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yResearch
学★★理★★论
我国发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李
鹏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还存在认知、资金、人员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群众认知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拓展服务方式,保障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社区居民;签约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046-02
一、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关概念界定
家庭医生式服务又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制管[1]
通过其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纵向协作服务平台,理。
签约式服务,因地制宜地为签约对象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全面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引导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探索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地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7月2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
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有以下几个理念:一是该项服务以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的契约关系为基础,通过良好的服务关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居民改变就医理念,改善医患关系,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服务互动体系。二是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核心,做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资格认定工作、逐步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是关键。三是健康问题涉及个人、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要强化个人的参与意识,提高医生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四是做好家庭医生服务与日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衔接,明确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形成预防保健为主、医疗服务为辅的健康管理模式。
家庭医生式服务往往由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来负责,该团队主要包括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预防保健及护理康复人员等3到5名医疗工作者,其中全科医生是该团队的核心,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团队人员针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诊断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服务计划并保证实施、服务计划后续追踪及调整等工作。团队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医生做好签约患者的病情诊断的首诊工作,对于超出自身治疗范围的患者进行转诊治疗,预防保健人员负责签约居民的常规体检及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工作,护理康复人员负责患者日常科学运动、健康饮食、慢性病护理等内容的指导,这样即充分利用了社区卫生医疗资源,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保障社区居民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一是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的契约服务关系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对签约居民的定期走访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指导,而居民也可以随时与自己的签约医生进行健康咨询,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将病症控制在初发阶段。二是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功能的实现,家庭医生可以利用与签约居民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一有利条件,不仅可以了解辖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三是合理的分流了患者,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对辖区居民进行签约服务可以促进社区首诊工作的开展,也促使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向社区医院的转移,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减轻了患者的医疗支出负担,有助于“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的合理医疗格局的形成。四是促进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全,通过家庭医生与群众建立的签约服务关系,将群众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对签约居民的档案进行及时更新管理,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二、我国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较晚,家庭医生式服
46
收稿日期:2014-03-01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交叉学科背景下社保专业研究生复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GXM_YJS_2013020)作者简介:李鹏(1987-),男,山东邹平人,2011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研究。
SheHuiYanJiu☆社会研究☆
务的试点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广泛推行,因此难免会出现它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政府的公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共卫生经费支出尚不能够完全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医疗服务人才缺口较大
需求,这就需要汇聚我们社会和个人的力量来保证其良性当前我国全科医生数量相对不足,尚不能满足全面开发展。一是可以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的准入门槛,在保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而也影响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引进社会力量办社区医疗,优化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标准来看,全科医生需社区卫生医疗资源配置;二是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经费支要经过5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及3年的临床学习才能够出加入医保报销范围,北京等地已经开始了该项工作的试取得全科医生执业资格,培养周期长、数量有限,导致很多点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三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社区卫生服务站临时聘任大中型医院退休医生担任全科成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收费机制,向签约居民收取一定的服医生岗位,甚至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具有相关资质的务费用,用以弥补公共卫生资金缺口。
全科医生,其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二)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存在误区
(三)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限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资源家庭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的的配置情况,我们当前开展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主要内容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分利用好上级医是提供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还不足以疗机构的医学专家资源及离退休医学专家资源,另一方面满足大多数居民的医疗需求。同时,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也要注重对现有医务人员的培养,通过全科规范化培训、一个新兴事物,社区人民群众对其服务模式、内容、流程等转岗培训、进修以及继续教育等形式扩充家庭医生队伍,还不熟悉,在社区推广该服务时就存在很多居民对其持怀提高家庭医生队伍服务水平,培养家庭医生在患者、家庭疑态度甚至是抵制态度的情况,还有部分居民将家庭医生和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面临复杂医学问题时敏锐的判等同于私人医生,认为既然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就应该满断和处理能力[2]。
