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标签: 公司 股票市场 股票 上市 投资 分类: 事实新闻2006-12-01 21:46
摘要:经过12年的风风雨雨,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资金融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初具形态,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太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股 法人股 散户 晴雨表
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曾成立了几家证券交易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九五二年就被取消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又重新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84-1990)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上海向社会公开发行了5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0元。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率先在深圳向社会公开发行8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20元,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股票市场的前途尚有疑虑,因而实际认购量不足。这两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分别标志着沪深股市萌芽阶段的开始。之后,又陆续有几家公司的股票在沪深两地公开发行上市。该阶段大部分时间里,上海、深圳两地居民对股票尚感陌生,参与者较少,总体上讲,交易较为清淡,有些公司的股票价格甚至跌破面值。进入1990年 5、6月份,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先是深圳股票市场在深发展的带动下,五种股票价格平均翻了一翻多,上海股票市场也在强劲需求驱动下日益火爆,两个股票市场的成交量也快速增加。投资者也第一次领悟了股票市场的牛市和熊市。当时的交易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的柜台交易。
2.高速成长阶段(1991-1997)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底、1991年初获准成立。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两个交易所成立时,沪市首批获准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 8只,深市则只有5只,而到了1997年底,在两家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均在300只左右。随着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开户人数也迅速增加,从最初的几十万户增加到三千多万户。证券营业网点也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投资者,和当初只能在少数几个城市进行股票交易的情形成形了鲜明对比。总体股价水平在这个阶段也有了大幅度的上涨。上证指数、深圳成份股指数从 1991年基期的100点和1000点分别上升到1997年的1500点和6000点左右(均为当年的最高点)。
3.平稳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以来,沪深股票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首先,上证指数和深圳成份股指数波幅不大,没有出现暴涨或暴跌的情况。在这段时间内,上证指数在1600点上下、深圳成份股指数在3000点上下波动,振幅在15%左右。其次,新股的上市和发行速度也已放缓,大规模、高速扩容已结束。第三,投资者开户的增加量趋缓,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两个股票市场开户人数总和有4000万户左右。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
1.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
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范。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2.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不方便。这些年来,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及有关方面加大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建成的可以和星级酒店相媲美的证券营业大厅不在少数,证券交易信息实现了卫星双向传送,买卖股票的技术手段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投资者既可以亲自在营业大厅内利用计算机键盘进行操作,也可以在任何一个通电话的地方用普通电话机下达交易指令,甚至还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下单,完全实现了股票市场的无纸化交易。我国软件工程技术人员还相继研制成功了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相配套的各种各样的交易软件,实时分析软件、系统安全保护软件,并达到了国际水准。
3.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股票市场法规体系。投资股票所具有的风险性和投机性特征,使买卖股票在无严格制约的情况下,会像脱僵的野马,破坏公开、公平和公正的交易原则,损害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的利益。为了规范股票市场的交易行为,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以及《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使股票市场发展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其中,《证券法》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1999年7月1日实施后,将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除了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之外,有关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和个人进行了处理,查办了一批有欺诈行为的公司和个人,维护了正常的交易秩序。我国还基本确立了以中央监管为主、地方监管为辅的集中监管框架,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监管体系。
4.晴雨表作用逐渐显现。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被视为国民经济变化的晴雨表。沪深股票市场发展初期,由于上市公司及它们所处的行业种类很少,因而股价的涨落并不能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起不到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沪、深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已从当初的10几家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家,上市公司所涉及到的行业也从当初的房地产等少数几个行业扩展到现在的金融、纺织、高科技、水泥、钢铁、通迅、医药、农业、环保、家电、民航、汽车等行业,几乎包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一大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使得股票市场的走势和国民经济运行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发布对有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宏观经济的走向。
三.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 .我国股票市场是一种人为分割的市场,产权关系模糊。我国有沪、深两大交易所,两大交易所都可能成为我国中心市场。我国的股票按主体不同可以有很多分类,股份制企业公司的股份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职工股、外资股(B股)等五种股权,而整个股本中,只有占总股本30 %左右的社会公众股和B股可以上市流通,70 %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则不能上市。其次,我国股票按上市地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A股、B股、H股、N股、C股等,B股于去年对内地居民完全放开,对A股起一定的联动效应。但从整体上说,一个公司不可能把这些股票在同一个市场上上市,因此,市场之间基本上是分割的。诚然,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国家投资体制改革下由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它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优点于一身,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产权关系及责权利制度等根本性问题进行改造。应当说政府的初衷可谓用心良苦。而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沿袭国有企业的经营没有从根本上理顺政企关系,使得证券市场的功能只发挥了一部分的作用,即达到为国有企业融资解困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把股市列为“圈钱”的场所就不足为奇了。
