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田中学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同田中学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外面一层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 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处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

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一、地震基础知识

1、地震的定义及有关几个概念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要认识地震就得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它的活动规律。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1.震源和震源深度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面的距离。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

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2.震中、震中距和极震区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震中区。一次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称极震区。

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

4、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 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5、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都是用来说明地震强弱程度的,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震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大小,它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弱震是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是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是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影响程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6、世界地震带

世界上三个主要地震带: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二、地震应急

俗话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基本常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

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几十秒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伤。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般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应急的三个原则:

一是不要惊慌。二是伏而待定:在大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迅速躲到附近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三是定后转移:在主震之后相对平静一段时间内,迅速离开藏身之处,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惊慌“逃震”害处多:例如山东省苍山县宣塘镇1995年9月发生5.2级地震,震级不大,震中烈度仅6度弱,却因中小学生惊慌跳楼、拥挤,造成300余人受伤,50余人重伤。1994年12月、1995年1月北部湾6.1和6.2级地震时,广东、广西、海南部分地区有震感,因学生缺乏防震知识,惊慌逃离教室,互相冲撞、践踏、拥挤而致伤300余人,重伤数十人。

(二)不同地点的防护办法

1、在学校如何避震 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不准乱跑和擅自离开学校;老师的沉着、镇静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避免惊慌情绪蔓延;老师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躲避的过程中,老师要大声用“卧倒”、“闭眼”、“躲到桌下”、“别动”等口令指挥和稳住学生,直到震动停止时再让学生出来,有序移转。

2、在家中如何避震

一是在楼房如何避震:地震突发时,迅速选择最近的安全地点躲避。比如:牢固的家俱旁或桌下,管道间,跨度小的房间:储藏室、厨房、承重墙角,已准备好的室内避震空间。正确躲避姿势是:身体尽量蜷曲或头尽量向胸部靠拢,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或卧倒、闭眼、随手用物件护头、捂口鼻,以免砸伤或被尘土所呛,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物。地震引起火灾,烟尘弥漫或有毒气体泄露时,要尽量用衣服或湿手巾等,掩住口鼻,防止窒息和中毒,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应避免的行为:不要乘电梯;不要到窗户边;不要到阳台上;千万不要跳楼;不要因为找衣物或贵重物品贻误逃生时机,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如有可能,要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燃气开关。

二是平房如何避震:平房所占地较楼房开阔,地震时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最好头顶被子、枕头,如来不及,最好也在室内避震。要远离窗户和屋顶大梁,不要靠近碎砖墙体;为防止震时门框变形打不开门,在防震期间,最好开门睡觉。

3、在室外如何防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在户外,要就近选择开阔场地,躲开人流,就地卧倒、蹲下,避开狭窄胡同、高压线、变电站、广告牌、堆料处等危险地点或危险物。

4、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千万不要蜂涌外逃,要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注意保护头部。

5、野外如何避震?

要迅速离开河边、水坎或桥梁,遇到山崩、滑坡,要迅速向滚石两侧躲避,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

三、自救互救

自救互救,主要指地震发生后外部救援人员尚未赶到现场时,灾区人民自我和相互救护。

(一)自救:自救指被埋压人员自己创造条件保存生命,脱离险境。正确的自救往往可以在求生希望不大的情况获得生还。 自救的要点如下:(1)遇难者应保持镇静,努力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汶川地震灾难中一幕一幕动人的情景如潮涌现,而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这个画面:当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这个女孩子可能并没意识到,这幅画面已经凝结为一种永恒。大多数的人将生还的希望完全寄予外界的救援,却忽视了自救的力量。而在所有的自救手段中,精神自救无疑是最重要的神奇能量。小女孩还告诉我们,书籍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是谋生的重要工具,是成功的台阶,还是一种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冰冷的废墟,无处哀告的黑夜,死神在逼近,书本的温度却温暖了一颗稚嫩的童心。让灾难中的守望成为一种美丽!

