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改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尊敬的各位老师,应朱校长的邀请,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课改中的一些问题,就小学的课堂改革,我真不敢在此妄加指导,大家都知道我是高中教师,主要研究高中教学,对小学教学知之甚少。其次,教育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和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截然不同,高中的模式在小学不一定行的通。所以今天的报告,主要是我们一起探讨,共同研究。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知识。其次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自觉的完成作业,该学就学该玩就玩,对某件事的好奇、专注、执着等等。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的习惯,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大海啸,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夺取了众多人的生命。在好笑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很值得教育者思考。一位10岁的英国女孩缇丽与父母在泰国的普吉岛享受假日的阳光,在海啸来到的前几分钟,她发现海水异常变化,她很快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出将要发生海啸,于是发出了警告信号,使100多人幸免于难,成为这场灾难中的奇迹。最后是不要让学生厌学,让学生能够愿学乐学善学,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最起码不能让学生怕上学怕学习。

教学改革,革的是观念,改的是模式,基本模式大概是以学

案为依托,预习为先导;以自学为主体,互动交流为主方式;教师精编导学案,做到精讲精练,减少作业负担;学生要充分展示,当堂消化。往复循环,前后衔接。下面我就新模式下的几个关键环节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案

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教学就非常重要。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全员的、多层次的参与,充满着自由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师生之间情感、思想、智慧的交流,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不断激发,学生主体的、真切的探索、体验和感悟。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并促进了学生全员、全程的广泛参与,我们的课堂才可能是和谐的、生动的、丰满的、高效的。给传统而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新型的“学案”,“学案”与“教案”相比,更能体现“课改”的精神和实质,也一定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学案”是教师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写的方案。作用:引领学生读书、思考、学习、交流

时间:集中一天集体编写一周学案

设计原则:学案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1、学案的编写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特点一是好新。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听视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

刺激因素,更喜欢学习新数、新语言等信号,但有厌旧情绪。二是好动。小学生随着触觉能力逐渐敏锐,喜欢东看看,西摸摸,活动不停。跑、跳、做等是学生好动的表现。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三是好胜。小学生随着发育,运动能力逐渐提高,喜胜厌败。如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表现灰心丧气。四是好学。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读书,要求上进。但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案的编写应该 :一定要结合具体事例,不能满篇的大道理。最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寓教于各种活动中.结合《两分钟有多长》说明学案的编写。2、许多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内涵,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应重视隐含信息的挖掘,精心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在编写学案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课程标准,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及着眼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学案一定要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要避免舍近求远,不要“多管闲事”。3、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不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 ”“会运用 ××解决××问题 ”

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确切的、周全的、严谨的、妥当的和规范的。4、达标测试,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②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一定要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练的原则,让学生交流在口头,落实在笔头。训练的难易程度和数量大小完全控制在课堂上保证完成作业这一目标中,课堂都按时完成了预设的练习,而且达到了确定的目标。5、学案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简有繁,教师可以按章节、按时间(周、月、学期)、按主题或专题、按课的类型和需要来决定,过于频繁的操作只会适得其反,必须坚决避免。如果认为按章为单位设计和安排学案是比较合理和实际的话,如以高一生命科学为例,教材共有四章,那么做四份学案就足够了。备课组的老师一起分担,每人承包一块,事情会容易得多。

学案模式:原则是简单明了、问题引入、不成为学生负担。1.创设情境。就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创设能够使学生很好的引入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好了,学生兴趣浓厚,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与学习任务紧密。2.任务布臵。学生引入后,就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必须明确。小孩子,毕竟还小,他的抽象引申能力还不行,所以任务要具体,简洁明了。3.