2 .有些上市公司不够规范,影响了股票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上市公司是我国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其质量决定股票市场的稳定。然而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就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差,亏损家数不断增多,净资产逐年下降,每股收益呈负增长。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上市公司从1994年到1998
年亏损家数是2、17、31、41、77家,2000年中报公布亏损114家,2000年底,ST48家,PT8家。每股收益从1993年的0.32元下降到1998年的0.20元,净资产收益率从14.72%下降到7.79%。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既有内在的因素,又有外在的条件。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当初建立证券市场的初衷所决定的,即过分强调证券的市场的功能是为国有企业融资解困服务,而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由于股票具有永久性,不可返还性等特点,使上市公司愿意而且很容易在股市上筹到资金,而不是在强化内部管理、转变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不分配,或者微利分配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的普遍现象。派息是尊重股东利益的表现,也是稳定股票市场的基础,据资料介绍,国外派息与当年利润的比率一般在37%到56%之间。而我国派现的情况是 ,1996 -1999年,派现的有184、226、268、297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4. 7%-30.3%、31.5%和31.3%。虽然平均占30 %,而实际派息却很少,每10股派3元以下的占上市公司的90%。2000年度分配比率虽上升了68%,分配数量虽多,但多数是以微利分配,虽然有的上市公司业绩较好,但仍以配股的形式分配,成为股票市场上的“铁公鸡”。这种不把股东当所有者对待,不按相应效益进行分红,增加了股市的不稳定成分。
3.我国股票市场非理性成分大,股票市场总体效率不高。国外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股票市场,股价的变化通常反映上市公司发展的状况。而我国的股票市场,股价经常大起大落,股价变化无常,根本没有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人们在进行投资时,不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而是到处打听一些小道消息,寻找是否有所谓的庄家,投资风险意识的淡漠程度显而易见。从另一方面来看,绝大多数股民购买股票都是做短线,一但股票到了一定价位,赶快卖出,落袋为安,很少有人购买股票是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分红。市场典型表现就是换手率极高。统计资料表明1994年至1996年沪市A股的年平均换手率分别为825.84%、519.45%、883%,2000年为 492.87%。国外一般认为30 %至60%左右的年换手率是正常的,短线持有导致人们投机心理。导致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是机构投资者少。我国股市交易中90%左右为散户,10%左右为机构。到2000年底,投资者开户5796.58万个,其中24.9万为机构,绝大多数为散户。众多的散户盲目追涨杀跌,骤然大量进出,加上大户的恶炒,使股价严重背离上市公司的业绩,加剧了股市的震荡。
四.逐步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思路
市场是按照一定规则正常运行的,不规范的股市对我国资本市场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规范是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和发展:
1.政府、社会、投资者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股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在股票市场上参与者管理者中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从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场是筹资的重要场所,发展股票市场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不足,因此积极推荐本地区的企业上市,这种认识使得一些企业上市后只是为了圈钱,而不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因此,政府应把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通过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资本流入有更大赢利可能的公司。从投资者角度上看,由于股市存在着投机行为,投资者认为股票市场投资就是炒股票,寻找买卖价差,改为应当树立正确投资理念,通过投资企业靠企业发展和资产的增值使自己获得较高的长远收益,另一方面,投资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并成为真正的股东,享受股东的权力,可以从企业获得应有的红利。从企业角度上看,股票市场的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实施,随着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临着退市风险,市场已经按优胜劣汰的机制重新配置资本资源,靠“圈钱”和包装上市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乃到国际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改革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尽快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逐步实现我国股票市场的统一。我国现行股票发行是核准制,证券管理部门对证券发行公司进行发行价格,国有、民营、合资企业均可以申请发行上市,股票发行价格改革以定价为主向竟价方向发展,逐步让市场决定具体发行价格。另一方面,逐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问题,可以以各种方式,如根据市场容量,继续实行国有股配售减持,引入优先股方式,将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扩大各种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在股票市场投资的范围,通过网上交易,协议转让等各种方式扩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国有股与法人股比重,增加个人股数量。
3.抑制投机行为,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着重培养我国股票市场的坐市商。投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各种社会游资会大量进军证券市场,规范投资理念,不断培育机构投资者也显得逾加重要。证券投资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居多。开放式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刚刚开始,所以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扩大投资基金规模,培育发展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同时,吸引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础上,借鉴盖的经验大力培育我国专家经纪人——做市商。
4.逐步完善《证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大监管力度。为了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以及相应的税收政策和适应证券市场需要的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资产可信度,增加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杜绝不法市场行为,加大对操纵股价的查处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作出决策》,《人民日报》1994年7月30日.
2.《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6日.
