

台灣有一位「陳照字鶴松」老中醫師,目前移民美國加州,其著作

皆是寫易經和針灸方面的書,目前總整理、集大成為一本叫「易理

針灸」,其內容已有很清楚的談到這個針法法則,叫「八卦相盪」

针理离不开对称平衡,内经早就有缪刺、巨刺之法。

董公常云:

鹤松易理针法分三大纲

1、八卦相荡--交叉平衡的理则。 2、刚柔相摩--调整的理则。

3、八卦成列--杠杆式平衡理则。

X平衡针法把人体分为四个区,每个区分为成部分

痛点(病点)都可以在相对就的区域找到 八字疗法是采用“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应该来确定反应点,比平衡针法更快捷 应该说每种针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吸取精华,互相结合

16.辨证论治的概念在“八字治疗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八字治疗法”源于中医内经。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充分体现着辨证论治的思想。

首先本疗法以“阴阳、相对、平衡、反应”为大纲,以阴阳平衡为目的。由于阴阳是机体内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八字治疗法依此针对不同性质的病变,阴病阳治、阳病阴治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疾病与人体脏腑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八字治疗法仍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例如:肝在胁下,胆附与肝,二者互为表里。肝主筋,司全身筋骨关节之伸屈;肝主疏泄,其志为怒,与精神情志的疾病调节密切相关;肝藏血,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其华在爪甲,开窍于目。肝为风之脏,主升主动,喜条达,恶抑郁。五行属木,其色为青。喜酸味,其液为泪。临床上见到与此相关的疾病,必须从肝而治。又例如,肝司全身筋骨关节,若膝关节拘挛失用,单纯治疗反应区,就易反弹,疗效不稳。这时若加用肝相应区及上行关节相应区,效果就显著。肝病、胆

病、眼病、情志病、妇科病„„等,均宜用之。

从经络角度考虑,肝脉起于足大趾,环阴器,过少腹,夹胃,属肝络胆,布胁肋,循咽喉,连目系,上颠顶。这些部位病变于“肝”有关也必须在相应的肝反应区予以协同治疗。这就是治病求根。

其他脏腑也是同理,略。

临床上的病症,一般很少单纯出现,多虚实夹杂、错综复杂。单独针对某一反应区或某一脏治疗,也不利于疗效的巩固。我们必须捋顺相互之间的关系,按照主次程序,设置符合病情的治疗方案,才会取得更佳疗效。病情有急有缓、有标有本,治疗不可齐头并进,急症宜先治,靶目标明确,症状缓和后或慢性病,则标本兼治。对于正气虚弱病人,首先要调理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关于任

督二脉,因其总管人身阴阳之气,是非常关键的经络。

总之,辨证论治涉猎较广,为我们运用“八字疗法”提供了广阔舞台。李伯松老师依据中医原理经过数十年的挖掘、研究、实践总结成功了“八字治疗法”,是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必将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17.“八字治疗法”中所讲的“病感”与“病型”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中所讲的“病感”是指:疼、胀、酸、麻、痒;“病型”是指肿、硬、色、疣、僵。一般来说,任何原因所发生的痛苦,都离不开上述的“病感”的感受与“病型”的感受。而“八字治疗法”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些“病型”和“病感”,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比如某个部位肿、痛难忍,采用八字治疗法后,可在

一分钟内立即止痛。某一个部位僵硬不能伸曲,基本上也很快恢复伸曲自如等。

18.“八字治疗法”中人体的四个本体是怎样确定的?“八字治疗法”把人体分为四个部分:头(椭圆形)、颈(圆柱形)、躯干和四肢,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本体。一般而言,在本体内,都能找到疾病的反应点,这是短波;但是,如果反应点被另一个本体挡着,比如头顶的疾患,无法在头与颈的连接处施针,就要在会阴处施针,这就是长波。

