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党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法宝。实践证明,新世纪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紧紧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抓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去释疑解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体制制度,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一致和和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打造牢固的政治思想基础服务。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这是无数政党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证明的一条真理。快速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履行好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实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用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经验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坚决破除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坚决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要始终坚持针对不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宣传方式的原则,努力改变当前理论宣传中对象不清、方式单一落后、效能低下的状况。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创造融洽人际环境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要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善于讲理,也要善于讲情,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做群众欢迎的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切实关心群众利益,尽可能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企业改革、下岗分流、土地承包、城市拆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群众真切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思想政治工作要妥善解决、协调好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夯实思想道德基础服务。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行为规范,和谐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引导公民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要切实纠正不正之风,将爱国家、爱企业、爱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为振兴中华多做贡献;要大力倡导家庭美德,使公民做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要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形成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间友情、社会真情,形成更多倡导和谐社会的理念,讴歌真善美的精神文化,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袁辉 刘晓红 史闯)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党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法宝。实践证明,新世纪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紧紧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抓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去释疑解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体制制度,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一致和和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打造牢固的政治思想基础服务。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这是无数政党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证明的一条真理。快速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履行好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实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用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经验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坚决破除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坚决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要始终坚持针对不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宣传方式的原则,努力改变当前理论宣传中对象不清、方式单一落后、效能低下的状况。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创造融洽人际环境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要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善于讲理,也要善于讲情,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做群众欢迎的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切实关心群众利益,尽可能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企业改革、下岗分流、土地承包、城市拆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群众真切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思想政治工作要妥善解决、协调好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夯实思想道德基础服务。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行为规范,和谐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引导公民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要切实纠正不正之风,将爱国家、爱企业、爱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为振兴中华多做贡献;要大力倡导家庭美德,使公民做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要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形成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间友情、社会真情,形成更多倡导和谐社会的理念,讴歌真善美的精神文化,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袁辉 刘晓红 史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