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文章类型: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公共营养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二级公共营养师 叶 旭 英 浙江省义乌市营养师培训学校

浅谈幼儿园开展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姓名 叶旭英

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营养师培训学校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存在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的现象。儿童的营养问题多由不良的饮食行为所致,在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中,家长和幼儿教师的营养知识以及他们的饮食行为最为显著。而目前我国特别是我省存在着早期营养教育缺失问题,如:家长营养知识不足、幼儿教师营养教育意识不够,幼儿园营养教育内容缺失等。使得学前儿童时期——人的最重要的成长发育基础阶段、饮食习惯和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成为了被忽视的角落。

本文从为什么要进行早期营养教育、目前幼儿园营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幼儿园营养教育如何开展三个方面阐述幼儿园营养教育的重要性,从幼儿园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进行剖析,结合所学知识做了进一步反思和探索,提出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出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儿童、家长、幼儿教师为对象,以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培养为核心进行早期营养教育,使儿童形成基本的营养观念,让儿童从小培养自我管理、促进健康的能力,从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受益。

关键词:幼儿园 营养教育 重要性 饮食习惯 挑食 1进行幼儿园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从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存在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的现象,(根据沿海地区儿童体检数据表明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儿童占了学生总数的10%以上[1])。儿童的营养问题多由不良的饮食行为所致,而导致此现象的一个根本问题幼儿园营养教育缺失所导致的。开展幼儿园营养教育还因为:

1.1儿童时期的营养关系到一生的健康

儿童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为了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维持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必须提供幼儿合理平衡的膳食,营养不良的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不但影响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儿童的脑部发育和智力发育。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还可导致成年后某些慢性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潜在危险,成年时期的癌症死亡率与儿童时期热能的摄入成正相关。由此可见,幼儿时期的营养不仅仅影响到儿童的健康,还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

1.2儿童时期是良好饮食习惯主要形成阶段

学龄前期是习惯成型的关键时期,从行为、心理和社会学角度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习惯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幼儿期的饮食习惯和对食物的喜好将延续到儿童期、青春期,甚至成年期,儿童从2-3岁起到8岁左右,如果没有特别的干预,其饮食习惯一般没有太大的改变,大部分人的饮食习惯是从学前时期形成的。

1.3儿童时期是膳食干预和营养教育最佳时期

迄今为止,膳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多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由于在此阶段儿童不良的习惯已经形成,并具有顽固性,加之学习任务重,往往收效不好。因此有不少专家认为,儿童时期是进行营养教育和膳食干预的最佳时期。国内某医科大学对8所幼儿园进行调研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膳食干预和营养教育的儿童饮食行为和习惯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见下表)

2幼儿园营养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幼儿园内部的问题

2.1.1幼儿园教师缺乏正确的营养教育榜样作用

教师自身榜样作用的缺乏导致了幼儿进餐质量的下降。如教师在幼儿面前谈论自身的饮食偏好,无形中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意识,久而久之,幼儿容易形成错误的营养认识。

2.1.2教师轻视营养学知识的学习

幼儿园教师中不少人认为:多吃好的,人就会健康,以致造成儿童在幼儿园中鱼、肉、蛋食用过量,而粗粮进食不足,造成有的人脂肪严重超标,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一份有关营养知识调查问卷显示:23%的幼儿园老师不了解什么是平衡膳食。还有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的营养配餐归属幼儿园食堂管理,教师无需学习营养学知识,也造成了幼儿园营养教育中,教师无法担当正确营养领路人角色。

2.1.3教师营养教育方法不得当

儿童天真活泼,顽皮好动,主要通过感性认识学习知识。作为幼儿园的营养教育也不能脱离儿童本身的特点,独立进行。而现实中,有些教师不从儿童认知的实际出发,生搬硬套书面知识,只以干涩的书本,让学生凭空想象,无法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述营养学知识,造成儿童只知营养知识“毛皮”,无法真正理解营养知识的实际内容[5]。

2.1.4烹饪方法不能满足幼儿营养教育的需要

烹饪方法不当影响对幼儿进行营养教育的成效。由于幼儿生理及心理的特点,他们需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即使在课堂上,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各种营养学知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深切的感官体会,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对他们身体有益的营养学知识。因此幼儿园食堂作为幼儿进餐的主渠道,担当着将幼儿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现实感知的重要作用[6]。幼儿园烹饪往往只做到细、软、嫩、烂,但是,在色美、形状可爱上却做得比较少,很难让儿童产生食用与感知的欲望,更不用提掌握营养知识了。因此,幼儿园烹调做到菜肴的品种多样、颜色鲜艳、味道可口很关键。

