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
—
杜甫忧患意识在诗歌 中的折射与其根源
陈蕴秋 山东大学国际教 育学院
摘 要 :纵 观 中国文 学,不 难发 现 ,忧患 意识 是始 终贯 穿其 发 展脉 络 中的 。杜 甫作为 中国古代 诗歌 的代 表 ,忧 国 忧 民的情 怀在 他 的诗歌 中形成 了独 特 的特 点。本 文主 要从 中国古代 诗歌 的 “ 忧 患” 出发 ,对杜 甫诗 歌 中的忧 患意识及
其根 源进行 了论述 。
关键 词 :杜 甫 ;诗歌 ;忧患意识
一
、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格调
沈患 ”贯 穿 了中 国古代 文 人 的始 终,渗 透 文 学与 文 化 的各 个 方 面 ,是 最主 要 的表 现 主题 之 一 ,不 管 喜 怒哀 乐 ,“ 忧 患 ”都或 明或 暗 地表 现 出来 ,它 始 终是 贯 穿在 中 国文 人字里 行 间中的 一根 明线 ,织 成 了中 国文 学 的五彩 纷
呈。
中 国古代 诗歌 以忧患 始终 ,对 国家 的忧 虑,对 百姓 的 同情 ,对 人生 的关切 ,都构 成 了中国古 典诗歌 的基 本精神 和 格 调。 最早 的 “ 忧 患 ”出 现 在 《 周易》中的 “ 作 《 易》
者 ,其有忧 患乎 ” ,使 书 中也充满 了忧 患 的智 慧:“ 君子 终 曰乾乾 ,夕惕 若,厉 无咎 ” ,“ 天行 健 ,君子 以 自强不 息 ” 。 从 《 诗经 》 的千 古 诗篇 到 贾谊 《 吊屈 原 赋 》 的悲愤 抑 郁 , 再 到杜甫诗歌 中的沉郁顿 挫 ,忧 生嗟叹 ,“ 忧患 ”无不 如影 随形地 伴着他们 从过去走 向现在 ,并将这 种影 响持续下去 。
二 、杜甫诗歌 中的忧患意识
忧 国忧 民忧天 下的情 怀 ,是 杜甫 诗歌 的重要 特点 。他 目睹 了唐 代 由盛而 衰 ,经历 了 自己从 “ 放 荡齐赵 间 , 裘 马 颇 清狂 ”的 年轻 到 “ 忧端 齐 终 南 , 濒 洞 不可 掇 ”的终 老 , 从 开始对 个人 功名 的追求 实现 到忧 国忧 民的强烈 意识 ,这 主题贯 穿 了杜 甫 的一生 。
一
“ 沉郁顿挫 ”是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思想 内容深沉
凝 重,表 现手法 曲折 迂 回,语 言声律 抑扬顿 挫 ,这背 后是 他 那颗 兼济天 下 的柔软 的 内心 。这 条 “ 忧 患 ”的线不 仅 贯 穿 始终 ,范 围也很广 。他 为 自 己的前途 、全家 的生活 和友 人 的安 危而忧 虑 ,但这 并非生 活 的全部 ,正所 谓 “ 国事家 事 天 下事 事事 关 心 ” , 由此及 彼 , 由大 到 小 ,都是 杜 甫心 之 所 系 。他 的视 线 能够跳 出 自己,投 向更 加 广 阔的现 实 , 这 是他超 越前 人被后 人所 铭记 的原因 。
“ 忧 端齐 终 南 ,漂洞 不 可掇 ”中千 重万 叠 。堪 比 山海 的忧愁 让人揪 心 。杜
甫坚 守温柔 敦厚 的诗 教,但 此时 ,也 忍 不住 大 声 呼喊 “ 朱 门酒 肉臭 ,路 有冻 死骨 ” 。他把 自己 当做一个 普通 的百 姓,怀 着 “ 人 饥 己饥 ,人 溺 己溺 ”的精 神 ,推 己及人 ,忧 国忧 民,深厚 的感情 溢于 言表 。饮酒 时 “ 忧 国只细 倾 ” 、题 画 时 “ 时 危惨 淡 来 悲风 ” 、 观 舞时 “ 风 尘 倾洞 昏王室 ” ,正如 南宋 文 学家 周 紫芝所 说 “ 少 陵有 句 皆忧 国” 。 最 能代 表 杜 甫 的 “ 三 吏 ”“ 三别 ”中 “ 忧患 ”被 体 现 得 淋 漓 尽致 。