引申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所以,任务完成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引申拓宽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开拓思路。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地体现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基础与拓展兼顾。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案决不是单纯的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 “练习册”、“习题簿”。 学案可以口述、板书、印刷、多媒体投影、网络等形式下达给学生。其中,口述、板书和印刷三种形式是最实用、最方便的。

学案的发放: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可采取课前投放式、分段投放式、总结投放式等三种投放方式。 总之,好的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学案要简单化、分层化,特色化,防止学案习题化。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

二、展示

一个小学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一上课,老师提出一个难度大点的问题,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当一个女同学回答后,老师把自己写好的小黑板挂了出来,并指着黑板上的内容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答案就是小黑板上写的这几句话。这时,在我前面的一个小男孩,把右手向前方伸去,表示他有话要说。老师呢?正在讲台下走动着讲解课文,当走到这位小男孩的身边时,随手把小男孩的手压了下去,老

师继续走动,小男孩继续举手,老师又一次走到小男孩的身边,又一次似乎是很用力地把小男孩的手压了下去。当老师站在讲台上继续讲解的时候,小男孩走到老师的鼻子下面,把手高高的举起,此时此刻,老师几乎是下意识地,“啪”!发出了打手背的声音,小男孩扭过身来,给同学们做了一个鬼脸,坐会了自己的位臵。课后有人问小男孩,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要说话,你想说什么呢?他说,老实说那个答案最好,我说的答案比这个答案还要好。但愿这个小男孩和爱迪生、孟德尔、欧拉一样,坚持不懈,成为大气候。

学案编好后,学生依据学案的学习方式是“自学”“互学”“助学”。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的内容。紧跟着就是课堂的展示与教师的点评。展示的含义:把自己的观点、方法、思维的过程、问题疑惑告诉公众,让公众与自己思想上产生共鸣并且感到幸福同时自己也感到幸福的过程。向公众提出问题是最好的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充分创设学生个性展示分享的氛围与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品尝成功,在分享中体验快乐。

展示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内容为主:展示学习的成果,展示学习的问题,展示学习的方法,展示小组合作中集体的智慧,展示学习过程中的体会等等。展示就是落实,就是提升。

展示方式:可以是板书,朗读,争论,背诵,讲解质疑、

角色扮演、对话、动手操作等等。喜欢唱歌的可以用歌声表达,喜欢画画的可以用画画来展示,喜欢写作的可以用文章来展示。

展示要求: (1)展示必须脱稿,不能照搬、照抄、照本宣科。要脱稿必须做好学习报告,对所展示的内容要深入理解。这样展示引领了自主。(2)限时展示:每位学生每次展示时间限制在2分钟内,学生对展示内容要掌握重点、提取精华。彻底消灭由教师满堂灌变成学生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更透。(3)展示态度:展示前认真准备、胸有成竹;展示中情绪高昂,积极乐观;展示后总结反思,感悟提升。展示时仪表端庄,面向公众,吐字清晰,展示完感谢听众,心存感恩。

怎么展示:1、谁展示?不会的学生提出问题是最好的展示、会的学生解决问题是进一步展示、老师点评学生的展示是深入展示、师生发生争论是最精彩的展示。2、展什么?展问题、展思路、展观点、展过程。

展示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示,提出问题就是最好的展示。展示环节要注意组织好展示组合非展示组的有效活动,展示组的活动形式以呈现、分析、拓展为主,非展示组的活动形式以补充、质疑、对抗为主。展示中没暴露出的问题,教师的作用在此体现——引申下去,开启思路,拓宽视野,延展训练。教师特别关爱学困生,在许多环节教

师都呵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教师“请”他们上台展示,双手“扶”着双臂鼓励他们慢慢地表达,无一不饱含着情意;创造了一个个健康、民主、和谐、积极、共建的课堂教学文化,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跟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点评

