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诈骗常识 近期,我院出现多起学生被骗案件,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摸准了高校大学生单纯、富有同情心、防范意识差、法制观念不强的弱点,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骗取学生钱财。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各类诈骗方式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现将犯罪分子惯用的骗人手段总结如下,希望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杜绝类似案件的发生,切实保护自身和家庭的人身、财产安全。
1、伪装身份,直接骗钱。借招聘报名或举办活动为由,收缴报名费后携款逃走。 2、投其所好,引诱上当。以帮助办理出国手续、介绍工作、推荐考研及购买优惠物品等为诱饵,收取介绍费、手续费、好处费等,达到行骗目的。 3、假借推销商品,以假钞骗真钞,或以次充好骗取钱财。 4、骗取信任,掩盖作案真相。有的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阅历浅、经验少的弱点,假借朋友之托、同学同乡之情,寻机进入学生宿舍,趁机盗窃贵重钱物,一旦得手,迅速逃之夭夭。 5、假借销货,乘机敲诈。大学生逛夜市、在马路两旁的摊点买东西,一定要加强提防。
6、故意制造事端,勒索钱物。在商场内、大街上有意制造碰撞事端,借机勒索钱物,一旦发生,要及时报案,到公安部门解决。
7、利用关系,寻机下手。在乘车、乘船旅途中,不要轻易信任陌生人,攀谈中要注意保密,以防无意中给犯罪分子提供信息,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8、利用学生的善良、同情,以寻求帮助为名,达到诈骗的目的。
9、通过借用银行卡让家人寄款为名,骗取卡号与密码,提取卡内现金。
10、事先摸准学生及家庭有关情况,以学生在校发生事故、生病住院等为由,骗取学生家长信任,让学生家长往指定帐号存入现金,达到骗钱目的。
11、冒充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以收取体检费、书费等为名实施诈骗。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尽快适应环境。日常生活中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可轻信花言巧语;不要将家庭地址、手机号码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
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谨慎交友,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交友要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3、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学院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制定,是为了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从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虽然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带来不便,但为了个人和学院的安全、有序,同学们必须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1、警惕各类网络低价销售和手机“点歌”“中奖”信息,遇事冷静分析,不可贪小便宜。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2、不可轻易将手机或钱财借给前来搭讪的陌生人,如果遇到真正有需要的人,也要先将其领到学生处、保卫处等
部门共同解决。
3、不要将个人身份、家庭情况有意无意透露给别人;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联系方式和其他信息,以防被窃取。
4、凡接到陌生人来电、短信、电子邮件等,无论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索要账号密码的,切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牵扯到现金收缴等问题时,询问辅导员老师的意见,确认情况属实再行缴纳。
大学生防诈骗常识 近期,我院出现多起学生被骗案件,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摸准了高校大学生单纯、富有同情心、防范意识差、法制观念不强的弱点,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骗取学生钱财。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各类诈骗方式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现将犯罪分子惯用的骗人手段总结如下,希望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杜绝类似案件的发生,切实保护自身和家庭的人身、财产安全。
1、伪装身份,直接骗钱。借招聘报名或举办活动为由,收缴报名费后携款逃走。 2、投其所好,引诱上当。以帮助办理出国手续、介绍工作、推荐考研及购买优惠物品等为诱饵,收取介绍费、手续费、好处费等,达到行骗目的。 3、假借推销商品,以假钞骗真钞,或以次充好骗取钱财。 4、骗取信任,掩盖作案真相。有的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阅历浅、经验少的弱点,假借朋友之托、同学同乡之情,寻机进入学生宿舍,趁机盗窃贵重钱物,一旦得手,迅速逃之夭夭。 5、假借销货,乘机敲诈。大学生逛夜市、在马路两旁的摊点买东西,一定要加强提防。
6、故意制造事端,勒索钱物。在商场内、大街上有意制造碰撞事端,借机勒索钱物,一旦发生,要及时报案,到公安部门解决。
7、利用关系,寻机下手。在乘车、乘船旅途中,不要轻易信任陌生人,攀谈中要注意保密,以防无意中给犯罪分子提供信息,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8、利用学生的善良、同情,以寻求帮助为名,达到诈骗的目的。
9、通过借用银行卡让家人寄款为名,骗取卡号与密码,提取卡内现金。
10、事先摸准学生及家庭有关情况,以学生在校发生事故、生病住院等为由,骗取学生家长信任,让学生家长往指定帐号存入现金,达到骗钱目的。
11、冒充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以收取体检费、书费等为名实施诈骗。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尽快适应环境。日常生活中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可轻信花言巧语;不要将家庭地址、手机号码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
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谨慎交友,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交友要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3、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学院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制定,是为了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从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虽然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带来不便,但为了个人和学院的安全、有序,同学们必须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1、警惕各类网络低价销售和手机“点歌”“中奖”信息,遇事冷静分析,不可贪小便宜。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2、不可轻易将手机或钱财借给前来搭讪的陌生人,如果遇到真正有需要的人,也要先将其领到学生处、保卫处等
部门共同解决。
3、不要将个人身份、家庭情况有意无意透露给别人;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联系方式和其他信息,以防被窃取。
4、凡接到陌生人来电、短信、电子邮件等,无论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索要账号密码的,切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牵扯到现金收缴等问题时,询问辅导员老师的意见,确认情况属实再行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