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技术1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4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电子产品与设备装配、调试及维修技术人员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信息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通信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和维修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电子整机中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功能与性能。

3. 理解常用功能电路的组成原理及性能。

4. 掌握典型电子整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分元件与功能电路的作用。

5. 了解电子整机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6. 掌握通信网络的组成原理及有关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最新技术。

7. 了解电子整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组织、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8. 了解电子产品营销知识。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

1. 具备收集和处理本专业相关信息的能力。

2.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并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1·

3. 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

4. 具备电子整机装配、调试、维修及电子产品检验能力。 5. 具备系统安装、调试及使用管理能力。

6. 初步学会通信网络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的技术和方法。 7. 学会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图和工艺文件。

8. 具备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9. 具备一定的电子与信息技术方面生产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 (三) 技能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 、英语水平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 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工证书、家电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书等,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三项;选修课主要是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每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供3年制和4年制参考选择。

(一) 文化基础课程 (必修)

1. 德育 (177~188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64~7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2·

(4) 哲学基础知识 (49~5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 (225~23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与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 (198~264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函数、向量与复数、几何、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概率与统计初步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六种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 英语 (252~256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体育与健康 (160~21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132~136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字、表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 物理 (102~136学时,含实验22~30学时)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力学、电学、振动和波、热学和光学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了解其基本应用、分析和运算方法。

(二) 专业课 (必修)

8. 电子工程制图(60~68学时)

理解电子工程图的投影原理,了解图样表达方式的种类和方法,了解机械制图、电气制图

·3·

的国家标准,了解尺寸标注、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标注的方法;能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能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9. Qbasic (60学时,含实验20学时)

了解Qbasic语言的基本知识,理解程序设计语句、函数、数组和制图功能及应用方法,理解排序、查找、字符处理、方程求解与迭代等基本算法;能使用Qbasic语言编写简单应用程序,能画出程序流程图,能对程序进行正确性测试,对发现的错误加以纠正;能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级水平对Qbasic语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

10. 机械基础 (60学时,含实验8学时)

了解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牌号与用途;了解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机械运动基本原理;了解常用机械和机械零件的种类、性能,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仪器与工具。 11. 电工基础 (109~120学时)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各种电子元件的特性与作用;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特性;了解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能对给定的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能绘制信号的波形图,掌握中级以上装配电工应知理论知识。

12. 电工基础实验 (47~60学时)

了解电工仪器、仪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常见电工仪器、仪表,能运用电气测量技术检测调试一般电路;能对测量数据进行一般的处理,能绘制实验曲线;了解与电工基础相关的技术规范;能对一般的电气线路进行故障分析与排除,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13. 多媒体技术 (45~60学时,含实验10~15学时)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技术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能正确使用常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 14. 电子线路 (165~180学时)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外特性,并能正确选用;理解各种基本的模拟与数字单元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能定性分析各种常用电子线路,并能说明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能计算简单电子线路的参数;了解通用集成电路的性能特点,能画出常用IC应用电路;能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及有关资料并合理选用。

15. 电子线路实验 (75~90学时)

能熟练操作各种常用电子仪器;能熟练搭接实验电路,并用各种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的各种参数进行检测与调试;能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能绘制各种测试曲线;能分析并排除电路故障;能编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16. 企业管理 (60学时)

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方法;了解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的基本方法与简单的决策方法,并能编写调查报告;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计划和控制、流水生产、技术定额的制定和工艺管理的方法;了解产品开发的有关内容;了解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抽样的方法;了解质量体系的建立方法和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思想,了解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7. 专业英语 (60~68学时)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和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增加专业词汇的积累;能借助

·4·

词典翻译一般难度的英文资料;能用英语书写个人推荐信、专业介绍等简单的应用文;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方面的交流。

18. 电子整机原理 (102~105学时,含实验12学时) 本课程按电子整机产品类型分为三个选用模块。 (1) 音响设备

了解音响设备中常见电路的用途、组成并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音响技术中特殊元器件或部件的用途、构成及工作原理;能识读音响设备的典型整机线路图;能合理选购、搭配及布置音响设备;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数字视听设备

掌握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组成原理;了解光盘机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特点;了解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能读懂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3) 彩色电视机 理解电视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色度学基本知识;了解电视信号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了解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路的功能;理解PALD制彩色电视的编码和解码原理;理解彩色电视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彩色电视机主要元器件、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了解电视机一般附属电路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具备测试彩色电视机元器件、单元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能读懂典型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彩色电视机的有关新技术。

19. 数字通信技术 (60~75学时,含实验8~12学时) 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概念,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对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了解现代通信技术;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的一般处理方法;能画出数字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初步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及交换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工作特点及相关的网络协议;具有检测通信设备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

2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75~85学时,含实验8~16学时) 了解单片机技术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熟悉MCS-51单片机芯片的基本功能和典型应用实例;能正确操作、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能说明常用指令、寻址方式、接口的特点及用途;初步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调试、检测、维修的能力。

21.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 (60学时,含实验8学时)

具有环境条件对电子产品性能影响的概念;初步建立产品可靠性的概念;具有电子设备的三防、热设计、减振、屏蔽的基本知识;具有元器件布局、走线的知识;具有按结构工艺要求设计印制线路板的能力;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要求,并初步具备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能力;能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工艺分析;具备组装、调试中等复杂程度电子整机的基本能力。

22. 电子测量仪器 (68~78学时,含实验10学时)

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

·5·

作原理,理解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能阅读电子测量仪器说明书;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能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维护。

23. 移动通信设备 (65学时,含实验10学时)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无线寻呼信号的编码格式;理解无线寻呼系统、数字双频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结构,了解这两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能正确分析一种常见机型的BP机、数字双频手机的电路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工具和仪器设备。

(三) 集中实践项目(必修)

24. 电子整机装配实习 (90学时)

了解常用元器件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及基本特性参数,能正确检测、合理选用常用元器件;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子整机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其新技术、新工艺;了解表面安装技术;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仪器仪表及专用装接设备;掌握电子整机手工焊接、装配、调试、装接检验的基本技能;能读识电子整机生产的技术文件。

25. 钳工实习 (30学时)

能按初级钳工的规范要求对工件进行锯割、锉削、划线、钻孔、攻丝、套扣、套形、装配,能熟练使用千分尺、卡尺、角尺等常用量具。

26. 电工技能训练 (30~60学时)

能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绝缘,能正确进行照明灯具、开关及插座的安装;初步学会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初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安全知识;了解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了解常用低压电器元件和一般设备的型号、规格与功能;了解与电工技能相关的技术规范。

27.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习 (60学时) 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子行业应用EDA技术的概况;进一步理解电子线路的电路构造、原理和特性;了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原则和制作工艺;能正确使用EDA工具软件;能绘制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原理图和印制线路板图;能对简单的电子线路进行仿真设计。

28.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60~120学时)

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能阅读电路原理图、PCD图;能借助手册查阅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有关数据;能正确选择使用元器件和材料;能熟练安装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调试;能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电路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能对所制作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并提出改进意见。

29. 电子产品检验实习 (30学时)

了解标准体系的原理;了解电子产品检验的一般概况、检验标准(GB和GB/T) 及方法;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理解典型电子整机产品性能指标检测方案;能正确处理测试数据和填写规范的检验报告。

30. 电子整机维修实习 (90学时)

·6·

理解典型电子整机①的基本原理及各部分电路工作原理,能读懂整机电原理图、印制电路图和装配图;能叙述典型电子整机的一般维修方法和各部分的维修流程,能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能熟练运用各种维修方法与技巧查找并排除故障,掌握常用维修工具和仪器设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能熟练拆装实习用整机;能注意维修安全;能正确填写维修报告。

31. 单片机应用综合实习 (60~90学时)

了解单片机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能说明单片机编程的一般方法;能熟练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能用汇编语言编制并调试一般的程序;能用单片机实现对典型应用电路的控制。

32. 岗位综合实习 (360~540学时)

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使专项技能的熟练程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企业的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了解电子整机生产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生产工艺要求,能编写生产实习报告或产品设计论文。

(四) 集中实践项目 (选修) 33. 有线电视安装实习 (30学时) 了解CATV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CATV网络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CATV系统部件的功能、用途和技术指标;了解CATV网络系统传输线(电缆、光缆等) 的特性;初步具备CATV网络系统的工程设计能力;能熟练阅读和分析CATV网络系统工程图,并具有分析和排除网络故障的能力;能灵活运用CATV系统部件,并能借助仪器仪表判断部件的好坏;能熟练运用仪器对CATV系统进行测试、维护和管理。

34. 电话机维修实习 (30学时) 理解电话机的基本原理及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能读懂电话机的电原理图、印制电路图和装配图;能叙述电话机的一般维修方法和各部分的维修流程;能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能运用各种维修方法与技巧查找和排除故障,并能正确填写维修报告。

35.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习 (30学时)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与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与性能;能正确装配计算机软件、硬件并进行调试;能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一般性故障进行维修。

36. 移动电话维修实习 (30学时)

了解移动电话硬故障、软故障的一般维修方法和维修流程,能排除一些常见故障;熟悉BP机的改频、写码原理并能正确操作。

(五) 选修课程

37. 文学艺术欣赏 (30学时) 本课程可从以下三项中选择:

(1) 音乐欣赏

了解简谱与五线谱乐理知识;了解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了解常见歌曲与乐曲的体裁;了解中西常见乐器;能理解音乐语言,领会歌曲内容。

(2) 美术欣赏

典型电子整机的选择应与电子整机原理课程选用的电子整机产品类型基本一致。

·7·

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了解美术的基本特点和种类;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等常识;了解美术作品常见的几种表现方式;能赏析中外名画,能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进行欣赏。 (3) 诗词欣赏

了解诗词的特点及一般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理解各个历史时期名家名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流露的思想感情;了解诗词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各种流派的风格特点;了解诗词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8. 会计学基础 (30学时)

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核算体系的一般内容和具体方法;理解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能编制工业企业主要会计报表。

39. 市场营销 (45学时)

了解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理论;理解企业的四种主要营销策略。 40. 英语口语 (60~68学时)

能听懂比较规范的英语日常生活用语;能进行一般的英语会话,能用英语简单描述企业情况和工作环境、介绍产品和工艺、询问或回答商业信息。

41. 办公自动化 (51~60学时,含实验20学时)

理解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和意义;能建立一套基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掌握传真机、复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现代办公设备,能排除传真机、复印机的常见故障。

42. 材料与元件 (30~60学时)

了解常用的电子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阻容元件的种类、特点及应用,阻容元件的命名、标识;了解电感元件、电接触件的应用;掌握晶体管种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常见各类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理解传感器件、显示器件、压电器件、电声器件的原理及应用;了解SMC/SMD的特点;结合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特点理解其应用的要求;掌握基本的实际应用电路。 43. 开关电源 (30学时,含实验10学时)

理解开关电源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技术特点;了解开关电源技术中功率变换器(DC/DC变换器) 的架构及工作原理;了解PWM开关变换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技术指标;了解开关电源最新软切换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能叙述开关电源的特点、指标及工作过程;会简单估算主要无器件的技术参数及电源功率、效率;能分析比较常用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并会利用常用或专用设备维修开关电源常见的故障。

44. 化学 (60学时,含实验10学时)