足自己的医疗需求,随叫随到。由此可见,群众对家庭医生(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的认知仍有待提高。
科学的绩效考核是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的关键(三)资金支持不到位
措施,要顺利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必须有一套规当前大部分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及严格的奖惩机制,有考核、有评估、有主要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支出,奖惩,才可以让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高效的运转起来,切实也有部分试点向签约居民收取少量服务费,但总体来说,这的做好本职工作,保障签约居民的健康权益。建立完善的部分资金无法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质量完成。一方绩效考核体系,将签约居民数量、服务治疗及群众满意度面,部分社区卫生机构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等因素综合纳入到考量中来形成量化积分考核标准,将家资金来购买配齐;另一方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人员的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与绩效考核结果联工资及福利待遇也需要不少的资金补贴,因此,如何解决好系起来,对服务水平高、签约群众满意的医护人员给予一资金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定的物质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人员采取扣发奖金甚至退(四)缺乏长效机制
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惩罚措施,保证家庭医生的整体活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试点初期,社会各界对此比较力及服务水平。
关注,相关医疗卫生部门也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拓展服务方式
的各项工作包括签约居民常规体检、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积极推行便民利民的服务方式,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教育开展及家庭医生上门走访等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但社区居民的心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成是后期工作的跟进却动力不足,缺乏长效机制,导致家庭功经验,结合我国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实际,探索适合我们医生式服务流于形式,损害了签约居民的合法权益。
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例如可以改坐诊为巡诊,三、推动我国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考虑到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数量不足的情况,可有针对性的(一)加强宣传力度
选择巡诊对象,对孕妇、婴幼儿、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上门当前家庭医生式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广大的社区居服务;针对一般签约群众,可实行电话随访服务,通过电话民甚至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人员对家庭医生还不是联系实现家庭医生与签约群众的交流沟通,为群众提供健十分了解,同时,群众中间还存在迷信大医院,不信任社区康指导;建立家庭医生网络服务平台,将现代通信技术与医院的风气,要想使社区居民逐步认可社区医院,了解家家庭医生预约服务相结合,方便签约群众获得快捷的医疗庭医生并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离不开我们政府和服务。
相关医疗卫生部门的大力宣传。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理念及内涵,并重点讲解与私人医生的区参考文献:别,避免因认知方面的缺失而导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1]杜雪平,董建琴,钱宁.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误解,另一方面,也要在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同时做好庭医生责任制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宣传工作,引导居民自觉的改变不(19):1811-1812.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保健意识。
[2]林伟良,水黎明,杜丽君,朱颖,葛梦丹.白鹤社区开展家庭(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医生服务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8):871-872.
(责任编辑:许广东)
47
TheoryResearch
学★★理★★论
我国发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李
鹏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还存在认知、资金、人员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群众认知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拓展服务方式,保障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社区居民;签约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046-02
一、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关概念界定
家庭医生式服务又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制管[1]
通过其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纵向协作服务平台,理。
签约式服务,因地制宜地为签约对象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全面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引导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探索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地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7月2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
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有以下几个理念:一是该项服务以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的契约关系为基础,通过良好的服务关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居民改变就医理念,改善医患关系,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服务互动体系。二是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核心,做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资格认定工作、逐步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是关键。三是健康问题涉及个人、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要强化个人的参与意识,提高医生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四是做好家庭医生服务与日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衔接,明确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形成预防保健为主、医疗服务为辅的健康管理模式。
家庭医生式服务往往由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来负责,该团队主要包括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预防保健及护理康复人员等3到5名医疗工作者,其中全科医生是该团队的核心,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团队人员针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诊断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服务计划并保证实施、服务计划后续追踪及调整等工作。团队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医生做好签约患者的病情诊断的首诊工作,对于超出自身治疗范围的患者进行转诊治疗,预防保健人员负责签约居民的常规体检及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工作,护理康复人员负责患者日常科学运动、健康饮食、慢性病护理等内容的指导,这样即充分利用了社区卫生医疗资源,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保障社区居民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一是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的契约服务关系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对签约居民的定期走访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指导,而居民也可以随时与自己的签约医生进行健康咨询,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将病症控制在初发阶段。二是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功能的实现,家庭医生可以利用与签约居民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一有利条件,不仅可以了解辖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三是合理的分流了患者,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对辖区居民进行签约服务可以促进社区首诊工作的开展,也促使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向社区医院的转移,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减轻了患者的医疗支出负担,有助于“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的合理医疗格局的形成。四是促进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全,通过家庭医生与群众建立的签约服务关系,将群众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对签约居民的档案进行及时更新管理,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二、我国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较晚,家庭医生式服
