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_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生物技术1101苗新闪

河南理工大学

2013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

姓名:苗新闪

学号:

日期: 生物技术(一)班 [1**********] 2013年7月31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对新乡市封丘县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的调研

学院: 资环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101

姓名: 苗新闪

调查时间:2013年8月01号——2013年8月15号

调查地点:河南起重机器有限公司、封丘县苗寨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资料调查法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并且了解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调查范围:苗寨村及其村民,起重机器公司员工

调查主题:苗寨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调查人员:苗新闪与其团队人员

2013年8月01日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前言: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

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

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

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

精心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及其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其言论无论多么精妙都只是高阁之谈,其科学性和可操

作性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本文以河南省封丘县尹岗乡苗寨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笔者认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

关键词: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 垃圾围村

一、苗寨村简述

新厂镇苗寨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地处封丘县边陲,与长垣县恼里镇

接壤。全村共六个自然团,2000名多村民。苗寨村是典型的平原村,交通极为

不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通往镇政

府驻地的公路正在铺筑当中,工程竣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多年以来当地村民

都是经过泥泞的公路去往封丘县尹岗乡,而很少再到恼里镇赶集。

该村的落后与闭塞全县闻名,虽然如此,由于当地村民勤劳能干,也是温饱

有余,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当地的金银花种植产业。该村

相当一部分的村民都从事金银花种植,尤其是上苗寨和下苗寨更胜一筹。金银花

种植给该村带来的财富一时间还难以统计到具体的数字,但是,自从种植金银花

以来村内面貌的改变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时显著的。

与此同时,金银花种植业给该村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极不符合“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针的“村容整洁”一条。

二、苗寨村环境恶化的现象、特征及危害

(一)苗寨村环境污染现象简述

苗寨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为突出。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草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该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苗寨村各个自然团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团寨而过,或绕团外而流,这些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苗寨虽处于闭塞之地,但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金银花枝桠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苗寨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污染来源单一。污染源主要是当地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烂金银花枝桠。烂塑料袋、如烂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里,远远超过了溪水的自净能力。

3、污染区域集中于居民区及河湾处。很多居民为图方便就近倾倒垃圾,所以很多门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积了很多垃圾废物。溪水拐弯处则沉积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时间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涨水的时候,由于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会把沉积下来的垃圾冲走,但是最近这些年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垃圾数量剧增等原因溪水已经无力带走沉积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时间由原来的季节性污染转变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艰难性。环境破坏了需要治理,但是农村环境的治理起码受到一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1)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维护还缺乏认识。

(2)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奇缺。污染起来是举手之劳,而要治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规模的治理、清除和保护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

(三)苗寨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这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被污染的小溪内鱼虾几乎灭绝。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和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环境下成长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涤后的蔬菜;人们所呼吸的是恶臭难闻的被污染后的空气。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当地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间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环境换取的繁荣一定是不持久的。总有一天人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它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

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时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抓紧治理。

三、苗寨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纵然是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权衡利弊,人们还是支付不起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它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影响一个人,而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今后的子子孙孙„„

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是要治理那么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笔者认为还需要花一些篇幅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制行动方案时有宗法可循。

笔者认为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苗寨村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

(二)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是空谈,毫无价值。

(三)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这个根本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河山的精神,杜绝不良卫生习惯,积极爱护公共环境。人的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再做有害生态环境的事,环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护好。

(四)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几点原则方针,结合苗寨村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从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由村委会安排人员专人专办,这项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不容放松。

(二)制定本村的环境保护日程表,具体规划每一个时段季节的环保目标。第一步是在汛期来临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应该在汛期来领之时借助水力将河道清理干净,将沉积多年的垃圾冲走;第三步应该巩固成果,积极防范,杜绝再次污染。

(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全体村名共同协商制定后严格执行。

(四)责任到户,责任到人。每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路段流域的环境卫生。

(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设卫生监督员巡视本村卫生。污染公共环境者应给予一定的罚款。

(六)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一个村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合作组织,每个组设分理处。每个自然团应该选择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场应远离居民区。实行“户、团、村”模式,户分类,组回收、村收购。也就是说每户居民事先将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适当价格卖给环保合作组织,然后每个组派专人定期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储存,最后由村统一再能行二次回收并转运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本村环境保护的日常开支。