理解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一些重要元素的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化学与社会(能源、材料、环境、生活等) 的关系。

45. C语言 (60学时,含实验30学时)

了解C语言的特点和应用;理解C语言的语句、数据类型和各种函数;能用C语言进行简单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46. 公共关系 (26~34学时)

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和实施步骤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

中公共关系的作用;能进行简单公共关系的策划;了解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方法。

47. 英语资料阅读 (51~52学时)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般语法现象;能借助字典正确翻译电子类科普性英文资料,译文简明扼要、格式正确。

48. 计算机网络基础 (52~68学时)

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要领和网络协议的含义;了解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交换方式。

49.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52学时,含实验8学时)

理解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内涵、对象、特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现代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分类、特点及外特性;了解国内外最新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能画出各类变流装置的组成框图及部分主要功率变换电路的模型;能叙述整流、逆变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与电气要求;能简要说明交流电机调速的方式及变频调速的特点;能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类型与指标的UPS系统。

50. 智能仪器 (52学时,含实验4学时)

理解智能仪器的概念;熟悉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框图,并指出各组成框图模块的作用;了解智能仪器中典型接口电路、A/D与D/A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正确操作与使用智能仪器。

51. 程控交换技术 (52学时,含实验4学时)

理解程序控制基本原理、数字交换原理;了解程控交换机的中继配合;能画出程控交换机的硬件、软件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框图的功能。

52. 新技术讲座 (52学时)

了解电子与信息产品、生产工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技术。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表1 4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注:机动时间可以用来安排其他的教学活动,如军训、劳动或专业实践等。

表2 3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9·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表3 4年制理论教学安排

·10·

续表

·11·

表4 4年制集中实践教学安排

表5 3年制理论教学安排

·12·

续表

·13·

表6 3年制集中实践教学安排

·14·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主干专业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6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电子线路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路的基本仿真设计能力和印制线路板的设计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技术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电子行业应用EDA技术的概况。

3. 进一步理解电子线路的电路结构、原理和特性。 4. 了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原则和制作工艺。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使用EDA工具软件。

2. 能绘制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原理图和印制线路板图。 3. 会对简单的电子线路进行仿真设计。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规范操作的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5·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绪论

1. 了解EDA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与应用概况,了解常用EDA软件,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 了解电路仿真和PCB辅助设计在EDA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 电路仿真软件基础

1. 了解仿真软件基本界面和帮助信息。

2. 掌握文件打开与建立、元器件操作、连线、文件存盘与退出、查看分析结果和电路图输出等基本操作。

3. 理解子电路的含义及功能,掌握子电路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三) 仿真虚拟仪器使用

1. 了解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扫频仪、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和逻辑转换仪等虚拟仪器的面板功能。

2. 掌握电路仿真虚拟仪器的参数设置、连接、显示调整以及测量结果记录等方法。 (四) 电路仿真分析与设计

1. 掌握仿真元件参数的设置方法及器件的替换方法。 2. 了解仿真软件的重要分析方法对电路设计的作用。

3.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分析、AC分析、瞬态分析、参数扫描分析等常用分析方法。

4. 了解常用器件建模过程,了解在互联网上获取新器件仿真模型的方法,并将其引入仿真软件中。

5. 了解晶体管、常用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建模方法及过程,了解常用新器件的模型收集方法。

6. 了解仿真结果的应用方法。

7. 了解将仿真结果进行再处理和应用到技术文档中的方法。

8. 了解电路网络表文件与印制线路板设计之间的联系,加深对EDA技术的理解。 (五) 印制线路板基础知识

1. 了解印制线路板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制作工艺。 2. 了解印制线路板设计的基本过程。 3. 理解印制线路板布局原则。

4. 理解印制线路板布线原则。 (六) 原理图编辑

1. 了解原理图设计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各种编辑器。

·16·

2. 掌握原理图设计软件的启动、文件管理、工作环境设置。 3. 掌握原理图设计软件的电路元件、电源、I/O端口的放置与连接。 4. 理解总线、网络标号的概念,掌握总线的应用。 5. 理解层次图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层次图的应用。

6.

理解电气规则检查的作用,掌握电气规则检查的方法。

7. 理解网络表文件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网络表文件和元件清单的生成方法。 8. 掌握元件的设计方法。

9. 了解原理图输出参数的设置,掌握原理图的输出方法。 10. 学会原理图编辑的文件操作、元件调用和连线操作。 11. 学会总线和网络标号的应用。 12. 能绘制原理图。 (七) PCB设计软件 1. 了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流程。

2. 理解原理图、网络表和PCB元件之间的匹配问题。 3. 掌握网络表文件的修改方法。

4.

理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规则,掌握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基本规则。

5. 掌握印制线路板手工布线的方法。 6. 掌握印制线路板元件设计。

7. 掌握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及修正的方法。 8. 了解印制线路板设计规则检查方法。 9. 掌握印制线路板图形的输出方法。 (八) CPLD工具软件

1. 了解CPLD器件的应用。

2. 了解CPLD工具软件的特点和功能。

3. 了解CPLD的设计过程和定义器件逻辑功能的方法。 4. 了解CPLD的熔丝图文件的作用和写芯片的方法。

实践训练项目

(一) 电路仿真基本操作

掌握仿真元器件的调用、连线及文件的基本操作。 (二) 单管放大电路测试

掌握正确使用基本仪器、仪表测试单管放大电路的方法。 (三)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测试

掌握示波器、扫频仪的使用方法和电路的调试方法。 (四) 数码显示电路测试

掌握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测试数码显示电路的方法。 (五) 运放组成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17··

掌握电路的基本设计和调试方法,了解传输函数分析方法。 (六) OTL功率放大电路测试

1.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元件故障的模拟方法。 2. 了解理想元件与实际元件的差异。 (七) LC正弦波振荡电路参数分析

掌握瞬态分析与参数扫描分析等分析方法。 (八) 计数器电路

掌握常用数字器件和数字仪器的使用以及电路的调试方法。 (九) A/D转换器的应用

理解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 (十) 电子密码锁报警电路设计 提高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能力。 (十一) 简易振荡电路的绘制

掌握原理图编辑的文件操作、元件调用和连线操作。 (十二) 接口电路图的绘制

理解总线和网络标号的意义,熟悉原理图的绘制。 (十三) 层次式电路图的绘制

理解层次图的概念和应用场合,掌握层次图的绘制。 (十四) 原理图库元件的制作 掌握原理图元件的设计方法。

(十五) PCB软件的基本操作

掌握PCB设计的文件操作、元件调用和连线操作。 (十六) 单面印制线路板的制作

理解布局、布线规则,能手工绘制印制线路板。 (十七) 双面电路板的制作

1. 掌握网络表文件的调用与修改、自动布局及布局调整。 2. 学会设置布线参数,掌握自动布线方式设计印制线路板。 (十八) 元件封装的制作

掌握印制线路板元件封装图的设计。 (十九) 实验板的认识和在系统编程

了解CLPD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的基本设备。 (二十) 基本逻辑实验 初步掌握简单逻辑设计。 (二十一) 基本时序实验 初步掌握简单时序设计。 (二十二) 流水灯实验

进一步提高时序设计的能力。 (二十三) 设计文件输出实验

·18·

学会输出设计文件的操作方法。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 明

1. 本课程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交叉进行。

2. 本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内容拆为两部分,电路仿真(EWB) 部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低频电子线路等课程之后开设,可以与数字电路课程并行;印制线路板设计(PROTEL) 部分在介绍整机电路之后开设。

3.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本课程的学时外安排1周的综合实习,将电路仿真设计、印制线路板设计、元器件选择及成品焊接、调试、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9·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基本要求

(76~8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工作原理,具备基本的单片机应用与开发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单片机技术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3. 熟悉MCS–51单片机芯片的基本功能和典型应用实例。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操作、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

2. 能说明常用指令、寻址方式、接口的特点及用途。

3. 初步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调试、检测、维修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基础知识

1. 了解单片机的概念、应用及发展趋势。

2. 理解数制的概念,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及加、减、乘法运算规则,理解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3. 了解码制的概念,理解原码、反码和补码的定义、带符号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20·

减法可转化为加法进行运算的原因。

4. 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指令及执行过程。 5. 了解单片机技术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 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

1. 了解MCS-51单片机系统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2. 了解MCS-51单片机P0~P3口内部结构、输入/输出方式、驱动能力和用途,了解P0~P3口作为输入引脚使用的条件。

3. 了解存储器资源及扩展方法、程序存储器种类、容量及使用方法,掌握8051CPU与EPROM、EEPROM、FlashROM等类型存储器芯片的连接方法、地址空间。

4. 理解特殊功能寄存器种类及映象地址、复位后初值、内部数据存储器容量、地址空间、用途、分配规则、通用寄存器组与内部RAM存储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切换方法。

5. 了解堆栈概念及堆栈指针SP的初始化过程。 6. 掌握8051与SRAM存储器的连接方法。 7. 理解内部RAM、外部RAM读写方式及可用的寻址方式。

8. 了解MCS-51操作时序,理解时钟电路的构成,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

9. 理解复位方式、复位电路的组成、单片机对复位信号的要求、复位期间和复位后各I/O端口的状态、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初值、复位对内部RAM的影响。

(三) 指令系统

1. 理解寻址的含义,了解常用的寻址方式及其寻址过程。

2. 理解MCS-51指令格式、功能及用法。

3. 能熟练实现内部RAM、特殊功能寄存器、外部RAM、程序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指令,并了解其寻址方式和算术运算指令执行后对有关标志位的影响。

4. 掌握短跳转指令中目标地址的计算方法。

5. 理解MCS-51汇编语言程序的组成和基本结构:顺序、无条件转移、条件转移、循环、查表、散转,理解主程序、子程序及中断服务程序结构。

6.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编辑、汇编(机器汇编) 、运行调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手工汇编。 (四) 中断、定时/计数器、串行口

1. 了解CPU与外设之间数据传输的三种方式,掌握中断、初始化、查询和中断程序的编制,理解中断响应条件、响应过程和外中断服务程序结构。

2. 理解定时/计数器作用、工作方式,掌握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1、2的初始化方法和简单应用方法。

3. 了解串行通信概念,理解8051内部串行口工作方式和应用实例。 (五) I/O接口电路

1. 了解扩展I/O口的必要性,掌握利用锁存器、触发器芯片扩展I/O口的方法,掌握I/O端口地址、读写指令。

2. 了解8155、8255可编程I/O扩展芯片的内部结构、引脚功能,理解利用这两块芯片扩展MCS-51单片机I/O口的方法(硬件连接与初始化) 。

·21·

3. 了解LED发光二极管的特性,掌握单片机与LED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接口电路设计方法(驱动器件、工作电流的选择以及显示驱动程序结构)。

4. 了解LED数码显示器件内部结构、引脚排列、种类,掌握LED数码显示器件静态显示驱动电路与驱动程序设计方法,理解软件译码驱动电路中显示字符与笔段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动态显示驱动方式与驱动电路、驱动程序,了解刷新频率、LED驱动电流与显示亮度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5. 了解键盘按钮结构和工作方式,掌握简单键盘电路的设计方法,理解矩阵式键盘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键盘扫描程序的设计方法。

