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对物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物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物流发展与管理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所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也为我国推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的科学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物流市场化的比例相当高,如日本达80%,美国达57%,而我国仅为18%。
3、目前我国已有多达70万多家称之为“物流公司”的企业,但在这些企业中,多数由于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4、由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偏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5、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流通政策方面,一是商品流通不再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自由调节;二是商品价格也由国家定价进入由市场自由定价的阶段。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2、流通的主体除了国营、集体的商业企业外,更多不同所有制的生产企业也进入了流通领域,非公有制成分大量增加;单一流通渠道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出现了多渠道、多环节的新局面,市场网络已初具规模。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参与主体保证;
3、物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些外商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的物流服务的方式,它们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其次是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它们大多具有大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
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
4、不少企业认识到物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紧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如神州数码、国美电器、青岛海尔等企业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它们的大胆尝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源泉与市场竞争的动力。
三、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1.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一元化管理。这是实现物流与运输统
一、协调管理的组织保障。。
2. 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场法规体系。这是确保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发达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产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制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3. 加快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积极培育物流市场。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主体保证。要培育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就要引导企业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4.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条件。首先是要建立物流大系统的配合性、统一性标准;二要建立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三是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四是要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
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交通运输技术;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国际化、多样化、高速化的经营环境下,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5.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提高物流效率。这是确保物流业顺利发展的物质保障。物流业是一项投资大,而投资回收长的行业,这就要求国家在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以达到我国物流的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改变我国当前物流产业各部门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要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带动物流产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面发展;还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改变国家单一投资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和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对物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物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物流发展与管理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所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也为我国推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的科学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物流市场化的比例相当高,如日本达80%,美国达57%,而我国仅为18%。
3、目前我国已有多达70万多家称之为“物流公司”的企业,但在这些企业中,多数由于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4、由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偏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5、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流通政策方面,一是商品流通不再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自由调节;二是商品价格也由国家定价进入由市场自由定价的阶段。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2、流通的主体除了国营、集体的商业企业外,更多不同所有制的生产企业也进入了流通领域,非公有制成分大量增加;单一流通渠道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出现了多渠道、多环节的新局面,市场网络已初具规模。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参与主体保证;
3、物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些外商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的物流服务的方式,它们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其次是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它们大多具有大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
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
4、不少企业认识到物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紧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如神州数码、国美电器、青岛海尔等企业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它们的大胆尝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源泉与市场竞争的动力。
三、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1.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一元化管理。这是实现物流与运输统
一、协调管理的组织保障。。
2. 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场法规体系。这是确保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发达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产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制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3. 加快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积极培育物流市场。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主体保证。要培育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就要引导企业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4.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条件。首先是要建立物流大系统的配合性、统一性标准;二要建立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三是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四是要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
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交通运输技术;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国际化、多样化、高速化的经营环境下,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5.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提高物流效率。这是确保物流业顺利发展的物质保障。物流业是一项投资大,而投资回收长的行业,这就要求国家在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以达到我国物流的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改变我国当前物流产业各部门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要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带动物流产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面发展;还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改变国家单一投资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和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