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经济学
1. 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的科学。
2.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3. 微观经济学要点:研究对象:个体,包括家庭,企业,单个市场,单个产品等;使用手段: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价格机制,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政府微观经济及政策,福利经济学。
4.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总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总体变量,包括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等;使用手段: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两种市场均衡,总供给与总需求,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理论。
5.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对客观现象的分析 “是什么样”
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规范分析离不开实证分析,人们赞同或反对某一经济政策,其论据是对该政策的实证分析。每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经济地位、 价值观念影响其价值判断,对实证分析产生影响。
例:轿车能否进入家庭?涉及到汽车价格、消费者收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收入达到什么水平以及价格为多少时,汽车可以进入家庭。——这是实证分析。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涉及到人们的价值判断,即轿车进入家庭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经济学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这一问题——这是规范分析。
(2)边际分析的方法 边际分析发就是借助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的经济分析方法。
(3)经济模型分析方法
对非常复杂的现实的一种抽象是复杂关系明了。可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主要用于需求预测、生产分析(要素组合、生产方式选择、产量选择、产品结构)、成本分析(不同规模下的成本水平)、市场分析(推论不同市场条件下的P 、Q 选择)、风险分析(投资风险:未来状态的估计,对不确定、复杂现象进行推论、计算)。
(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对经济变动的过程进行分析, 包括分析经济总量在随时间的变动, 及分析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及在各时点变动的速率等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不考虑具体的变化过程和时间因素, 是孤立地静止地分析某些经济现象 。
6. 经济学的假设:理性人或经济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7. 经济学流派及代表人物情况: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弟《赋税论》,亚当·斯密《国富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原理及赋税原理》;新古典(剑桥)学派: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经济学》;货币学派:弗里德曼《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
1. 需求(demand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人们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的集合(muster )。
2. 影响因素(正常商品) (1)商品本身的价格(反向)
(2)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关系,或称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互相补充共同满足人们的同一种欲望,完成同一消费功能。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替代关系,或称替代品: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反之亦然。
(3)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同向)(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同向)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同向)
3. 函数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Qd =a-bP
其中a 、b 为常数且大于0,a 为横轴上的截距,是与价格P 无关的自发性需求;
b 为斜率倒数。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例的关系
4. 需求曲线:是某种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形式,是表示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 定理:是说明某种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其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定理例外: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
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 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原因:土豆涨价引起爱尔兰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2)炫耀性商品Conspicuous goods:
凡勃伦认为,非炫耀性商品只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效用,炫耀性商品则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由于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有些经济学家称它们为炫耀性商品)。
(3)投机性商品(如证券)
6. 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二、供给
1. 供给(supply )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作为供给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者愿意出售;二是生产者有提供能力。
2. 影响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P )(同向)(2)生产的成本(C )(反向)(3)生产的技术水平(T )(同向)(4)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Px (同向),替代品价格Py (反向))
(5)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Pe )(同向)
3. 函数
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即供给函数 。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
性函数:
Q s = --a + bP
4.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用来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 定理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会减少,即商品价格与其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向左下方倾斜。
例外情况:
(1)有些商品的供给量是固定的。如名画、古玩。这类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具有规模效应的厂商。如小汽车和电视机的生产等
(3)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6. 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供给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2)供给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三、均衡
1.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均衡数量是指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市场出清状态是指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2. 条件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
