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09
同志们: 昨天和今天上午时间,我们听取了有关市局的工作交流,举行了两次新闻发布会,一次是会前的关于网络经济监管的新闻发布会,一次是民企百强排榜的新闻发布会,同时还对一些工商实务问题展开讨论,对关于加强基层所建设的文件也做了研判。刚才施彩华同志专门来作报告,对下一步行风评议工作做了指导,很有意义。意义在于它的内容也在于它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希望在各地的读书会期间予以参照。下面结合刚才省局几位局长的讲话,再强调几个重要问题,便于开拓视野,请在下半年工作中给予重视,认真把握。 一、关于下半年经济政策的走向(略) 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不要为方方面面的舆论所影响,金融风暴以后,全球都做了一些提升经济的刺激政策,但是今年开始有的国家与地区相继逐步退出。我们的经济就处在这样的情况,股市两难,房市两难,投资两难。人造增长难以为继,民间资本、人民增长的投资体制又没有形成,所以国务院出了一个36条,希望能够促进人民的投资增长,民间投资能够加入进来,但是事实上谈何容易。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大体上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会保持,以利于整个经济的复苏的稳定性。所以今后一个时期,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主基调,要减少负面的影响,防止超调。 第二,今年关注点可能会是农业生产问题。保持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重在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的物价总水平,防止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引发社会通胀预期。各级一定要做好农产品的库存和农产品流通的监管。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通报了近期依法查处的一批经营者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农产品价格的违法案件,都是这种政策走向的一种具体信号。作为工商在这个问题上要敏感,对农产品流通领域违法行为要进行实时的监管。 第三,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现在大家都认为人民币在升值,其实准确的说法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能简单的说汇率上升,重在汇率形成机制的建立和改进。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将会在一个时期里面持续。目前的汇率状况基本符合国际市场的状况,不存在大动荡、大升降,引导社会和企业各界消除对汇率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第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目前经济运行当中的主要问题。一定要明白房地产业的双重属性,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产业也是事业,是商品也是生活保障品。目前重在抑制投机、投资性的房产,区分好房地产业的双重功能性。房地产业本质是什么?房产业既是经济属性又是社会事业的属性,我们一直没有把这两个属性放在一个很好的均衡体制下衡量。强调经济属性,那么它的趋利功能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被操纵者挥动,所以它就背离了社会保障的属性。所以造了那么多的房子,最后房价越来越高,没有房的人或者买不起房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其实就是双重属性的对冲。国家意识到另外一种属性存在的时候,出了一个政策叫经济适用房,但是经济适用房后来马上变相成为产业房,把经济适用房事业保障的属性去除掉。所以现在要还原另外一个社会事业保障属性,要建造大量的廉价租赁房。政府认为租赁可以体现保障用房事业性的功能,但是今后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很难说。市场经济,真的是很难驾驭。 第五,要管好通胀预期。 第六,节能减排、生态化。 第七,企业的转型升级。现在的劳动力价格提升,是挑战也是进步。企业如果片面的强调提升职工收入水平,在基本条件没有实现的时候,是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稳定发展不能实现,就业也就没有办法依附。简单化的提薪加薪也就不可能实现。只有建立在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的份额,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更大的企业获利,才有可能来提升提高员工工资在总收入当中的占比。富士康一下子把工薪提高60%,这种做法可能也持续不了,其他企业没有办法学,像浙江制造业,盈利空间本来就很窄,无法承受工资大幅上涨的压力,大幅上涨就没有办法使企业自我生存。所以这也是一个两难。 二、关于36条精神的理解 中央领导最近在浙江调研时指出,促进民间投资36条,对浙江来讲是最贴近、最管用的;所以浙江应该最自觉、最及时、最深刻的来解读贯彻落实好新36条。 (一)新36条的鲜明特征。 