(六) A/D、D/A转换电路

1. 了解A/D、D/A转换器工作原理。

2. 掌握典型A/D、D/A转换器与MCS-51接口电路和转换程序编制。 (七) 单片机应用系统

1. 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及其开发过程、手段和工具。

2. 了解单片机仿真机的功能,掌握使用方法。 3. 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调试和维修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的特性和用途及其与单片机之间的接口电路。 5. 了解单片机与继电器之间的接口电路。

选 用 模 块

(一) 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

1. 了解掉电保护的作用和实现方法。

2. 了解MCS-51系列兼容和嵌入式单片机芯片的功能。 (二) 指令系统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 中断、定时/计数器、串行口 1. 了解外中断扩展方法。

2. 了解8052系列单片机内定时/计数器2的功能和方法。 (四) I/O接口电路

1. 了解LCD显示器内部结构、工作原理。 2. 了解LCD显示器驱动方式。 (五) 单片机应用系统

1. 了解单片机在全自动洗衣机中的应用。

2. 了解单片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的例子。

·22·

实践训练项目

(一) MCS–51单片机芯片

1. 认识MCS-51单片机芯片引脚功能及排列。

2. 了解仿真机功能及连接。

3. 能用逻辑笔测试复位期间和复位后各I/O引脚的状态。 4. 能用逻辑笔判断单片机芯片是否正常工作。

(二) 复位及复位电路

1. 理解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及MCS-51CPU对复位信号的要求(复位脉冲极性、边沿及最短的持续时间)。

2. 学会在仿真机上读出特殊功能寄存器和内部RAM的方法。 3. 理解复位操作对特殊功能寄存器、内部RAM的影响。

(三) 仿真机使用

1. 了解仿真机的基本功能。

2. 掌握指令码输入、编辑(包括指令码插入、删除、搬移等)、运行(断点设置方法及单步执行) 的基本操作。

(四) DBUG软件操作

学会利用DBUG软件在PC机上进行汇编语言程序的编辑、汇编、反汇编、装载、在线仿真运行及连机调试的基本操作。

(五) 定时/计数器及其应用

1. 理解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学会定时/计数器初始化方法。 2. 了解中断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六) 串行口

掌握串行通信的电路连接方法及其编程要领。 (七) 按键输入和LED灯显示

掌握独立式按键输入和LED灯显示输出的电路连接方法及其编程方法。 (八) LED数码管显示

1. 了解LED及驱动电路的特性。

2. 能正确连接LED电路。

3. 掌握LED数码管动态显示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 (九) A/D、D/A转换

1. 了解A/D、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与ADC0809模数转换器、DAC0832数模转换器接口电路原理及相关程序设计方法。

(十) EPROM编程固化

1. 掌握EPROM擦除器的使用方法及EPROM芯片擦除的操作。

·23·

2. 掌握在仿真机或通用编程器上对EPROM芯片写入、校验的操作。

四、学时分配建议

表1 76学时分配建议

表2 86学时分配建议

·24·

五、说 明

1. 建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

2. 本课程共有10个实践训练项目,实际安排时可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型号、数量作调整。 3.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可根据需要安排1~2周单片机应用实习。

·25·

电子产品检验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3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电子测量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电子产品检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学生树立标准与规范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标准体系的原理。

2. 了解电子产品检验的一般概况、检验标准(GB和GB/T) 及方法。 3. 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 理解典型电子整机产品性能指标检测方案。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熟练地规范操作常用测量仪器对电子整机进行检测。 2. 能正确处理测试数据和填写规范的检验报告。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培养学生严格按照规章和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 2. 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保证意识。 3. 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电子产品检验概述

1. 了解标准体系的原理。

2. 了解电子产品检验在电子产品生命周期(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和维修过程) 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电子产品检验的一般流程。

4. 理解电子产品检验中规范和标准的作用。

·26·

(二) 产品检验工艺范例

1. 了解若干典型电子产品性能指标检验工序,并能参照相关企业范例读懂其工艺手册。 2. 理解工序操作指导和检验报告的内容。

3. 理解规范操作和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意义。 (三) 测量方法和技术条件标准

1. 掌握若干典型电子产品性能指标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2. 理解国家标准的含义。 3. 了解检测方案和步骤。

(四) 检测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1. 掌握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熟悉检测仪器的操作规程。 (五) 检验测试工装介绍

1. 了解生产环境测试工装的概念。

2. 掌握若干典型电子产品性能指标测试工装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具备维护测试工装的初步能力。 (六) 产品检验

1. 能熟练使用检验环境。 2. 能按标准要求进行项目测试。 (七) 检验报告

1. 能正确处理测试数据。 2. 能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3. 能编制规范的检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建议

·27·

五、说 明

1.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1周,计30学时,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学时用于增添教学内容和提高技能熟练程度。

2. 本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宜安排在电子整机原理、电子测量仪器等课程教学之后。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动手能力,能力的训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 本课程不强调测试环境的仿真,强调对标准概念的了解、对检验任务的理解和按照标准规范工作的过程训练,因此实习检验对象应以学生熟悉的电子整机产品为主,推荐以简单电子整机产品为检验对象(如收音机、收录机、CD机及低频信号发生器等) 。若干检验项目可以分组形式进行,采用循环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检验岗位。

4. 考核采用平时检查和实习报告检查结合的方式,从执行标准规范、掌握检验工艺、熟练使用检测仪器、正确填写和分析检验报告、工作态度和作风等方面考核。

·28·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教学基本要求

(6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子设备结构的一般基础理论和简单结构工艺知识,对中等复杂程度电子设备的结构和加工工艺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线路知识与结构工艺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环境条件对电子产品性能的影响。 2. 了解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特点。

3. 了解电子设备的三防、热设计、减振、屏蔽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电子设备元器件布局、走线的基本要求。 5. 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要求。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具有按结构工艺要求设计印制线路板的能力。

2. 初步具有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能力。 3. 能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工艺分析。

4. 具有中等复杂程度电子整机组装、调试的基本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9·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基础知识

1. 了解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的发展了解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特点。和提高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措施。

2. 了解工作环境、使用环境、生产工艺等方面对电子设备性能的要求。

(二) 电子设备的防护设计

1. 了解防潮湿、防霉菌、防烟雾的方法。 2. 了解散热的方法及提高散热能力的措施。

3. 了解整机中功率晶体管及集成电路芯片的散热原理及过程。 4. 理解减振和缓冲的基本原理,了解常见减振、缓冲的措施。 5. 理解电磁干扰的屏蔽原理,了解屏蔽结构、安装形式。 (三) 电子设备的元器件布局与装配

1. 理解电子元件的布局原则,能分析典型元器件的布局。 2. 掌握布线原则、方法,了解扎线工艺。

3. 了解地线、馈线干扰的抑制方法。 4. 理解电子设备连接方法及工艺要求。

5. 理解表面安装(SMT)技术,了解微组装(MPT)技术。

(四) 印制线路板的结构设计和组装工艺

1. 理解印制线路板设计的一般原则,了解印制线路板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了解印制线路板散热、减振、防干扰的基本措施。 3. 掌握印制线路板的组装工艺。

(五) 电子设备整机装配和调试工艺

1. 了解电子设备整机装配原则与工艺过程。 2. 了解电子设备整机调试技术和自动调试方法。 3. 了解电子产品一般性故障的检测手段及分析方法。 (六) 电子设备技术文件的编制

1. 了解产品分级及设计文件分类。

2. 了解电子设备整机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方法和要求。 3. 了解工艺文件的格式,掌握其填写方法。

4. 了解设计文件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及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 。 (七) 电子产品的微型化结构

1. 了解微型化电子产品的结构特点。

·30·

2. 了解微型化电子产品解剖的结构分析方法。 (八) 电子设备整机结构 了解电子产品的整机结构设计。

实践训练项目

(一) 典型电子设备的解剖

1. 能正确拆装简单电子设备。

2. 了解散热、屏蔽及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二) 印制线路板设计

1. 能根据结构工艺要求绘制印制线路板导电图。 2. 能绘制印制线路板装配图。 (三) 工艺文件编制

能按规范要求填写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等工艺文件。 (四) 观察自动焊接及表面安装过程

了解工厂流水线生产过程及自动焊接工艺的实现。

四、学时分配建议

·31·

五、说 明

1. 本课程的内容多、范围广,应突出重点,着重于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分析以及典型结构的介绍,主要讲授电子设备技术条件的有关结构与工艺知识,不涉及过多的结构设计与有关计算。

2. 本课程的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结合一至二种电子设备实例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可能情况下组织学生进厂参观,增强感性认识。

·32·

专业英语教学基本要求

(60~6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提高阅读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增加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和构词法的基本知识。 2. 增加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难度的英文资料。

2. 能用英文书写个人推荐信、专业介绍等简单的应用文。 3. 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方面的交流。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翻译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和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等六个方面。

(一) 词汇

1. 在普通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再增加800个左右的专业词汇,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各种电子元器件、电工及电子线路、仪器仪表及维修、计算机及通信、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名称及其他常用英语词汇。

2. 掌握40个左右常用词根和词缀,具有根据构词法识别派生词的基本能力。

(二) 语法

1. 进一步巩固普通英语的语法知识和技能。 2. 掌握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

(三)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 能借助词典阅读一般的专业英文文章,阅读速度每分钟20~30个词。

·33·

2. 能运用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如概括中心大意、寻找关键词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 翻译能力训练

1. 以英译汉为主,能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借助词典翻译一般的专业文章,理解基本准确,译文通顺。

2. 笔译速度每小时100~150个词。

(五) 写作能力训练

1. 了解常用应用文如自荐书、专业介绍、产品说明书等文件的格式和编写方法。 2. 能用通顺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运用规范。 3. 每小时能写出80个词的短文。 (六) 听说能力训练

1. 能听懂简单的专业方面的介绍。

2. 能进行简单的专业方面的英语交谈。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 明

1. 实施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应以专业类短文为基本单元,短文的选择要从词汇、语法等方面考虑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各项内容的训练可穿插进行。

2. 应注重学生课外学习的作用,每个单元要安排一定量的阅读、翻译等课外训练。

3. 测试是检查学生英语水平和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测试要注重平时测试和终结测试相结合。测试的形式以笔试为主,可分闭卷和开卷,闭卷测试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卷测试以与课文相关的专业文章的阅读理解和翻译为主,以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此外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面试,以检查学生的听说能力。

·34·

移动通信设备教学基本要求

(6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设备维修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常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3. 了解无线寻呼信号的编码格式。

4. 理解无线寻呼系统、数字双频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结构,了解这两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分析一种常见机型的BP机、数字双频手机电路的工作原理。

2. 能正确使用常用移动通信检测工具和仪器设备。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培养规范操作的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移动通信概论

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

2. 了解无线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3. 了解移动通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5·

(二) 无线寻呼系统

1. 了解无线寻呼的发展概况、基本过程、业务种类。 2. 理解典型无线寻呼系统的工作原理。 3. 了解典型寻呼台设备的特点及作用。 4. 了解无线寻呼网的网络结构和技术要求。

5. 了解POCSAG寻呼码、FLEX高速寻呼码的构成及其特点。 (三) 无线寻呼接收机

1. 了解寻呼机的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2. 理解寻呼机的工作原理。

3. 理解寻呼机基本电路及部件如接收天线、变频、液晶显示器、电池电压监测、直流升压等电路与器件的工作原理。

4. 能对常见数字寻呼机电路进行分析与调试。

5. 了解常见寻呼机典型故障的基本分析方法、改频入网技术及寻呼机编码过程。

(四) 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1. 了解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发展概况和网络结构。