19.“八字治疗法”中的四种“生物电象”是什么?“八字治疗法”中的四种“生物电象”分别是:通向本体范围内的“短波”电象;通向多部体(本体外)的“长波”电象;通向全身或特定部位的“全息波”电象以及通向表皮的“浮波”电象。

20.“八字治疗法”中为何要针刺骨膜? 《黄帝内经》中对针刺骨膜的问题在不少篇章中都有描述,如(灵枢·官针篇第七)“八

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针刺骨膜是“八字治疗法” 中的一种常用针法,其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刺透网状物,还利用了骨膜所特有的“低刺激、高反应”的特性,通过针刺骨膜可以在瞬间改善病变部位平衡状态,达到减轻或治愈的目的。当然,针刺骨膜仅仅是“八字治疗法”中的一种针法

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

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

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医》4期上,便发表文章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的理论,使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人类的第二大脑

近年,西方的医学家也提出了与先天经络相似的理论,他们把腹部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而来否定了每人只有一个颅中脑的观点。 科学家研究明确了两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颅脑面临惊恐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发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

据11月号德国《地球》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有科学家认为,通过观察人的肚子能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作出的”

报道说,人体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基95%都产生于腹部的“第二大脑”。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这也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理性决定。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迈克尔?格肖恩介绍说,这个“第二大脑”也会生病,并导致神经机能病。而另据获悉,许多科学家已将一些病症的起因归为“第二大脑”的神经系统没有发挥功能,例如神经性恐惧症和抑郁症等。

现代医学还把脐带干血细胞作为治疗血液病的首选,并从胎儿出生时便进行储备,因为其是血液的初始细胞有非常强的再生能力。

腹部经络的特点(1)

胎儿在母体发育成熟后,先天经络已经形成。胎儿娩出后,人体的营养摄入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食道摄取食物,鼻子吸入氧气,后天的经络系统开始发育和创建。先天供给营养的途径被人为地切断〔脐带被结扎〕系统的功能被新的方式所替代,融入新的系统同时被人们所忽略。但是,这一系统在腹部依然存在,当人们在发生疾病时便可以在腹部找到与全身应答关系非常明确的相关位置点,只要根据腹部先天经络分布的特点进

行相应的轻微刺激,许多的疾病症状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缓解。因此,这腹部除了传统的经络系统,还有一个被人们所忽略了的新的先天经络系统--腹部全息系统。 薄氏在对腹部经络分布特点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后认为:腹针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先天经络对全身的调控作用和腹部经络系统对全身的影响是首要的条件。腹针疗法治疗时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操作严格规范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同时证实了腹部经络系统有序分布的客观性和与全身经络分布的相关性。为揭示经络的特性和科学地对经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使腹针疗法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无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广泛适应症的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方法。

现代医学为依据,巧妙立法显奇效

腹针疗法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充分对传统的中医脏腑、经络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根据腹部经络的特点,使传统针灸中的

腹部穴位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认为,先天经络位于腹部的浅层,而传统的经络位于腹部的深层。把腹部不同的经络系统的不同功能进行了巧妙的整合,使腹针疗法成为具有广泛适应证的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的无痛针灸新疗法。

腹针疗法提出:“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针灸发展新思路,为腹针疗法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使腹针疗法成为与时代科技同步发展的新学科,同时也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使针灸学科的可重复性大大提高,任何医师经过严格的培训都能够很好地掌握。 腹针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施治部位,每个穴位都是在体表的标准定位点,穴位的穴性是根据不同的穴位在临床上的不同功能确定的,每一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点,而决不是任意点,这是腹针疗法对穴位的认识和基本的理念。因此,准确的定位取穴和对每个腹部穴位的穴

性进行了解是学习腹针的基础。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缪之千里”的特点,必须严格执行腹针的定位标准和操作规范。

1.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1.1腹部分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

(1)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2)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3)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

