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
三国时期,历时约90年。三国鼎立,为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安定郡先从属割据势力,后听命曹魏政权。境内居住畜牧、游牧民族,曹魏政权设有属国都尉。魏蜀相争,安定郡人心思蜀。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即皇帝位,史称西晋,以魏都洛阳为京城。西晋统一天下仅维持三十年。魏晋时,出现大规模民族迁徙,大批鲜卑人东来,迁居今宁夏南部。朝那县人,医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皇甫谧划亮今宁夏南部历史星空。
东晋十六国时期,五胡争雄斯境,今宁夏南部先后由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统辖。固原大地,出现格局更为宏大复杂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
录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分图雍州部分
三国时期的固原
继东汉而出现由魏、蜀、吴鼎立的三国朝代,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使东汉逐渐趋于瓦解,名存实亡。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被镇压。约190年,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发展,军阀混战开始。
此时,安定郡(包括固原)处于凉州马腾、金城(今甘肃永靖西)韩遂割据之下。马腾、韩遂名义上仍然接受朝廷的封官。
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转移到许县,改年号为建安,以许(后改为许昌)为都城,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封平武侯。于是,曹操总揽朝政,在政治上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马腾、韩遂名义上归曹操节制。
建安十三年(208),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曹操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失利后,退回北方,向西北发展势力,注意恢复北方经济,稳定了内部统治。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对尚未控制的关西地区(包括今陕甘一带)和汉中采取军事行动。马超(马腾子)、韩遂串联关中诸将举兵反叛,十部人马向潼关集中,安定郡兴起的军阀杨秋为其中一部。九月,曹操破关中割据势力,马超、韩遂败走凉州,杨秋兵败逃回根据地安定郡。于是,关中大部分地区被曹操占领。十六年十月,曹操亲自统兵由长安北征杨秋,兵围安定。杨秋投降,恢复爵位,让杨秋留下来抚理安定郡的老百姓。曹操在安定郡逗留两个月,于十二月离开,留夏侯渊屯长安。十七年春正月返回邺(今河南安阳北)。曹操地位更为显赫,汉献帝命曹操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马超重新纠集羌胡等部,袭击陇右(今甘肃及青海东北部)。氐王千万世据兴国(今甘肃庄浪西南),起兵响应马超。夏侯渊在击败马超后,又乘胜包围兴国,千万逃走,部下投降。夏侯渊又移军进攻占据高平的匈奴屠各部,屠各散走,缴获了大量粮谷牛马。
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向安定郡派出太守,在今宁夏境内仅设朝那(今彭阳古城)、乌氏(今固原南)二县,均属雍州安定郡所辖,安定郡治移至临泾(今镇原县)。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曹操病死洛阳。同年十月,汉献帝在群臣的要求下,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曹操的儿子魏王曹丕。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定都洛阳,正式建立魏政权,东汉亡。次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三国始正式建立。
魏文帝时,曹军大将曹真张郃征讨安定卢水胡及东羌。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安定羌族大首领辟蹄率羌民起事。
在魏蜀相争中,安定郡吏民身在魏地,一心思蜀。太和二年(228)春四月,诸葛亮北伐曹魏,第一次出祁山,天水、南安(今陇西、定西、武山县部分地)、安定三郡官吏百姓叛变魏国,呼应诸葛亮的进军,其首领为安定人杨条,杨条为安定大姓豪强。杨条等坚守月氏城(在今隆德县)以待蜀军,马谡失街亭,诸葛亮败退汉中,魏大将曹真和张郃率军攻伐杨条,杨条孤军无援,投降。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归附曹魏。
经过东汉对今固原一带的反复争夺,安定郡治不得舍弃经营数百年的高平第一城偏迁临泾(今镇原)。六盘山下,高平川内,泾水河畔居住着大量游牧民族。三国时期,今固原境内居住着羌、匈奴、月氏,氐人也在境内活动,并与境内的汉族融合程度很高。由于马腾、韩遂的割据遗留的心理心态,魏政权对高平川一带的控制不是十分有力,今固原一带已是曹魏政权与游牧部落的交接地带。早在建安十九年(214),曹操派毋丘兴任安定太守,上任之前的告诫,就可见端倪。曹操说,若羌、胡想与中国通好,就应当派使者来,你千万不要派人去。信得过的人难得,派去的人一定会教唆羌、胡,羌胡就会提出非分的要求,原因是完全出于他们自身的利益考虑。不听他们的,就会被认为不尊重他们的民俗习惯,按他们提出的办肯定是无益处的。不出曹操所料,毋丘兴到安定,派校尉范陵至羌中,范陵果然教唆羌人,叫羌人提出由自己任安定属国都尉。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秋九月,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安定人胡尊领兵讨伐,匈奴首领败降。此后,安定郡的民族关系总的趋于平静,又进入一个平定时期,魏齐王正始元年(240年),凉州(今甘肃武威)匈奴休屠胡梁元碧率2000余户归附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徙置他们于高平(今固原),后置西州都尉监护。除说明安定郡的局势安稳外,还证实高平居住着大量的不同少数民族,魏政权采取掺砂子政策,造成互相制约。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魏亡。今宁夏南部走出了三国时期。