(七)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各个小组或自然团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工作,定期评比一次,评比的内容主要是看该团(组)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洁,评比出最佳卫生团寨和最差卫生团寨通报全村,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八)严禁在上游河段饲养或放养家禽家畜,以免动物粪便造成水质污染。 以上八点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补充或修改。

四、结语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并不希望生活早污浊不堪的环境当中,我们呼唤青山绿水,那就要从我们每一个做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有时候文明只是举手之劳,苗寨村相较于其他村而言经济较落后,但我们必须让环保先行,保护好这原本美好的青山绿水,这或许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谓“留的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有这样才能为我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恒久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先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赵玉杰,师荣光,高怀友,王跃华,陈蕊;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价方法研究

[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5期

2 姜晓燕,董杰,曲士海;农业环境污染调查及综合治理研究[J];当代生态农

业;2004年01期

3 张江山;孔健健;;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

研究;2006年01期

4 阮俊华;区域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D];浙江大学;2001年

5 黄明杰;;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定位和策略分析[J];农村经济;2011年07期 6 刘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河南理工大学

2013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

姓名:苗新闪

学号:

日期: 生物技术(一)班 [1**********] 2013年7月31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对新乡市封丘县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的调研

学院: 资环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101

姓名: 苗新闪

调查时间:2013年8月01号——2013年8月15号

调查地点:河南起重机器有限公司、封丘县苗寨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资料调查法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并且了解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调查范围:苗寨村及其村民,起重机器公司员工

调查主题:苗寨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调查人员:苗新闪与其团队人员

2013年8月01日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前言: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

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

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

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

精心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及其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其言论无论多么精妙都只是高阁之谈,其科学性和可操

作性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本文以河南省封丘县尹岗乡苗寨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笔者认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

关键词: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 垃圾围村

一、苗寨村简述

新厂镇苗寨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地处封丘县边陲,与长垣县恼里镇

接壤。全村共六个自然团,2000名多村民。苗寨村是典型的平原村,交通极为

不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通往镇政

府驻地的公路正在铺筑当中,工程竣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多年以来当地村民

都是经过泥泞的公路去往封丘县尹岗乡,而很少再到恼里镇赶集。

该村的落后与闭塞全县闻名,虽然如此,由于当地村民勤劳能干,也是温饱

有余,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当地的金银花种植产业。该村

相当一部分的村民都从事金银花种植,尤其是上苗寨和下苗寨更胜一筹。金银花

种植给该村带来的财富一时间还难以统计到具体的数字,但是,自从种植金银花

以来村内面貌的改变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时显著的。

与此同时,金银花种植业给该村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极不符合“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针的“村容整洁”一条。

二、苗寨村环境恶化的现象、特征及危害

(一)苗寨村环境污染现象简述

苗寨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为突出。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草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该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苗寨村各个自然团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团寨而过,或绕团外而流,这些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苗寨虽处于闭塞之地,但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金银花枝桠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苗寨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污染来源单一。污染源主要是当地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烂金银花枝桠。烂塑料袋、如烂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里,远远超过了溪水的自净能力。

3、污染区域集中于居民区及河湾处。很多居民为图方便就近倾倒垃圾,所以很多门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积了很多垃圾废物。溪水拐弯处则沉积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时间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涨水的时候,由于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会把沉积下来的垃圾冲走,但是最近这些年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垃圾数量剧增等原因溪水已经无力带走沉积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时间由原来的季节性污染转变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艰难性。环境破坏了需要治理,但是农村环境的治理起码受到一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1)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维护还缺乏认识。

(2)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奇缺。污染起来是举手之劳,而要治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规模的治理、清除和保护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

(三)苗寨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这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被污染的小溪内鱼虾几乎灭绝。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和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环境下成长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涤后的蔬菜;人们所呼吸的是恶臭难闻的被污染后的空气。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当地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间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环境换取的繁荣一定是不持久的。总有一天人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它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

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时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抓紧治理。

三、苗寨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纵然是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权衡利弊,人们还是支付不起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它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影响一个人,而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今后的子子孙孙„„

