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契丹的达斡尔族民俗

  [摘 要]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民俗是民族属性的重要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达斡尔族除吸纳和融合了我国北方民族习俗外,主要民俗特征仍保留了契丹民俗特征。   [关键词]契丹达斡尔;民俗源于契丹;民俗保护;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101 ― 02   中华民俗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北方4小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人口约12万,黑龙江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集中的生活区域,仍在使用民族语言,传统的民俗习俗,民族文化仍在世代传承。   一、达斡尔族源于契丹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属于我国北方的东胡――鲜卑族系。契丹,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原居于我国北方的大鲜卑山,即今之大兴安岭。契丹各部,原与宇文、库莫奚两部一起游牧。公元344年,前燕慕容�进攻逸豆归,契丹同时被击溃,于是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自号“契丹”。并逐渐迁徙至潢水、土河流域(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在辽河以西、大凌河以北一带,修养生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壮大。契丹的祖源,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辽史・地理志》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人类社会的早期,神话是一种传承历史的载体。“白马”部后来以耶律为姓,称为皇族。“青牛”则冠以萧姓,称为后族。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仿照中原汉地格局,正式建立了大契丹国,也称大辽契丹。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的大贺氏的一支为契丹贵族,辽亡后成为延续发展的后来的达斡尔族。   明末清初,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达斡尔人,常被称为萨哈尔察部(萨哈尔察,满语为“黑色貂皮”之意),或索伦部。索伦部即鄂温克族,萨哈尔察部主要是达斡尔族。   达斡尔这一族称,在清代1667年才正式被采用。“达斡尔”,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   辽亡后,契丹人又回迁于黑龙江北境(现俄罗斯境内),多数则融入其他各族中。金代之初即有移居于嫩江流域,成为原住民族。清代由于沙俄侵扰,17世纪中叶达斡尔人又由黑龙江流域迁徙到嫩江流域,建立村屯永久定居。在文献记载中,汉语的达斡尔有近20种的不同写法。新中国建立后,识别并确定了达斡尔的标准族称。汉语关于达斡尔的原意,“达”为原来、从前、过去之意;“斡尔”为住处、位置之意。“达斡尔”又是大贺氏的对音,并与辽代的他虎城音近。尔、儿、日、里,在我国记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中经常混用,在蒙古语、达斡尔语中“尔”为人的意思,合意为“原住处的人”,在索伦语中达斡尔为耕种者。   考古学和现代科学,证实了达斡尔人是契丹后裔。1995年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将辽代墓葬中提取的标本与达斡尔等族的血样标本进行化验考证。“综合丫染色体多态分析和线粒体DNA序列的分析结果,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在进行过分析的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人群体中,达斡尔人具有与契丹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后裔。云南‘本人’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确有可能是契丹后裔。”   科学的解读,使达斡尔源于契丹尘埃落定,达斡尔确为契丹后裔。   二、民族的特征来自民俗   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百年来民俗学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的民俗学方兴未艾,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   所谓民俗,就是指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文化事项,包括:生产、生活、信仰崇拜。首先这种文化某项和习性,必须是产生于民间并自然传袭于民间。任何官方的并不存在于民间,与民间社会无直接关联的文化事项,即便勉强传袭,也不算作民俗的范畴。民俗必须具有世代相袭的特点,所谓约定俗成,没有明文规定,自觉遵守,自觉传承,并为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所公认,不似法律但严格遵守,成为具有民族特征的传统民俗。   研究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俗文化,不能不研究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并从中发现“根”和“源”的蛛丝马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还保留着祖先的遗迹,还带着人和大自然和谐信息的记忆。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进步中,还存留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的印记。有史书中漏记的往事和历史信息。   