46
收稿日期:2014-03-01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交叉学科背景下社保专业研究生复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GXM_YJS_2013020)作者简介:李鹏(1987-),男,山东邹平人,2011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研究。
SheHuiYanJiu☆社会研究☆
务的试点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广泛推行,因此难免会出现它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政府的公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共卫生经费支出尚不能够完全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医疗服务人才缺口较大
需求,这就需要汇聚我们社会和个人的力量来保证其良性当前我国全科医生数量相对不足,尚不能满足全面开发展。一是可以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的准入门槛,在保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而也影响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引进社会力量办社区医疗,优化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标准来看,全科医生需社区卫生医疗资源配置;二是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经费支要经过5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及3年的临床学习才能够出加入医保报销范围,北京等地已经开始了该项工作的试取得全科医生执业资格,培养周期长、数量有限,导致很多点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三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社区卫生服务站临时聘任大中型医院退休医生担任全科成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收费机制,向签约居民收取一定的服医生岗位,甚至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具有相关资质的务费用,用以弥补公共卫生资金缺口。
全科医生,其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二)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存在误区
(三)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限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资源家庭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的的配置情况,我们当前开展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主要内容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分利用好上级医是提供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还不足以疗机构的医学专家资源及离退休医学专家资源,另一方面满足大多数居民的医疗需求。同时,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也要注重对现有医务人员的培养,通过全科规范化培训、一个新兴事物,社区人民群众对其服务模式、内容、流程等转岗培训、进修以及继续教育等形式扩充家庭医生队伍,还不熟悉,在社区推广该服务时就存在很多居民对其持怀提高家庭医生队伍服务水平,培养家庭医生在患者、家庭疑态度甚至是抵制态度的情况,还有部分居民将家庭医生和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面临复杂医学问题时敏锐的判等同于私人医生,认为既然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就应该满断和处理能力[2]。
足自己的医疗需求,随叫随到。由此可见,群众对家庭医生(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的认知仍有待提高。
科学的绩效考核是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的关键(三)资金支持不到位
措施,要顺利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必须有一套规当前大部分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及严格的奖惩机制,有考核、有评估、有主要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支出,奖惩,才可以让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高效的运转起来,切实也有部分试点向签约居民收取少量服务费,但总体来说,这的做好本职工作,保障签约居民的健康权益。建立完善的部分资金无法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质量完成。一方绩效考核体系,将签约居民数量、服务治疗及群众满意度面,部分社区卫生机构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等因素综合纳入到考量中来形成量化积分考核标准,将家资金来购买配齐;另一方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人员的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与绩效考核结果联工资及福利待遇也需要不少的资金补贴,因此,如何解决好系起来,对服务水平高、签约群众满意的医护人员给予一资金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定的物质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人员采取扣发奖金甚至退(四)缺乏长效机制
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惩罚措施,保证家庭医生的整体活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试点初期,社会各界对此比较力及服务水平。
关注,相关医疗卫生部门也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拓展服务方式
的各项工作包括签约居民常规体检、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积极推行便民利民的服务方式,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教育开展及家庭医生上门走访等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但社区居民的心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成是后期工作的跟进却动力不足,缺乏长效机制,导致家庭功经验,结合我国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实际,探索适合我们医生式服务流于形式,损害了签约居民的合法权益。
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例如可以改坐诊为巡诊,三、推动我国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考虑到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数量不足的情况,可有针对性的(一)加强宣传力度
选择巡诊对象,对孕妇、婴幼儿、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上门当前家庭医生式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广大的社区居服务;针对一般签约群众,可实行电话随访服务,通过电话民甚至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人员对家庭医生还不是联系实现家庭医生与签约群众的交流沟通,为群众提供健十分了解,同时,群众中间还存在迷信大医院,不信任社区康指导;建立家庭医生网络服务平台,将现代通信技术与医院的风气,要想使社区居民逐步认可社区医院,了解家家庭医生预约服务相结合,方便签约群众获得快捷的医疗庭医生并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离不开我们政府和服务。
相关医疗卫生部门的大力宣传。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理念及内涵,并重点讲解与私人医生的区参考文献:别,避免因认知方面的缺失而导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1]杜雪平,董建琴,钱宁.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误解,另一方面,也要在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同时做好庭医生责任制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宣传工作,引导居民自觉的改变不(19):1811-1812.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保健意识。
[2]林伟良,水黎明,杜丽君,朱颖,葛梦丹.白鹤社区开展家庭(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医生服务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8):871-872.
(责任编辑:许广东)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