1.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1)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中庭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2)下腹部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是指病人平卧时,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3)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侧腹部的止点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水平线、比例寸的取穴方法是腹针排除人体因为胖瘦形成的个体差异而采取的取穴方法。

1.3任脉的定位

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边,是否能够准确地对任脉的位置进行判断是影响正确取穴的主要因素。分辨任脉的定位有二种方法。 (1)、观察毛孔的走向

(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

为了大家便于记忆,特编腹针取穴歌诀如下:

腹针取穴要认真,反复度量莫走神; 上八下五旁开六,起止摸准尺端平。 中庭曲骨需祥辩,更查任脉何处行; 色素沉着毛孔定,毫厘不差要记清。

2、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

序号 穴位名称 定位 功 能

传统功能 全息图功能

1 中 脘 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

疾病。 相当于口,可以治疗口、鼻、牙部及头面部的各种疾病

2 下 脘 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 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相当于第七颈椎,可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3 水 分 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 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相当于第七胸椎,治疗相应部位疾病 4 神 阙

脐之正中 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5 气 海 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 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相当于第二、三腰椎,可以治疗第二、三腰椎的疾病

6 石门(别名:绝孕,禁针) 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 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

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禁针

7 关元(别名:丹田) 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 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相当于第四、五腰椎,可以治疗第四、五腰椎的疾病

8 商 曲 下脘旁开5分处 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相当于颈肩结合部,治疗相应部位

9 气 旁 气海旁开5分 腰肌劳损、腰部疼痛、酸困、下肢无力等疾病。 相当于二、三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

10 气 穴

关元穴旁5分处 奔豚痛引腰脊、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尿路感染、泻痢、腹泻等疾病。 相当于四、五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

11 滑肉门 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 癫痫、呕逆吐血、重舌舌强、胃肠炎、肩关节炎等疾病。 相当于肩,治疗肩关节周围疾病 12 天 枢 脐正中旁开2寸处 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肿、腹胀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疾病 相当于侧腰,治疗各种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13 外 陵

阴交穴旁开2寸处 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疝气、月经痛、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相当于髋,治疗髋关节及股骨头周围疾病

14 上风湿点

滑肉门穴外5分上5分 相当于肘,治疗肘关节周围疾病

15 上风湿外点 滑肉门穴外1寸 相当于腕,治疗腕关节周围疾病

16 下风湿点 外陵穴下5分外5分 相当于膝,治疗膝关节的各种疾病

17 下风湿下点 下风湿点下5分外5分 相当于踝,治疗踝关节的各种疾病

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

腹针的针刺手法

1.针具选择

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腹针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体形和疾病选择针具,要求同一病人使用同一规格的针具。

详见下表:

薄 氏 腹 针 专 用 针 具 标 准 规 格 分 型 适 应 证

34#(0.22mm-50mm)

34#(0.22mm-40mm)

34#(0.22mm-30mm) AⅠ肥胖型 头痛、面神经麻痹、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过敏

性哮喘、慢性胃炎、慢性盆腔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

AⅡ正常型

AⅢ消瘦型

36#(0.20mm-50mm)

36#(0.20mm-40mm)

36#(0.20mm-30mm) BⅠ肥胖型 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脑瘫、慢性前列腺炎、眼底病、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

BⅡ正常型

BⅢ消瘦型

38#(0.18mm-50mm)

38#(0.18mm-40mm)

38#(0.18mm-30mm) CⅠ肥胖型 多年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脑瘫、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中体质较弱者。

CⅡ正常型

CⅢ消瘦型

2. 进针深度

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便于施术。由于在腹壁的不同层面分布着腹部的不同经络系统,因此,针刺的深度会影响不同的腹部经络系统。腹针根据腹部的经络分布特点,对于初学者首先要求将腹针的进针深度分为浅刺、深刺。

2.1浅刺:将针灸针刺入皮下,即为浅刺。浅刺时,会对腹部的全息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但当针尖进入相应的深度时,治疗的相应病变部位的感觉会很快改善。

