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之春满燕园

季羡林散文之春满燕园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圆,香飘十里;便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署,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心里一愣,我的眼睛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

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了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些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看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头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如渴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我很自然地就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花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季羡林散文之春满燕园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圆,香飘十里;便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署,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心里一愣,我的眼睛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

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了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些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看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头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如渴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我很自然地就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花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相关文章

  • 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
  • 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2009-07-17 22:41:35) 标签:杂谈 富.由于独特的人生历程,文学写作起初是季羡林先生只为自己保留的一扇永不关闭的窗户.和很多人一样,季羡林先生是由文学青年开始自己的文字生涯的.虽 ...查看


  • 季羡林先生教我感受学问
  • 季先生教我感受学问 刘梦溪 我看到的季羡林先生始终没有变过.现在是这样,三十五年前也是这样. 我不是北大毕业,但有幸在三十五年前已经在听季先生的课了.那是1961年,季先生给人大文学研究班上专题课,讲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 ...查看


  • 音容犹在德泽长存
  • 他既是学术宗师,又是世人楷模.在他95岁生日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写来亲笔贺信,赞誉季老是"人中麟凤".可是季老本人却说,自己没有什么英雄业绩,是一个平凡的人.麟凤也好,平凡人也罢,季老就是一个集平凡与非凡于一身的人. 今年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同步优化训练A卷[人教版]
  • 第四单元训练(A卷)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每小题4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 潺潺( ) 行辈( ) ... 羁绊( ) 亢奋( ) 冗杂( ) ... 答案:xǐnɡ chán hánɡ fú jī kànɡ rǒ ...查看


  • 幽径悲剧说课稿
  •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幽径悲剧>获奖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 ...查看


  • 二月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二月兰 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 ...查看


  • 季羡林散文集
  • 2009年7月11日,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一代大师季羡林走了.带走了大师的遗憾,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感动.这些大师们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为整个民 ...查看


  • 解读季羡林:为天地立心 为往圣继绝学
  • 发稿时间:2015-09-08 13:17:00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季羡林(1911-)语言学教育家和梵文学者.山东清平(今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年获德国格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 ...查看


  • 英语研究生必读书
  • 研究生必读书 1. 鲁迅散文集 2. 郭沫若散文集 3. 冰心散文集 4. 丁玲散文集 5. 巴金散文集 6. 萧红散文集 7. 矛盾散文集 8. 老舍散文集 9. 周作人散文集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