2. 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交织、跳频、锁相、GMSK数字调制与解调、号码识别和安全保密等技术的基本原理。

3. 了解时分多址的帧结构和信道类别。

4. 了解频率配置方法、呼叫和越区切换过程、网络接口与信令,了解系统对手机的激活、分离和定位等技术。

5. 了解GSM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设备的特点及作用。 (五) 数字移动电话机

1. 了解数字移动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2. 了解SIM卡的功能、特点、结构和类型,了解SIM卡中的数据和参数、SIM卡的存储器管理结构。

3. 了解数字手机的编程方法与测试指令功能。

4. 了解数字手机的基本检修方法及检修注意事项。

实践训练项目

(一) 拆装及测试BP机 1. 会正确拆装BP机。

2. 认识BP机中的主要元部件并能说明其作用。 3. 会测试BP机的主要信号。

(二) BP机改频

1. 会对BP机改频。

2. 会使用编码器读、写BP机编码插件中的有关参数。

·36·

(三) 拆装及测试数字双频手机 1. 会拆装数字双频手机。

2. 认识手机电池、SIM卡及手机中的主要元部件。 3. 会测试数字双频手机的主要信号。 (四) 数字手机检修仪或维修卡的使用

1. 学会使用检修仪或维修卡免开机检测数字手机。 2. 能解读手机密码。 (五) 检修数字手机故障

1. 了解数字手机的一般检修方法。

2. 会检修数字双频手机的一般性故障。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 明

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学生参观无线寻呼台和GSM基站,以增强学生对无线寻呼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认识。

·37·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供参考)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

专业设置要以社会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为依据,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论证。把相关行业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转化为课程教学门类,以便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所具备的文化层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教学。

二、专业教学组织

1. 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和教学管理需要,专业教学管理机构可按以下方式构建:

其中,实践性教学纳入相应的教研组管理,这将更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有利于教师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也可采用以下方式构建:

2. 专业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 教研组长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实训组长应有3年以上的相关企业技术工作经历或有“双师”证书。

·38·

三、专业师资配备

1. 专业教师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的教师任职资格,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2. 以每年招收2个班为基数,本专业的教师人数应不少于8人,其中专职教师应不少于6人;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应大于1∶2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不低于40%,高级职称人数不低于20%。

3. 本专业全部课程中60%以上的授课任务由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承担。

4.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可聘请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

5. 每年至少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双师”型教师数应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

四、专业教学设施

1. 本专业应配备物理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线路实验室以及电子产品装配、电子整机维修、钳工等实训室,同时还应至少配备一个能用于专门化课程实验的实验室或实训室。每个实验室或实训室均应达到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C级标准,并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条件。

2. 专业课主要实验设备种类齐全,至少应包括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高频信号发生器、高频毫伏表、示波器、稳压电源、频率特性测试仪、频谱分析仪、晶体管特性测试仪以及其他专门化所必备的专用仪器或设备。

3. 586及以上计算机数量不少于1台/ 8名 学生,并配有计算机仿真软件和印制电路板图绘制软件。

4. 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实验数的90%以上,其中实验自开率应不低于60%。

5. 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视听教材等,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

·39·

总数不低于40册/每位学生。

6. 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备有相应的专业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五、实训、实习以及实施产教结合场所

有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专业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的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六、教 学 文 件

1. 有所在地省市及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认可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学校有完整的实施性教学方案。

2. 有完善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40·

附录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研究与开发报告

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生产第一线,从事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所规定的内涵,它包括了无线电通信设备、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线路CAD/CAM技术等若干个专门化。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96—1998年的电子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30%(见表1),预计在今后的五年内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见表2),反映出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表1 电子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41·

表2 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势头,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根据电子工业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 000亿元的目标,预计“九五”期间新增利用外资至少要在30亿美元以上;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减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电子产品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极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以江苏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整个园区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17%,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而70%以上的员工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中专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原无线电技术专业)。近50年来,这个专业与我国的电子工业同步发展,特别是在近10年来,其学生规模、实践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了快速提高与加强,截止到1999年4月,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外,均有一所或数所电子中专学校,全电子行业共有46所中专学校,从事电子中专教育的教职人员计6 000余人,在校生达72 000人。据课题组对全国13个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调查,该专业的在校生达到8 015人,专业教师达到了264人。

1. 实践教学条件

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设备齐备,基本上达到了12组或24组的规模,专业课的实验设备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些差异;一些用于基本实践技能训练的实习场所的设备条件也都能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培训的要求;各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 师资队伍建设

·42·

各校的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30①,总体上看比例过小,专业教师紧缺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学校都采取了从企业、研究所外聘教师的做法,以缓解这个矛盾。应该说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做法。

师资结构总体上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在13所学校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的比例达到了80%,相当多的学校已超过了90%。各校对更高学历的专业教师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纷纷通过引进或培训来提高研究生学历或相当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从现在的调查结果看,13所学校264名专业教师中只有3名有硕士学位,预计到2003年能达到30名,这个比例仍小于其他一些行业,与电子信息这个高科技行业不相称,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培养仍应予以重视。

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的人数各校有很大的差异,年龄结构也有很大区别,一些专业历史长、规模大的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高,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成了专业师资队伍的主体。

在13所学校中,具有“双师”证书的教师占18.6%。各校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纷纷通过从企业引进人才或直接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工作、参与科研活动等手段来提高具有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师资条件。由于职称评定渠道的原因,教师要获得工程系列的职称还有一定的困难。

3. 教材建设

教材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起到了先进课程体系、教学经验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与推广作用。编写出版适用的综合化课程教材是课程综合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专业理论课的综合。打破传统的课程学科性,打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对各门课程的内容与知识点重新编排组合,以够用为度为原则,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新的课程。二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综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实践,又在实践中高效地掌握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的统一。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已成为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校都在组织进行专业课程的课件开发,既有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也有用于学生自学的课件,但鲜有较成熟的、真正适用的课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校力量单薄,缺乏既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师。与中小学的课件开发不同的是,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件的使用面较窄,缺乏市场吸引力,借助社会力量来开发不太现实,因此有必要进行各校同专业的联合开发与资源共享。

4. 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受到了各个学校的普遍重视,其发展速度超过了专业建设的其他各个方面。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实训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这些设施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非电子类专业课程如“机械基础”、“企业管理”、“钳工实训”的教师未计入。

·43·

三、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

1. 制订方案指导思想

(1) 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根据教育部教职成司[2000]1号和2号文件的精神,在深入调查社会需求各生源状况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2) 认真总结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与先进经验。

2. 制订方案的原则

(1)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本目标,加强德育和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 以认真的态度来调查分析本专业毕业生的从业岗位(群) 与业务范围,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据此确定知识与能力结构。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提高教学效率。

(4) 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3. 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原机械电子部中专电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无线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1990年12月) ,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作了如下描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较强实践能力的无线电技术专业的技术员,属于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具体的要求是应具有以下职能: 作为工程师的助手,能够协助工程师或在工程师指导下承担部分技术工作;作为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的联系人,能准确地理解工程师的意图,向技术工人作出说明并组织实施;能独立解决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是生产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技术骨干;也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的试制、调试、维修、计量、检验和其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由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化和电子整机产品集成化程度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相比在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以及辅助开发等方面处于劣势,相反地,由于企业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表3是某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一至两年后的工作岗位分布情况。

表3 1997—1998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分布

·44·

值得重视的是,四年制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中从事基层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工作的占有21.5%的比例,反映出企业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中选拔一线管理人员的倾向。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为: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与服务业,从事电子整机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简单电子产品开发、网络安装与维护以及一线基层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4. 知识与能力结构

电子整机生产企业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综合能力和专项技能方面提出的要求见表4(DACUM表)。

表4的各项综合能力与专项技能是由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企业技术人员在分析各种岗位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后汇总得到的,内容较全面,反映出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宽口径特点。根据对表4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分为四层,如表5所示。

表5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来自于对毕业生岗位的调查与对DACUM表的分析,概括起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的能力结构:

5.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所必需的课程的有机构成。课程体系不仅要包含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而且还应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求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构建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目标是为电子整机生产企业培养整机装配、调试、维修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他们应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课程体系中注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建立了具有电子类专业特

·47·

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48·

一级能力模块 二级能力模块

三级能力模块

一层:基础技能

二层:单项技能

(2) 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首先是打破学科型框框,从课程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

系与互动作用分析,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另外还参照毕业生调查表的统计结果(表6、表7),对一些较重要的课程分配较多的课时,对专业必修课进行课程综合化,对选修课进行课程模块化和小型化。

表6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 (样本数:75)

·49·

表7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 (样本数:77)

(3) 适应实行学分制的要求。近年来,职业教育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从生源情况看,学生在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增加;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由于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正在逐步形成,有更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其他学校进一步深造,同时毕业生面临的工作岗位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职校生毕业后的去向更加广阔。这些现象导致学校必须实行学分制这样一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a) 文化基础课程、学时分配比例等遵照有关文件执行; (b) 专业课程体系层次分明,各层之间相对独立,每一层面有相近的技术特征;

(c) 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构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必修课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层面的前后衔接,不要求进行课程模块化;

(d) 以专门化方向为主导设置限选课,限选课以拓宽、深化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行模块化,以利于学生的选修;

(e)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学生潜能或提高学生技能熟练程度为目的设置任选课,课程规模小,课程内容与要求实行模块化;

(f) 除了必修课要相对稳定外,选修课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50·

表8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51·

后 记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成果。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工作,是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组织下,由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承担,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用人单位、有关学校参与了方案的开发和审订工作。王钧铭同志担任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组负责人,姜振鹏、陈松、曾日波、涂相循、刘涛、韩春光、马彪、张遥、熊伟林、伍湘彬、冯国丽、王永奇、潘永雄、张志良、赵湘纹、朱华贵、赵杰、郭勇、陈玉兰、刘豫东、李学礼、李春雷、孙萍、尹丽丽、胡小丽、钟民湖、吴汉森、商敏红、俞宁等同志参加了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的调研和起草工作。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崔红珊、唐以志、李璞、刘启娴同志和河北师大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刘泽军同志承担了本方案的整理加工工作。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专项经费中对本方案的开发提供了资助,相关单位提供了配套经费。

值此方案出版之际,我们对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各项目承担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本方案开发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 者

2001年8月

·52·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4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电子产品与设备装配、调试及维修技术人员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信息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通信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和维修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电子整机中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功能与性能。

3. 理解常用功能电路的组成原理及性能。

4. 掌握典型电子整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分元件与功能电路的作用。

5. 了解电子整机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6. 掌握通信网络的组成原理及有关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最新技术。

7. 了解电子整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组织、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8. 了解电子产品营销知识。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

1. 具备收集和处理本专业相关信息的能力。

2.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并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1·

3. 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

4. 具备电子整机装配、调试、维修及电子产品检验能力。 5. 具备系统安装、调试及使用管理能力。

6. 初步学会通信网络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的技术和方法。 7. 学会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图和工艺文件。

8. 具备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9. 具备一定的电子与信息技术方面生产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 (三) 技能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 、英语水平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 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工证书、家电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书等,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三项;选修课主要是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每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供3年制和4年制参考选择。