安 史之 乱 , 兵事 不 息 ,烽 火 连 绵 , 民不聊 生 。他在 兵荒 马乱 之际离 开洛 阳返 回华州 ,路上 看见处在 战乱 中的人们 是如 何的水 深火 热 ,悲苦不 堪,到 处都 是可 歌可泣 、可 悲可恨 的场 景。诗 中呈现 的就 像是 真实的 新闻 纪实和 感人 的报道 评论 ,他用 不 同的镜头 和角度 去记 录他 看 到 的、听 到的 、问到 的种种 活生生 的现 实 ,只有这样 的 现实才 能刺痛 观众 心灵最 深处 的防线 ,让观众 为之动 容 。 不 同 的人 物 、事 件和 境 遇 ,但 他 们 的 不幸 却都 是 相 似 的。《 石壕吏》中 “ 夜 久语 声 绝 , 如 闻 泣 幽咽 ”的凄 苦 与悲 凉 ;《 新 安 吏 》“ 府 帖 昨 夜 下 ,次 选 中 男行 ”的 无 奈 与悲愤 ;《 新 婚别 》一个 “ 暮婚 晨 告别 ” ,一个 “ 沉痛 迫 中 肠” ;《 垂老 别 》“ 子 孙阵 亡尽 ”的老 人却 也不 得 不 “ 长 揖 别上 官 ” 的悲苦 :《 无 家 别 》看 到 “ 家 乡 既荡 尽 ”后 “ 远 近理 亦齐 ”无家 可别 的无奈 与苦楚 ……每 一幅 画面都 像一 面镜子 ,还 原 了安史之 乱后 的真实 面貌 。杜甫用 自己特有 的镜 头记录 了安 史之乱 这样 一个重 大的历 史政 治事件 ,书 写百姓 的苦 难 ;他 用广 阔 的视 角频 繁地 写时事 ,提供 了比 事件 本身更 为具 体也更 为生 动 的生 活画 面 ,使 得他 的感情 和这 些画面 彼此交 融 ,呈 现在 了字里 行间 。
杨 ,随 柔条 以纠结 。 整 篇文 章情感 飘逸 豪迈 、构 思奇巧 、不落 俗套 ,对怀 乡诗意 、伤别 念远 之情表 达十 分 贴切 ,感 慨深沉 ,意境优 美 ,几 乎可 与 《 春 江花 月夜 》媲美 。 再如 《 春夜 宴从弟桃 花 园序 》 : 夫天 地 者 ,万物 之 逆旅 也 ;光 阴者 , 百代 之过 客 也 。 而浮生 若梦 ,为欢 几 何 ?古 人秉 烛夜游 , 良有似 也。况 阳 春 召我 以烟景 ,大块 假我 以文章 。会桃 花之 芳园 ,叙天 伦 之乐 事 。群 季俊 秀 ,皆为 惠连 ;吾人 咏歌 ,独惭康
乐 。幽 赏未 已 ,高谈转清 。开琼筵 以坐 花 ,飞羽觞 而醉 月。不 有
肆 、意态豪 迈 、十 分契 合盛唐 景象 。 此 外 ,李 白的散 文 还 和 诗歌 一 样 讲 求 声律 、骈 散 并 行 ,音 节铿 锵错 落 、语 句工整 精练 。如 前文 所弓 【《 上安州 裴长 史 书》 、《 惜 馀春 赋》等 ,都 是声情 并茂 、骈散 交错佳
作。
综 上所述 , 以诗为文 、 以情 动人 是李 白散 文创 作 的主 要特 点 ,这和他 注重表 现 自我 、注 重主 观抒情 的诗 歌创作 是 分不 开的 。
佳咏 ,何 申雅怀 ?如诗 不成 ,罚依金 谷酒 都数 。 短 短 百余 字 ,把 对 大 自然之 美 以及 天伦 之 乐 的 赞 赏 与热 爱情 感刻 画的淋 漓尽致 ,写 景摹情 、如 诗如 画。 虽难 免让人 生 出 “ 浮生 若 梦、为欢 几 何 ”的感慨 ,但 却风神 恣
・5 0 0 北方文学杂志欢 迎投稿 : b f wx b i b @1 6 3 . c o m
参考文献 : 【 1 】 刘汾 . 论 李 白散 文的诗 性特质 D 】 _ 沧 桑,2 0 1 0 . 0 6 【 2 ]陆 明 丽 . 左 转 与 唐 代 散 文 卟 中央 民 族 大 学 ,
2 0 1 2 . 0 5
[ 3 ] 吴丹阳. 李 白散 文 艺术 成 因探 讨 Ⅱ 】 _ 青年 文 学 家 ,
2 0 0 9 . 0 5
古典 文 学
浅谈 《 心经》 的德育功能和普世价值
