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说
上篇说到晋朝为中国文化的的急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呢,请看本编,唐宋说。
晋朝灭亡后,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到来了,其中南朝包括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根据之前晋朝的传承,南北朝的时候呢,主要发展的是农业、手工业、和文化产业。 其中南朝研究琴棋书画的居多,文学作品著名的有《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这也是唐诗宋词文化的开端,这里提一下,木兰这个人的姓氏虽然还确定不下来,不过根据史料等证据,大多学者认为这个木兰是南北朝的人。
南朝主要发展琴棋书画,那么北方呢,就是注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雕刻塑像占了很
大比重,著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那时的雕像多是佛像,这也是传承自晋朝佛教文化发展的基础,那时在市面上就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琥珀佛像,虽然价格非常昂贵,但是大多数的达官贵人还是买得起的。除了佛像,那时的雕刻作品中还出现了一种在今天能经常见到的神兽,那时叫做石兽,也就是石狮子,它也确实是根据狮子的样式设计而成的。
之后隋朝平南陈,灭北齐,又一次统一了中国,可是隋朝的统治时间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不到三十八年时间,文化呢也和南北朝差不多,到了唐朝才有所改变。
下面就说说隋唐宋时期,其实唐朝和宋朝的疆土差距还是非常大的,那这里为什么要一起说呢?就是因为文化,唐宋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唐诗宋词,佛学道义,文玩珠宝在唐宋人的心目中都有很大的意义。大家看到,这里出现了“文玩”一词,唐朝把这些玩意儿像科举一样,分成了“文玩”与“武玩”,“文玩”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这个“武玩”很多人把他误认为是一种核桃的盘玩方式,认为啊,不在这个核桃上抹油,并且使其在盘玩的时候发出很大的响声就是“武玩”,其实这种只是核桃的盘玩方式,叫做“武盘”,真正的“武玩”是习武之人的佩戴装饰,比如剑柄上的剑穗、剑匣,还有装暗器的标囊等等。
在唐宋时期,“文玩”和“武玩”中都有琥珀的出现,比如剑佩,扇坠等。
得益于晋朝和南北朝手工业的发展基础,唐宋时期琥珀的雕刻已经非常精致,皇戚贵族的玩意儿多以龙、凤、麒麟等雕刻图案出现,达官贵人没有资格佩戴龙凤,就多以猛虎、貔貅等为雕刻图案,这里提一下貔貅的第二个字读xiu 而不是qiu 。
隋唐宋时期描写琥珀的诗词有很多,不过很多都是用琥珀比喻光泽,而不是直接描写琥珀的,比如“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里大家要分清。不过也有直接描写琥珀的,如“千岁老根成虎魄,几寻枯干裹莓苔”,“ 流膏贯众壤,千岁名琥珀”。大家可注意到,这里前后两首诗词分别用了“虎魄”与“琥珀”,这也说明,在那时啊,已经有一些人意识到琥珀不是传说中猛虎的魂魄这种迷信的说法了,从诗句上也可看出,当时的人们开始认识到琥珀是天然形成的,只不过说法还是比较荒谬。
意识到琥珀是天然产物的人们,为了尊重人们以前的发音习惯,使琥珀的发音保持不变,将“虎魄”改为“琥珀”,这个“琥”是意思是雕刻的物件,“珀”呢,是由白族译过来的文字,意为干净透彻。
这也说明了,琥珀多以净度高者为上品,颜色浓郁更佳。更多的琥珀品质优劣的分辨,在下一篇“人说传”中会讲到。
在佛学上,隋、唐、宋的思想也有不小的提高,比如说念珠的线断了,人们不再认为这是大凶之兆,而是认为这象征着人间百态,世事无常。
那么唐、宋时期如此多的琥珀是从哪来的呢?