例如:汶川地震时,什邡市洛水小学的龚辉,被压在废墟里口渴难耐,怎么办?他的办法是———咬破腮帮,喝自己的血!在医院,这个不满12岁孩子讲述的自救经历令人惊叹。

(2)压埋较轻者应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薄弱部位和可以自救脱险的方法,尽快脱离险地。

(3)不能自行脱险时,应视情况而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用湿毛巾、衣服和其它透气物体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烟尘窒息和意外事故。

二是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无谓消耗体力,不可大声呼救,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三是想方设法用砖石、木棍支撑坠落的重物,保护生存空间。汶川地震后期很多幸存者维持其生命的不是食物和水,而是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有目标的人会成功的典范。

(二)互救:指灾区幸免于难和自救脱险的人员对仍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互救要点如下:

(1)应当先抢救医院、学校、旅社、商场等人员密集地方的人员,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以及容易救出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救援和医护力量。

(2)注意听,寻找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

(3)不可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应保护支撑物,防止房屋进一步倒塌。

(4)救援要讲究科学性,首先应快速使被埋压者的头部和胸部暴露,及时清除口鼻的尘土,保持呼吸畅通,再行抢救。对已经窒息的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对于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食物和饮料,然后边抢救边支撑,注意保护好幸存者的眼睛。

四、地震前兆

实际上,在地震发生前,会有很多十分明显的前兆,我们根据这些前兆,可以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下面讲一些震前的预测:

(一) 地震云。

地震云按时间和状态分,易于辨别察看的有四种:一是带状地震云,二

是平行或喷射状地震云,三是卷震云,四是团块震云。

带状地震云,就像飞机一样,单条呈现,多出现在地震时的两周前。 多条震云,俗称排骨云(平行)或扇子骨云(放射状),多出现在地震时的一周前。

卷震云,像一根烟柱一样直冲上天,地震时三天前容易出现。

团块震云,震中位臵出现的固体外形的大块或团状云,一般涌现的时候,就是地震的时候。

地震云的观测,除非存在必定的水温和“眼光”,是很难判断的,如果要记,那么记住卷震云就够了,一条烟柱一样的云,哪里出来的,哪里就是震中。

(二) 地声。

地声是临震前兆,常发生在震前几秒、几分、或几小时、几天内,在震中区和附近周围都能听到,声音有的似闷雷声,有的类似远雷声,岩石破裂时的“咔嚓”声,有的则是隐隐有声,在凑近震中的地方,大震前可以听到像暴风、坦克开过来的声音,像开山炸石的沉闷爆炸声等。

依据地声的特色,能大抵断定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个别说,如果声音越大,音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所以可把地声看作警报,应当即时离开屋宇,采取紧迫防备办法,防止和减少伤亡损失。

注意:地声是比较靠谱的,如果我们听到不正常的声音,就要留心一下,是不是地声,如果是,就要进行防范。

(三) 生物异常。

地震前,由于动物是低级动物,抵抗电磁波的能力比人类差很多,地震时产生的电磁波对动物影响很大,比人类敏感,所以很多动物都会有异常举动,这是很重要的前兆,一般来说,我们在生活中容易观察到的动物有:猫、狗、家禽家畜、鸟类、老鼠、蛇、青蛙、虫类、鱼类和蝙蝠等。

猫、狗等家养动物和家禽家畜的异常举措,是最重要的前兆。如烦躁不

安,乱叫乱咬,不吃食,不进窝不进圈,甚至晚上还往外跑,在震前多少天内,一般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到了震前几个小时到几分钟内,这些动物的行动甚至可以用“发狂”来形容。

比如有的狗会不顾一切的咬着主人的裤脚往外跑,挠门,狂叫,你去拉它他甚至会咬你,牲畜会撞门,试图离开,而家里的老鼠等在大白天都会惶恐的离开建筑物,到野外躲避。如果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就要立刻离开建筑物,到开阔地进行躲避。

鸟类和飞虫、蝙蝠等动物,在震前会变得“失去感性”,比如燕子会将小鸟抛离巢穴,惊骇不安,蜻蜓会集体飞离震中地区,蝙蝠会在大白天乱飞,等等,一般来说,这种预兆不容易被观察到。

鱼类在震前也会发狂,鱼塘里的鱼会纷纭上浮、蹦跳,鱼缸里的鱼也会有这种景象。

而蛇、田鸡等蛰伏的动物,如果发现其在冬眠期内出现,表现不同寻常,就要严加注意。下面是一则动物临震异常顺口溜,给同学们念一念: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雪窖冰天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注意:观察动物的异常现象,不能盲目惊慌,如果不是个别现象,就请马上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处躲避,如果是个案,不排除其他原因,但还是建议马上躲避,然后在进行相关的判断和处臵。多种原因可引起动物异常,地震引起的动物异常只是其中的一种,所以观察动物异常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基本凭经验判断。目前准确的预报地震,是全世界有待解决的科学难题,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很多类似的科学难题需要去研究、去攻