现在企业家包括工商干部,认为36条在05年已经是有过一个,现在是对原来老36条的一个翻版。其实两个36条既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核心理念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6条基本立场也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两个毫不动摇。如果说不同的话,旧36条,05年经济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暴露,对民间资本引导鼓励政策不清晰。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两个毫不动摇缺一不可,去年国家投资增长17%,民间投资是增长了27%,说明民间投资的空间很大。 36条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地位作用更加突出,新的36条深刻指出,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且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就业的扩大,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和谐稳定的保持。 第三,鼓励态度更加鲜明积极。这一次36条题目就是民字当头,重点就是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民营的概念出现了42次,民间的概念出现了60次,这不是简单的概念更新,是真正体现了依靠民间、注重民营的思想。有理由相信,优化国有、鼓励民营,会成为两个毫不动摇的代名词。 第四,内容更加具体可行。老36条提出了“非禁即入”的概念,但是如何进入缺少措施,因此落实有困难。新36条不仅重申了“非禁即入”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分别进入、引导进入、设置进入、保障进入等措施,鼓励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体制;规定政府的投资范围主要在市场不能有效的配制资源的领域和范畴,划清了政府与企业,国企与民企,民企与社会事业三大领域的投资界限。强调了制度性进入,标准型进入,民事性进入,使简单的进入为规制性进入。新36条是旧36条的一个升级版,不是一个简单的翻版。是浙江民营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再度发展的契机和动力,各地必须要认真贯彻好这个36条,而且要有配套措施。 (二)当前企业家对新36条的主要疑虑和担心 第一,红灯绿灯确定了,但是线路不清楚。大家都挤在一条通道上,等你分清了,红灯就亮了。第二,门票有了位置没有。允许进入的领域很多,甚至国防科技领域,保障性住房领域、金融机构,门票有了位置没有。就像看世博一样,门票早就卖完了,但要进馆很拥挤要排队。现在民营企业进入相关领域,票给你了,位置没有。剧场里一个空位都没有,过道上都站满人了你怎么进来。第三,你有位置了但是边缘化。第四,刚坐好位置说要重新整合洗牌,你又要被扫地出门了。所以36条是一个契机,我们可能要明白几个问题:第一,“已有”不等于“享有”,36条新政是公平机会,但并不是平均享有的,如果你不要人家就要了。第二,准入不等于进入。准入靠允许,进入要靠进去。第三,进入不等于常驻。持续和永久要靠不断的追加动力,不断的转型升级,36条的好处就是只给不断升级的企业。所以当前如何进入、创造进入成了关键问题,如何帮助进入成了政府部门基本服务的内容。 (三)民营企业进入不了的五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产权纯家族制,制约了企业投资领域的分布。二是资本的游动性和人员的移动性,限制了企业附着力的强度。浙江游资很多,民间资本很多,浙江每年的游资有一万亿,但是没有地方去。一方面是不准进入;另一方面,浙江的游资是游牧性的。既然政府规范了地方资源性不能去,那只能去找,把最本质的投机性、游牧性表现出来,就是一个“炒”字。所以浙江的民间资金是以“炒”为本质的,投机性、投资性,所以问题出得很多。所以浙江今后有几大问题,资金的游牧性和人才的移动性。现在浙江资金外流炒作,投机性很强,人才的移民化现在很严重。三是资产的纯物理性限制了企业被认同的高度。四是管理的规则限制了企业的融洽度。五是权力交换资源的潜规则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纯净度。 (四)工商部门下一步如何按照新36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服务 第一,要集中精力指导浙江企业进行产权调整。产权结构的家族制要尽快得到改善,产权的多元结构决定企业的决策视野和投资领域的宽度。在转型升级方面,在产权制度的社会化、混合型问题上要作出应有的努力。企业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股权流转,等等,都是为了促进产权结构的社会化和混合型。 第二,要大力培育资本市场。培育要用实招,民间资本充盈,但是组织性和联合性比较差,就是前面讲的游资,传统产业分离,企业家与本土附着力分离。我们的民资有很强大的投资性、投机性,会自由的进入炒作领域,一会儿风声水起,一会儿销声匿迹;要注意游资、移民、工潮、制造四个问题,是浙江民营企业今后必须要防止防范的方面。 第三,要指导和帮助企业积累信用资产。让企业的资产结构跟物理积累的单一性尽快转变为物理与知识产权共同建立的复合型,资产结构决定企业的高度。企业主与企业家的分野,就在于是不是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什么叫企业主,纯物理性的资产结构就是企业主,有厂房、有机器、有工人、有定单是一个企业主。