民俗传承以人为本,没有硬性的条文规定,但由族群共同遵守着,认真履行着传承的责任,以人为主体世代传承着。民俗形成的历史是久远的,存在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在共同的生活和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又有着共同的总体文化传承和共性的认同,56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河南濮阳仰韶文化的蚌龙、辽宁查海文化的石龙、红山文化玉龙、山西龙山文化彩绘龙、黑龙江阿城金代的铜坐龙。这些地域不同,形象一致,时间不同的龙文化,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中国龙的文化传统。   达斡尔族源于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生生息息,从远古走向现代,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习俗,是民俗研究中的活化石。民俗体现了民族的特征,区别于其他民族,成为民族的基本属性和识别民族的基本标尺。   三、源于契丹的达斡尔族民俗   学术界普遍认知,达斡尔民俗源于辽俗,即源于契丹。在民俗的解析中,证实了达斡尔源于契丹。在现代的达斡尔语言中,仍保留有契丹语。例如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地名为:前乌尔科、后乌尔科。在契丹语中乌尔库(科),即为金长城边堡。契丹和达斡尔语中均有以“哈喇”或“哈拉”,命名村屯的习俗,今雅尔塞仍有哈拉村。达斡尔族的语言比蒙古语保存了更多的鲜卑―室韦―契丹系统的成分。   达斡尔族承袭和保留了大量的契丹习俗。诸如:   (一) 太阳崇拜   达斡尔族向日、尚左。传统的达斡尔族房舍,均有东西窗户以便采光。契丹向日曰:“祭东、国俗、凡祭皆向东,故曰祭东。”契丹礼仪繁多,均要拜日。一切礼仪都要赶在落日之前,包括婚丧嫁娶。辽俗东向尚左,衣襟也为左衽。   《辽史・本纪太祖上》的神话传说中,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太阳为父,生性过人,乃天之骄子。在原始崇拜中选择太阳崇拜,始祖称太祖大圣明神烈天皇帝,即为太阳之子。   (二)契丹和达斡尔生活习惯大体相同   契丹族主事畜牧“畜牧畋渔以事,转徙随时,车马为家”,逐水草而居。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有江河的地方才有达斡尔人,达斡尔人以江河为姓。   达斡尔人的交通工具仍然沿袭了契丹人“毡车”的特点。清代西清所著《黑龙江外记》有述:“勒勒车,牛曳之,一童子尝御三五辆,载粮草……”   达斡尔族有冬网捕鱼的习俗,现在黑龙江、吉林沿袭为大型的冬捕活动。契丹立国后,设行营为“四时捺钵”。凿冰钩鱼为辽帝春捺钵的主要活动。凿冰钩鱼以钩取到鳇鱼为主,君臣要举行盛大的宴会,称为“头鱼宴”。   契丹人创造了垄田耕种,达斡尔人用二三牛杠犁开垦土地大垄种田。   契丹人从回纥引进了西瓜,一百多年后才传到了中原地区。达斡尔人传承了千年种西瓜的历史,并用牛粪施肥。   (三)契丹和达斡尔人都信奉萨满教   契丹人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万物皆有灵,一切由鬼神主宰。萨满为人和神鬼的中介,联络的使者。达斡尔人的萨满教,一直保留了古契丹原始宗教的特点和传承。达斡尔萨满跳神咒语,仍用契丹发源地的河流,西拉木伦、喀拉木伦为开头语,并有纪念祖先契丹人生活在潢水地方之意。   (四)契丹和达斡尔都有泼水求雨的习俗   契丹人每逢久旱不雨,便泼水求雨,求天神降雨。《辽史》有较详细的记载:“若旱,择吉日行瑟瑟仪以祈雨……”。求雨之举,达斡尔人称“嘎日贝”。每遇大旱,村中妇女在二神的带领下,聚集在河边大树下泼水,举行祭祀仪式,进行求雨祭。互相追逐泼洒,直到每个人都湿透为止。   (五)契丹和达斡尔都崇尚黑色   契丹和达斡尔都喜欢用黑色装饰领口、袖口、下摆、襟�s的黑边图案。达斡尔人以每年的正月十六作为传统的黑灰节,进行庆贺。这一天青年不分男女,拂晓开始互相抹黑于脸上,脸被抹黑感到吉庆和光彩,互相祝福吉祥和五谷丰登。活动仅限于中午以前,午后即止。   (六)契丹和达斡尔人都有打曲棍球的传统   契丹的曲棍球赛事,在宫廷和民间广为流行,经常“上与大臣分朋击鞠”。 达斡尔人称曲棍球为“贝阔�隽小保�与英语、俄语的篮球、排球、语音、语序相似。初始为牛毛制的毛球,也有木球、火球。曲棍球的打法类似现代的冰球,以射进球门多者为胜。现代达斡尔人中仍盛行曲棍球,并举办过国际曲棍球赛事。   (七)契丹和达斡尔人都以骨卜定吉凶   契丹人以烧骨定吉凶,每遇大事必用骨卜、或烧猪蹄,合者为吉,解者为凶;或烧牛、羊琵琶骨,根据骨裂的顺逆定吉凶。达斡尔人在解放前后的很长时期,仍烧牛、羊等肩胛骨来判定吉凶,诸事可行或不可行以此判断。   (八)同源于草原的采集习俗   古老的草原民族,都有采集的习俗。渔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采集在生产、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达斡尔人继承了游牧的契丹人,采集的生活传统,每到每年的草青时,采集野菜珍品成为传统习俗。库木勒和黄花菜成为上品,并演变为民族的节庆活动与传统的采集为一体,折射着古老习俗的不断传承和来自远古的民风的延袭。   达斡尔族是从远古走来的一个古老民族,许多民俗还待发现和分条理析,仅就民俗传统已经昭示了,达斡尔族与契丹同。   四、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每个民族的习俗一方面有其继承性,一方面又在民族融合中有其变异性。有些民族消失了,有些民族历经千年,不断迁徙,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习俗。这种传统习俗的传承性,表明了这一民族的源流关系。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民俗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保护民俗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保护传统经济、地理环境、语言、族群、传统村落和民居。我们的民俗保护工作还很落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在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让民族文化之花竞相开放万紫千红。   〔责任编辑:张平凡〕