王利伟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魏裕博 陕 西 学 前 师 范 学 院
摘
要 :《 摩诃 般若 波 罗蜜 多心 经》 乃 大乘 佛教 经典之 作 。 当前 中国正处 于社 会转 型期 ,一些丑 恶现 象的 出现 与人
内心息息相关, 《 心经》义理直指人心,关注 内心修为,} l 领正确人生。如若 以严谨的态度、辩证的方式从提升修为和 激发 正 能量 的角度对 其进 行研 修 ,广结 善缘 ,激发 善念 ,必意义 非凡 。
关键词 :心经 ;德 育 ;普世价 值
《 摩 诃 般 若 波 罗 密 多 心经 》 乃 大 乘 佛 教 中经 典之 作 , 亦是探 究 “ 精 神 ”与 “ 物 质 ”关 系 的哲 学 论文 。乃 中国最 早汉 译 《 心经》 ,也是 唯 一佛 教 八宗 均 修 均读 ,且 各 宗 有 不 同演绎 的经 文 ,地 位超 然 。 几 千年 来 ,世 人 对这 部经 典 的认 知 和 解 读 仅 限 于在 宗 教和 哲学两 个领 域 ,而在 个体 道德 修为 的层 面上 却对 其 探 究甚少 。《 般 若 心经 》是 大乘佛 教 即最 高佛 学的 宇宙观 , 也 是古 今人 心修为 的不 二法 宝 。这部 佛 学经典 仅二 百六 十 字 ,但 却字 字珠玑 ,相 传 当年太 宗张 榜昭 告天 下 ,征求 高 明大德 将 《 心 经 》再 度
删改 ,如 能 删 一字 而 不 失其 义 者 , 赏 黄金 百两 ,结 果无人 可 改此 经 ,可见 《 心经 》 中所演 绎
读 经重 在感悟 ,所 以,笔者将 经 文分为 三个 部分 ,略 阐一 己之悟 ,权 当抛砖 引玉 。
一
、
《 心经 》的普世价值
的佛理禅 意绝 不简 单 。 互 联 网等新 兴传媒 手段 的 出现使 我们 的文 化传 承呈 现 异 彩纷 呈 的景象 ,今 天我们 对 于很 多佛 教经 典 的解 读不 仅 仅 停 留在宗 教层 面上 了 ,其 所包 含 的哲 理寓 意 已经 延伸 到 美 学 、哲学 乃至政 治 学等层 面 。笔 者身 为一 名高校 德 育工 作 者 ,从对 人 的道德 教化 方面 谈一 谈 《 心经 》于 当代社 会 的普世 价值 ,希 冀广 结善缘 ,恢弘 正法 ,使 更多 的人从 研 读 《 心经 》中开 悟 、解脱 、放 下 、 自在 , 以扬 善抑 恶 ,积
聚正 能量 。 佛 教里 对 于经文 的解 读讲 求开 悟 ,故对 于佛 教的 诸多
经文 ,尽无 详解 。《 心经 》之解 可谓 仁 者见 仁 ,智者 见智 。
1 、《 摩 诃 般若 波 罗 蜜多 心 经》 ,“ 摩诃 ”二 字 出梵语 , 《 六祖 法 宝坛 经 浅释 》 中释 义 “ 摩诃 ”为大 。此 大乃 一 种 心理 和 思想 的 大 。大而 无 形则 万事 皆通 ,“ 大 ”是一 种 精 神 力量 ,其 意在 不受任 何 时间和 空间 限制 ,均能 充盈宇 宙 的力量 。“ 般 若 ”在佛 教 中意译为 “ 智慧” ,这里所 谓 的智 慧 ,亦 非常 人所 谓聪 智 ,而 是 能够 了悟尘世 之道 ,超 凡入 圣 的一 种达 观通透 的境界 ,是对 生命本 源和 本性 了悟 的根 本 智 慧 。在 梵语 中 ,波罗 是彼岸 的意 思 ,蜜多是 动词 ,有 到之 意 ,“ 波 罗蜜 多 ”乃 是 到彼 岸 。就 是成 就一 件事 而 达 到度 化 自己的 目的。所 谓度 己既是 度 人 ,度 人 既是 度 己, 又言苦 海 无边 ,回头 是岸 ,只有 成就 别人才 能让 自己有 所 成 就 ,只有 到达彼 岸才 了悟此 岸 之贵 。 2 、《 心经 》 在 开篇 中说 “ 观 自在 菩萨 ” ,菩 萨是 智 慧 和 善 良的化 身 ,所 谓 “ 人之 初 ,性 本善 ” ,每个 人 在 心灵 深 处都 隐 匿一丝 善念 , 只有和本 源对 话才 能最清 楚 、通 透 地 了解 自己 ,释 放 正的 能量 。佛讲 自悟 ,和我们 常常 讲的 “ 自觉 ‘ 自省 ” 相似 ,只 有 懂 得 “ 自觉 ” ,经 常 “ 自省 ” 的人 ,才 能 “ 自悟 ” ,才 能 唤醒 心 中 的菩 萨,才 能 时刻 虚 怀若 谷 ,存善念 ,行 善举 ,坚守 良知 ,保持 纯洁心性 。