3.《坚定信心 ,规范发展》。《人民日报》1999年6月15日.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标签: 公司 股票市场 股票 上市 投资 分类: 事实新闻2006-12-01 21:46
摘要:经过12年的风风雨雨,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资金融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初具形态,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太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股 法人股 散户 晴雨表
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曾成立了几家证券交易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九五二年就被取消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又重新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84-1990)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上海向社会公开发行了5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0元。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率先在深圳向社会公开发行8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20元,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股票市场的前途尚有疑虑,因而实际认购量不足。这两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分别标志着沪深股市萌芽阶段的开始。之后,又陆续有几家公司的股票在沪深两地公开发行上市。该阶段大部分时间里,上海、深圳两地居民对股票尚感陌生,参与者较少,总体上讲,交易较为清淡,有些公司的股票价格甚至跌破面值。进入1990年 5、6月份,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先是深圳股票市场在深发展的带动下,五种股票价格平均翻了一翻多,上海股票市场也在强劲需求驱动下日益火爆,两个股票市场的成交量也快速增加。投资者也第一次领悟了股票市场的牛市和熊市。当时的交易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的柜台交易。
2.高速成长阶段(1991-1997)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底、1991年初获准成立。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两个交易所成立时,沪市首批获准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 8只,深市则只有5只,而到了1997年底,在两家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均在300只左右。随着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开户人数也迅速增加,从最初的几十万户增加到三千多万户。证券营业网点也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投资者,和当初只能在少数几个城市进行股票交易的情形成形了鲜明对比。总体股价水平在这个阶段也有了大幅度的上涨。上证指数、深圳成份股指数从 1991年基期的100点和1000点分别上升到1997年的1500点和6000点左右(均为当年的最高点)。
3.平稳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以来,沪深股票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首先,上证指数和深圳成份股指数波幅不大,没有出现暴涨或暴跌的情况。在这段时间内,上证指数在1600点上下、深圳成份股指数在3000点上下波动,振幅在15%左右。其次,新股的上市和发行速度也已放缓,大规模、高速扩容已结束。第三,投资者开户的增加量趋缓,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两个股票市场开户人数总和有4000万户左右。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
1.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
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范。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2.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不方便。这些年来,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及有关方面加大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建成的可以和星级酒店相媲美的证券营业大厅不在少数,证券交易信息实现了卫星双向传送,买卖股票的技术手段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投资者既可以亲自在营业大厅内利用计算机键盘进行操作,也可以在任何一个通电话的地方用普通电话机下达交易指令,甚至还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下单,完全实现了股票市场的无纸化交易。我国软件工程技术人员还相继研制成功了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相配套的各种各样的交易软件,实时分析软件、系统安全保护软件,并达到了国际水准。
3.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股票市场法规体系。投资股票所具有的风险性和投机性特征,使买卖股票在无严格制约的情况下,会像脱僵的野马,破坏公开、公平和公正的交易原则,损害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的利益。为了规范股票市场的交易行为,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以及《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使股票市场发展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其中,《证券法》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1999年7月1日实施后,将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除了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之外,有关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和个人进行了处理,查办了一批有欺诈行为的公司和个人,维护了正常的交易秩序。我国还基本确立了以中央监管为主、地方监管为辅的集中监管框架,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监管体系。
4.晴雨表作用逐渐显现。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被视为国民经济变化的晴雨表。沪深股票市场发展初期,由于上市公司及它们所处的行业种类很少,因而股价的涨落并不能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起不到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沪、深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已从当初的10几家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家,上市公司所涉及到的行业也从当初的房地产等少数几个行业扩展到现在的金融、纺织、高科技、水泥、钢铁、通迅、医药、农业、环保、家电、民航、汽车等行业,几乎包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一大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使得股票市场的走势和国民经济运行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发布对有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宏观经济的走向。
三.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 .我国股票市场是一种人为分割的市场,产权关系模糊。我国有沪、深两大交易所,两大交易所都可能成为我国中心市场。我国的股票按主体不同可以有很多分类,股份制企业公司的股份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职工股、外资股(B股)等五种股权,而整个股本中,只有占总股本30 %左右的社会公众股和B股可以上市流通,70 %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则不能上市。其次,我国股票按上市地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A股、B股、H股、N股、C股等,B股于去年对内地居民完全放开,对A股起一定的联动效应。但从整体上说,一个公司不可能把这些股票在同一个市场上上市,因此,市场之间基本上是分割的。诚然,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国家投资体制改革下由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它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优点于一身,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产权关系及责权利制度等根本性问题进行改造。应当说政府的初衷可谓用心良苦。而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沿袭国有企业的经营没有从根本上理顺政企关系,使得证券市场的功能只发挥了一部分的作用,即达到为国有企业融资解困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把股市列为“圈钱”的场所就不足为奇了。