  [摘 要]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民俗是民族属性的重要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达斡尔族除吸纳和融合了我国北方民族习俗外,主要民俗特征仍保留了契丹民俗特征。   [关键词]契丹达斡尔;民俗源于契丹;民俗保护;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101 ― 02   中华民俗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北方4小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人口约12万,黑龙江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集中的生活区域,仍在使用民族语言,传统的民俗习俗,民族文化仍在世代传承。   一、达斡尔族源于契丹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属于我国北方的东胡――鲜卑族系。契丹,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原居于我国北方的大鲜卑山,即今之大兴安岭。契丹各部,原与宇文、库莫奚两部一起游牧。公元344年,前燕慕容�进攻逸豆归,契丹同时被击溃,于是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自号“契丹”。并逐渐迁徙至潢水、土河流域(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在辽河以西、大凌河以北一带,修养生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壮大。契丹的祖源,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辽史・地理志》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人类社会的早期,神话是一种传承历史的载体。“白马”部后来以耶律为姓,称为皇族。“青牛”则冠以萧姓,称为后族。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仿照中原汉地格局,正式建立了大契丹国,也称大辽契丹。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的大贺氏的一支为契丹贵族,辽亡后成为延续发展的后来的达斡尔族。   明末清初,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达斡尔人,常被称为萨哈尔察部(萨哈尔察,满语为“黑色貂皮”之意),或索伦部。索伦部即鄂温克族,萨哈尔察部主要是达斡尔族。   达斡尔这一族称,在清代1667年才正式被采用。“达斡尔”,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   辽亡后,契丹人又回迁于黑龙江北境(现俄罗斯境内),多数则融入其他各族中。金代之初即有移居于嫩江流域,成为原住民族。清代由于沙俄侵扰,17世纪中叶达斡尔人又由黑龙江流域迁徙到嫩江流域,建立村屯永久定居。在文献记载中,汉语的达斡尔有近20种的不同写法。新中国建立后,识别并确定了达斡尔的标准族称。汉语关于达斡尔的原意,“达”为原来、从前、过去之意;“斡尔”为住处、位置之意。“达斡尔”又是大贺氏的对音,并与辽代的他虎城音近。尔、儿、日、里,在我国记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中经常混用,在蒙古语、达斡尔语中“尔”为人的意思,合意为“原住处的人”,在索伦语中达斡尔为耕种者。   考古学和现代科学,证实了达斡尔人是契丹后裔。1995年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将辽代墓葬中提取的标本与达斡尔等族的血样标本进行化验考证。“综合丫染色体多态分析和线粒体DNA序列的分析结果,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在进行过分析的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人群体中,达斡尔人具有与契丹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后裔。云南‘本人’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确有可能是契丹后裔。”   科学的解读,使达斡尔源于契丹尘埃落定,达斡尔确为契丹后裔。   二、民族的特征来自民俗   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百年来民俗学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的民俗学方兴未艾,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   所谓民俗,就是指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文化事项,包括:生产、生活、信仰崇拜。首先这种文化某项和习性,必须是产生于民间并自然传袭于民间。任何官方的并不存在于民间,与民间社会无直接关联的文化事项,即便勉强传袭,也不算作民俗的范畴。民俗必须具有世代相袭的特点,所谓约定俗成,没有明文规定,自觉遵守,自觉传承,并为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所公认,不似法律但严格遵守,成为具有民族特征的传统民俗。   研究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俗文化,不能不研究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并从中发现“根”和“源”的蛛丝马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还保留着祖先的遗迹,还带着人和大自然和谐信息的记忆。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进步中,还存留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的印记。有史书中漏记的往事和历史信息。   民俗传承以人为本,没有硬性的条文规定,但由族群共同遵守着,认真履行着传承的责任,以人为主体世代传承着。