学生对展示有期待,期待回应,对学生的展示及新生成的问题,要及时科学的点评。即要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了,也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来。同时既要展示学生的风采,也要展示教师的风采。这就是教师的点评。点评既点拨与评价,在学习中,学生最不愿老师牵着不放,或浅尝辄止,或越俎代庖,然而学生又常出现“卡壳”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是一个临时性,过度性的支架,教是为了不教。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成绩,用它来改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设计一个目标或者做出一个评价等级。课堂上,教师随时随地都在评价,一评“事”,二评“人”。所谓评“事”,就是评价来自于学生的事,学生回答问题之事,学生书面解答问题之事,学生自学后发表议论之事,学生互相争辩之事等。所谓评“人”,就是评价来自于学生的态度、情感、精神。正是因为以往教师们不太关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导致课堂呆板、单调,学习氛围不浓厚,所以,有意把对学生的评价放在突出地位,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力。老师可用小花朵、蝴蝶等的激励方式,采用心语卡方式对现场展示表现突出的学生、展示精彩的学生、进步明显的学生、主动评价欣赏的学生分别给予激励,在此基础上,还评出学习能手、预习能手等激励性名称予以奖励,而且每位教师都能够用热情的语言、明确的手势、微笑欣赏的表情来暗示学生的进步,传递给学生主持、肯定、赞赏的激励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每节课堂有了具体的体现,随机评价、分块评价、综述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还有多元评价等构成了课堂教学亮丽的风景线。点评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一、谁都会犯错误,老师要善于搭台阶,让学生在犯错之后轻松下台。面对孩子,何必那么较真,要放大精彩点,忽视不足点。亲和就是让学生从内心感到你是可以亲近与信赖的朋友。在课堂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不怕出错。潜能与智慧的阀门完全打开。激励则是善于捕捉学生课堂的闪光点、进步表现,用稳妥、鼓励的的语气进行激励。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意志。一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有个低年级的学生照老师的范围画了一个少年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生回答:“少年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少年吗?”学生看看范画,又看了看老师严肃的脸,呆呆的点了

点头,并顺从的用涂改液把“少年的影子”涂抹掉了。而同样在一个日本学校的美术课上,日本的教师在教学生怎样画苹果时,教师发现有位同学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的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要画成方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不小心,苹果滚到了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啊!”教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两位老师,两种截然不同的点评,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却遭受到不同的命运。

点评原则

1.师生平等

师生在课堂上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还是学习合作伙伴。让学生直呼他的名字—-师生是朋友。与学生聊一些共同关注的话题—-贴近亲切。

2.尊重学生

要允许学生个性的感悟与表达,甚至出错。老师在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时,总是在表示出自己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引导。

3.幽默

幽默婉转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非天生的。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改革,教材要改革,教师观念要改革,

教学方法要改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要改。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改变,需要在老师的鼓励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维、主动质疑、主动讨论、主动发展,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会”的目的。

课改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改革绝对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保留传统的精华。 课改其实很简单,课改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把眼光放低一点,不要好高骛远,泛泛研究那些高高在上的课改理论。我们应该首先静下心来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一些优秀经验,寻求一条适合自己改革发展的研究之路,扎扎实实地做些尝试,哪怕是课堂上简单的一句过渡语的设计!

干中学,学中干,课改无终点,坚持就是胜利。改变旧得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意味着打破旧有的习惯,建立一套新的机制,这是一个不容易的问题,期间难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充分的估计。如,班级人员较多,小组调控难度较大;教师个别辅导和对差生的关注上可能没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保证;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理论,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现失误,甚至影响学生成绩;学生预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缺少必要

的教学设施、教学用具(小黑板等)等等。课堂实践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更好的探索,探索实践的过程,是尽可能减少错误、减少浪费、减少偏差的课堂,没有没有问题的课堂。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没有一种教育是进步的,除非它不断取得进步。” 课改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困难和挫折总是伴随着我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成功。问题解决的越多改革越成功。相信我们西街学校会在朱校长的领导和全校教师的努力下,西街学校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课改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尊敬的各位老师,应朱校长的邀请,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课改中的一些问题,就小学的课堂改革,我真不敢在此妄加指导,大家都知道我是高中教师,主要研究高中教学,对小学教学知之甚少。其次,教育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和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截然不同,高中的模式在小学不一定行的通。所以今天的报告,主要是我们一起探讨,共同研究。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知识。其次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自觉的完成作业,该学就学该玩就玩,对某件事的好奇、专注、执着等等。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的习惯,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大海啸,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夺取了众多人的生命。在好笑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很值得教育者思考。一位10岁的英国女孩缇丽与父母在泰国的普吉岛享受假日的阳光,在海啸来到的前几分钟,她发现海水异常变化,她很快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出将要发生海啸,于是发出了警告信号,使100多人幸免于难,成为这场灾难中的奇迹。最后是不要让学生厌学,让学生能够愿学乐学善学,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最起码不能让学生怕上学怕学习。

教学改革,革的是观念,改的是模式,基本模式大概是以学

案为依托,预习为先导;以自学为主体,互动交流为主方式;教师精编导学案,做到精讲精练,减少作业负担;学生要充分展示,当堂消化。往复循环,前后衔接。下面我就新模式下的几个关键环节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案