(一) 文化基础课程 (必修)

1. 德育 (177~188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64~7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2·

(4) 哲学基础知识 (49~5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 (225~23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与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 (198~264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函数、向量与复数、几何、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概率与统计初步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六种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 英语 (252~256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体育与健康 (160~21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132~136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字、表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 物理 (102~136学时,含实验22~30学时)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力学、电学、振动和波、热学和光学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了解其基本应用、分析和运算方法。

(二) 专业课 (必修)

8. 电子工程制图(60~68学时)

理解电子工程图的投影原理,了解图样表达方式的种类和方法,了解机械制图、电气制图

·3·

的国家标准,了解尺寸标注、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标注的方法;能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能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9. Qbasic (60学时,含实验20学时)

了解Qbasic语言的基本知识,理解程序设计语句、函数、数组和制图功能及应用方法,理解排序、查找、字符处理、方程求解与迭代等基本算法;能使用Qbasic语言编写简单应用程序,能画出程序流程图,能对程序进行正确性测试,对发现的错误加以纠正;能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级水平对Qbasic语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

10. 机械基础 (60学时,含实验8学时)

了解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牌号与用途;了解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机械运动基本原理;了解常用机械和机械零件的种类、性能,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仪器与工具。 11. 电工基础 (109~120学时)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各种电子元件的特性与作用;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特性;了解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能对给定的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能绘制信号的波形图,掌握中级以上装配电工应知理论知识。

12. 电工基础实验 (47~60学时)

了解电工仪器、仪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常见电工仪器、仪表,能运用电气测量技术检测调试一般电路;能对测量数据进行一般的处理,能绘制实验曲线;了解与电工基础相关的技术规范;能对一般的电气线路进行故障分析与排除,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13. 多媒体技术 (45~60学时,含实验10~15学时)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技术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能正确使用常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 14. 电子线路 (165~180学时)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外特性,并能正确选用;理解各种基本的模拟与数字单元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能定性分析各种常用电子线路,并能说明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能计算简单电子线路的参数;了解通用集成电路的性能特点,能画出常用IC应用电路;能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及有关资料并合理选用。

15. 电子线路实验 (75~90学时)

能熟练操作各种常用电子仪器;能熟练搭接实验电路,并用各种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的各种参数进行检测与调试;能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能绘制各种测试曲线;能分析并排除电路故障;能编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16. 企业管理 (60学时)

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方法;了解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的基本方法与简单的决策方法,并能编写调查报告;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计划和控制、流水生产、技术定额的制定和工艺管理的方法;了解产品开发的有关内容;了解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抽样的方法;了解质量体系的建立方法和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思想,了解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7. 专业英语 (60~68学时)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和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增加专业词汇的积累;能借助

·4·

词典翻译一般难度的英文资料;能用英语书写个人推荐信、专业介绍等简单的应用文;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方面的交流。

18. 电子整机原理 (102~105学时,含实验12学时) 本课程按电子整机产品类型分为三个选用模块。 (1) 音响设备

了解音响设备中常见电路的用途、组成并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音响技术中特殊元器件或部件的用途、构成及工作原理;能识读音响设备的典型整机线路图;能合理选购、搭配及布置音响设备;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数字视听设备

掌握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组成原理;了解光盘机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特点;了解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能读懂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3) 彩色电视机 理解电视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色度学基本知识;了解电视信号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了解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路的功能;理解PALD制彩色电视的编码和解码原理;理解彩色电视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彩色电视机主要元器件、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了解电视机一般附属电路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具备测试彩色电视机元器件、单元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能读懂典型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彩色电视机的有关新技术。

19. 数字通信技术 (60~75学时,含实验8~12学时) 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概念,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对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了解现代通信技术;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的一般处理方法;能画出数字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初步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及交换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工作特点及相关的网络协议;具有检测通信设备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

2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75~85学时,含实验8~16学时) 了解单片机技术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熟悉MCS-51单片机芯片的基本功能和典型应用实例;能正确操作、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能说明常用指令、寻址方式、接口的特点及用途;初步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调试、检测、维修的能力。

21.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 (60学时,含实验8学时)

具有环境条件对电子产品性能影响的概念;初步建立产品可靠性的概念;具有电子设备的三防、热设计、减振、屏蔽的基本知识;具有元器件布局、走线的知识;具有按结构工艺要求设计印制线路板的能力;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要求,并初步具备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能力;能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工艺分析;具备组装、调试中等复杂程度电子整机的基本能力。

22. 电子测量仪器 (68~78学时,含实验10学时)

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

·5·

作原理,理解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能阅读电子测量仪器说明书;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能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维护。

23. 移动通信设备 (65学时,含实验10学时)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无线寻呼信号的编码格式;理解无线寻呼系统、数字双频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结构,了解这两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能正确分析一种常见机型的BP机、数字双频手机的电路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工具和仪器设备。

(三) 集中实践项目(必修)

24. 电子整机装配实习 (90学时)

了解常用元器件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及基本特性参数,能正确检测、合理选用常用元器件;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子整机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其新技术、新工艺;了解表面安装技术;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仪器仪表及专用装接设备;掌握电子整机手工焊接、装配、调试、装接检验的基本技能;能读识电子整机生产的技术文件。

25. 钳工实习 (30学时)

能按初级钳工的规范要求对工件进行锯割、锉削、划线、钻孔、攻丝、套扣、套形、装配,能熟练使用千分尺、卡尺、角尺等常用量具。

26. 电工技能训练 (30~60学时)

能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绝缘,能正确进行照明灯具、开关及插座的安装;初步学会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初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安全知识;了解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了解常用低压电器元件和一般设备的型号、规格与功能;了解与电工技能相关的技术规范。

27.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习 (60学时) 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子行业应用EDA技术的概况;进一步理解电子线路的电路构造、原理和特性;了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原则和制作工艺;能正确使用EDA工具软件;能绘制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原理图和印制线路板图;能对简单的电子线路进行仿真设计。

28.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60~120学时)

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能阅读电路原理图、PCD图;能借助手册查阅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有关数据;能正确选择使用元器件和材料;能熟练安装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调试;能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电路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能对所制作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并提出改进意见。

29. 电子产品检验实习 (30学时)

了解标准体系的原理;了解电子产品检验的一般概况、检验标准(GB和GB/T) 及方法;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理解典型电子整机产品性能指标检测方案;能正确处理测试数据和填写规范的检验报告。

30. 电子整机维修实习 (90学时)

·6·

理解典型电子整机①的基本原理及各部分电路工作原理,能读懂整机电原理图、印制电路图和装配图;能叙述典型电子整机的一般维修方法和各部分的维修流程,能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能熟练运用各种维修方法与技巧查找并排除故障,掌握常用维修工具和仪器设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能熟练拆装实习用整机;能注意维修安全;能正确填写维修报告。

31. 单片机应用综合实习 (60~90学时)

了解单片机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能说明单片机编程的一般方法;能熟练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能用汇编语言编制并调试一般的程序;能用单片机实现对典型应用电路的控制。

32. 岗位综合实习 (360~540学时)

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使专项技能的熟练程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企业的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了解电子整机生产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生产工艺要求,能编写生产实习报告或产品设计论文。

(四) 集中实践项目 (选修) 33. 有线电视安装实习 (30学时) 了解CATV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CATV网络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CATV系统部件的功能、用途和技术指标;了解CATV网络系统传输线(电缆、光缆等) 的特性;初步具备CATV网络系统的工程设计能力;能熟练阅读和分析CATV网络系统工程图,并具有分析和排除网络故障的能力;能灵活运用CATV系统部件,并能借助仪器仪表判断部件的好坏;能熟练运用仪器对CATV系统进行测试、维护和管理。

34. 电话机维修实习 (30学时) 理解电话机的基本原理及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能读懂电话机的电原理图、印制电路图和装配图;能叙述电话机的一般维修方法和各部分的维修流程;能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能运用各种维修方法与技巧查找和排除故障,并能正确填写维修报告。

35.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习 (30学时)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与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与性能;能正确装配计算机软件、硬件并进行调试;能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一般性故障进行维修。

36. 移动电话维修实习 (30学时)

了解移动电话硬故障、软故障的一般维修方法和维修流程,能排除一些常见故障;熟悉BP机的改频、写码原理并能正确操作。

(五) 选修课程

37. 文学艺术欣赏 (30学时) 本课程可从以下三项中选择:

(1) 音乐欣赏

了解简谱与五线谱乐理知识;了解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了解常见歌曲与乐曲的体裁;了解中西常见乐器;能理解音乐语言,领会歌曲内容。

(2) 美术欣赏

典型电子整机的选择应与电子整机原理课程选用的电子整机产品类型基本一致。

·7·

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了解美术的基本特点和种类;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等常识;了解美术作品常见的几种表现方式;能赏析中外名画,能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进行欣赏。 (3) 诗词欣赏

了解诗词的特点及一般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理解各个历史时期名家名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流露的思想感情;了解诗词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各种流派的风格特点;了解诗词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8. 会计学基础 (30学时)

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核算体系的一般内容和具体方法;理解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能编制工业企业主要会计报表。

39. 市场营销 (45学时)

了解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理论;理解企业的四种主要营销策略。 40. 英语口语 (60~68学时)

能听懂比较规范的英语日常生活用语;能进行一般的英语会话,能用英语简单描述企业情况和工作环境、介绍产品和工艺、询问或回答商业信息。

41. 办公自动化 (51~60学时,含实验20学时)

理解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和意义;能建立一套基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掌握传真机、复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现代办公设备,能排除传真机、复印机的常见故障。

42. 材料与元件 (30~60学时)

了解常用的电子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阻容元件的种类、特点及应用,阻容元件的命名、标识;了解电感元件、电接触件的应用;掌握晶体管种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常见各类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理解传感器件、显示器件、压电器件、电声器件的原理及应用;了解SMC/SMD的特点;结合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特点理解其应用的要求;掌握基本的实际应用电路。 43. 开关电源 (30学时,含实验10学时)

理解开关电源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技术特点;了解开关电源技术中功率变换器(DC/DC变换器) 的架构及工作原理;了解PWM开关变换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技术指标;了解开关电源最新软切换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能叙述开关电源的特点、指标及工作过程;会简单估算主要无器件的技术参数及电源功率、效率;能分析比较常用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并会利用常用或专用设备维修开关电源常见的故障。

44. 化学 (60学时,含实验10学时)

理解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一些重要元素的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化学与社会(能源、材料、环境、生活等) 的关系。

45. C语言 (60学时,含实验30学时)

了解C语言的特点和应用;理解C语言的语句、数据类型和各种函数;能用C语言进行简单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46. 公共关系 (26~34学时)

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和实施步骤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

中公共关系的作用;能进行简单公共关系的策划;了解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方法。

47. 英语资料阅读 (51~52学时)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般语法现象;能借助字典正确翻译电子类科普性英文资料,译文简明扼要、格式正确。

48. 计算机网络基础 (52~68学时)

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要领和网络协议的含义;了解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交换方式。

49.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52学时,含实验8学时)

理解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内涵、对象、特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现代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分类、特点及外特性;了解国内外最新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能画出各类变流装置的组成框图及部分主要功率变换电路的模型;能叙述整流、逆变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与电气要求;能简要说明交流电机调速的方式及变频调速的特点;能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类型与指标的UPS系统。

