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几年的探讨与实践,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展心理辅导,不仅仅是要解决在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它更主要的内容应当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并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具体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情绪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的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既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又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自我认识。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成功的重要性,自觉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   (2)坚强的意志。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自觉地避免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的不良心理特征。   (3)稳定的情绪。能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自觉地克服抑郁、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   (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积极正确的社会认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人精神和集体观念,自觉避免自私、狭隘的心理倾向。   (5)积极的心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能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争强好胜,立志成才;自觉避免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倾向。   3.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认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乐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积极求得进步,让对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能自觉地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故意报复、猜疑、嫉妒等心理倾向。   4.强化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恰当的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能合理与人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能合理应试,自觉减轻焦虑程度等。   5.培养良好的性文化:认识自身性生理的变化及其对自我发展的价值,形成科学的性意识和健康的性心理,掌握准确的性知识,学会适宜的异性交往方法:能用有益的方式宣泄自我性欲望,调节控制自我的性冲动;能自觉地抵御不良的性诱惑。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辅导,其辅导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习能力辅导;②应试能力辅导;③自我发展辅导;④人际关系辅导;⑤应对挫折辅导;⑥青春期辅导;⑦意志品质辅导;⑧情绪情感辅导;⑨休闲与消费辅导;⑩升学与就业辅导等等。   从辅导的功能来说,又可以分成发展性辅导和问题性辅导。从辅导的形式来说,又可分成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和家庭辅导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各种教育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所有活动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许多现象和效果更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应注重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对全体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运用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心理刺激和影响,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些地区也叫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人认为,无论名称如何称呼,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应该以传授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必须始终以心理能力训练为目的。通过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的状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是专门开设的一堂课,也可以是在班主任安排和指导下的主题队会课。课程的内容可以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逐段、逐课进行;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的活动。   3.开展团体与个人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是指在心理测查或调查的基础上将有基本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和其它形式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帮助这些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能力,个人心理辅导则是心理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一对一的、面对面的帮助、分析、训练、宣泄、矫治的过程。   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一般应在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内进行。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可以根据各学校的自身房屋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但是,从方便学生来访的角度出发,有几点本人认为应当认真加以考虑:①地点要有安全可靠感,即有利于学生保护个人的隐私。②室内要有亲切舒适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放松自己的紧张和不安。③要有文化层次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从各种摆设中得到心理诱导和启发。④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对心理辅导建立信任感。   4.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正如我们在一开始指出的,人的心理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的心理变化是直接受到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的。因此,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这里所指的“良好”并不是说没有冲突,而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都能以积极的心态、以科学的心理方法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是最重要的心理环境建设。除此之外,学校要非常注重校园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建设,科学地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帮助学生调节自我心理。各种宣传途径应包括学校的橱窗、板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以及标语口号乃至告示语言等。这些途径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的、但又不十分起眼的心理信息传播媒体。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几年的探讨与实践,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展心理辅导,不仅仅是要解决在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它更主要的内容应当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并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具体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情绪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的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既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又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自我认识。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成功的重要性,自觉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   (2)坚强的意志。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自觉地避免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的不良心理特征。   (3)稳定的情绪。能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自觉地克服抑郁、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   (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积极正确的社会认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人精神和集体观念,自觉避免自私、狭隘的心理倾向。   (5)积极的心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能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争强好胜,立志成才;自觉避免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倾向。   3.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认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乐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积极求得进步,让对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能自觉地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故意报复、猜疑、嫉妒等心理倾向。   4.强化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恰当的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能合理与人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能合理应试,自觉减轻焦虑程度等。   5.培养良好的性文化:认识自身性生理的变化及其对自我发展的价值,形成科学的性意识和健康的性心理,掌握准确的性知识,学会适宜的异性交往方法:能用有益的方式宣泄自我性欲望,调节控制自我的性冲动;能自觉地抵御不良的性诱惑。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辅导,其辅导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习能力辅导;②应试能力辅导;③自我发展辅导;④人际关系辅导;⑤应对挫折辅导;⑥青春期辅导;⑦意志品质辅导;⑧情绪情感辅导;⑨休闲与消费辅导;⑩升学与就业辅导等等。   从辅导的功能来说,又可以分成发展性辅导和问题性辅导。从辅导的形式来说,又可分成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和家庭辅导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各种教育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所有活动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许多现象和效果更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应注重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对全体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运用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心理刺激和影响,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些地区也叫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人认为,无论名称如何称呼,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应该以传授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必须始终以心理能力训练为目的。通过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的状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是专门开设的一堂课,也可以是在班主任安排和指导下的主题队会课。课程的内容可以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逐段、逐课进行;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的活动。   3.开展团体与个人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是指在心理测查或调查的基础上将有基本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和其它形式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帮助这些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能力,个人心理辅导则是心理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一对一的、面对面的帮助、分析、训练、宣泄、矫治的过程。   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一般应在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内进行。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可以根据各学校的自身房屋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但是,从方便学生来访的角度出发,有几点本人认为应当认真加以考虑:①地点要有安全可靠感,即有利于学生保护个人的隐私。②室内要有亲切舒适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放松自己的紧张和不安。③要有文化层次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从各种摆设中得到心理诱导和启发。④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对心理辅导建立信任感。   4.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正如我们在一开始指出的,人的心理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的心理变化是直接受到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的。因此,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这里所指的“良好”并不是说没有冲突,而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都能以积极的心态、以科学的心理方法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是最重要的心理环境建设。除此之外,学校要非常注重校园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建设,科学地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帮助学生调节自我心理。各种宣传途径应包括学校的橱窗、板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以及标语口号乃至告示语言等。这些途径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的、但又不十分起眼的心理信息传播媒体。


相关文章

  • 浅析体育教学与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 [摘要]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状况一直令人堪忧.鉴于体育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性,及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本文研究提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 ...查看


  • 关于教师条件性知识的思考
  • 关于教师条件性知识的思考--内涵及培养与提升对策 郭秋月 [摘要]:教师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教师通过这些知识将自身所具有的本体性知识以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能够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 ...查看


  •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现状研究_以山东省为例
  • 青年教育 QingNianJiaoYu 青年教育 QingNianJiaoYu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孔 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发现,山东青少 年性生理知识不足,性知识的主要来 ...查看


  •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24卷第112期2008年4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HunanFinancialandEconomicCollege Vol.24No.112 Apr.2008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李 博 张安富 ...查看


  •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
  •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 ...查看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3
  • 2011年贵阳四十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 ...查看


  •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 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辞海>中这样界定幸福:"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在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幸福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N自我实现. ...查看


  • 体验式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体验式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撰写 陈 菊 审稿 李亮勋 摘 要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 ...查看


  •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翟东娜2014.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 育内容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知识灌输形式化.说教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高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