民俗形成的历史是久远的,存在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在共同的生活和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又有着共同的总体文化传承和共性的认同,56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河南濮阳仰韶文化的蚌龙、辽宁查海文化的石龙、红山文化玉龙、山西龙山文化彩绘龙、黑龙江阿城金代的铜坐龙。这些地域不同,形象一致,时间不同的龙文化,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中国龙的文化传统。   达斡尔族源于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生生息息,从远古走向现代,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习俗,是民俗研究中的活化石。民俗体现了民族的特征,区别于其他民族,成为民族的基本属性和识别民族的基本标尺。   三、源于契丹的达斡尔族民俗   学术界普遍认知,达斡尔民俗源于辽俗,即源于契丹。在民俗的解析中,证实了达斡尔源于契丹。在现代的达斡尔语言中,仍保留有契丹语。例如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地名为:前乌尔科、后乌尔科。在契丹语中乌尔库(科),即为金长城边堡。契丹和达斡尔语中均有以“哈喇”或“哈拉”,命名村屯的习俗,今雅尔塞仍有哈拉村。达斡尔族的语言比蒙古语保存了更多的鲜卑―室韦―契丹系统的成分。   达斡尔族承袭和保留了大量的契丹习俗。诸如:   (一) 太阳崇拜   达斡尔族向日、尚左。传统的达斡尔族房舍,均有东西窗户以便采光。契丹向日曰:“祭东、国俗、凡祭皆向东,故曰祭东。”契丹礼仪繁多,均要拜日。一切礼仪都要赶在落日之前,包括婚丧嫁娶。辽俗东向尚左,衣襟也为左衽。   《辽史・本纪太祖上》的神话传说中,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太阳为父,生性过人,乃天之骄子。在原始崇拜中选择太阳崇拜,始祖称太祖大圣明神烈天皇帝,即为太阳之子。   (二)契丹和达斡尔生活习惯大体相同   契丹族主事畜牧“畜牧畋渔以事,转徙随时,车马为家”,逐水草而居。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有江河的地方才有达斡尔人,达斡尔人以江河为姓。   达斡尔人的交通工具仍然沿袭了契丹人“毡车”的特点。清代西清所著《黑龙江外记》有述:“勒勒车,牛曳之,一童子尝御三五辆,载粮草……”   达斡尔族有冬网捕鱼的习俗,现在黑龙江、吉林沿袭为大型的冬捕活动。契丹立国后,设行营为“四时捺钵”。凿冰钩鱼为辽帝春捺钵的主要活动。凿冰钩鱼以钩取到鳇鱼为主,君臣要举行盛大的宴会,称为“头鱼宴”。   契丹人创造了垄田耕种,达斡尔人用二三牛杠犁开垦土地大垄种田。   契丹人从回纥引进了西瓜,一百多年后才传到了中原地区。达斡尔人传承了千年种西瓜的历史,并用牛粪施肥。   (三)契丹和达斡尔人都信奉萨满教   契丹人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万物皆有灵,一切由鬼神主宰。萨满为人和神鬼的中介,联络的使者。达斡尔人的萨满教,一直保留了古契丹原始宗教的特点和传承。达斡尔萨满跳神咒语,仍用契丹发源地的河流,西拉木伦、喀拉木伦为开头语,并有纪念祖先契丹人生活在潢水地方之意。   (四)契丹和达斡尔都有泼水求雨的习俗   契丹人每逢久旱不雨,便泼水求雨,求天神降雨。《辽史》有较详细的记载:“若旱,择吉日行瑟瑟仪以祈雨……”。求雨之举,达斡尔人称“嘎日贝”。每遇大旱,村中妇女在二神的带领下,聚集在河边大树下泼水,举行祭祀仪式,进行求雨祭。互相追逐泼洒,直到每个人都湿透为止。   (五)契丹和达斡尔都崇尚黑色   契丹和达斡尔都喜欢用黑色装饰领口、袖口、下摆、襟�s的黑边图案。达斡尔人以每年的正月十六作为传统的黑灰节,进行庆贺。这一天青年不分男女,拂晓开始互相抹黑于脸上,脸被抹黑感到吉庆和光彩,互相祝福吉祥和五谷丰登。活动仅限于中午以前,午后即止。   (六)契丹和达斡尔人都有打曲棍球的传统   契丹的曲棍球赛事,在宫廷和民间广为流行,经常“上与大臣分朋击鞠”。 达斡尔人称曲棍球为“贝阔�隽小保�与英语、俄语的篮球、排球、语音、语序相似。初始为牛毛制的毛球,也有木球、火球。曲棍球的打法类似现代的冰球,以射进球门多者为胜。现代达斡尔人中仍盛行曲棍球,并举办过国际曲棍球赛事。   (七)契丹和达斡尔人都以骨卜定吉凶   契丹人以烧骨定吉凶,每遇大事必用骨卜、或烧猪蹄,合者为吉,解者为凶;或烧牛、羊琵琶骨,根据骨裂的顺逆定吉凶。达斡尔人在解放前后的很长时期,仍烧牛、羊等肩胛骨来判定吉凶,诸事可行或不可行以此判断。   (八)同源于草原的采集习俗   古老的草原民族,都有采集的习俗。渔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采集在生产、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达斡尔人继承了游牧的契丹人,采集的生活传统,每到每年的草青时,采集野菜珍品成为传统习俗。库木勒和黄花菜成为上品,并演变为民族的节庆活动与传统的采集为一体,折射着古老习俗的不断传承和来自远古的民风的延袭。   达斡尔族是从远古走来的一个古老民族,许多民俗还待发现和分条理析,仅就民俗传统已经昭示了,达斡尔族与契丹同。   四、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每个民族的习俗一方面有其继承性,一方面又在民族融合中有其变异性。有些民族消失了,有些民族历经千年,不断迁徙,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习俗。这种传统习俗的传承性,表明了这一民族的源流关系。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民俗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保护民俗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保护传统经济、地理环境、语言、族群、传统村落和民居。我们的民俗保护工作还很落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在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让民族文化之花竞相开放万紫千红。   〔责任编辑:张平凡〕


