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 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 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 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 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 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静女》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蜘蹰(ch í ch ú) 娈(lu án ) 贻(y í)彤(t óng )管 炜(w ěi )怿(y ì) 归(ku ì)荑(t í) 洵(x ún )
2.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②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3.学生齐读,读准停顿。
三、师生问答,理解内容
提问: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明确: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提问: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明确:赠送了彤管与荑草。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提问: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明确: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异”的珍品。
四、结合内容,掌握诵读方法
讨论:本诗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参考: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
五、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
提问:反复诵读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讲解: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创,正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为后世诗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问:下面请听一首流行歌曲,辨别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叠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谈谈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话》)
明确:歌曲借反复咏唱“我愿(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倾诉了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心中“童话”的执着追求。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查找资料,看看《诗经》中还有哪些诗歌大家比较熟悉,把其中的经典诗句摘抄下来,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学。
《采薇》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盼望放假回家导入《采薇》,一个回家的故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b. 思乡思亲之愁苦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a. 重章叠句;
b.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乡之情;
在音节上,一咏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3)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b. 克敌卫国之豪迈
(4)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a. 对举句式整齐美;b. 过渡总结结构美;c. 情景交融情感美。
(5)归纳诗歌主旨。
《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三、发散思维
(1)由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联想到游子思乡情结,继而体会奔波在外的父母对家人的牵挂。
(2)感受现代中国军人热爱祖国和人民,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坚定的感情立场。
【附】《诗经·小雅·采薇》译文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21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 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 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 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 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 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静女》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蜘蹰(ch í ch ú) 娈(lu án ) 贻(y í)彤(t óng )管 炜(w ěi )怿(y ì) 归(ku ì)荑(t í) 洵(x ún )
2.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②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3.学生齐读,读准停顿。
三、师生问答,理解内容
提问: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明确: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提问: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明确:赠送了彤管与荑草。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提问: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明确: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异”的珍品。
四、结合内容,掌握诵读方法
讨论:本诗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参考: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
五、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
提问:反复诵读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讲解: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创,正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为后世诗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问:下面请听一首流行歌曲,辨别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叠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谈谈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话》)
明确:歌曲借反复咏唱“我愿(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倾诉了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心中“童话”的执着追求。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查找资料,看看《诗经》中还有哪些诗歌大家比较熟悉,把其中的经典诗句摘抄下来,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学。
《采薇》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盼望放假回家导入《采薇》,一个回家的故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b. 思乡思亲之愁苦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a. 重章叠句;
b.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乡之情;
在音节上,一咏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3)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b. 克敌卫国之豪迈
(4)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a. 对举句式整齐美;b. 过渡总结结构美;c. 情景交融情感美。
(5)归纳诗歌主旨。
《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三、发散思维
(1)由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联想到游子思乡情结,继而体会奔波在外的父母对家人的牵挂。
(2)感受现代中国军人热爱祖国和人民,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坚定的感情立场。
【附】《诗经·小雅·采薇》译文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