50. 智能仪器 (52学时,含实验4学时)

理解智能仪器的概念;熟悉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框图,并指出各组成框图模块的作用;了解智能仪器中典型接口电路、A/D与D/A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正确操作与使用智能仪器。

51. 程控交换技术 (52学时,含实验4学时)

理解程序控制基本原理、数字交换原理;了解程控交换机的中继配合;能画出程控交换机的硬件、软件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框图的功能。

52. 新技术讲座 (52学时)

了解电子与信息产品、生产工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技术。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表1 4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注:机动时间可以用来安排其他的教学活动,如军训、劳动或专业实践等。

表2 3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9·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表3 4年制理论教学安排

·10·

续表

·11·

表4 4年制集中实践教学安排

表5 3年制理论教学安排

·12·

续表

·13·

表6 3年制集中实践教学安排

·14·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主干专业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6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电子线路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路的基本仿真设计能力和印制线路板的设计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技术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电子行业应用EDA技术的概况。

3. 进一步理解电子线路的电路结构、原理和特性。 4. 了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原则和制作工艺。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使用EDA工具软件。

2. 能绘制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原理图和印制线路板图。 3. 会对简单的电子线路进行仿真设计。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规范操作的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5·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绪论

1. 了解EDA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与应用概况,了解常用EDA软件,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 了解电路仿真和PCB辅助设计在EDA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 电路仿真软件基础

1. 了解仿真软件基本界面和帮助信息。

2. 掌握文件打开与建立、元器件操作、连线、文件存盘与退出、查看分析结果和电路图输出等基本操作。

3. 理解子电路的含义及功能,掌握子电路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三) 仿真虚拟仪器使用

1. 了解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扫频仪、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和逻辑转换仪等虚拟仪器的面板功能。

2. 掌握电路仿真虚拟仪器的参数设置、连接、显示调整以及测量结果记录等方法。 (四) 电路仿真分析与设计

1. 掌握仿真元件参数的设置方法及器件的替换方法。 2. 了解仿真软件的重要分析方法对电路设计的作用。

3.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分析、AC分析、瞬态分析、参数扫描分析等常用分析方法。

4. 了解常用器件建模过程,了解在互联网上获取新器件仿真模型的方法,并将其引入仿真软件中。

5. 了解晶体管、常用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建模方法及过程,了解常用新器件的模型收集方法。

6. 了解仿真结果的应用方法。

7. 了解将仿真结果进行再处理和应用到技术文档中的方法。

8. 了解电路网络表文件与印制线路板设计之间的联系,加深对EDA技术的理解。 (五) 印制线路板基础知识

1. 了解印制线路板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制作工艺。 2. 了解印制线路板设计的基本过程。 3. 理解印制线路板布局原则。

4. 理解印制线路板布线原则。 (六) 原理图编辑

1. 了解原理图设计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各种编辑器。

·16·

2. 掌握原理图设计软件的启动、文件管理、工作环境设置。 3. 掌握原理图设计软件的电路元件、电源、I/O端口的放置与连接。 4. 理解总线、网络标号的概念,掌握总线的应用。 5. 理解层次图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层次图的应用。

6.

理解电气规则检查的作用,掌握电气规则检查的方法。

7. 理解网络表文件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网络表文件和元件清单的生成方法。 8. 掌握元件的设计方法。

9. 了解原理图输出参数的设置,掌握原理图的输出方法。 10. 学会原理图编辑的文件操作、元件调用和连线操作。 11. 学会总线和网络标号的应用。 12. 能绘制原理图。 (七) PCB设计软件 1. 了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流程。

2. 理解原理图、网络表和PCB元件之间的匹配问题。 3. 掌握网络表文件的修改方法。

4.

理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规则,掌握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基本规则。

5. 掌握印制线路板手工布线的方法。 6. 掌握印制线路板元件设计。

7. 掌握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及修正的方法。 8. 了解印制线路板设计规则检查方法。 9. 掌握印制线路板图形的输出方法。 (八) CPLD工具软件

1. 了解CPLD器件的应用。

2. 了解CPLD工具软件的特点和功能。

3. 了解CPLD的设计过程和定义器件逻辑功能的方法。 4. 了解CPLD的熔丝图文件的作用和写芯片的方法。

实践训练项目

(一) 电路仿真基本操作

掌握仿真元器件的调用、连线及文件的基本操作。 (二) 单管放大电路测试

掌握正确使用基本仪器、仪表测试单管放大电路的方法。 (三)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测试

掌握示波器、扫频仪的使用方法和电路的调试方法。 (四) 数码显示电路测试

掌握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测试数码显示电路的方法。 (五) 运放组成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17··

掌握电路的基本设计和调试方法,了解传输函数分析方法。 (六) OTL功率放大电路测试

1.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元件故障的模拟方法。 2. 了解理想元件与实际元件的差异。 (七) LC正弦波振荡电路参数分析

掌握瞬态分析与参数扫描分析等分析方法。 (八) 计数器电路

掌握常用数字器件和数字仪器的使用以及电路的调试方法。 (九) A/D转换器的应用

理解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 (十) 电子密码锁报警电路设计 提高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能力。 (十一) 简易振荡电路的绘制

掌握原理图编辑的文件操作、元件调用和连线操作。 (十二) 接口电路图的绘制

理解总线和网络标号的意义,熟悉原理图的绘制。 (十三) 层次式电路图的绘制

理解层次图的概念和应用场合,掌握层次图的绘制。 (十四) 原理图库元件的制作 掌握原理图元件的设计方法。

(十五) PCB软件的基本操作

掌握PCB设计的文件操作、元件调用和连线操作。 (十六) 单面印制线路板的制作

理解布局、布线规则,能手工绘制印制线路板。 (十七) 双面电路板的制作

1. 掌握网络表文件的调用与修改、自动布局及布局调整。 2. 学会设置布线参数,掌握自动布线方式设计印制线路板。 (十八) 元件封装的制作

掌握印制线路板元件封装图的设计。 (十九) 实验板的认识和在系统编程

了解CLPD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的基本设备。 (二十) 基本逻辑实验 初步掌握简单逻辑设计。 (二十一) 基本时序实验 初步掌握简单时序设计。 (二十二) 流水灯实验

进一步提高时序设计的能力。 (二十三) 设计文件输出实验

·18·

学会输出设计文件的操作方法。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 明

1. 本课程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交叉进行。

2. 本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内容拆为两部分,电路仿真(EWB) 部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低频电子线路等课程之后开设,可以与数字电路课程并行;印制线路板设计(PROTEL) 部分在介绍整机电路之后开设。

3.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本课程的学时外安排1周的综合实习,将电路仿真设计、印制线路板设计、元器件选择及成品焊接、调试、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9·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基本要求

(76~8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工作原理,具备基本的单片机应用与开发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单片机技术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3. 熟悉MCS–51单片机芯片的基本功能和典型应用实例。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操作、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

2. 能说明常用指令、寻址方式、接口的特点及用途。

3. 初步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调试、检测、维修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基础知识

1. 了解单片机的概念、应用及发展趋势。

2. 理解数制的概念,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及加、减、乘法运算规则,理解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3. 了解码制的概念,理解原码、反码和补码的定义、带符号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20·

减法可转化为加法进行运算的原因。

4. 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指令及执行过程。 5. 了解单片机技术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 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

1. 了解MCS-51单片机系统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2. 了解MCS-51单片机P0~P3口内部结构、输入/输出方式、驱动能力和用途,了解P0~P3口作为输入引脚使用的条件。

3. 了解存储器资源及扩展方法、程序存储器种类、容量及使用方法,掌握8051CPU与EPROM、EEPROM、FlashROM等类型存储器芯片的连接方法、地址空间。

4. 理解特殊功能寄存器种类及映象地址、复位后初值、内部数据存储器容量、地址空间、用途、分配规则、通用寄存器组与内部RAM存储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切换方法。

5. 了解堆栈概念及堆栈指针SP的初始化过程。 6. 掌握8051与SRAM存储器的连接方法。 7. 理解内部RAM、外部RAM读写方式及可用的寻址方式。

8. 了解MCS-51操作时序,理解时钟电路的构成,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

9. 理解复位方式、复位电路的组成、单片机对复位信号的要求、复位期间和复位后各I/O端口的状态、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初值、复位对内部RAM的影响。

(三) 指令系统

1. 理解寻址的含义,了解常用的寻址方式及其寻址过程。

2. 理解MCS-51指令格式、功能及用法。

3. 能熟练实现内部RAM、特殊功能寄存器、外部RAM、程序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指令,并了解其寻址方式和算术运算指令执行后对有关标志位的影响。

4. 掌握短跳转指令中目标地址的计算方法。

5. 理解MCS-51汇编语言程序的组成和基本结构:顺序、无条件转移、条件转移、循环、查表、散转,理解主程序、子程序及中断服务程序结构。

6.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编辑、汇编(机器汇编) 、运行调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手工汇编。 (四) 中断、定时/计数器、串行口

1. 了解CPU与外设之间数据传输的三种方式,掌握中断、初始化、查询和中断程序的编制,理解中断响应条件、响应过程和外中断服务程序结构。

2. 理解定时/计数器作用、工作方式,掌握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1、2的初始化方法和简单应用方法。

3. 了解串行通信概念,理解8051内部串行口工作方式和应用实例。 (五) I/O接口电路

1. 了解扩展I/O口的必要性,掌握利用锁存器、触发器芯片扩展I/O口的方法,掌握I/O端口地址、读写指令。

2. 了解8155、8255可编程I/O扩展芯片的内部结构、引脚功能,理解利用这两块芯片扩展MCS-51单片机I/O口的方法(硬件连接与初始化) 。

·21·

3. 了解LED发光二极管的特性,掌握单片机与LED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接口电路设计方法(驱动器件、工作电流的选择以及显示驱动程序结构)。

4. 了解LED数码显示器件内部结构、引脚排列、种类,掌握LED数码显示器件静态显示驱动电路与驱动程序设计方法,理解软件译码驱动电路中显示字符与笔段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动态显示驱动方式与驱动电路、驱动程序,了解刷新频率、LED驱动电流与显示亮度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5. 了解键盘按钮结构和工作方式,掌握简单键盘电路的设计方法,理解矩阵式键盘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键盘扫描程序的设计方法。

(六) A/D、D/A转换电路

1. 了解A/D、D/A转换器工作原理。

2. 掌握典型A/D、D/A转换器与MCS-51接口电路和转换程序编制。 (七) 单片机应用系统

1. 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及其开发过程、手段和工具。

2. 了解单片机仿真机的功能,掌握使用方法。 3. 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调试和维修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的特性和用途及其与单片机之间的接口电路。 5. 了解单片机与继电器之间的接口电路。

选 用 模 块

(一) 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

1. 了解掉电保护的作用和实现方法。

2. 了解MCS-51系列兼容和嵌入式单片机芯片的功能。 (二) 指令系统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 中断、定时/计数器、串行口 1. 了解外中断扩展方法。