相关文章

  • 契丹王朝灭亡之后 契丹人今在何方
  • 契丹王朝灭亡之后 , 契丹人今在何方? 作者:ymqy1226 来源:新浪博客 契丹文金钱币母 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追寻远逝的民族. "天书"之谜 ...查看


  • 蒙古导游词
  • 中文导游词:内蒙古地方民族特色导游词 一.内蒙古的盟.旗.苏木.嘎查.艾力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现为9个自治区直辖市(地级).3个盟(地级).11个县级市 (含2个市委书记为副地级干部的自治区计划单列市).21个地级市直辖区(县级).17 ...查看


  • 赤峰历史文化与文物精品(二):璀璨的契丹王朝
  • 赤峰历史文化与文物精品(二):璀璨的契丹王朝 (2013-02-15 12:32:22) 分类: 古建古物 标签: 赤峰博 物馆 契丹王朝 辽代文物精品 辽三彩 鸡冠壶 源出东胡.由鲜卑的一支宇文部发展而来的契丹族,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东 ...查看


  • 春节民俗文化
  • 春节民俗文化 一. 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 ...查看


  • "草上飞"勒勒车
  • 在现代生活中,车已经成为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中,每天早晨上班的工薪族,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公交车.地铁列车,有的自驾车,徒步上班的人极为少见.这些车,都是采用胶轮或铁轮,人们很难看见木轮车.木轮车已被送入了博物馆,只供人们偶尔参观. ...查看


  • 民俗风情与旅游
  • 一.民族与民族风情 1.民族与民族风情概念 2.民族风情的特点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4.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与民族风情的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 ...查看


  • 全国各地乡风民俗
  • 一.华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当地大量的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群,大型古典园林,大型石窟壁画,著名的古都,构筑出丰厚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坦荡的草原风光和清新无染的空气,使人眼阔心宽,宁静 ...查看


  • 本命年为什么要穿红内衣辟邪?
  • 所谓"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比如猴年出生的人,2004年就是他们的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 ...查看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①匈奴族是我国北部古代的游牧民族,住在蒙古高原一带,首领称单于. ②战国时期,匈奴逐渐强大,占据了河套,经常对秦.赵.燕进行掠夺. ③秦统一后,蒙恬率军夺取了河套广大地区,秦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④西汉初年,匈奴贵族经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