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家的意义

《我们仨》,家的意义

作者:

来源:《现代工商》2013年第01期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在这本书中我们又可以见到那个在围城里把女人描述成酱肉铺子,局部真理的他;那个在《说笑》中将笑阐述得淋漓尽致的他;那个添补韦氏大字典的他——钱钟书。这次是直面钟书,生活中的他。他可以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的小桌把早餐直端到杨绛面前;他也可以因为一个法文单词的发音与杨绛争吵不休;他可以为父亲的颜面,偷偷删去父亲文章中的部分。总之,让人见到了一个立体的钱钟书。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杨绛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激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杨绛的写作风格和许多作家不一样,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我们仨”—— 父、母、子(女)是天下家庭中最常见的人物组合,也是天下最平淡无奇的组合,但具体到钱钟书先生的家,却如杨绛女士说“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他们的生和死、喜与悲、离与和等等,都充满了寻常人家所不易见到、富贵人家所不能见到的至真至纯和温馨通达。杨绛女士在貌似平静甚或平淡的叙述里,写他们在牛津、巴黎、上海、北京的日子,写钱瑗的儿时趣事和成年后的经历,写历次运动给他们家庭带来的冲击,写他们仨的聚散无常,生离死别,真实可信得令我仿佛能亲身体验到他们三人的天伦之乐和未泯童心。这一家人的足迹横跨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历经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然,不论如何暴风骤雨,他们却始终相濡以沫;尽管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以割断挚情真爱,家的意义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最尽情的阐释。

家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它更能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家里有一盏期待的灯火;当我们远行时候,家里有一份长长的牵挂,无论离家多远,我们回首遥望的是它,期待回归的也是它。

作者介绍

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我们仨》,家的意义

作者:

来源:《现代工商》2013年第01期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在这本书中我们又可以见到那个在围城里把女人描述成酱肉铺子,局部真理的他;那个在《说笑》中将笑阐述得淋漓尽致的他;那个添补韦氏大字典的他——钱钟书。这次是直面钟书,生活中的他。他可以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的小桌把早餐直端到杨绛面前;他也可以因为一个法文单词的发音与杨绛争吵不休;他可以为父亲的颜面,偷偷删去父亲文章中的部分。总之,让人见到了一个立体的钱钟书。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杨绛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激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杨绛的写作风格和许多作家不一样,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我们仨”—— 父、母、子(女)是天下家庭中最常见的人物组合,也是天下最平淡无奇的组合,但具体到钱钟书先生的家,却如杨绛女士说“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他们的生和死、喜与悲、离与和等等,都充满了寻常人家所不易见到、富贵人家所不能见到的至真至纯和温馨通达。杨绛女士在貌似平静甚或平淡的叙述里,写他们在牛津、巴黎、上海、北京的日子,写钱瑗的儿时趣事和成年后的经历,写历次运动给他们家庭带来的冲击,写他们仨的聚散无常,生离死别,真实可信得令我仿佛能亲身体验到他们三人的天伦之乐和未泯童心。这一家人的足迹横跨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历经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然,不论如何暴风骤雨,他们却始终相濡以沫;尽管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以割断挚情真爱,家的意义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最尽情的阐释。

家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它更能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家里有一盏期待的灯火;当我们远行时候,家里有一份长长的牵挂,无论离家多远,我们回首遥望的是它,期待回归的也是它。

作者介绍

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相关文章

  • 胡塞尔论意义即意向相关项
  • 作者:R·麦金泰尔D·W·史密斯 翻译:张浩军 张浩军,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世界哲学 2011年01期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一.作为意义的意向相关项 本文研究埃德蒙德·胡塞尔的意义观(conception of mean ...查看


  • 谈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 2004年5月第36卷 第3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May,2004Vol.36 No.3 谈英语一词 ...查看


  • 阿德勒说:个人的意义毫无意义,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
  • 关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哲学家阿德勒告诉我们: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 ...查看


  • 弗雷格关于意义和意谓的理论_王路
  • 仪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弗雷格关于意义和意谓的理论 王路 在现代的逻辑哲学.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中,意义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围绕这 一理论的讨论,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论题都追溯到弗雷格关于意义和意谓的论述,甚至有人据 此称弗雷 ...查看


  • 论人生的意义
  • 百家论苑 BAIJIA LUNYUAN 论人生的意义 □曾燕良 摘 要:人生的意义在运用与支配自然力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需要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运用与支配自然力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来.这也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原因和理由,也许这甚至是 ...查看


  • 动词重叠的核心意义.派生意义和格式意义
  • 汉语学报第1期(2000年上卷) 动词重叠的核心意义.派生意义和格式意义 邵敬敏吴吟 提要关于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采取一个新的角度,结合动词的 小类"瞬间动词"."持续动词"和&qu ...查看


  • 文学的意义和"意义剩余"
  • 作者:杨春时 文史哲 2003年07期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3)03-0047-06 文本的阐释,以获得意义为目的,传统的文学阐释也往往如此.但文学的内涵并不能仅仅归结为意义,因为在意义之 ...查看


  • 维特根斯坦论语言的意义
  • 语言的意义与无意义 --论维特根斯坦前后期语言哲学的转变 苏德超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作者简介] 苏德超(1975- ),男,四川巴中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 [摘    要] ...查看


  • 田野调查中被访人叙述的意义诠释之前提
  • 田野调查中被访人叙述的意义诠释之前提 杨善华 [内容提要] "意义"是现象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对处于主体间性中的行动者之叙述和行动的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则是现象学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但是意义问题又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盲点.本文 ...查看


  • 读后感的意义
  • <人生的意义>读后感 殷海光先生在<人生的意义>一文中提到了人生的四个层次:物理层,生物层,生物文 化层及价值层.物理层与生物层是自然界任何生物均有的层次.而价值层被称为"人之所以 为人的层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