2 .有些上市公司不够规范,影响了股票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上市公司是我国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其质量决定股票市场的稳定。然而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就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差,亏损家数不断增多,净资产逐年下降,每股收益呈负增长。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上市公司从1994年到1998
年亏损家数是2、17、31、41、77家,2000年中报公布亏损114家,2000年底,ST48家,PT8家。每股收益从1993年的0.32元下降到1998年的0.20元,净资产收益率从14.72%下降到7.79%。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既有内在的因素,又有外在的条件。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当初建立证券市场的初衷所决定的,即过分强调证券的市场的功能是为国有企业融资解困服务,而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由于股票具有永久性,不可返还性等特点,使上市公司愿意而且很容易在股市上筹到资金,而不是在强化内部管理、转变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不分配,或者微利分配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的普遍现象。派息是尊重股东利益的表现,也是稳定股票市场的基础,据资料介绍,国外派息与当年利润的比率一般在37%到56%之间。而我国派现的情况是 ,1996 -1999年,派现的有184、226、268、297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4. 7%-30.3%、31.5%和31.3%。虽然平均占30 %,而实际派息却很少,每10股派3元以下的占上市公司的90%。2000年度分配比率虽上升了68%,分配数量虽多,但多数是以微利分配,虽然有的上市公司业绩较好,但仍以配股的形式分配,成为股票市场上的“铁公鸡”。这种不把股东当所有者对待,不按相应效益进行分红,增加了股市的不稳定成分。
3.我国股票市场非理性成分大,股票市场总体效率不高。国外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股票市场,股价的变化通常反映上市公司发展的状况。而我国的股票市场,股价经常大起大落,股价变化无常,根本没有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人们在进行投资时,不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而是到处打听一些小道消息,寻找是否有所谓的庄家,投资风险意识的淡漠程度显而易见。从另一方面来看,绝大多数股民购买股票都是做短线,一但股票到了一定价位,赶快卖出,落袋为安,很少有人购买股票是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分红。市场典型表现就是换手率极高。统计资料表明1994年至1996年沪市A股的年平均换手率分别为825.84%、519.45%、883%,2000年为 492.87%。国外一般认为30 %至60%左右的年换手率是正常的,短线持有导致人们投机心理。导致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是机构投资者少。我国股市交易中90%左右为散户,10%左右为机构。到2000年底,投资者开户5796.58万个,其中24.9万为机构,绝大多数为散户。众多的散户盲目追涨杀跌,骤然大量进出,加上大户的恶炒,使股价严重背离上市公司的业绩,加剧了股市的震荡。
四.逐步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思路
市场是按照一定规则正常运行的,不规范的股市对我国资本市场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规范是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和发展:
1.政府、社会、投资者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股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在股票市场上参与者管理者中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从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场是筹资的重要场所,发展股票市场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不足,因此积极推荐本地区的企业上市,这种认识使得一些企业上市后只是为了圈钱,而不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因此,政府应把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通过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资本流入有更大赢利可能的公司。从投资者角度上看,由于股市存在着投机行为,投资者认为股票市场投资就是炒股票,寻找买卖价差,改为应当树立正确投资理念,通过投资企业靠企业发展和资产的增值使自己获得较高的长远收益,另一方面,投资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并成为真正的股东,享受股东的权力,可以从企业获得应有的红利。从企业角度上看,股票市场的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实施,随着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临着退市风险,市场已经按优胜劣汰的机制重新配置资本资源,靠“圈钱”和包装上市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乃到国际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改革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尽快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逐步实现我国股票市场的统一。我国现行股票发行是核准制,证券管理部门对证券发行公司进行发行价格,国有、民营、合资企业均可以申请发行上市,股票发行价格改革以定价为主向竟价方向发展,逐步让市场决定具体发行价格。另一方面,逐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问题,可以以各种方式,如根据市场容量,继续实行国有股配售减持,引入优先股方式,将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扩大各种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在股票市场投资的范围,通过网上交易,协议转让等各种方式扩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国有股与法人股比重,增加个人股数量。
3.抑制投机行为,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着重培养我国股票市场的坐市商。投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各种社会游资会大量进军证券市场,规范投资理念,不断培育机构投资者也显得逾加重要。证券投资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居多。开放式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刚刚开始,所以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扩大投资基金规模,培育发展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同时,吸引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础上,借鉴盖的经验大力培育我国专家经纪人——做市商。
4.逐步完善《证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大监管力度。为了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以及相应的税收政策和适应证券市场需要的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资产可信度,增加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杜绝不法市场行为,加大对操纵股价的查处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作出决策》,《人民日报》1994年7月30日.
2.《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6日.
3.《坚定信心 ,规范发展》。《人民日报》1999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