3. 变动
相关关系 均衡价格变动 均衡数量变动
需求增加,供给增加 未定 增加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下降 未定
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上升 未定
需求减少,供给减少 未定 减少
需求不变,供给增加 下降 增加
需求不变,供给减少 上升 减少
供给不变,需求增加 上升 增加
供给不变,需求减少 下降 减少
4. 定理: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5. 应用:最高限价和支持最低价
四、弹性
1. 弹性:弹性(elasticity )是指某一经济变量(因变量)对另一经济变量(自变量)的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或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程度)。
弹性的大小或反应程度的大小以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和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来衡量。
2. 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化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
(2)一般情况下,Ep 为负值,为方便比较而使用绝对值。
(3)Ep 取值:
(a) 1<Ep <∝(需求富有弹性)。 (b) 0<Ep <1(需求缺乏弹性)。
(c) Ep =1(单一弹性)。(d) Ep →0(需求完全无弹性)。(e) Ep →∝(需求完全有弹性)。
(4)计算:
一般:E
,点弹性:Ep=dQ
· P
·
P 1+P
2
1+Q2
(
5)应用:谷贱伤农
收入与弹性:1<E
p ,降价增收;
0<Ep <1提价增收。
3. 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每变化
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
(
2)E
I 取值 (a) 1<E
s (奢侈品)。 (b) 0<E
s <1
(必需品)。
(c) Es <0(低档品)。
(3)计算:
一般:E I ,点弹性:E I =dQ · I I1+I2
1+Q2
(4)应用 产业结构调整 出口产品搭配
4.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产品的价格每变化1%所引起的另一种相关产品(替代品或互补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
(2)计算:
一般:E,点弹性:Exy=dQx · Py · Py1+Py2 1+Qx2
E,点弹性:Eyx=dQy · Px · Px1+Px2
1+Qy2
(3)Exy 取值 (a)Exy <0(互补) (b)0<Exy (替代) (c)Exy=0(不相关)
(4)应用:系列产品定价;判断部门之间的关系。
5. 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
(2)一般情况下,Es 为正值。(3)Es 取值:
(a) 1<Es <∝(供给富有弹性)。 (b) 0<Es <1(供给缺乏弹性)。
(c) Es =1(单一弹性)。 (d) Es →0(供给完全无弹性)。
(e) Es →∝(供给完全有弹性)。
(4)计算:
一般:E,点弹性:Es=dQ · P ·P 1+P2
1+Q2
(5)应用:税收的分配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效用
1. 欲望(wants ),也叫做需要(needs ),是指想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或者已具有某种东西但感觉不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2.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产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产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3. 基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
4. 序数效用论:认为不能确切地给出各种商品的效用是多少,也不能加总求和,而是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对各种物品带来的效用进行排序,即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效用
的大小。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二、边际效用分析法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一个消费者在消费某一种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他从增加的每个单位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逐渐下降,即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这种变动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 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在购买两种或多种产品时,怎样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3.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三个假设条件:(1)消费者的偏好是固定的;(2)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3)商品的价格是固定的。
Px ·Qx + Py·Q y= M „„„„„„ (1)
MUx/Px= MUy/Py=λ
4.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是内心期望与实际购买之间的差值。同一种商品,对不同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剩余有可能不同,因为不同消费者内心对商品的定价不一定相同。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偏好假设:(1)完备性:在对A 和B 两种物品的偏好中只存在对A 的偏好大于B ,等于B 或小于B 三种情况;(2)传递性:若对A 的偏好大于B ,且对B 的偏好大于C ,那么对A 的偏好大于C ;(3)非饱和性:若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的差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多的那组。
1.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
(1)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从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感受到的满足程度相同,将这样的所有数量组合在坐标轴中描点连线,所得到的曲线就是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无差异指的是效用无差异。
(2)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Commodities)是指消费者在保持效用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所需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由于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表明边际替代率小于零,所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
2.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是指人们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时,为增加一单位这种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这是由于对某一商品的拥有量越少时,对其渴望程度越高,为得到这种商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而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原点。 完全替代品 :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时,这两种商品就称为完全替代品。
完全互补品 :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时,需要两种商品搭配使用才可以实现,而且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
3. 预算线
(1)含义:预算线(budget line),又称消费可能线,是指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两种商品,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这两种商品的各种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2)公式:PX QX + PY QY = M (3)预算线的移动 :
A. 若商品价格不变,收入发生变动。B. 若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变动。
C. 若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
4. 消费者均衡