2.2深刺:将针灸针刺入较深的皮下组织中,即为深刺。深刺时,会对腹部传统的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的感觉。但深刺时不能把针尖刺入腹腔内,因为,腹部的经络存在于腹壁的组织中,因此,深刺的深度以患者的感觉为度。应当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提高手法的熟练程度。

腹针疗法提出“疾病有浮沉,针刺有浅深”便是要求针刺的深度必须根据疾病的病位

进行判定。腹针要求的“刺至病所”便是:疾病的病位深应当针刺的深,疾病的病位浅应当针刺的浅,根据疾病发生的病位来决定针刺的深浅。

3. 针刺手法

腹针进针时应首先避开毛孔、血管,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3.1 进针的方法

腹针进针时要求刺皮时要快,取穴要准。进针快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取穴准才能保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套管进针法:为了强化消毒观念,避免交叉感染,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针具或专人专具,采用套管进针法。套管进针法不仅卫生,定位准确,而且操作简单。可以缩短大家学习进针的时间。

腹针与传统针灸的差异是进针时对取穴的准确性有更高的要求。

3.2 捻转的手法

腹针的捻转手法与传统的手法不同,一般采用以下二种方法:

① 只捻转不提插

② 轻捻转慢提插,

3.3 起针的方法

腹针的起针方法与传统的针灸不同,在起针时按照进针的顺序以序起针。在起针时从原来针刺的深度缓慢捻转出针,不允许先向深刺然后起针的传统针灸习惯的操作手法。

3.4 留针的时间

腹针的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对于病程短和体质较差的病人主张留针的时间稍微短些,对于病程长和体质较好的病人主张留针的时间相对长些。治疗的疗程为6次~10次之间,一般疾病6次一个疗程,脑血管病后遗症等慢性病10次一个疗程。治疗的第1~3次连续针灸每日1次,第3次后隔日针灸1次。

在腹针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腹针要求“刺至病所”,因此,不可以把病人对针刺局部的主观感觉作为针刺深浅是否适度的客观指标,而是以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针刺适度的客观标准,

腹针的操作规范

薄氏腹针疗法的操作规范贯传在腹针疗法的全过程中,在临床治疗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必须按照腹针的要求进行操作。

1、治疗前的检查准备

1.1、询问病史、现病史,并做好记录。(见腹针病历表)

1.2、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结合病史明确诊断的同时,观察平卧体位时病人的阳性体征。

1.3、根据检查的结果给病人确定治疗处方并在腹针病例上进行计录用不同的颜色对穴位的进针深度进行标记。

a、 红笔标计的穴位表示深刺或中刺,蓝笔标计的穴位表示浅刺。

b、 同一种颜色的笔进行标记时,用D表示深刺、M表示中刺、S表示浅刺。

1.4、根据病人的体型选择针具。 2治疗时的体位

2.1、腹针治疗时,病人采取平卧体位,四肢放松,腿可伸直或半屈曲。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可以根据舒适的程度把体位适当的进行调整。

2.2、术者应根据自己的习惯决定操作的方位,左利手站在患者的左侧,右利手站在患者的右侧。

2.3、根据处方的需要对每个穴位进行度量在腹部标记,然后根据处方的要求,依序进行针刺和对穴位的深浅进行调整。

2.4、进行平卧体位的治疗前后对照,根据对照的结果决定是否对处方或穴位的深浅调整。

2.5、操作过程完成后,选择适当的器具,罩在腹部对针刺在腹部的针具进行保护,并根据室内的温度或环境温度为患者腹部保暖。

腹针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任何疗法都有相对的适应症,只要选择得法,任何疗法都会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是腹针的基本观点。因此,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学习非常重要。

1.腹针的适应证: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证为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证。