克、去解答。

(四)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忽然枯竭或涌出等。对井水的异常表现也有一顺口溜: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井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色彩,有的变味道。

注意:地下水的变化会从震前两周或更久开始,因为地震是一个积蓄能量释放能量的过程,在积蓄能量的过程中,地层地质构造发生转变,才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所以如果发现,就要注意周围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预兆,多方联合来进行判断。

(五)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畸形,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到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注意:地震前电磁异常在现在还表现为小通讯和手机等通信工具信号不稳定,这个算是最容易发现的异常了,但是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所以不要盲目惊惶。 五、如何正确识别地震谣言

国务院规定,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的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其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1、凡是说“××单位都已通知了要地震”都不可信。如要发布地震预报,政府将采用一切措施迅速通知到震区的全体民众。2、凡是将发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者,或者将发震地点“预

报”得十分具体(具体到××乡、镇、街道辖区)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3凡是贴有“洋标签”(即说国外××专家已预报)的地震传言肯定都是谣言。因为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预报过中国的地震。4、凡带有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都是谣言。

2016-5-11

11 同田中学

同田中学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外面一层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 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处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

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一、地震基础知识

1、地震的定义及有关几个概念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要认识地震就得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它的活动规律。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1.震源和震源深度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面的距离。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

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2.震中、震中距和极震区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震中区。一次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称极震区。

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

4、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 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5、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都是用来说明地震强弱程度的,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震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大小,它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弱震是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是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是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影响程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6、世界地震带

世界上三个主要地震带: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二、地震应急

俗话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基本常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

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几十秒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伤。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般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应急的三个原则:

一是不要惊慌。二是伏而待定:在大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迅速躲到附近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三是定后转移:在主震之后相对平静一段时间内,迅速离开藏身之处,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惊慌“逃震”害处多:例如山东省苍山县宣塘镇1995年9月发生5.2级地震,震级不大,震中烈度仅6度弱,却因中小学生惊慌跳楼、拥挤,造成300余人受伤,50余人重伤。1994年12月、1995年1月北部湾6.1和6.2级地震时,广东、广西、海南部分地区有震感,因学生缺乏防震知识,惊慌逃离教室,互相冲撞、践踏、拥挤而致伤300余人,重伤数十人。

(二)不同地点的防护办法

1、在学校如何避震 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不准乱跑和擅自离开学校;老师的沉着、镇静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避免惊慌情绪蔓延;老师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躲避的过程中,老师要大声用“卧倒”、“闭眼”、“躲到桌下”、“别动”等口令指挥和稳住学生,直到震动停止时再让学生出来,有序移转。

2、在家中如何避震

一是在楼房如何避震:地震突发时,迅速选择最近的安全地点躲避。比如:牢固的家俱旁或桌下,管道间,跨度小的房间:储藏室、厨房、承重墙角,已准备好的室内避震空间。正确躲避姿势是:身体尽量蜷曲或头尽量向胸部靠拢,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或卧倒、闭眼、随手用物件护头、捂口鼻,以免砸伤或被尘土所呛,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物。地震引起火灾,烟尘弥漫或有毒气体泄露时,要尽量用衣服或湿手巾等,掩住口鼻,防止窒息和中毒,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应避免的行为:不要乘电梯;不要到窗户边;不要到阳台上;千万不要跳楼;不要因为找衣物或贵重物品贻误逃生时机,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如有可能,要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燃气开关。

二是平房如何避震:平房所占地较楼房开阔,地震时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最好头顶被子、枕头,如来不及,最好也在室内避震。要远离窗户和屋顶大梁,不要靠近碎砖墙体;为防止震时门框变形打不开门,在防震期间,最好开门睡觉。

3、在室外如何防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在户外,要就近选择开阔场地,躲开人流,就地卧倒、蹲下,避开狭窄胡同、高压线、变电站、广告牌、堆料处等危险地点或危险物。

4、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千万不要蜂涌外逃,要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注意保护头部。

5、野外如何避震?