第一章 关于经济学
1. 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的科学。
2.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3. 微观经济学要点:研究对象:个体,包括家庭,企业,单个市场,单个产品等;使用手段: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价格机制,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政府微观经济及政策,福利经济学。
4.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总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总体变量,包括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等;使用手段: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两种市场均衡,总供给与总需求,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理论。
5.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对客观现象的分析 “是什么样”
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规范分析离不开实证分析,人们赞同或反对某一经济政策,其论据是对该政策的实证分析。每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经济地位、 价值观念影响其价值判断,对实证分析产生影响。
例:轿车能否进入家庭?涉及到汽车价格、消费者收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收入达到什么水平以及价格为多少时,汽车可以进入家庭。——这是实证分析。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涉及到人们的价值判断,即轿车进入家庭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经济学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这一问题——这是规范分析。
(2)边际分析的方法 边际分析发就是借助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的经济分析方法。
(3)经济模型分析方法
对非常复杂的现实的一种抽象是复杂关系明了。可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主要用于需求预测、生产分析(要素组合、生产方式选择、产量选择、产品结构)、成本分析(不同规模下的成本水平)、市场分析(推论不同市场条件下的P 、Q 选择)、风险分析(投资风险:未来状态的估计,对不确定、复杂现象进行推论、计算)。
(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对经济变动的过程进行分析, 包括分析经济总量在随时间的变动, 及分析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及在各时点变动的速率等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不考虑具体的变化过程和时间因素, 是孤立地静止地分析某些经济现象 。
6. 经济学的假设:理性人或经济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7. 经济学流派及代表人物情况: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弟《赋税论》,亚当·斯密《国富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原理及赋税原理》;新古典(剑桥)学派: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经济学》;货币学派:弗里德曼《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
1. 需求(demand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人们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的集合(muster )。
2. 影响因素(正常商品) (1)商品本身的价格(反向)
(2)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关系,或称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互相补充共同满足人们的同一种欲望,完成同一消费功能。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替代关系,或称替代品: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反之亦然。
(3)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同向)(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同向)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同向)
3. 函数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Qd =a-bP
其中a 、b 为常数且大于0,a 为横轴上的截距,是与价格P 无关的自发性需求;
b 为斜率倒数。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例的关系
4. 需求曲线:是某种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形式,是表示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 定理:是说明某种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其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定理例外: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
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 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原因:土豆涨价引起爱尔兰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2)炫耀性商品Conspicuous goods:
凡勃伦认为,非炫耀性商品只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效用,炫耀性商品则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由于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有些经济学家称它们为炫耀性商品)。
(3)投机性商品(如证券)
6. 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二、供给
1. 供给(supply )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作为供给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者愿意出售;二是生产者有提供能力。
2. 影响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P )(同向)(2)生产的成本(C )(反向)(3)生产的技术水平(T )(同向)(4)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Px (同向),替代品价格Py (反向))
(5)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Pe )(同向)
3. 函数
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即供给函数 。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
性函数:
Q s = --a + bP
4.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用来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 定理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会减少,即商品价格与其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向左下方倾斜。
例外情况:
(1)有些商品的供给量是固定的。如名画、古玩。这类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具有规模效应的厂商。如小汽车和电视机的生产等
(3)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6. 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供给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2)供给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三、均衡
1.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均衡数量是指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市场出清状态是指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2. 条件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
3. 变动
相关关系 均衡价格变动 均衡数量变动