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是要治理那么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笔者认为还需要花一些篇幅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制行动方案时有宗法可循。

笔者认为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苗寨村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

(二)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是空谈,毫无价值。

(三)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这个根本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河山的精神,杜绝不良卫生习惯,积极爱护公共环境。人的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再做有害生态环境的事,环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护好。

(四)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几点原则方针,结合苗寨村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从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由村委会安排人员专人专办,这项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不容放松。

(二)制定本村的环境保护日程表,具体规划每一个时段季节的环保目标。第一步是在汛期来临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应该在汛期来领之时借助水力将河道清理干净,将沉积多年的垃圾冲走;第三步应该巩固成果,积极防范,杜绝再次污染。

(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全体村名共同协商制定后严格执行。

(四)责任到户,责任到人。每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路段流域的环境卫生。

(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设卫生监督员巡视本村卫生。污染公共环境者应给予一定的罚款。

(六)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一个村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合作组织,每个组设分理处。每个自然团应该选择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场应远离居民区。实行“户、团、村”模式,户分类,组回收、村收购。也就是说每户居民事先将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适当价格卖给环保合作组织,然后每个组派专人定期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储存,最后由村统一再能行二次回收并转运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本村环境保护的日常开支。

(七)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各个小组或自然团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工作,定期评比一次,评比的内容主要是看该团(组)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洁,评比出最佳卫生团寨和最差卫生团寨通报全村,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八)严禁在上游河段饲养或放养家禽家畜,以免动物粪便造成水质污染。 以上八点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补充或修改。

四、结语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并不希望生活早污浊不堪的环境当中,我们呼唤青山绿水,那就要从我们每一个做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有时候文明只是举手之劳,苗寨村相较于其他村而言经济较落后,但我们必须让环保先行,保护好这原本美好的青山绿水,这或许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谓“留的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有这样才能为我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恒久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先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赵玉杰,师荣光,高怀友,王跃华,陈蕊;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价方法研究

[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5期

2 姜晓燕,董杰,曲士海;农业环境污染调查及综合治理研究[J];当代生态农

业;2004年01期

3 张江山;孔健健;;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

研究;2006年01期

4 阮俊华;区域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D];浙江大学;2001年

5 黄明杰;;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定位和策略分析[J];农村经济;2011年07期 6 刘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相关文章

  • 长岭炼油厂实习报告
  • 毕业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学 院:专业班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实习时间: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长岭分公司 目 录 一.实习基本情况概述„„„„„„„„„„„„„„„„„„„4 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长岭分公司情况 ...查看


  •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_曹国良
  • 28卷第1期2006年1月资 源 科 学RESOURCESSCIENCEVol.28,No.1Jan.,2006 文章编号:1007-7588(2006)01-0009-05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 曹国良 1,2 ,张小曳,郑方成 ...查看


  • 社会经济目标
  • 社会经济目标 代码 分类名称 说明 01 0101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 环境一般问题 环境政策.立法与标准: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制度安排.经济制约与环境保护:环境 教育和环境知识 ...查看


  • 论文我县水土保持的工作思考
  • 论我县水土保持 一.水土流失的含义.成因及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破坏地表植被后 ...查看


  •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271・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and preventive strategy of eutrophication in Chaohu Lake 张海燕1, 李箐2 ZHAN ...查看


  • 关于环境的调查报告 1
  •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系别: 班级: 级 班 姓名: 学号: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农村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农民经济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但在人们感受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应运而生, ...查看


  • 上海市民工潮的形成机制及预警研究
  • 作者:徐长乐罗祖德袁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02期 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尤其是外来民工的管理和研究,已被提到了保证经济繁荣和社会持续稳定的特殊重要的位置,成为又一新的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课题.本文仅就上海市民工潮的形成机制 ...查看


  •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指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治理好环境污染的重要性,探讨了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措施,从而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 ...查看


  • 家乡环境污染调查
  • 家乡农村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国庆归乡我对家乡主要农村地区的环境进行了简单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家乡农村中的环境问题有了初步了解,为准确把握家乡农村环境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目标:主要针对家乡(本镇)农村环境现状 二.调查方法:骑车自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