2. 了解8052系列单片机内定时/计数器2的功能和方法。 (四) I/O接口电路

1. 了解LCD显示器内部结构、工作原理。 2. 了解LCD显示器驱动方式。 (五) 单片机应用系统

1. 了解单片机在全自动洗衣机中的应用。

2. 了解单片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的例子。

·22·

实践训练项目

(一) MCS–51单片机芯片

1. 认识MCS-51单片机芯片引脚功能及排列。

2. 了解仿真机功能及连接。

3. 能用逻辑笔测试复位期间和复位后各I/O引脚的状态。 4. 能用逻辑笔判断单片机芯片是否正常工作。

(二) 复位及复位电路

1. 理解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及MCS-51CPU对复位信号的要求(复位脉冲极性、边沿及最短的持续时间)。

2. 学会在仿真机上读出特殊功能寄存器和内部RAM的方法。 3. 理解复位操作对特殊功能寄存器、内部RAM的影响。

(三) 仿真机使用

1. 了解仿真机的基本功能。

2. 掌握指令码输入、编辑(包括指令码插入、删除、搬移等)、运行(断点设置方法及单步执行) 的基本操作。

(四) DBUG软件操作

学会利用DBUG软件在PC机上进行汇编语言程序的编辑、汇编、反汇编、装载、在线仿真运行及连机调试的基本操作。

(五) 定时/计数器及其应用

1. 理解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学会定时/计数器初始化方法。 2. 了解中断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六) 串行口

掌握串行通信的电路连接方法及其编程要领。 (七) 按键输入和LED灯显示

掌握独立式按键输入和LED灯显示输出的电路连接方法及其编程方法。 (八) LED数码管显示

1. 了解LED及驱动电路的特性。

2. 能正确连接LED电路。

3. 掌握LED数码管动态显示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 (九) A/D、D/A转换

1. 了解A/D、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与ADC0809模数转换器、DAC0832数模转换器接口电路原理及相关程序设计方法。

(十) EPROM编程固化

1. 掌握EPROM擦除器的使用方法及EPROM芯片擦除的操作。

·23·

2. 掌握在仿真机或通用编程器上对EPROM芯片写入、校验的操作。

四、学时分配建议

表1 76学时分配建议

表2 86学时分配建议

·24·

五、说 明

1. 建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

2. 本课程共有10个实践训练项目,实际安排时可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型号、数量作调整。 3.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可根据需要安排1~2周单片机应用实习。

·25·

电子产品检验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3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电子测量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电子产品检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学生树立标准与规范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标准体系的原理。

2. 了解电子产品检验的一般概况、检验标准(GB和GB/T) 及方法。 3. 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 理解典型电子整机产品性能指标检测方案。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熟练地规范操作常用测量仪器对电子整机进行检测。 2. 能正确处理测试数据和填写规范的检验报告。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培养学生严格按照规章和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 2. 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保证意识。 3. 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电子产品检验概述

1. 了解标准体系的原理。

2. 了解电子产品检验在电子产品生命周期(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和维修过程) 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电子产品检验的一般流程。

4. 理解电子产品检验中规范和标准的作用。

·26·

(二) 产品检验工艺范例

1. 了解若干典型电子产品性能指标检验工序,并能参照相关企业范例读懂其工艺手册。 2. 理解工序操作指导和检验报告的内容。

3. 理解规范操作和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意义。 (三) 测量方法和技术条件标准

1. 掌握若干典型电子产品性能指标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2. 理解国家标准的含义。 3. 了解检测方案和步骤。

(四) 检测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1. 掌握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熟悉检测仪器的操作规程。 (五) 检验测试工装介绍

1. 了解生产环境测试工装的概念。

2. 掌握若干典型电子产品性能指标测试工装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具备维护测试工装的初步能力。 (六) 产品检验

1. 能熟练使用检验环境。 2. 能按标准要求进行项目测试。 (七) 检验报告

1. 能正确处理测试数据。 2. 能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3. 能编制规范的检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建议

·27·

五、说 明

1.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1周,计30学时,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学时用于增添教学内容和提高技能熟练程度。

2. 本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宜安排在电子整机原理、电子测量仪器等课程教学之后。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动手能力,能力的训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 本课程不强调测试环境的仿真,强调对标准概念的了解、对检验任务的理解和按照标准规范工作的过程训练,因此实习检验对象应以学生熟悉的电子整机产品为主,推荐以简单电子整机产品为检验对象(如收音机、收录机、CD机及低频信号发生器等) 。若干检验项目可以分组形式进行,采用循环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检验岗位。

4. 考核采用平时检查和实习报告检查结合的方式,从执行标准规范、掌握检验工艺、熟练使用检测仪器、正确填写和分析检验报告、工作态度和作风等方面考核。

·28·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教学基本要求

(6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子设备结构的一般基础理论和简单结构工艺知识,对中等复杂程度电子设备的结构和加工工艺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线路知识与结构工艺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环境条件对电子产品性能的影响。 2. 了解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特点。

3. 了解电子设备的三防、热设计、减振、屏蔽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电子设备元器件布局、走线的基本要求。 5. 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要求。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具有按结构工艺要求设计印制线路板的能力。

2. 初步具有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能力。 3. 能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工艺分析。

4. 具有中等复杂程度电子整机组装、调试的基本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9·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基础知识

1. 了解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的发展了解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特点。和提高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措施。

2. 了解工作环境、使用环境、生产工艺等方面对电子设备性能的要求。

(二) 电子设备的防护设计

1. 了解防潮湿、防霉菌、防烟雾的方法。 2. 了解散热的方法及提高散热能力的措施。

3. 了解整机中功率晶体管及集成电路芯片的散热原理及过程。 4. 理解减振和缓冲的基本原理,了解常见减振、缓冲的措施。 5. 理解电磁干扰的屏蔽原理,了解屏蔽结构、安装形式。 (三) 电子设备的元器件布局与装配

1. 理解电子元件的布局原则,能分析典型元器件的布局。 2. 掌握布线原则、方法,了解扎线工艺。

3. 了解地线、馈线干扰的抑制方法。 4. 理解电子设备连接方法及工艺要求。

5. 理解表面安装(SMT)技术,了解微组装(MPT)技术。

(四) 印制线路板的结构设计和组装工艺

1. 理解印制线路板设计的一般原则,了解印制线路板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了解印制线路板散热、减振、防干扰的基本措施。 3. 掌握印制线路板的组装工艺。

(五) 电子设备整机装配和调试工艺

1. 了解电子设备整机装配原则与工艺过程。 2. 了解电子设备整机调试技术和自动调试方法。 3. 了解电子产品一般性故障的检测手段及分析方法。 (六) 电子设备技术文件的编制

1. 了解产品分级及设计文件分类。

2. 了解电子设备整机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方法和要求。 3. 了解工艺文件的格式,掌握其填写方法。

4. 了解设计文件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及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 。 (七) 电子产品的微型化结构

1. 了解微型化电子产品的结构特点。

·30·

2. 了解微型化电子产品解剖的结构分析方法。 (八) 电子设备整机结构 了解电子产品的整机结构设计。

实践训练项目

(一) 典型电子设备的解剖

1. 能正确拆装简单电子设备。

2. 了解散热、屏蔽及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二) 印制线路板设计

1. 能根据结构工艺要求绘制印制线路板导电图。 2. 能绘制印制线路板装配图。 (三) 工艺文件编制

能按规范要求填写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等工艺文件。 (四) 观察自动焊接及表面安装过程

了解工厂流水线生产过程及自动焊接工艺的实现。

四、学时分配建议

·31·

五、说 明

1. 本课程的内容多、范围广,应突出重点,着重于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分析以及典型结构的介绍,主要讲授电子设备技术条件的有关结构与工艺知识,不涉及过多的结构设计与有关计算。

2. 本课程的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结合一至二种电子设备实例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可能情况下组织学生进厂参观,增强感性认识。

·32·

专业英语教学基本要求

(60~6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提高阅读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增加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和构词法的基本知识。 2. 增加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难度的英文资料。

2. 能用英文书写个人推荐信、专业介绍等简单的应用文。 3. 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方面的交流。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翻译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和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等六个方面。

(一) 词汇

1. 在普通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再增加800个左右的专业词汇,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各种电子元器件、电工及电子线路、仪器仪表及维修、计算机及通信、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名称及其他常用英语词汇。

2. 掌握40个左右常用词根和词缀,具有根据构词法识别派生词的基本能力。

(二) 语法

1. 进一步巩固普通英语的语法知识和技能。 2. 掌握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

(三)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 能借助词典阅读一般的专业英文文章,阅读速度每分钟20~30个词。

·33·

2. 能运用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如概括中心大意、寻找关键词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 翻译能力训练

1. 以英译汉为主,能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借助词典翻译一般的专业文章,理解基本准确,译文通顺。

2. 笔译速度每小时100~150个词。

(五) 写作能力训练

1. 了解常用应用文如自荐书、专业介绍、产品说明书等文件的格式和编写方法。 2. 能用通顺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运用规范。 3. 每小时能写出80个词的短文。 (六) 听说能力训练

1. 能听懂简单的专业方面的介绍。

2. 能进行简单的专业方面的英语交谈。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 明

1. 实施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应以专业类短文为基本单元,短文的选择要从词汇、语法等方面考虑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各项内容的训练可穿插进行。

2. 应注重学生课外学习的作用,每个单元要安排一定量的阅读、翻译等课外训练。

3. 测试是检查学生英语水平和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测试要注重平时测试和终结测试相结合。测试的形式以笔试为主,可分闭卷和开卷,闭卷测试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卷测试以与课文相关的专业文章的阅读理解和翻译为主,以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此外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面试,以检查学生的听说能力。

·34·

移动通信设备教学基本要求

(6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设备维修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常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3. 了解无线寻呼信号的编码格式。

4. 理解无线寻呼系统、数字双频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结构,了解这两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分析一种常见机型的BP机、数字双频手机电路的工作原理。

2. 能正确使用常用移动通信检测工具和仪器设备。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培养规范操作的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移动通信概论

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

2. 了解无线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3. 了解移动通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5·

(二) 无线寻呼系统

1. 了解无线寻呼的发展概况、基本过程、业务种类。 2. 理解典型无线寻呼系统的工作原理。 3. 了解典型寻呼台设备的特点及作用。 4. 了解无线寻呼网的网络结构和技术要求。

5. 了解POCSAG寻呼码、FLEX高速寻呼码的构成及其特点。 (三) 无线寻呼接收机

1. 了解寻呼机的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2. 理解寻呼机的工作原理。

3. 理解寻呼机基本电路及部件如接收天线、变频、液晶显示器、电池电压监测、直流升压等电路与器件的工作原理。

4. 能对常见数字寻呼机电路进行分析与调试。

5. 了解常见寻呼机典型故障的基本分析方法、改频入网技术及寻呼机编码过程。

(四) 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1. 了解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发展概况和网络结构。

2. 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交织、跳频、锁相、GMSK数字调制与解调、号码识别和安全保密等技术的基本原理。

3. 了解时分多址的帧结构和信道类别。

4. 了解频率配置方法、呼叫和越区切换过程、网络接口与信令,了解系统对手机的激活、分离和定位等技术。

5. 了解GSM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设备的特点及作用。 (五) 数字移动电话机

1. 了解数字移动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2. 了解SIM卡的功能、特点、结构和类型,了解SIM卡中的数据和参数、SIM卡的存储器管理结构。