如果有商誉、有品牌、有市场、有核心技术、有商业文明,就是企业家。所以我们今年倡导的全省民营企业读书活动,信用浙江,“人文浙商、书香民企”,强化浙江商人与众不同,就是考虑这一点。 第四,帮助企业建立人文性的员工管理制度。今年的民营企业的培训活动有两端,一端高层的民营企业家沙龙都设在高端的企业家,另外一端员工的培训。不能放弃员工培训,不能片面的简单的来追加工薪,而是要考虑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提升的前提下,来考虑提升工薪的比重。下一步可能会研究全系统做一个员工培训,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人文的、责任的、主人翁精神的这样一些员工非常重要。同时要建立人文性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人文性决定企业的凝聚力,不能把工人当做被动的机器,而是能动的权益人。民工荒演进到民工潮,其实是对持续的发展方式的挑战,非人文管理方式的挑战。在发展方式上过于依赖低劳动力成本,在管理方式上过分挖掘纯劳动人的本能。浙江这方面要好一些,主要是我们草根出身,善待民工,同时浙江有好的工资协商的工作制,有较好的民营企业党建经验。 第五,约束公权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运用,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要提高民营企业在这个方面的纯净度。公权力约束越紧,政府的公信力就越高,企业的纯洁度就越高,企业进入各种领域的障碍就越少。 三、关于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作为 6月29号,省委召开了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议。我们对这个问题知之不多,对生态文明的命题可能领会也不深。各地要认真贯彻全会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省委扩大会议的报告论述,是人类经历了从依赖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变化,相应的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目前正迈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所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个历史演进的客观要求。 (一)怎么样来理解生态文明? 第一,生态的本质是什么?是所有生物生存的自然状态,主要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生存状态。人与其他生物生存状态冲突,人与人的生存状态冲突,区域人与区域人之间,今人和后人之间的生存状态冲突,人与地球资源及其他星球资源的冲突,主要是忽略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性。省委报告当中讲到了,我们过去是征服自然,征服其他人群,个人主义、物质享受主义,空前绝后的人类的自卫的生存理念,现在我们逐渐在认识这些问题,所以这个理念是违背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现在越来越明晰,从GDP的反思开始,现在开始清楚真正的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才是科学的持续的发展。所以如果要把生态文明划分的话,自然生态:“碧水、绿野、蓝天”;人文生态:“中庸、淡泊、自省”;生产生态:“利用、节制、涵养”;社会生态:“和谐、平等、共享”;政治生态:“民主、法制、正义”。所以只有这样去理解,才可能对生态文明的概念会更加清晰,现在可能一般的说生态都是指自然生态,碧水、绿野、蓝天。所以我们在现在这个阶段理解生态文明是很必要的。 第二,我们对这个生态文明认识必须要深刻,生态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同步共生。生态文明不是一个地方一个人能做,区域要同步,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生存生态三位一体要同步共生。美国与英国对生态的问题是不一样认知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认知,中国和越南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浙江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认知也是不一样的,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生态问题上必须强调共生、共识、同步。有人不同步生态就糟糕。生态是共生、区域同步。 第三,生态要强调惯性递进。如果我们离开过去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来讲所谓的截然不同的生态文明是不科学的,是不辩证的。生态文明是一个递进关系,是一个惯性的调整。我们现在确确实实在工业生产方面,积累了一些文明,但是也与生态文明违背的,典型的就是“富士康”态;在资源开采方面,有不符合生态文明的,典型的就是“山西煤矿”态;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可能违背生态文明的最典型的就是农产品的转基因态;在城市建设违背生态文明的就是城市超大超高态。现在大家都在反思,城市过于集聚,是违反生态文明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引发反思、反省而出现的一种转型,一种惯性的调整和递进。