要迅速离开河边、水坎或桥梁,遇到山崩、滑坡,要迅速向滚石两侧躲避,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

三、自救互救

自救互救,主要指地震发生后外部救援人员尚未赶到现场时,灾区人民自我和相互救护。

(一)自救:自救指被埋压人员自己创造条件保存生命,脱离险境。正确的自救往往可以在求生希望不大的情况获得生还。 自救的要点如下:(1)遇难者应保持镇静,努力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汶川地震灾难中一幕一幕动人的情景如潮涌现,而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这个画面:当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这个女孩子可能并没意识到,这幅画面已经凝结为一种永恒。大多数的人将生还的希望完全寄予外界的救援,却忽视了自救的力量。而在所有的自救手段中,精神自救无疑是最重要的神奇能量。小女孩还告诉我们,书籍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是谋生的重要工具,是成功的台阶,还是一种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冰冷的废墟,无处哀告的黑夜,死神在逼近,书本的温度却温暖了一颗稚嫩的童心。让灾难中的守望成为一种美丽!

例如:汶川地震时,什邡市洛水小学的龚辉,被压在废墟里口渴难耐,怎么办?他的办法是———咬破腮帮,喝自己的血!在医院,这个不满12岁孩子讲述的自救经历令人惊叹。

(2)压埋较轻者应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薄弱部位和可以自救脱险的方法,尽快脱离险地。

(3)不能自行脱险时,应视情况而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用湿毛巾、衣服和其它透气物体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烟尘窒息和意外事故。

二是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无谓消耗体力,不可大声呼救,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三是想方设法用砖石、木棍支撑坠落的重物,保护生存空间。汶川地震后期很多幸存者维持其生命的不是食物和水,而是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有目标的人会成功的典范。

(二)互救:指灾区幸免于难和自救脱险的人员对仍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互救要点如下:

(1)应当先抢救医院、学校、旅社、商场等人员密集地方的人员,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以及容易救出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救援和医护力量。

(2)注意听,寻找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

(3)不可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应保护支撑物,防止房屋进一步倒塌。

(4)救援要讲究科学性,首先应快速使被埋压者的头部和胸部暴露,及时清除口鼻的尘土,保持呼吸畅通,再行抢救。对已经窒息的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对于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食物和饮料,然后边抢救边支撑,注意保护好幸存者的眼睛。

四、地震前兆

实际上,在地震发生前,会有很多十分明显的前兆,我们根据这些前兆,可以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下面讲一些震前的预测:

(一) 地震云。

地震云按时间和状态分,易于辨别察看的有四种:一是带状地震云,二

是平行或喷射状地震云,三是卷震云,四是团块震云。

带状地震云,就像飞机一样,单条呈现,多出现在地震时的两周前。 多条震云,俗称排骨云(平行)或扇子骨云(放射状),多出现在地震时的一周前。

卷震云,像一根烟柱一样直冲上天,地震时三天前容易出现。

团块震云,震中位臵出现的固体外形的大块或团状云,一般涌现的时候,就是地震的时候。

地震云的观测,除非存在必定的水温和“眼光”,是很难判断的,如果要记,那么记住卷震云就够了,一条烟柱一样的云,哪里出来的,哪里就是震中。

(二) 地声。

地声是临震前兆,常发生在震前几秒、几分、或几小时、几天内,在震中区和附近周围都能听到,声音有的似闷雷声,有的类似远雷声,岩石破裂时的“咔嚓”声,有的则是隐隐有声,在凑近震中的地方,大震前可以听到像暴风、坦克开过来的声音,像开山炸石的沉闷爆炸声等。

依据地声的特色,能大抵断定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个别说,如果声音越大,音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所以可把地声看作警报,应当即时离开屋宇,采取紧迫防备办法,防止和减少伤亡损失。

注意:地声是比较靠谱的,如果我们听到不正常的声音,就要留心一下,是不是地声,如果是,就要进行防范。

(三) 生物异常。

地震前,由于动物是低级动物,抵抗电磁波的能力比人类差很多,地震时产生的电磁波对动物影响很大,比人类敏感,所以很多动物都会有异常举动,这是很重要的前兆,一般来说,我们在生活中容易观察到的动物有:猫、狗、家禽家畜、鸟类、老鼠、蛇、青蛙、虫类、鱼类和蝙蝠等。

猫、狗等家养动物和家禽家畜的异常举措,是最重要的前兆。如烦躁不

安,乱叫乱咬,不吃食,不进窝不进圈,甚至晚上还往外跑,在震前多少天内,一般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到了震前几个小时到几分钟内,这些动物的行动甚至可以用“发狂”来形容。

比如有的狗会不顾一切的咬着主人的裤脚往外跑,挠门,狂叫,你去拉它他甚至会咬你,牲畜会撞门,试图离开,而家里的老鼠等在大白天都会惶恐的离开建筑物,到野外躲避。如果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就要立刻离开建筑物,到开阔地进行躲避。