对儒 家之 道 的坚持 。在病 重虚 弱时 ,仍不 忘 以 “
仁 ”要求 忧 患 意 识不 是 发 自杜 甫 ,是 在 先 民之 初 就 与生 俱 来 自己,心 系 百姓 ,让我们 看到 了他 内心 的仁而 爱人 。不仅 的 。上 古 时 期 自然环 境 险 恶 , 在先 民心 灵 深 处 投 下 了 阴 如 此 ,他更 希 望 用 “ 仁 ”来 鼓励 和 要求 别人 , “ 公若 登 台 影 ,从 而使 神 话 萌生 出一 种 本 能 的忧 患 意识 ,神 农 、鲧 、 辅, 临危 莫爱 身 ” ,希望 他 的朋友 们 能推 行仁政 ,“ 上 请减 禹 身上 都折 射 出 由于 肩 负历 史使 命 而承 载 的压 抑 和忧 患 。 兵甲 , 下请安 井 田 ” 。 民为邦本 , 本 固邦 宁 。他将 古圣 先贤 这 些都 反映 了他 对儒 家理想 人格 的不 这种 忧 患意 识 , 在 历史 进程 中沉 淀 在 中华 民族 的文化 心 理 的意识 贯穿 到诗 中 , 断追 求 。 深层 。 《 诗 经》和 《 楚辞 》进 一步奠 定 了忧患 主题 的里 程碑 , “ 忧 患 ”贯 穿着 杜 甫 诗歌 的始 终 ,随着 他 生 活的 不断 为后 来 诗歌和 文学 发展 奠定 了基 调 。春 秋 战 国的孔 孟继承 变 化 ,将 “ 时 、世 、 生 、死 、人 、 民、进 、退 、 家 、己 ” 了这 样 的基础 ,认 为忧 患重 要并 且必 要 ,提 出了 “ 生于忧 构 成 了这 一主 题 的 内涵 ,从大 到小 ,相 互交融 ,使得 杜甫 患” ,并产 生 了更 深 刻和 广 泛 的影 响 。杜 甫认 同并遵 循儒 诗 歌 的内容变 得丰 富和 真实 。 家 思想 体系 中 以家 国为 忧 的精神 ,加 上 当时 的社会 环境 与 参考文献 : 自身处境 ,这 种影 响 的渗 透对 他是 不 言而喻 的 。 『 1 /王 1 春 云 :《 文 学家 的忧 患 意 识》 ,《 南 通 大 学 学报 》 这 样 的影响 不仅体 现在 他 的诗歌 创作 中 ,也体 现在 他 ( 社会科 学版 ) ,2 0 1 1 . 6 的人格 理想 追求 里 。杜 甫 以 “ 仁 ”为 安 身立命 之 本 , 以儒 [ 2 1 翁仁 康 :《 浅 论杜 甫诗 歌 里 的忧 患意识 》 , 《 贵州 文 家 思想 来指 导 自 己的 言行 ,将儒 家对 人格 的追 求融 入 了 自 史丛 刊》 ,2 0 0 8 . 4 己毕生 的理 想 。杜甫 的人格 理想 用他 自己的话 说就 是 “ 致 【 3 ] 李淑 贤: 《 试 论 杜 甫诗 中 忧 患 意 识 的 思 想根 源 》 , 君 尧舜 上 , 再使 风俗淳 ” ,他的 一生 , 始 终和苍 生 、社稷 的 《 云南 师范 大学 学报》 ,1 9 9 7 . 5 命 运 紧紧 相连 。 虽然他 没有 屈 原的 坚定 执着 , 也没 有李 白 罗 靖: 《 试论中国文学里的忧患意识》 , 《 湖南社会 的潇 洒飘 逸 ,但他 遵
守儒 学 先贤 , 用 “ 浩歌 弥激 烈 ”表 示 科 学》 ,2 0 0 5 . 6
三 、杜甫忧患意识 的根源
北方文 学杂 志欢迎投稿 : h t t o : / / w ww. b f w x . 0
・5 l・