所以现在必须要考虑好生态与生存的关系问题,如果你完全的纯粹的生态,就等于不能生存。为了生存得更好,可能要解决好持续的生态问题。同时,要解决好循环,再循环。我们现在反思,出了一些问题是觉悟之后自觉的调整和自主的升级,不能影响其他的过程中的文明生态,不能离开原有的基础来搞生态文明,也不能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过去的错误。所以我们的方向只有是循环。过去的发展和现在的循环式的发展是有区别的,引入生态文明理念以后我们来看,过去的发展主要强调变化,只要有变化就发展了,它的目的趋向是变化,它的形式是线形的,方向是向前的。这是我们过去没有引入生态文明的时候的一种发展理念。那么现在我们讲循环发展,循环的理念引入了生态文明的这个循环,现在我们的内核有要求、价值取向回复,不是变化;它的形态不是线形的,是环形的,会走到原来一个点上去。它的向度是向上的,而不是向前的。既然它环形态,并不是在原来的形态上和区间做一个围绕,它是往上走的。循环发展就是螺旋式向上。所以这一些都是我们理解生态文明的一些基本的向度。 (略) 工商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什么事?主要抓人文教育。过去做的行风建设、人文教育还是比较认真的,丰富多样的。人文教育着重要解决价值观问题,价值观问题不解决好,人文教育是没有依附的。最近,我带了20个民营企业家到太湖庙港大学堂听南怀瑾老师讲学,希望能够给企业家安装上一颗人文心,南怀瑾90多岁的高龄,他对浙江的民营企业讲了一个价值观问题。他说“天下财富”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皇粮国税不可或缺,二是盗贼所有,社会两极分化,必然要引发非理性分配,盗贼禁而不止,固有其一。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续,生老病死终有一用。四是灾害所有,水灾、火灾、灾害塌陷付之东流,所以不要心疼,本来这个钱救灾赈灾也是一部分。五是恶子所有,败家子,败绩败家不能一以贯之,富不过三代。所以你把财富关系想的这么通,把财富的去路搞清楚了,来路的追逐也没有必要再执着了。情绪冲动、情绪失落都可以得到散发,引而不发,发而中节的可能性就大了,因此只有散财的价值观才有散发的情绪场,这是南老说的。他说有些说财富守得这么牢干什么?他告诉企业家,经济发达的地方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最早战国时期经济最发达是山东临缁,后来唐代最发达是扬州,宋代最发达在福建泉州,清代末年才到上海吴淞。他讲三个观点,情绪要散发,最好不要发,不发谓之中,情绪要发出来但是要有节制,谓之和,致中和。所以情绪要散发,财富积累要散财,投资落脚点要散布。所以,在人文教育方面,要重建价值观,这个问题很重要。
发布时间:2010-07-09
同志们: 昨天和今天上午时间,我们听取了有关市局的工作交流,举行了两次新闻发布会,一次是会前的关于网络经济监管的新闻发布会,一次是民企百强排榜的新闻发布会,同时还对一些工商实务问题展开讨论,对关于加强基层所建设的文件也做了研判。刚才施彩华同志专门来作报告,对下一步行风评议工作做了指导,很有意义。意义在于它的内容也在于它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希望在各地的读书会期间予以参照。下面结合刚才省局几位局长的讲话,再强调几个重要问题,便于开拓视野,请在下半年工作中给予重视,认真把握。 一、关于下半年经济政策的走向(略) 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不要为方方面面的舆论所影响,金融风暴以后,全球都做了一些提升经济的刺激政策,但是今年开始有的国家与地区相继逐步退出。我们的经济就处在这样的情况,股市两难,房市两难,投资两难。人造增长难以为继,民间资本、人民增长的投资体制又没有形成,所以国务院出了一个36条,希望能够促进人民的投资增长,民间投资能够加入进来,但是事实上谈何容易。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大体上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会保持,以利于整个经济的复苏的稳定性。所以今后一个时期,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主基调,要减少负面的影响,防止超调。 第二,今年关注点可能会是农业生产问题。保持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重在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的物价总水平,防止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引发社会通胀预期。各级一定要做好农产品的库存和农产品流通的监管。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通报了近期依法查处的一批经营者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农产品价格的违法案件,都是这种政策走向的一种具体信号。作为工商在这个问题上要敏感,对农产品流通领域违法行为要进行实时的监管。 第三,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现在大家都认为人民币在升值,其实准确的说法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能简单的说汇率上升,重在汇率形成机制的建立和改进。