大概在一千四百年前,也就是隋朝末期的时候,在中国西南方地区,存在着很多势力,等到了唐朝初期的时候,这些势力当中,有六个国家因吞并其他国家等原因逐渐强大起来,这六个国家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史称六诏,而其中蒙舍诏位于诸诏之南,所以也被称为南诏,当时唐朝为了控制那一片地区,于是协助南诏平定了包括其他五诏在内的其他势力,建立起了南诏国,当时的南诏国疆域囊括了现在的云南和缅甸北部的大部分区域。而后南诏也就成了唐朝的藩属国,而南诏刚从战乱中平息过来,能进贡给唐朝的只有当地的特产——琥珀、翡翠等珠宝了。
到了宋朝时期,南诏国的势力范围变成了大理,在南宋前期,宋朝的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大理依然给宋朝进贡物资。到了宋朝后期,虽然宋朝国力日渐衰弱,但两国关系大多的时候还不错,始终保持着贸易,这种贸易也加剧了中原百姓对琥珀的收藏把玩,也提高了中原人对琥珀的认识。
唐宋篇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不过讲到现在为止,中国出现的琥珀还只是国内零零星星发现的,剩下的大多都是缅甸琥珀,那其他产地的琥珀是什么时候,又如何进入到中国的呢?蒙古大军的超大疆域又给琥珀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看下一篇——元说篇。谢谢大家。
唐宋说
上篇说到晋朝为中国文化的的急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呢,请看本编,唐宋说。
晋朝灭亡后,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到来了,其中南朝包括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根据之前晋朝的传承,南北朝的时候呢,主要发展的是农业、手工业、和文化产业。 其中南朝研究琴棋书画的居多,文学作品著名的有《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这也是唐诗宋词文化的开端,这里提一下,木兰这个人的姓氏虽然还确定不下来,不过根据史料等证据,大多学者认为这个木兰是南北朝的人。
南朝主要发展琴棋书画,那么北方呢,就是注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雕刻塑像占了很
大比重,著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那时的雕像多是佛像,这也是传承自晋朝佛教文化发展的基础,那时在市面上就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琥珀佛像,虽然价格非常昂贵,但是大多数的达官贵人还是买得起的。除了佛像,那时的雕刻作品中还出现了一种在今天能经常见到的神兽,那时叫做石兽,也就是石狮子,它也确实是根据狮子的样式设计而成的。
之后隋朝平南陈,灭北齐,又一次统一了中国,可是隋朝的统治时间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不到三十八年时间,文化呢也和南北朝差不多,到了唐朝才有所改变。
下面就说说隋唐宋时期,其实唐朝和宋朝的疆土差距还是非常大的,那这里为什么要一起说呢?就是因为文化,唐宋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唐诗宋词,佛学道义,文玩珠宝在唐宋人的心目中都有很大的意义。大家看到,这里出现了“文玩”一词,唐朝把这些玩意儿像科举一样,分成了“文玩”与“武玩”,“文玩”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这个“武玩”很多人把他误认为是一种核桃的盘玩方式,认为啊,不在这个核桃上抹油,并且使其在盘玩的时候发出很大的响声就是“武玩”,其实这种只是核桃的盘玩方式,叫做“武盘”,真正的“武玩”是习武之人的佩戴装饰,比如剑柄上的剑穗、剑匣,还有装暗器的标囊等等。
在唐宋时期,“文玩”和“武玩”中都有琥珀的出现,比如剑佩,扇坠等。
得益于晋朝和南北朝手工业的发展基础,唐宋时期琥珀的雕刻已经非常精致,皇戚贵族的玩意儿多以龙、凤、麒麟等雕刻图案出现,达官贵人没有资格佩戴龙凤,就多以猛虎、貔貅等为雕刻图案,这里提一下貔貅的第二个字读xiu 而不是qiu 。
隋唐宋时期描写琥珀的诗词有很多,不过很多都是用琥珀比喻光泽,而不是直接描写琥珀的,比如“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里大家要分清。不过也有直接描写琥珀的,如“千岁老根成虎魄,几寻枯干裹莓苔”,“ 流膏贯众壤,千岁名琥珀”。大家可注意到,这里前后两首诗词分别用了“虎魄”与“琥珀”,这也说明,在那时啊,已经有一些人意识到琥珀不是传说中猛虎的魂魄这种迷信的说法了,从诗句上也可看出,当时的人们开始认识到琥珀是天然形成的,只不过说法还是比较荒谬。
意识到琥珀是天然产物的人们,为了尊重人们以前的发音习惯,使琥珀的发音保持不变,将“虎魄”改为“琥珀”,这个“琥”是意思是雕刻的物件,“珀”呢,是由白族译过来的文字,意为干净透彻。
这也说明了,琥珀多以净度高者为上品,颜色浓郁更佳。更多的琥珀品质优劣的分辨,在下一篇“人说传”中会讲到。
在佛学上,隋、唐、宋的思想也有不小的提高,比如说念珠的线断了,人们不再认为这是大凶之兆,而是认为这象征着人间百态,世事无常。
那么唐、宋时期如此多的琥珀是从哪来的呢?
大概在一千四百年前,也就是隋朝末期的时候,在中国西南方地区,存在着很多势力,等到了唐朝初期的时候,这些势力当中,有六个国家因吞并其他国家等原因逐渐强大起来,这六个国家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史称六诏,而其中蒙舍诏位于诸诏之南,所以也被称为南诏,当时唐朝为了控制那一片地区,于是协助南诏平定了包括其他五诏在内的其他势力,建立起了南诏国,当时的南诏国疆域囊括了现在的云南和缅甸北部的大部分区域。而后南诏也就成了唐朝的藩属国,而南诏刚从战乱中平息过来,能进贡给唐朝的只有当地的特产——琥珀、翡翠等珠宝了。
到了宋朝时期,南诏国的势力范围变成了大理,在南宋前期,宋朝的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大理依然给宋朝进贡物资。到了宋朝后期,虽然宋朝国力日渐衰弱,但两国关系大多的时候还不错,始终保持着贸易,这种贸易也加剧了中原百姓对琥珀的收藏把玩,也提高了中原人对琥珀的认识。
唐宋篇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不过讲到现在为止,中国出现的琥珀还只是国内零零星星发现的,剩下的大多都是缅甸琥珀,那其他产地的琥珀是什么时候,又如何进入到中国的呢?蒙古大军的超大疆域又给琥珀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看下一篇——元说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