才
—
—
杜甫忧患意识在诗歌 中的折射与其根源
陈蕴秋 山东大学国际教 育学院
摘 要 :纵 观 中国文 学,不 难发 现 ,忧患 意识 是始 终贯 穿其 发 展脉 络 中的 。杜 甫作为 中国古代 诗歌 的代 表 ,忧 国 忧 民的情 怀在 他 的诗歌 中形成 了独 特 的特 点。本 文主 要从 中国古代 诗歌 的 “ 忧 患” 出发 ,对杜 甫诗 歌 中的忧 患意识及
其根 源进行 了论述 。
关键 词 :杜 甫 ;诗歌 ;忧患意识
一
、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格调
沈患 ”贯 穿 了中 国古代 文 人 的始 终,渗 透 文 学与 文 化 的各 个 方 面 ,是 最主 要 的表 现 主题 之 一 ,不 管 喜 怒哀 乐 ,“ 忧 患 ”都或 明或 暗 地表 现 出来 ,它 始 终是 贯 穿在 中 国文 人字里 行 间中的 一根 明线 ,织 成 了中 国文 学 的五彩 纷
呈。
中 国古代 诗歌 以忧患 始终 ,对 国家 的忧 虑,对 百姓 的 同情 ,对 人生 的关切 ,都构 成 了中国古 典诗歌 的基 本精神 和 格 调。 最早 的 “ 忧 患 ”出 现 在 《 周易》中的 “ 作 《 易》
者 ,其有忧 患乎 ” ,使 书 中也充满 了忧 患 的智 慧:“ 君子 终 曰乾乾 ,夕惕 若,厉 无咎 ” ,“ 天行 健 ,君子 以 自强不 息 ” 。 从 《 诗经 》 的千 古 诗篇 到 贾谊 《 吊屈 原 赋 》 的悲愤 抑 郁 , 再 到杜甫诗歌 中的沉郁顿 挫 ,忧 生嗟叹 ,“ 忧患 ”无不 如影 随形地 伴着他们 从过去走 向现在 ,并将这 种影 响持续下去 。
二 、杜甫诗歌 中的忧患意识
忧 国忧 民忧天 下的情 怀 ,是 杜甫 诗歌 的重要 特点 。他 目睹 了唐 代 由盛而 衰 ,经历 了 自己从 “ 放 荡齐赵 间 , 裘 马 颇 清狂 ”的 年轻 到 “ 忧端 齐 终 南 , 濒 洞 不可 掇 ”的终 老 , 从 开始对 个人 功名 的追求 实现 到忧 国忧 民的强烈 意识 ,这 主题贯 穿 了杜 甫 的一生 。
一
“ 沉郁顿挫 ”是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思想 内容深沉
凝 重,表 现手法 曲折 迂 回,语 言声律 抑扬顿 挫 ,这背 后是 他 那颗 兼济天 下 的柔软 的 内心 。这 条 “ 忧 患 ”的线不 仅 贯 穿 始终 ,范 围也很广 。他 为 自 己的前途 、全家 的生活 和友 人 的安 危而忧 虑 ,但这 并非生 活 的全部 ,正所 谓 “ 国事家 事 天 下事 事事 关 心 ” , 由此及 彼 , 由大 到 小 ,都是 杜 甫心 之 所 系 。他 的视 线 能够跳 出 自己,投 向更 加 广 阔的现 实 , 这 是他超 越前 人被后 人所 铭记 的原因 。
“ 忧 端齐 终 南 ,漂洞 不 可掇 ”中千 重万 叠 。堪 比 山海 的忧愁 让人揪 心 。杜
甫坚 守温柔 敦厚 的诗 教,但 此时 ,也 忍 不住 大 声 呼喊 “ 朱 门酒 肉臭 ,路 有冻 死骨 ” 。他把 自己 当做一个 普通 的百 姓,怀 着 “ 人 饥 己饥 ,人 溺 己溺 ”的精 神 ,推 己及人 ,忧 国忧 民,深厚 的感情 溢于 言表 。饮酒 时 “ 忧 国只细 倾 ” 、题 画 时 “ 时 危惨 淡 来 悲风 ” 、 观 舞时 “ 风 尘 倾洞 昏王室 ” ,正如 南宋 文 学家 周 紫芝所 说 “ 少 陵有 句 皆忧 国” 。 最 能代 表 杜 甫 的 “ 三 吏 ”“ 三别 ”中 “ 忧患 ”被 体 现 得 淋 漓 尽致 。安 史之 乱 , 兵事 不 息 ,烽 火 连 绵 , 民不聊 生 。