2.腹针的禁忌证: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证,以免因针刺而引起误诊。此外,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肿瘤并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大月份孕期均为禁忌证,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在施术时亦需谨慎处之。如肝脾肿大则需注意针刺两胁时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实质性脏器。

腹针治疗常见病症

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必须从提高诊断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提高临床水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点,才能满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

在每个处方中,对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处方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于每种疾病的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

1落枕

1.1定义

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引起。

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患)、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浅)、滑肉门

1.3〔辩证加减〕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

2肩周炎

2.1 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

2.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

2.3[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角(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3肱骨外上髁炎

3.1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

3.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4、上风湿点(患)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上风湿点(浅)

3.3[辨证加减]

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患、浅)。 4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

4.1定义

本病多发生于经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桡骨茎突及拇指的掌指关节掌侧等处最常见。工作时由于肌腱和腱鞘在桡骨茎突及关节处经常摩擦,产生损伤性炎症,逐渐使腱鞘狭窄而患病。病程缓慢,偶发于手部急性损伤后。

4.2〔腹针治疗〕

(1) 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

4、上风湿点(患)、5、上风湿外点(患)

(2) 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浅)、上风湿外点(浅)

4.3[辨证加减]

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

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 5 颈椎病

5.1定义

颈椎病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骨质病变,又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综合症。本病临床表现以颈项部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眩晕、失眠、记忆下降,严重时发生卒倒等。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或生理弯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变窄等。临床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为多见。

5.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2)针刺顺序:1、中脘;2、关元;3、4、

商曲;5、6滑肉门

(3)针刺深浅:中脘、关元、商曲(浅)、滑肉门

5.3辨证加减:

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椎动脉型加下脘。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

6 腰椎间盘突出症

6.1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腰腿痛中常见的原因,许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经痛,均与此病相关,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我们的辨证施治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6.2 〔腹针治疗〕

(1)处方:水分、气海、关元

(2)针刺顺序:1、水分;2、气海;3、

关元

(3)针刺深浅:水分、气海、关元

6.3[辨证加减]: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

合并坐骨神经痛: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

8 腰背痛

8.1 定义

腰背痛是指背痛连及腰痛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背痛除背肌劳损、骨质增生、感受风寒等因外,还可因内脏的疾病而引发,腰痛除风湿、劳损、骨质增生、闪挫等因外,亦可因内脏疾病诱发,故其病因较为复杂。 本证常见于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以及脊柱和内脏病变等。本篇仅就寒湿性、劳损性、肾虚性腰背痛叙述如下。

8.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2)针刺顺序:1中脘、2气海、3关元、4、5大横(双)

(3)针刺深浅: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8.3辨证加减: 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浅)、太乙(双)、石关(双)、风湿点(双、浅)。

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浅)、下风湿点(双、浅)。

劳损性:商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

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浅)、水道(双)。 9 慢性胃炎

9.1〔定义〕

本病可有急性胃炎转变而来。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辛辣或长期饮酒、过度吸烟、精神刺激,都能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其他如溃疡病、胃癌、胃扩张、胃下垂等,也能引起续发炎症。

9.2〔腹针治疗〕

(1) 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

(2) 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气海;4、关元;5~6、天 枢(双侧)

9.3 辩证加减: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 便秘:加天枢下(左侧、)

虚寒型:加神阙温灸

10 消化性溃疡

10.1〔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明显溃疡,溃疡亦可位于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或空肠、回肠、米克耳憩室.因这些溃疡的形成均有胃酸和胃旦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故称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多发于青壮年。

10.2〔腹针治疗〕

(1) 处方: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侧)。

(2) 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水分;4、气海;5、关元;6、7天枢(双侧)。

10.3辩证加减:

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 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

11.慢性肠炎

11.1定义:

慢性肠炎一般多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而言。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肠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的后果。其它如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常是复发的诱因。

1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下脘;腹泻;关元;天枢(双侧)

(2)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腹泻;

4、关元;5、6天枢(双侧)