3. 了解数字手机的编程方法与测试指令功能。

4. 了解数字手机的基本检修方法及检修注意事项。

实践训练项目

(一) 拆装及测试BP机 1. 会正确拆装BP机。

2. 认识BP机中的主要元部件并能说明其作用。 3. 会测试BP机的主要信号。

(二) BP机改频

1. 会对BP机改频。

2. 会使用编码器读、写BP机编码插件中的有关参数。

·36·

(三) 拆装及测试数字双频手机 1. 会拆装数字双频手机。

2. 认识手机电池、SIM卡及手机中的主要元部件。 3. 会测试数字双频手机的主要信号。 (四) 数字手机检修仪或维修卡的使用

1. 学会使用检修仪或维修卡免开机检测数字手机。 2. 能解读手机密码。 (五) 检修数字手机故障

1. 了解数字手机的一般检修方法。

2. 会检修数字双频手机的一般性故障。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 明

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学生参观无线寻呼台和GSM基站,以增强学生对无线寻呼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认识。

·37·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供参考)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

专业设置要以社会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为依据,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论证。把相关行业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转化为课程教学门类,以便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所具备的文化层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教学。

二、专业教学组织

1. 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和教学管理需要,专业教学管理机构可按以下方式构建:

其中,实践性教学纳入相应的教研组管理,这将更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有利于教师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也可采用以下方式构建:

2. 专业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 教研组长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实训组长应有3年以上的相关企业技术工作经历或有“双师”证书。

·38·

三、专业师资配备

1. 专业教师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的教师任职资格,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2. 以每年招收2个班为基数,本专业的教师人数应不少于8人,其中专职教师应不少于6人;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应大于1∶2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不低于40%,高级职称人数不低于20%。

3. 本专业全部课程中60%以上的授课任务由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承担。

4.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可聘请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

5. 每年至少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双师”型教师数应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

四、专业教学设施

1. 本专业应配备物理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线路实验室以及电子产品装配、电子整机维修、钳工等实训室,同时还应至少配备一个能用于专门化课程实验的实验室或实训室。每个实验室或实训室均应达到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C级标准,并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条件。

2. 专业课主要实验设备种类齐全,至少应包括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高频信号发生器、高频毫伏表、示波器、稳压电源、频率特性测试仪、频谱分析仪、晶体管特性测试仪以及其他专门化所必备的专用仪器或设备。

3. 586及以上计算机数量不少于1台/ 8名 学生,并配有计算机仿真软件和印制电路板图绘制软件。

4. 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实验数的90%以上,其中实验自开率应不低于60%。

5. 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视听教材等,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

·39·

总数不低于40册/每位学生。

6. 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备有相应的专业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五、实训、实习以及实施产教结合场所

有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专业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的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六、教 学 文 件

1. 有所在地省市及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认可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学校有完整的实施性教学方案。

2. 有完善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40·

附录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研究与开发报告

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生产第一线,从事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所规定的内涵,它包括了无线电通信设备、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线路CAD/CAM技术等若干个专门化。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96—1998年的电子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30%(见表1),预计在今后的五年内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见表2),反映出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表1 电子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41·

表2 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势头,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根据电子工业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 000亿元的目标,预计“九五”期间新增利用外资至少要在30亿美元以上;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减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电子产品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极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以江苏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整个园区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17%,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而70%以上的员工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中专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原无线电技术专业)。近50年来,这个专业与我国的电子工业同步发展,特别是在近10年来,其学生规模、实践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了快速提高与加强,截止到1999年4月,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外,均有一所或数所电子中专学校,全电子行业共有46所中专学校,从事电子中专教育的教职人员计6 000余人,在校生达72 000人。据课题组对全国13个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调查,该专业的在校生达到8 015人,专业教师达到了264人。

1. 实践教学条件

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设备齐备,基本上达到了12组或24组的规模,专业课的实验设备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些差异;一些用于基本实践技能训练的实习场所的设备条件也都能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培训的要求;各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 师资队伍建设

·42·

各校的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30①,总体上看比例过小,专业教师紧缺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学校都采取了从企业、研究所外聘教师的做法,以缓解这个矛盾。应该说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做法。

师资结构总体上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在13所学校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的比例达到了80%,相当多的学校已超过了90%。各校对更高学历的专业教师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纷纷通过引进或培训来提高研究生学历或相当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从现在的调查结果看,13所学校264名专业教师中只有3名有硕士学位,预计到2003年能达到30名,这个比例仍小于其他一些行业,与电子信息这个高科技行业不相称,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培养仍应予以重视。

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的人数各校有很大的差异,年龄结构也有很大区别,一些专业历史长、规模大的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高,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成了专业师资队伍的主体。

在13所学校中,具有“双师”证书的教师占18.6%。各校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纷纷通过从企业引进人才或直接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工作、参与科研活动等手段来提高具有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师资条件。由于职称评定渠道的原因,教师要获得工程系列的职称还有一定的困难。

3. 教材建设

教材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起到了先进课程体系、教学经验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与推广作用。编写出版适用的综合化课程教材是课程综合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专业理论课的综合。打破传统的课程学科性,打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对各门课程的内容与知识点重新编排组合,以够用为度为原则,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新的课程。二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综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实践,又在实践中高效地掌握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的统一。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已成为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校都在组织进行专业课程的课件开发,既有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也有用于学生自学的课件,但鲜有较成熟的、真正适用的课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校力量单薄,缺乏既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师。与中小学的课件开发不同的是,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件的使用面较窄,缺乏市场吸引力,借助社会力量来开发不太现实,因此有必要进行各校同专业的联合开发与资源共享。

4. 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受到了各个学校的普遍重视,其发展速度超过了专业建设的其他各个方面。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实训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这些设施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非电子类专业课程如“机械基础”、“企业管理”、“钳工实训”的教师未计入。

·43·

三、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

1. 制订方案指导思想

(1) 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根据教育部教职成司[2000]1号和2号文件的精神,在深入调查社会需求各生源状况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2) 认真总结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与先进经验。

2. 制订方案的原则

(1)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本目标,加强德育和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 以认真的态度来调查分析本专业毕业生的从业岗位(群) 与业务范围,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据此确定知识与能力结构。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提高教学效率。

(4) 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3. 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原机械电子部中专电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无线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1990年12月) ,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作了如下描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较强实践能力的无线电技术专业的技术员,属于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具体的要求是应具有以下职能: 作为工程师的助手,能够协助工程师或在工程师指导下承担部分技术工作;作为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的联系人,能准确地理解工程师的意图,向技术工人作出说明并组织实施;能独立解决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是生产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技术骨干;也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的试制、调试、维修、计量、检验和其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由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化和电子整机产品集成化程度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相比在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以及辅助开发等方面处于劣势,相反地,由于企业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表3是某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一至两年后的工作岗位分布情况。

表3 1997—1998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分布

·44·

值得重视的是,四年制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中从事基层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工作的占有21.5%的比例,反映出企业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中选拔一线管理人员的倾向。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为: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与服务业,从事电子整机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简单电子产品开发、网络安装与维护以及一线基层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4. 知识与能力结构

电子整机生产企业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综合能力和专项技能方面提出的要求见表4(DACUM表)。

表4的各项综合能力与专项技能是由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企业技术人员在分析各种岗位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后汇总得到的,内容较全面,反映出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宽口径特点。根据对表4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分为四层,如表5所示。

表5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来自于对毕业生岗位的调查与对DACUM表的分析,概括起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的能力结构:

5.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所必需的课程的有机构成。课程体系不仅要包含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而且还应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求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构建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目标是为电子整机生产企业培养整机装配、调试、维修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他们应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课程体系中注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建立了具有电子类专业特

·47·

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48·

一级能力模块 二级能力模块

三级能力模块

一层:基础技能

二层:单项技能

(2) 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首先是打破学科型框框,从课程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

系与互动作用分析,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另外还参照毕业生调查表的统计结果(表6、表7),对一些较重要的课程分配较多的课时,对专业必修课进行课程综合化,对选修课进行课程模块化和小型化。

表6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 (样本数:75)

·49·

表7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 (样本数:77)

(3) 适应实行学分制的要求。近年来,职业教育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从生源情况看,学生在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增加;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由于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正在逐步形成,有更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其他学校进一步深造,同时毕业生面临的工作岗位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职校生毕业后的去向更加广阔。这些现象导致学校必须实行学分制这样一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a) 文化基础课程、学时分配比例等遵照有关文件执行; (b) 专业课程体系层次分明,各层之间相对独立,每一层面有相近的技术特征;

(c) 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构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必修课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层面的前后衔接,不要求进行课程模块化;

(d) 以专门化方向为主导设置限选课,限选课以拓宽、深化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行模块化,以利于学生的选修;

(e)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学生潜能或提高学生技能熟练程度为目的设置任选课,课程规模小,课程内容与要求实行模块化;

(f) 除了必修课要相对稳定外,选修课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50·

表8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51·

后 记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成果。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工作,是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组织下,由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承担,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用人单位、有关学校参与了方案的开发和审订工作。王钧铭同志担任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组负责人,姜振鹏、陈松、曾日波、涂相循、刘涛、韩春光、马彪、张遥、熊伟林、伍湘彬、冯国丽、王永奇、潘永雄、张志良、赵湘纹、朱华贵、赵杰、郭勇、陈玉兰、刘豫东、李学礼、李春雷、孙萍、尹丽丽、胡小丽、钟民湖、吴汉森、商敏红、俞宁等同志参加了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的调研和起草工作。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崔红珊、唐以志、李璞、刘启娴同志和河北师大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刘泽军同志承担了本方案的整理加工工作。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专项经费中对本方案的开发提供了资助,相关单位提供了配套经费。

值此方案出版之际,我们对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各项目承担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本方案开发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 者

2001年8月

·52·


相关文章

  • 信息时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极大的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电脑,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都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需要越来越 ...查看


  • 无线电通信方面的期刊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期刊: EDI世界电脑与通信 LSI制造与测试 安全与电磁兼容 半导体技术 半导体行业 北京电信科技 北京电子信息时代导刊 北京有线电 彩色显像管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大恒IT世界 导航 导航与雷达动态 电光系统 ...查看


  • 电子信息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 电子信息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 目 以下是电子信息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采用论文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比对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电子信息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电子信息毕业论文撰写选题 ...查看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适合的考研方向
  •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 1电路与系统 2集成电路工程 3自动控制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通信与信息系统 6信号与信息处理 7电子与通信工程 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9光电信息工程 10物理电子学 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 12测试计量技 ...查看


  • 探析电子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 工程管理 探析电子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安晓娜 身份证:[***********],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电子工程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加强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查看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 电子技术教育 Electronics Education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陈丽锋 孟 瑞 冯 希 (中国地质大学) 摘 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 一部分介绍电子信息 ...查看


  • 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介绍
  • 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专业介绍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北大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 ...查看


  •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 摘 要 随着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针对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通过对目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对主要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查看


  • 21北邮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
  • 浅谈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何佳羲 电子工程(7)班 2012211009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 ...查看


  • 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课题
  • 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课题 [电子通讯] 出租车计价系统 [过程控制] 基于单片机实现单回路智能调节.. [电子通讯] 脉冲数字频率计 [机床仪表] 仪表机床数控系统的设计(论文.. 磁流体发电论文 [电子通讯] 基于VC++6.0的PC 机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