他在 兵荒 马乱 之际离 开洛 阳返 回华州 ,路上 看见处在 战乱 中的人们 是如 何的水 深火 热 ,悲苦不 堪,到 处都 是可 歌可泣 、可 悲可恨 的场 景。诗 中呈现 的就 像是 真实的 新闻 纪实和 感人 的报道 评论 ,他用 不 同的镜头 和角度 去记 录他 看 到 的、听 到的 、问到 的种种 活生生 的现 实 ,只有这样 的 现实才 能刺痛 观众 心灵最 深处 的防线 ,让观众 为之动 容 。 不 同 的人 物 、事 件和 境 遇 ,但 他 们 的 不幸 却都 是 相 似 的。《 石壕吏》中 “ 夜 久语 声 绝 , 如 闻 泣 幽咽 ”的凄 苦 与悲 凉 ;《 新 安 吏 》“ 府 帖 昨 夜 下 ,次 选 中 男行 ”的 无 奈 与悲愤 ;《 新 婚别 》一个 “ 暮婚 晨 告别 ” ,一个 “ 沉痛 迫 中 肠” ;《 垂老 别 》“ 子 孙阵 亡尽 ”的老 人却 也不 得 不 “ 长 揖 别上 官 ” 的悲苦 :《 无 家 别 》看 到 “ 家 乡 既荡 尽 ”后 “ 远 近理 亦齐 ”无家 可别 的无奈 与苦楚 ……每 一幅 画面都 像一 面镜子 ,还 原 了安史之 乱后 的真实 面貌 。杜甫用 自己特有 的镜 头记录 了安 史之乱 这样 一个重 大的历 史政 治事件 ,书 写百姓 的苦 难 ;他 用广 阔 的视 角频 繁地 写时事 ,提供 了比 事件 本身更 为具 体也更 为生 动 的生 活画 面 ,使 得他 的感情 和这 些画面 彼此交 融 ,呈 现在 了字里 行间 。
杨 ,随 柔条 以纠结 。 整 篇文 章情感 飘逸 豪迈 、构 思奇巧 、不落 俗套 ,对怀 乡诗意 、伤别 念远 之情表 达十 分 贴切 ,感 慨深沉 ,意境优 美 ,几 乎可 与 《 春 江花 月夜 》媲美 。 再如 《 春夜 宴从弟桃 花 园序 》 : 夫天 地 者 ,万物 之 逆旅 也 ;光 阴者 , 百代 之过 客 也 。 而浮生 若梦 ,为欢 几 何 ?古 人秉 烛夜游 , 良有似 也。况 阳 春 召我 以烟景 ,大块 假我 以文章 。会桃 花之 芳园 ,叙天 伦 之乐 事 。群 季俊 秀 ,皆为 惠连 ;吾人 咏歌 ,独惭康
乐 。幽 赏未 已 ,高谈转清 。开琼筵 以坐 花 ,飞羽觞 而醉 月。不 有
肆 、意态豪 迈 、十 分契 合盛唐 景象 。 此 外 ,李 白的散 文 还 和 诗歌 一 样 讲 求 声律 、骈 散 并 行 ,音 节铿 锵错 落 、语 句工整 精练 。如 前文 所弓 【《 上安州 裴长 史 书》 、《 惜 馀春 赋》等 ,都 是声情 并茂 、骈散 交错佳
作。
综 上所述 , 以诗为文 、 以情 动人 是李 白散 文创 作 的主 要特 点 ,这和他 注重表 现 自我 、注 重主 观抒情 的诗 歌创作 是 分不 开的 。
佳咏 ,何 申雅怀 ?如诗 不成 ,罚依金 谷酒 都数 。 短 短 百余 字 ,把 对 大 自然之 美 以及 天伦 之 乐 的 赞 赏 与热 爱情 感刻 画的淋 漓尽致 ,写 景摹情 、如 诗如 画。 虽难 免让人 生 出 “ 浮生 若 梦、为欢 几 何 ”的感慨 ,但 却风神 恣
・5 0 0 北方文学杂志欢 迎投稿 : b f wx b i b @1 6 3 . c o m
参考文献 : 【 1 】 刘汾 . 论 李 白散 文的诗 性特质 D 】 _ 沧 桑,2 0 1 0 . 0 6 【 2 ]陆 明 丽 . 左 转 与 唐 代 散 文 卟 中央 民 族 大 学 ,
2 0 1 2 . 0 5
[ 3 ] 吴丹阳. 李 白散 文 艺术 成 因探 讨 Ⅱ 】 _ 青年 文 学 家 ,
2 0 0 9 . 0 5
古典 文 学
浅谈 《 心经》 的德育功能和普世价值
王利伟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魏裕博 陕 西 学 前 师 范 学 院