鸟类和飞虫、蝙蝠等动物,在震前会变得“失去感性”,比如燕子会将小鸟抛离巢穴,惊骇不安,蜻蜓会集体飞离震中地区,蝙蝠会在大白天乱飞,等等,一般来说,这种预兆不容易被观察到。

鱼类在震前也会发狂,鱼塘里的鱼会纷纭上浮、蹦跳,鱼缸里的鱼也会有这种景象。

而蛇、田鸡等蛰伏的动物,如果发现其在冬眠期内出现,表现不同寻常,就要严加注意。下面是一则动物临震异常顺口溜,给同学们念一念: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雪窖冰天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注意:观察动物的异常现象,不能盲目惊慌,如果不是个别现象,就请马上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处躲避,如果是个案,不排除其他原因,但还是建议马上躲避,然后在进行相关的判断和处臵。多种原因可引起动物异常,地震引起的动物异常只是其中的一种,所以观察动物异常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基本凭经验判断。目前准确的预报地震,是全世界有待解决的科学难题,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很多类似的科学难题需要去研究、去攻

克、去解答。

(四)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忽然枯竭或涌出等。对井水的异常表现也有一顺口溜: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井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色彩,有的变味道。

注意:地下水的变化会从震前两周或更久开始,因为地震是一个积蓄能量释放能量的过程,在积蓄能量的过程中,地层地质构造发生转变,才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所以如果发现,就要注意周围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预兆,多方联合来进行判断。

(五)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畸形,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到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注意:地震前电磁异常在现在还表现为小通讯和手机等通信工具信号不稳定,这个算是最容易发现的异常了,但是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所以不要盲目惊惶。 五、如何正确识别地震谣言

国务院规定,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的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其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1、凡是说“××单位都已通知了要地震”都不可信。如要发布地震预报,政府将采用一切措施迅速通知到震区的全体民众。2、凡是将发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者,或者将发震地点“预

报”得十分具体(具体到××乡、镇、街道辖区)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3凡是贴有“洋标签”(即说国外××专家已预报)的地震传言肯定都是谣言。因为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预报过中国的地震。4、凡带有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都是谣言。

2016-5-11

11 同田中学


相关文章

  • 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稿
  • 青腰完小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稿 讲座时间:2012年4月4日 讲座地点:学校礼堂 讲 座 人:欧江华 同学们,消防安全和防震安全是现阶段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两大杀手.今天我们要在全校进行此方面的安全演练,在演练之前,我要对全体同学进行一次安全知识 ...查看


  • 王者背后的"女王"
  • 今年3月11日,一名在战后昭和史上几乎无人不晓的传奇女性因病于东京都内的医院去世,享年81岁.日本<文艺春秋>杂志用"壮绝的一生"来为其盖棺.唯一得到消息的政界人士.现任民主党干事长的小泽一郎立即赶赴医院,在 ...查看


  • 安全知识教育观后感
  • 安全知识教育观后感(一)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讲座>观后感 星期六上午8时40分,我和妈妈准时收看了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受益匪浅.这个节目紧紧围绕"安全"问 ...查看


  • 防震知识讲座
  • 龙门中心小学二年级防震减灾常识主题班会 时间:2013年4月22日 地点:二年级教室 主持:班主任 记录:班主任 内容:防震知识讲座及防震演练 一.防震知识讲座 1.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第一,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 ...查看


  • 安全知识教育观后感 1
  • 篇一:安全知识教育观后感 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观看讲座,让我了解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避震.面对火灾怎么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天灾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后, ...查看


  • 市地震局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 为全面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与意识,努力提高全民的地震科学文化素质,20**年,**市地震局深入实施提升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工程,积极开展防震减灾进机关.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和进家庭活动,地震科普工 ...查看


  • 学校防震自救知识讲座稿 (1) 2
  • 学校防震自救知识讲座稿 用 知 识 守 护 生 命 防震自救知识讲座--XXX 同学们: 洪涝.台风.地震.火灾.海啸这些自然灾害,你认为哪一种灾害是让人类特别恐惧的?(地震),对.一说到地震,我们马上就会想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很多人 ...查看


  • 安全逃生知识讲座
  • 安全逃生讲座 一.火场逃生知识: 面对大火,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三要"-- 1."要" ...查看


  • 安全教育手抄报:[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观后感
  • 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观看讲座,让我了解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避震.面对火灾怎么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天灾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后,在灾难降临时我们就能有更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