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将会在一个时期里面持续。目前的汇率状况基本符合国际市场的状况,不存在大动荡、大升降,引导社会和企业各界消除对汇率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第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目前经济运行当中的主要问题。一定要明白房地产业的双重属性,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产业也是事业,是商品也是生活保障品。目前重在抑制投机、投资性的房产,区分好房地产业的双重功能性。房地产业本质是什么?房产业既是经济属性又是社会事业的属性,我们一直没有把这两个属性放在一个很好的均衡体制下衡量。强调经济属性,那么它的趋利功能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被操纵者挥动,所以它就背离了社会保障的属性。所以造了那么多的房子,最后房价越来越高,没有房的人或者买不起房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其实就是双重属性的对冲。国家意识到另外一种属性存在的时候,出了一个政策叫经济适用房,但是经济适用房后来马上变相成为产业房,把经济适用房事业保障的属性去除掉。所以现在要还原另外一个社会事业保障属性,要建造大量的廉价租赁房。政府认为租赁可以体现保障用房事业性的功能,但是今后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很难说。市场经济,真的是很难驾驭。 第五,要管好通胀预期。 第六,节能减排、生态化。 第七,企业的转型升级。现在的劳动力价格提升,是挑战也是进步。企业如果片面的强调提升职工收入水平,在基本条件没有实现的时候,是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稳定发展不能实现,就业也就没有办法依附。简单化的提薪加薪也就不可能实现。只有建立在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的份额,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更大的企业获利,才有可能来提升提高员工工资在总收入当中的占比。富士康一下子把工薪提高60%,这种做法可能也持续不了,其他企业没有办法学,像浙江制造业,盈利空间本来就很窄,无法承受工资大幅上涨的压力,大幅上涨就没有办法使企业自我生存。所以这也是一个两难。 二、关于36条精神的理解 中央领导最近在浙江调研时指出,促进民间投资36条,对浙江来讲是最贴近、最管用的;所以浙江应该最自觉、最及时、最深刻的来解读贯彻落实好新36条。 (一)新36条的鲜明特征。 现在企业家包括工商干部,认为36条在05年已经是有过一个,现在是对原来老36条的一个翻版。其实两个36条既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核心理念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6条基本立场也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两个毫不动摇。如果说不同的话,旧36条,05年经济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暴露,对民间资本引导鼓励政策不清晰。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两个毫不动摇缺一不可,去年国家投资增长17%,民间投资是增长了27%,说明民间投资的空间很大。 36条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地位作用更加突出,新的36条深刻指出,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且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就业的扩大,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和谐稳定的保持。 第三,鼓励态度更加鲜明积极。这一次36条题目就是民字当头,重点就是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民营的概念出现了42次,民间的概念出现了60次,这不是简单的概念更新,是真正体现了依靠民间、注重民营的思想。有理由相信,优化国有、鼓励民营,会成为两个毫不动摇的代名词。 第四,内容更加具体可行。老36条提出了“非禁即入”的概念,但是如何进入缺少措施,因此落实有困难。新36条不仅重申了“非禁即入”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分别进入、引导进入、设置进入、保障进入等措施,鼓励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体制;规定政府的投资范围主要在市场不能有效的配制资源的领域和范畴,划清了政府与企业,国企与民企,民企与社会事业三大领域的投资界限。强调了制度性进入,标准型进入,民事性进入,使简单的进入为规制性进入。新36条是旧36条的一个升级版,不是一个简单的翻版。是浙江民营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再度发展的契机和动力,各地必须要认真贯彻好这个36条,而且要有配套措施。 (二)当前企业家对新36条的主要疑虑和担心 第一,红灯绿灯确定了,但是线路不清楚。大家都挤在一条通道上,等你分清了,红灯就亮了。第二,门票有了位置没有。允许进入的领域很多,甚至国防科技领域,保障性住房领域、金融机构,门票有了位置没有。就像看世博一样,门票早就卖完了,但要进馆很拥挤要排队。