三国两晋
三国时期,历时约90年。三国鼎立,为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安定郡先从属割据势力,后听命曹魏政权。境内居住畜牧、游牧民族,曹魏政权设有属国都尉。魏蜀相争,安定郡人心思蜀。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即皇帝位,史称西晋,以魏都洛阳为京城。西晋统一天下仅维持三十年。魏晋时,出现大规模民族迁徙,大批鲜卑人东来,迁居今宁夏南部。朝那县人,医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皇甫谧划亮今宁夏南部历史星空。
东晋十六国时期,五胡争雄斯境,今宁夏南部先后由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统辖。固原大地,出现格局更为宏大复杂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
录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分图雍州部分
三国时期的固原
继东汉而出现由魏、蜀、吴鼎立的三国朝代,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使东汉逐渐趋于瓦解,名存实亡。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被镇压。约190年,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发展,军阀混战开始。
此时,安定郡(包括固原)处于凉州马腾、金城(今甘肃永靖西)韩遂割据之下。马腾、韩遂名义上仍然接受朝廷的封官。
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转移到许县,改年号为建安,以许(后改为许昌)为都城,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封平武侯。于是,曹操总揽朝政,在政治上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马腾、韩遂名义上归曹操节制。
建安十三年(208),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曹操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失利后,退回北方,向西北发展势力,注意恢复北方经济,稳定了内部统治。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对尚未控制的关西地区(包括今陕甘一带)和汉中采取军事行动。马超(马腾子)、韩遂串联关中诸将举兵反叛,十部人马向潼关集中,安定郡兴起的军阀杨秋为其中一部。九月,曹操破关中割据势力,马超、韩遂败走凉州,杨秋兵败逃回根据地安定郡。于是,关中大部分地区被曹操占领。十六年十月,曹操亲自统兵由长安北征杨秋,兵围安定。杨秋投降,恢复爵位,让杨秋留下来抚理安定郡的老百姓。曹操在安定郡逗留两个月,于十二月离开,留夏侯渊屯长安。十七年春正月返回邺(今河南安阳北)。曹操地位更为显赫,汉献帝命曹操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马超重新纠集羌胡等部,袭击陇右(今甘肃及青海东北部)。氐王千万世据兴国(今甘肃庄浪西南),起兵响应马超。夏侯渊在击败马超后,又乘胜包围兴国,千万逃走,部下投降。夏侯渊又移军进攻占据高平的匈奴屠各部,屠各散走,缴获了大量粮谷牛马。
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向安定郡派出太守,在今宁夏境内仅设朝那(今彭阳古城)、乌氏(今固原南)二县,均属雍州安定郡所辖,安定郡治移至临泾(今镇原县)。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曹操病死洛阳。同年十月,汉献帝在群臣的要求下,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曹操的儿子魏王曹丕。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定都洛阳,正式建立魏政权,东汉亡。次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三国始正式建立。
魏文帝时,曹军大将曹真张郃征讨安定卢水胡及东羌。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安定羌族大首领辟蹄率羌民起事。
在魏蜀相争中,安定郡吏民身在魏地,一心思蜀。太和二年(228)春四月,诸葛亮北伐曹魏,第一次出祁山,天水、南安(今陇西、定西、武山县部分地)、安定三郡官吏百姓叛变魏国,呼应诸葛亮的进军,其首领为安定人杨条,杨条为安定大姓豪强。杨条等坚守月氏城(在今隆德县)以待蜀军,马谡失街亭,诸葛亮败退汉中,魏大将曹真和张郃率军攻伐杨条,杨条孤军无援,投降。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归附曹魏。
经过东汉对今固原一带的反复争夺,安定郡治不得舍弃经营数百年的高平第一城偏迁临泾(今镇原)。六盘山下,高平川内,泾水河畔居住着大量游牧民族。三国时期,今固原境内居住着羌、匈奴、月氏,氐人也在境内活动,并与境内的汉族融合程度很高。由于马腾、韩遂的割据遗留的心理心态,魏政权对高平川一带的控制不是十分有力,今固原一带已是曹魏政权与游牧部落的交接地带。早在建安十九年(214),曹操派毋丘兴任安定太守,上任之前的告诫,就可见端倪。曹操说,若羌、胡想与中国通好,就应当派使者来,你千万不要派人去。信得过的人难得,派去的人一定会教唆羌、胡,羌胡就会提出非分的要求,原因是完全出于他们自身的利益考虑。不听他们的,就会被认为不尊重他们的民俗习惯,按他们提出的办肯定是无益处的。不出曹操所料,毋丘兴到安定,派校尉范陵至羌中,范陵果然教唆羌人,叫羌人提出由自己任安定属国都尉。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秋九月,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安定人胡尊领兵讨伐,匈奴首领败降。此后,安定郡的民族关系总的趋于平静,又进入一个平定时期,魏齐王正始元年(240年),凉州(今甘肃武威)匈奴休屠胡梁元碧率2000余户归附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徙置他们于高平(今固原),后置西州都尉监护。除说明安定郡的局势安稳外,还证实高平居住着大量的不同少数民族,魏政权采取掺砂子政策,造成互相制约。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魏亡。今宁夏南部走出了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