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上,因此课堂教学就非常重要。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全员的、多层次的参与,充满着自由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师生之间情感、思想、智慧的交流,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不断激发,学生主体的、真切的探索、体验和感悟。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并促进了学生全员、全程的广泛参与,我们的课堂才可能是和谐的、生动的、丰满的、高效的。给传统而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新型的“学案”,“学案”与“教案”相比,更能体现“课改”的精神和实质,也一定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学案”是教师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写的方案。作用:引领学生读书、思考、学习、交流

时间:集中一天集体编写一周学案

设计原则:学案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1、学案的编写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特点一是好新。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听视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

刺激因素,更喜欢学习新数、新语言等信号,但有厌旧情绪。二是好动。小学生随着触觉能力逐渐敏锐,喜欢东看看,西摸摸,活动不停。跑、跳、做等是学生好动的表现。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三是好胜。小学生随着发育,运动能力逐渐提高,喜胜厌败。如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表现灰心丧气。四是好学。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读书,要求上进。但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案的编写应该 :一定要结合具体事例,不能满篇的大道理。最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寓教于各种活动中.结合《两分钟有多长》说明学案的编写。2、许多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内涵,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应重视隐含信息的挖掘,精心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在编写学案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课程标准,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及着眼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学案一定要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要避免舍近求远,不要“多管闲事”。3、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不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 ”“会运用 ××解决××问题 ”

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确切的、周全的、严谨的、妥当的和规范的。4、达标测试,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②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一定要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练的原则,让学生交流在口头,落实在笔头。训练的难易程度和数量大小完全控制在课堂上保证完成作业这一目标中,课堂都按时完成了预设的练习,而且达到了确定的目标。5、学案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简有繁,教师可以按章节、按时间(周、月、学期)、按主题或专题、按课的类型和需要来决定,过于频繁的操作只会适得其反,必须坚决避免。如果认为按章为单位设计和安排学案是比较合理和实际的话,如以高一生命科学为例,教材共有四章,那么做四份学案就足够了。备课组的老师一起分担,每人承包一块,事情会容易得多。

学案模式:原则是简单明了、问题引入、不成为学生负担。1.创设情境。就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创设能够使学生很好的引入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好了,学生兴趣浓厚,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与学习任务紧密。2.任务布臵。学生引入后,就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必须明确。小孩子,毕竟还小,他的抽象引申能力还不行,所以任务要具体,简洁明了。3.

引申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所以,任务完成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引申拓宽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开拓思路。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地体现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基础与拓展兼顾。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案决不是单纯的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 “练习册”、“习题簿”。 学案可以口述、板书、印刷、多媒体投影、网络等形式下达给学生。其中,口述、板书和印刷三种形式是最实用、最方便的。

学案的发放: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可采取课前投放式、分段投放式、总结投放式等三种投放方式。 总之,好的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学案要简单化、分层化,特色化,防止学案习题化。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

二、展示

一个小学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一上课,老师提出一个难度大点的问题,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当一个女同学回答后,老师把自己写好的小黑板挂了出来,并指着黑板上的内容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答案就是小黑板上写的这几句话。这时,在我前面的一个小男孩,把右手向前方伸去,表示他有话要说。老师呢?正在讲台下走动着讲解课文,当走到这位小男孩的身边时,随手把小男孩的手压了下去,老

师继续走动,小男孩继续举手,老师又一次走到小男孩的身边,又一次似乎是很用力地把小男孩的手压了下去。当老师站在讲台上继续讲解的时候,小男孩走到老师的鼻子下面,把手高高的举起,此时此刻,老师几乎是下意识地,“啪”!发出了打手背的声音,小男孩扭过身来,给同学们做了一个鬼脸,坐会了自己的位臵。课后有人问小男孩,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要说话,你想说什么呢?他说,老实说那个答案最好,我说的答案比这个答案还要好。但愿这个小男孩和爱迪生、孟德尔、欧拉一样,坚持不懈,成为大气候。