需求增加,供给增加 未定 增加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下降 未定
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上升 未定
需求减少,供给减少 未定 减少
需求不变,供给增加 下降 增加
需求不变,供给减少 上升 减少
供给不变,需求增加 上升 增加
供给不变,需求减少 下降 减少
4. 定理: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5. 应用:最高限价和支持最低价
四、弹性
1. 弹性:弹性(elasticity )是指某一经济变量(因变量)对另一经济变量(自变量)的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或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程度)。
弹性的大小或反应程度的大小以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和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来衡量。
2. 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化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
(2)一般情况下,Ep 为负值,为方便比较而使用绝对值。
(3)Ep 取值:
(a) 1<Ep <∝(需求富有弹性)。 (b) 0<Ep <1(需求缺乏弹性)。
(c) Ep =1(单一弹性)。(d) Ep →0(需求完全无弹性)。(e) Ep →∝(需求完全有弹性)。
(4)计算:
一般:E
,点弹性:Ep=dQ
· P
·
P 1+P
2
1+Q2
(
5)应用:谷贱伤农
收入与弹性:1<E
p ,降价增收;
0<Ep <1提价增收。
3. 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每变化
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
(
2)E
I 取值 (a) 1<E
s (奢侈品)。 (b) 0<E
s <1
(必需品)。
(c) Es <0(低档品)。
(3)计算:
一般:E I ,点弹性:E I =dQ · I I1+I2
1+Q2
(4)应用 产业结构调整 出口产品搭配
4.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产品的价格每变化1%所引起的另一种相关产品(替代品或互补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
(2)计算:
一般:E,点弹性:Exy=dQx · Py · Py1+Py2 1+Qx2
E,点弹性:Eyx=dQy · Px · Px1+Px2
1+Qy2
(3)Exy 取值 (a)Exy <0(互补) (b)0<Exy (替代) (c)Exy=0(不相关)
(4)应用:系列产品定价;判断部门之间的关系。
5. 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
(2)一般情况下,Es 为正值。(3)Es 取值:
(a) 1<Es <∝(供给富有弹性)。 (b) 0<Es <1(供给缺乏弹性)。
(c) Es =1(单一弹性)。 (d) Es →0(供给完全无弹性)。
(e) Es →∝(供给完全有弹性)。
(4)计算:
一般:E,点弹性:Es=dQ · P ·P 1+P2
1+Q2
(5)应用:税收的分配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效用
1. 欲望(wants ),也叫做需要(needs ),是指想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或者已具有某种东西但感觉不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2.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产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产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3. 基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
4. 序数效用论:认为不能确切地给出各种商品的效用是多少,也不能加总求和,而是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对各种物品带来的效用进行排序,即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效用
的大小。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二、边际效用分析法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一个消费者在消费某一种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他从增加的每个单位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逐渐下降,即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这种变动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 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在购买两种或多种产品时,怎样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3.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三个假设条件:(1)消费者的偏好是固定的;(2)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3)商品的价格是固定的。
Px ·Qx + Py·Q y= M „„„„„„ (1)
MUx/Px= MUy/Py=λ
4.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是内心期望与实际购买之间的差值。同一种商品,对不同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剩余有可能不同,因为不同消费者内心对商品的定价不一定相同。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偏好假设:(1)完备性:在对A 和B 两种物品的偏好中只存在对A 的偏好大于B ,等于B 或小于B 三种情况;(2)传递性:若对A 的偏好大于B ,且对B 的偏好大于C ,那么对A 的偏好大于C ;(3)非饱和性:若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的差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多的那组。
1.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
(1)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从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感受到的满足程度相同,将这样的所有数量组合在坐标轴中描点连线,所得到的曲线就是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无差异指的是效用无差异。
(2)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Commodities)是指消费者在保持效用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所需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由于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表明边际替代率小于零,所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
2.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是指人们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时,为增加一单位这种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这是由于对某一商品的拥有量越少时,对其渴望程度越高,为得到这种商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而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原点。 完全替代品 :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时,这两种商品就称为完全替代品。
完全互补品 :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时,需要两种商品搭配使用才可以实现,而且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
3. 预算线
(1)含义:预算线(budget line),又称消费可能线,是指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两种商品,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这两种商品的各种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2)公式:PX QX + PY QY = M (3)预算线的移动 :
A. 若商品价格不变,收入发生变动。B. 若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变动。
C. 若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
4. 消费者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