摘
要 :《 摩诃 般若 波 罗蜜 多心 经》 乃 大乘 佛教 经典之 作 。 当前 中国正处 于社 会转 型期 ,一些丑 恶现 象的 出现 与人
内心息息相关, 《 心经》义理直指人心,关注 内心修为,} l 领正确人生。如若 以严谨的态度、辩证的方式从提升修为和 激发 正 能量 的角度对 其进 行研 修 ,广结 善缘 ,激发 善念 ,必意义 非凡 。
关键词 :心经 ;德 育 ;普世价 值
《 摩 诃 般 若 波 罗 密 多 心经 》 乃 大 乘 佛 教 中经 典之 作 , 亦是探 究 “ 精 神 ”与 “ 物 质 ”关 系 的哲 学 论文 。乃 中国最 早汉 译 《 心经》 ,也是 唯 一佛 教 八宗 均 修 均读 ,且 各 宗 有 不 同演绎 的经 文 ,地 位超 然 。 几 千年 来 ,世 人 对这 部经 典 的认 知 和 解 读 仅 限 于在 宗 教和 哲学两 个领 域 ,而在 个体 道德 修为 的层 面上 却对 其 探 究甚少 。《 般 若 心经 》是 大乘佛 教 即最 高佛 学的 宇宙观 , 也 是古 今人 心修为 的不 二法 宝 。这部 佛 学经典 仅二 百六 十 字 ,但 却字 字珠玑 ,相 传 当年太 宗张 榜昭 告天 下 ,征求 高 明大德 将 《 心 经 》再 度
删改 ,如 能 删 一字 而 不 失其 义 者 , 赏 黄金 百两 ,结 果无人 可 改此 经 ,可见 《 心经 》 中所演 绎
读 经重 在感悟 ,所 以,笔者将 经 文分为 三个 部分 ,略 阐一 己之悟 ,权 当抛砖 引玉 。
一
、
《 心经 》的普世价值
的佛理禅 意绝 不简 单 。 互 联 网等新 兴传媒 手段 的 出现使 我们 的文 化传 承呈 现 异 彩纷 呈 的景象 ,今 天我们 对 于很 多佛 教经 典 的解 读不 仅 仅 停 留在宗 教层 面上 了 ,其 所包 含 的哲 理寓 意 已经 延伸 到 美 学 、哲学 乃至政 治 学等层 面 。笔 者身 为一 名高校 德 育工 作 者 ,从对 人 的道德 教化 方面 谈一 谈 《 心经 》于 当代社 会 的普世 价值 ,希 冀广 结善缘 ,恢弘 正法 ,使 更多 的人从 研 读 《 心经 》中开 悟 、解脱 、放 下 、 自在 , 以扬 善抑 恶 ,积
聚正 能量 。 佛 教里 对 于经文 的解 读讲 求开 悟 ,故对 于佛 教的 诸多
经文 ,尽无 详解 。《 心经 》之解 可谓 仁 者见 仁 ,智者 见智 。
1 、《 摩 诃 般若 波 罗 蜜多 心 经》 ,“ 摩诃 ”二 字 出梵语 , 《 六祖 法 宝坛 经 浅释 》 中释 义 “ 摩诃 ”为大 。此 大乃 一 种 心理 和 思想 的 大 。大而 无 形则 万事 皆通 ,“ 大 ”是一 种 精 神 力量 ,其 意在 不受任 何 时间和 空间 限制 ,均能 充盈宇 宙 的力量 。“ 般 若 ”在佛 教 中意译为 “ 智慧” ,这里所 谓 的智 慧 ,亦 非常 人所 谓聪 智 ,而 是 能够 了悟尘世 之道 ,超 凡入 圣 的一 种达 观通透 的境界 ,是对 生命本 源和 本性 了悟 的根 本 智 慧 。在 梵语 中 ,波罗 是彼岸 的意 思 ,蜜多是 动词 ,有 到之 意 ,“ 波 罗蜜 多 ”乃 是 到彼 岸 。就 是成 就一 件事 而 达 到度 化 自己的 目的。所 谓度 己既是 度 人 ,度 人 既是 度 己, 又言苦 海 无边 ,回头 是岸 ,只有 成就 别人才 能让 自己有 所 成 就 ,只有 到达彼 岸才 了悟此 岸 之贵 。 2 、《 心经 》 在 开篇 中说 “ 观 自在 菩萨 ” ,菩 萨是 智 慧 和 善 良的化 身 ,所 谓 “ 人之 初 ,性 本善 ” ,每个 人 在 心灵 深 处都 隐 匿一丝 善念 , 只有和本 源对 话才 能最清 楚 、通 透 地 了解 自己 ,释 放 正的 能量 。佛讲 自悟 ,和我们 常常 讲的 “ 自觉 ‘ 自省 ” 相似 ,只 有 懂 得 “ 自觉 ” ,经 常 “ 自省 ” 的人 ,才 能 “ 自悟 ” ,才 能 唤醒 心 中 的菩 萨,才 能 时刻 虚 怀若 谷 ,存善念 ,行 善举 ,坚守 良知 ,保持 纯洁心性 。