现在民营企业进入相关领域,票给你了,位置没有。剧场里一个空位都没有,过道上都站满人了你怎么进来。第三,你有位置了但是边缘化。第四,刚坐好位置说要重新整合洗牌,你又要被扫地出门了。所以36条是一个契机,我们可能要明白几个问题:第一,“已有”不等于“享有”,36条新政是公平机会,但并不是平均享有的,如果你不要人家就要了。第二,准入不等于进入。准入靠允许,进入要靠进去。第三,进入不等于常驻。持续和永久要靠不断的追加动力,不断的转型升级,36条的好处就是只给不断升级的企业。所以当前如何进入、创造进入成了关键问题,如何帮助进入成了政府部门基本服务的内容。 (三)民营企业进入不了的五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产权纯家族制,制约了企业投资领域的分布。二是资本的游动性和人员的移动性,限制了企业附着力的强度。浙江游资很多,民间资本很多,浙江每年的游资有一万亿,但是没有地方去。一方面是不准进入;另一方面,浙江的游资是游牧性的。既然政府规范了地方资源性不能去,那只能去找,把最本质的投机性、游牧性表现出来,就是一个“炒”字。所以浙江的民间资金是以“炒”为本质的,投机性、投资性,所以问题出得很多。所以浙江今后有几大问题,资金的游牧性和人才的移动性。现在浙江资金外流炒作,投机性很强,人才的移民化现在很严重。三是资产的纯物理性限制了企业被认同的高度。四是管理的规则限制了企业的融洽度。五是权力交换资源的潜规则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纯净度。 (四)工商部门下一步如何按照新36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服务 第一,要集中精力指导浙江企业进行产权调整。产权结构的家族制要尽快得到改善,产权的多元结构决定企业的决策视野和投资领域的宽度。在转型升级方面,在产权制度的社会化、混合型问题上要作出应有的努力。企业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股权流转,等等,都是为了促进产权结构的社会化和混合型。 第二,要大力培育资本市场。培育要用实招,民间资本充盈,但是组织性和联合性比较差,就是前面讲的游资,传统产业分离,企业家与本土附着力分离。我们的民资有很强大的投资性、投机性,会自由的进入炒作领域,一会儿风声水起,一会儿销声匿迹;要注意游资、移民、工潮、制造四个问题,是浙江民营企业今后必须要防止防范的方面。 第三,要指导和帮助企业积累信用资产。让企业的资产结构跟物理积累的单一性尽快转变为物理与知识产权共同建立的复合型,资产结构决定企业的高度。企业主与企业家的分野,就在于是不是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什么叫企业主,纯物理性的资产结构就是企业主,有厂房、有机器、有工人、有定单是一个企业主。如果有商誉、有品牌、有市场、有核心技术、有商业文明,就是企业家。所以我们今年倡导的全省民营企业读书活动,信用浙江,“人文浙商、书香民企”,强化浙江商人与众不同,就是考虑这一点。 第四,帮助企业建立人文性的员工管理制度。今年的民营企业的培训活动有两端,一端高层的民营企业家沙龙都设在高端的企业家,另外一端员工的培训。不能放弃员工培训,不能片面的简单的来追加工薪,而是要考虑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提升的前提下,来考虑提升工薪的比重。下一步可能会研究全系统做一个员工培训,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人文的、责任的、主人翁精神的这样一些员工非常重要。同时要建立人文性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人文性决定企业的凝聚力,不能把工人当做被动的机器,而是能动的权益人。民工荒演进到民工潮,其实是对持续的发展方式的挑战,非人文管理方式的挑战。在发展方式上过于依赖低劳动力成本,在管理方式上过分挖掘纯劳动人的本能。浙江这方面要好一些,主要是我们草根出身,善待民工,同时浙江有好的工资协商的工作制,有较好的民营企业党建经验。 第五,约束公权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运用,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要提高民营企业在这个方面的纯净度。公权力约束越紧,政府的公信力就越高,企业的纯洁度就越高,企业进入各种领域的障碍就越少。 三、关于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作为 6月29号,省委召开了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议。我们对这个问题知之不多,对生态文明的命题可能领会也不深。各地要认真贯彻全会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省委扩大会议的报告论述,是人类经历了从依赖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变化,相应的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目前正迈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所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个历史演进的客观要求。 (一)怎么样来理解生态文明? 第一,生态的本质是什么?是所有生物生存的自然状态,主要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生存状态。