学案编好后,学生依据学案的学习方式是“自学”“互学”“助学”。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的内容。紧跟着就是课堂的展示与教师的点评。展示的含义:把自己的观点、方法、思维的过程、问题疑惑告诉公众,让公众与自己思想上产生共鸣并且感到幸福同时自己也感到幸福的过程。向公众提出问题是最好的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充分创设学生个性展示分享的氛围与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品尝成功,在分享中体验快乐。

展示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内容为主:展示学习的成果,展示学习的问题,展示学习的方法,展示小组合作中集体的智慧,展示学习过程中的体会等等。展示就是落实,就是提升。

展示方式:可以是板书,朗读,争论,背诵,讲解质疑、

角色扮演、对话、动手操作等等。喜欢唱歌的可以用歌声表达,喜欢画画的可以用画画来展示,喜欢写作的可以用文章来展示。

展示要求: (1)展示必须脱稿,不能照搬、照抄、照本宣科。要脱稿必须做好学习报告,对所展示的内容要深入理解。这样展示引领了自主。(2)限时展示:每位学生每次展示时间限制在2分钟内,学生对展示内容要掌握重点、提取精华。彻底消灭由教师满堂灌变成学生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更透。(3)展示态度:展示前认真准备、胸有成竹;展示中情绪高昂,积极乐观;展示后总结反思,感悟提升。展示时仪表端庄,面向公众,吐字清晰,展示完感谢听众,心存感恩。

怎么展示:1、谁展示?不会的学生提出问题是最好的展示、会的学生解决问题是进一步展示、老师点评学生的展示是深入展示、师生发生争论是最精彩的展示。2、展什么?展问题、展思路、展观点、展过程。

展示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示,提出问题就是最好的展示。展示环节要注意组织好展示组合非展示组的有效活动,展示组的活动形式以呈现、分析、拓展为主,非展示组的活动形式以补充、质疑、对抗为主。展示中没暴露出的问题,教师的作用在此体现——引申下去,开启思路,拓宽视野,延展训练。教师特别关爱学困生,在许多环节教

师都呵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教师“请”他们上台展示,双手“扶”着双臂鼓励他们慢慢地表达,无一不饱含着情意;创造了一个个健康、民主、和谐、积极、共建的课堂教学文化,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跟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点评

学生对展示有期待,期待回应,对学生的展示及新生成的问题,要及时科学的点评。即要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了,也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来。同时既要展示学生的风采,也要展示教师的风采。这就是教师的点评。点评既点拨与评价,在学习中,学生最不愿老师牵着不放,或浅尝辄止,或越俎代庖,然而学生又常出现“卡壳”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是一个临时性,过度性的支架,教是为了不教。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成绩,用它来改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设计一个目标或者做出一个评价等级。课堂上,教师随时随地都在评价,一评“事”,二评“人”。所谓评“事”,就是评价来自于学生的事,学生回答问题之事,学生书面解答问题之事,学生自学后发表议论之事,学生互相争辩之事等。所谓评“人”,就是评价来自于学生的态度、情感、精神。正是因为以往教师们不太关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导致课堂呆板、单调,学习氛围不浓厚,所以,有意把对学生的评价放在突出地位,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力。老师可用小花朵、蝴蝶等的激励方式,采用心语卡方式对现场展示表现突出的学生、展示精彩的学生、进步明显的学生、主动评价欣赏的学生分别给予激励,在此基础上,还评出学习能手、预习能手等激励性名称予以奖励,而且每位教师都能够用热情的语言、明确的手势、微笑欣赏的表情来暗示学生的进步,传递给学生主持、肯定、赞赏的激励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每节课堂有了具体的体现,随机评价、分块评价、综述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还有多元评价等构成了课堂教学亮丽的风景线。点评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一、谁都会犯错误,老师要善于搭台阶,让学生在犯错之后轻松下台。面对孩子,何必那么较真,要放大精彩点,忽视不足点。亲和就是让学生从内心感到你是可以亲近与信赖的朋友。在课堂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不怕出错。潜能与智慧的阀门完全打开。激励则是善于捕捉学生课堂的闪光点、进步表现,用稳妥、鼓励的的语气进行激励。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意志。一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有个低年级的学生照老师的范围画了一个少年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生回答:“少年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少年吗?”学生看看范画,又看了看老师严肃的脸,呆呆的点了