对儒 家之 道 的坚持 。在病 重虚 弱时 ,仍不 忘 以 “
仁 ”要求 忧 患 意 识不 是 发 自杜 甫 ,是 在 先 民之 初 就 与生 俱 来 自己,心 系 百姓 ,让我们 看到 了他 内心 的仁而 爱人 。不仅 的 。上 古 时 期 自然环 境 险 恶 , 在先 民心 灵 深 处 投 下 了 阴 如 此 ,他更 希 望 用 “ 仁 ”来 鼓励 和 要求 别人 , “ 公若 登 台 影 ,从 而使 神 话 萌生 出一 种 本 能 的忧 患 意识 ,神 农 、鲧 、 辅, 临危 莫爱 身 ” ,希望 他 的朋友 们 能推 行仁政 ,“ 上 请减 禹 身上 都折 射 出 由于 肩 负历 史使 命 而承 载 的压 抑 和忧 患 。 兵甲 , 下请安 井 田 ” 。 民为邦本 , 本 固邦 宁 。他将 古圣 先贤 这 些都 反映 了他 对儒 家理想 人格 的不 这种 忧 患意 识 , 在 历史 进程 中沉 淀 在 中华 民族 的文化 心 理 的意识 贯穿 到诗 中 , 断追 求 。 深层 。 《 诗 经》和 《 楚辞 》进 一步奠 定 了忧患 主题 的里 程碑 , “ 忧 患 ”贯 穿着 杜 甫 诗歌 的始 终 ,随着 他 生 活的 不断 为后 来 诗歌和 文学 发展 奠定 了基 调 。春 秋 战 国的孔 孟继承 变 化 ,将 “ 时 、世 、 生 、死 、人 、 民、进 、退 、 家 、己 ” 了这 样 的基础 ,认 为忧 患重 要并 且必 要 ,提 出了 “ 生于忧 构 成 了这 一主 题 的 内涵 ,从大 到小 ,相 互交融 ,使得 杜甫 患” ,并产 生 了更 深 刻和 广 泛 的影 响 。杜 甫认 同并遵 循儒 诗 歌 的内容变 得丰 富和 真实 。 家 思想 体系 中 以家 国为 忧 的精神 ,加 上 当时 的社会 环境 与 参考文献 : 自身处境 ,这 种影 响 的渗 透对 他是 不 言而喻 的 。 『 1 /王 1 春 云 :《 文 学家 的忧 患 意 识》 ,《 南 通 大 学 学报 》 这 样 的影响 不仅体 现在 他 的诗歌 创作 中 ,也体 现在 他 ( 社会科 学版 ) ,2 0 1 1 . 6 的人格 理想 追求 里 。杜 甫 以 “ 仁 ”为 安 身立命 之 本 , 以儒 [ 2 1 翁仁 康 :《 浅 论杜 甫诗 歌 里 的忧 患意识 》 , 《 贵州 文 家 思想 来指 导 自 己的 言行 ,将儒 家对 人格 的追 求融 入 了 自 史丛 刊》 ,2 0 0 8 . 4 己毕生 的理 想 。杜甫 的人格 理想 用他 自己的话 说就 是 “ 致 【 3 ] 李淑 贤: 《 试 论 杜 甫诗 中 忧 患 意 识 的 思 想根 源 》 , 君 尧舜 上 , 再使 风俗淳 ” ,他的 一生 , 始 终和苍 生 、社稷 的 《 云南 师范 大学 学报》 ,1 9 9 7 . 5 命 运 紧紧 相连 。 虽然他 没有 屈 原的 坚定 执着 , 也没 有李 白 罗 靖: 《 试论中国文学里的忧患意识》 , 《 湖南社会 的潇 洒飘 逸 ,但他 遵
守儒 学 先贤 , 用 “ 浩歌 弥激 烈 ”表 示 科 学》 ,2 0 0 5 . 6
三 、杜甫忧患意识 的根源
北方文 学杂 志欢迎投稿 : h t t o : / / w ww. b f w x . 0
・5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