人与其他生物生存状态冲突,人与人的生存状态冲突,区域人与区域人之间,今人和后人之间的生存状态冲突,人与地球资源及其他星球资源的冲突,主要是忽略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性。省委报告当中讲到了,我们过去是征服自然,征服其他人群,个人主义、物质享受主义,空前绝后的人类的自卫的生存理念,现在我们逐渐在认识这些问题,所以这个理念是违背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现在越来越明晰,从GDP的反思开始,现在开始清楚真正的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才是科学的持续的发展。所以如果要把生态文明划分的话,自然生态:“碧水、绿野、蓝天”;人文生态:“中庸、淡泊、自省”;生产生态:“利用、节制、涵养”;社会生态:“和谐、平等、共享”;政治生态:“民主、法制、正义”。所以只有这样去理解,才可能对生态文明的概念会更加清晰,现在可能一般的说生态都是指自然生态,碧水、绿野、蓝天。所以我们在现在这个阶段理解生态文明是很必要的。 第二,我们对这个生态文明认识必须要深刻,生态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同步共生。生态文明不是一个地方一个人能做,区域要同步,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生存生态三位一体要同步共生。美国与英国对生态的问题是不一样认知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认知,中国和越南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浙江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认知也是不一样的,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生态问题上必须强调共生、共识、同步。有人不同步生态就糟糕。生态是共生、区域同步。 第三,生态要强调惯性递进。如果我们离开过去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来讲所谓的截然不同的生态文明是不科学的,是不辩证的。生态文明是一个递进关系,是一个惯性的调整。我们现在确确实实在工业生产方面,积累了一些文明,但是也与生态文明违背的,典型的就是“富士康”态;在资源开采方面,有不符合生态文明的,典型的就是“山西煤矿”态;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可能违背生态文明的最典型的就是农产品的转基因态;在城市建设违背生态文明的就是城市超大超高态。现在大家都在反思,城市过于集聚,是违反生态文明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引发反思、反省而出现的一种转型,一种惯性的调整和递进。所以现在必须要考虑好生态与生存的关系问题,如果你完全的纯粹的生态,就等于不能生存。为了生存得更好,可能要解决好持续的生态问题。同时,要解决好循环,再循环。我们现在反思,出了一些问题是觉悟之后自觉的调整和自主的升级,不能影响其他的过程中的文明生态,不能离开原有的基础来搞生态文明,也不能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过去的错误。所以我们的方向只有是循环。过去的发展和现在的循环式的发展是有区别的,引入生态文明理念以后我们来看,过去的发展主要强调变化,只要有变化就发展了,它的目的趋向是变化,它的形式是线形的,方向是向前的。这是我们过去没有引入生态文明的时候的一种发展理念。那么现在我们讲循环发展,循环的理念引入了生态文明的这个循环,现在我们的内核有要求、价值取向回复,不是变化;它的形态不是线形的,是环形的,会走到原来一个点上去。它的向度是向上的,而不是向前的。既然它环形态,并不是在原来的形态上和区间做一个围绕,它是往上走的。循环发展就是螺旋式向上。所以这一些都是我们理解生态文明的一些基本的向度。 (略) 工商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什么事?主要抓人文教育。过去做的行风建设、人文教育还是比较认真的,丰富多样的。人文教育着重要解决价值观问题,价值观问题不解决好,人文教育是没有依附的。最近,我带了20个民营企业家到太湖庙港大学堂听南怀瑾老师讲学,希望能够给企业家安装上一颗人文心,南怀瑾90多岁的高龄,他对浙江的民营企业讲了一个价值观问题。他说“天下财富”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皇粮国税不可或缺,二是盗贼所有,社会两极分化,必然要引发非理性分配,盗贼禁而不止,固有其一。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续,生老病死终有一用。四是灾害所有,水灾、火灾、灾害塌陷付之东流,所以不要心疼,本来这个钱救灾赈灾也是一部分。五是恶子所有,败家子,败绩败家不能一以贯之,富不过三代。所以你把财富关系想的这么通,把财富的去路搞清楚了,来路的追逐也没有必要再执着了。情绪冲动、情绪失落都可以得到散发,引而不发,发而中节的可能性就大了,因此只有散财的价值观才有散发的情绪场,这是南老说的。他说有些说财富守得这么牢干什么?他告诉企业家,经济发达的地方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最早战国时期经济最发达是山东临缁,后来唐代最发达是扬州,宋代最发达在福建泉州,清代末年才到上海吴淞。他讲三个观点,情绪要散发,最好不要发,不发谓之中,情绪要发出来但是要有节制,谓之和,致中和。所以情绪要散发,财富积累要散财,投资落脚点要散布。所以,在人文教育方面,要重建价值观,这个问题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