11.3辩证加减:

小腹胀痛:加大巨(双侧)。

便溏、水泻:加水道(双侧)。

脾胃虚寒型:加大横(双侧);神阙温灸。 12胆囊炎

12.1定义:

胆囊在肝脏下面胆囊窝内,象黎形,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主要因胆结石梗阻、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史。

12.2〔腹针治疗〕

(1) 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上风湿点(右侧)。

(2) 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气海;4、关元;5~6、天枢(双侧);7、上风湿点(右侧)。

12.3辩证加减

急性胆囊炎加:大横(右侧)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

便秘加:天枢下(左侧)

13、上呼吸道感染

13.1〔定义〕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这些部位的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总称为上呼吸道

感染,俗称伤风、感冒。 13.2〔腹针治疗〕


相关文章

  • 八字疗法的内容
  • 八字疗法的内容 关于八字针灸疗法(摘录整理) "八字治疗法" 的发明创始人是被誉为"百病神针"大师的湖北名医李柏松先生.李柏松先生曾拜雷宏可等老一辈名医为师求教,并学习一些医疗书籍,如<本草纲目 ...查看


  • 中华抖针,一根普通针灸针创造的神奇
  • 一根普通针灸针创造的神奇,一个简单技术创造的奇迹,无论什么疼痛,都让你10秒钟快速见效,一根针,22个穴位,无论是疼痛,还是内妇杂症,还是美容,瘦脸,减肥,都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这就是非常独特的疗法,中华抖针疗法. 什么是中华抖针疗法,这是 ...查看


  • 医疗岗位职责
  • 临床病区工作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管理等工作. 二.及时详细.全面地收集病史,认真进行查体和其他辅助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完成病历记录. 三.根据医嘱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和各 ...查看


  • 治疗骨关节疼痛独门医技大针疗法胜人一筹
  • 大针疗法在本刊推出一年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有很多有志创业的朋友通过学习大针疗法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在本刊第六届读者节即将召开之际,大针疗法推广人刘小辉医生特地通过本刊向广大读者发出倡议:"学习大针疗法,独门医技,辨症 ...查看


  •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
  •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 第一章 毫针刺法 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爪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夹持进针法. 常用的行针手法:1.提插法:2.捻转法 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一)中风病 1.半身不遂:取 穴:百会.凤池.曲池.外关.合谷. ...查看


  • 奇门遁甲培训班精华学习奇门遁甲的宫星门神人体类象疾病预测
  • 奇门遁甲培训班精华学习奇门遁甲如何预测人体疾病?-中国易经策划研究院 根据奇门遁甲的象.数.理模型,以奇门遁甲的九宫模拟人体,以离九宫代表头部,巽四宫代表左臂,坤二宫代表右臂,震三宫代表左肋.左腰,兑七宫代表或肋.右腰,艮八宫代表左腿,乾六 ...查看


  •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
  • 糖尿病患者治疗手册 酒精对糖尿病人弊多利少 糖尿病专家提醒患者,饮酒对糖尿病控制不利.这是因为一方面酒精损害人体胰腺,使人体内胰岛素在短时间内缺乏或过量,造成血糖过高或过低.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急性糖代谢紊乱,出现高渗性昏迷和低血糖 ...查看


  • 小儿推拿专业思想报告感悟
  • 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在专业思想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山西运城中医小儿推拿学校 名誉 校长 吕应安 我们的同学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运城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学习少儿推拿专业.你了解这个 专业吗?可以说少儿推拿专业像明天的太阳,冉冉升起,欣欣向荣,充满 ...查看


  • 判断推理题及解析(三)
  • 判断推理题及解析(三) 1.一种针对某种疾病的新疗法在12个月的临床试验中使68%的患者病情有了明显改善,其中43%的患者痊愈.然而,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可在12个月内将38%的患者完全治愈.由于新疗法主要选择了那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因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