点头,并顺从的用涂改液把“少年的影子”涂抹掉了。而同样在一个日本学校的美术课上,日本的教师在教学生怎样画苹果时,教师发现有位同学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的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要画成方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不小心,苹果滚到了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啊!”教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两位老师,两种截然不同的点评,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却遭受到不同的命运。

点评原则

1.师生平等

师生在课堂上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还是学习合作伙伴。让学生直呼他的名字—-师生是朋友。与学生聊一些共同关注的话题—-贴近亲切。

2.尊重学生

要允许学生个性的感悟与表达,甚至出错。老师在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时,总是在表示出自己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引导。

3.幽默

幽默婉转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非天生的。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改革,教材要改革,教师观念要改革,

教学方法要改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要改。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改变,需要在老师的鼓励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维、主动质疑、主动讨论、主动发展,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会”的目的。

课改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改革绝对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保留传统的精华。 课改其实很简单,课改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把眼光放低一点,不要好高骛远,泛泛研究那些高高在上的课改理论。我们应该首先静下心来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一些优秀经验,寻求一条适合自己改革发展的研究之路,扎扎实实地做些尝试,哪怕是课堂上简单的一句过渡语的设计!

干中学,学中干,课改无终点,坚持就是胜利。改变旧得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意味着打破旧有的习惯,建立一套新的机制,这是一个不容易的问题,期间难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充分的估计。如,班级人员较多,小组调控难度较大;教师个别辅导和对差生的关注上可能没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保证;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理论,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现失误,甚至影响学生成绩;学生预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缺少必要

的教学设施、教学用具(小黑板等)等等。课堂实践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更好的探索,探索实践的过程,是尽可能减少错误、减少浪费、减少偏差的课堂,没有没有问题的课堂。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没有一种教育是进步的,除非它不断取得进步。” 课改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困难和挫折总是伴随着我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成功。问题解决的越多改革越成功。相信我们西街学校会在朱校长的领导和全校教师的努力下,西街学校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关文章

  • 课改资料汇编六
  • 深化课堂改革 完善教学模式 2013年课堂教学改革资料汇编(六) 永昌县第六中学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目 录 语文组课改总结-------------------3 数学组课改总结-------------------11 英语组课改总结-- ...查看


  • 课改交流发言稿
  • 郑州启元国际学校"高效课堂及学校特色发展峰会"汇报 尊敬的楚教授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非常感谢启元国际学校的热情接待和 妥善安排.常言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朋友.在座的来自北京门头沟区的,山东德州的.陕西雁塔区 ...查看


  • 课改,我永远在路上
  • 课改,我永远在路上 课改,其实就是改人,改变人的观念最重要,俗话说:观念决定行动,观念一转,天地宽.教育的一切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观念的落后,传统教育的课堂偏重了老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从主观意识来看,课堂似乎是老师展 ...查看


  • 语文课改心得
  • 我的课改心得 我的课改心得--践行新课改,挑战新课改,收获新课改 "春雨香凝千点绿",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本质的.积极的变化.学生们也积极踊跃的展示自己,让我感觉到我思想的落后和行动的惰于付出,也让我感觉到课改势在必 ...查看


  • 在全镇小学课改推进会讲话
  • 在潭头镇小学课改系列推进活动上的发言 张剑敏 (2014.10.24) 同志们:最后的时间交给我,我争取在25分钟左右结束我的发言.我的题目是: 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主动扎实推进课改 我平时在台上讲话的内容多是安排一些日常性工作,今天要在这 ...查看


  •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各个环节的工作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各个环节的工作 作者:孙连平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11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也就是 ...查看


  • 新课程下教学方法模式改革的研究
  • <新课程下教学方法模式改革的研究>总结 五里中心小学 2015春学期 上学期(2014秋季期),我们五里镇(3校13班)与覃塘镇(5校22班).三里镇(10校27班).等3个乡镇列为覃塘区首批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乡镇,至今,我镇 ...查看


  • 新课改教学模式
  • 分享式教学模式 一.分享式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提出的背景 1.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乐学.会学.创学,全面发展,以瓮教发[2015]159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响应全县新课程改革号召.2.近年来 ...查看


  • 增强教研组建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增强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教研组作为学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