2.2幼儿园外部的问题

2.2.1家长缺乏营养知识

研究发现,有超过80%家长没有关于儿童营养知识培训,有超过一

半的家长渴望获得幼儿营养知识指导。营养知识的缺乏导致家长在儿童营养指导和饮食搭配上缺乏作为。

2.2.2家长缺乏正确的营养教育榜样作用

家长自身的负面作用也会导致幼儿营养教育不理想[3]。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对喜欢的食物经常买,对不喜欢的食物就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有些家长迁就孩子的挑食毛病,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在孩子面前讨论对食物的喜好,时间一长,就会无意间强化孩子的挑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应注意自身对孩子的影响,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结构要科学。

2.3幼儿自身的因素

幼儿自身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到幼儿园营养教育的质量。极少数的幼儿由于遗传、生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新陈代谢问题及环境等原因,导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面黄肌廋,体质较弱[2]。身体弱,多病的孩子,情绪处与消极状态,进而变得不爱吃饭,或是对吃饭提不起兴趣,这类幼儿通常也对营养学知识提不起兴趣,因而也会影响营养教育的效果。

3幼儿园营养教育的途径

针对幼儿园营养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3.1幼儿园内部问题的解决途径:

3.1.1强化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儿童的平衡膳食观

幼儿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监督,强化教师的营养教育示范作用,要求各位教师以身作则,平衡膳食,合理饮食。教师在自身进餐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儿童,使他们知道吃什么才是营养的,即使不符合儿童口味的蔬菜也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

3.1.2加强教师营养知识学习,巩固营养教育实施基础

只有教师不断的学习,才能提供科学的营养知识给儿童,所以幼儿园领导应主动为教师学习营养学知识创造条件,不断推动其更新营养学知识。当教师学习营养知识出现懈怠的时候,积极引导其完成营养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营养知识的

学习是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的大事,提高教师对营养教育的认识高度,愿意主动、认真的安排自身的营养知识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幼儿园营养教育实施效果的作用。

3.1.3改善教师营养教育的方法,提高营养教育的成效

首先,在幼儿园营养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教授的儿童的不同年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比如小班的发展目标为进餐时情绪愉快,进餐习惯良好,认识并爱吃几种主要食物,有时能主动喝水;中班的发展目标为认识各类常吃食物,结合品尝经验,知道其名称和作用,了解喝水的好处;大班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素,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知道有些食物儿童不宜多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可对这些发展目标进一步具体分层,即一个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再针对幼儿实际水平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践。

其次,教师在幼儿园营养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幼儿间榜样示范、及时鼓励、增加体验、引发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营养教育[5]。具体如下:

榜样示范:让不挑食的幼儿向同伴介绍他所吃食物的名称和营养用处,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从而带动其他幼儿愿意接受和品尝该食物。如:幼儿介绍芹菜、韭菜等蔬菜,告诉大家,在这些蔬菜中,有许多粗纤维,它会清扫肚子里的脏东西,让他们从大便里排出来。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身体才健康。在榜样的带动下,幼儿既能自觉学习营养知识,又可以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及时鼓励: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的特性,当他们接受某种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肯定他的进步,让他知道得到进步会带给教师很大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告诉他营养的重要性,让他更乐意接受更多的不爱吃的食物。

增强体验:幼儿喜欢参加食物的准备工作,可以在游戏中增强其对营养知识的体验活动。例如:做游戏“娃娃家”和“小吃店”中,让幼儿准备、制作各种“食物”,喂娃娃吃饭,还给娃娃讲营养知识。又如:包饺子、搓汤圆、做水果沙拉、搅拌玉米糊等;或是整理蔬菜:择青菜、剥毛豆等;还可整理餐具与餐桌,分发碗筷和食物。当幼儿

感受到自己能做好这份工作,他们的情绪会很愉快,对食物也就会有积极的态度。

引发讨论:根据幼儿比较关注故事和图画的特点,平时我们收集进餐和营养教育的故事和图画,引导幼儿去关注,去思考,去讨论;或是将图画扫描,制作成PPT形式,使用多媒体播放,给幼儿视觉冲击和新鲜感;或是在网上下载Flash,如《漏嘴巴和大公鸡》、《蔬菜水果连连看》等有趣的动画、鲜艳的颜色,深受幼儿喜爱,更拓展幼儿学习思考的空间。

3.2改善烹饪方法,提高儿童进食兴趣

在编制食谱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做到粗粮细作、粗细结合,并通过种类、色泽、形状、味道的变化调动幼儿进餐的欲望。教师在幼儿进餐时要给予积极鼓励,进行个别诱导,会使幼儿的心理上乐于接受。对个别厌食的幼儿,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多鼓励他们,以达到让其愉快进餐的目的。幼儿园厨师在烹调时,也应调动自身积极性,借助幼儿喜欢的造型,提高幼儿进食兴趣,例如可制作各种面点类的小兔子、小猪、小狗、小南瓜等造型[6]。

3.3幼儿园外部问题的解决途径

3.3.1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家庭中,幼儿都与成人一起进餐的,因此,成人对食物的态度和饮食习惯,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成人进餐时,对每样食物都很喜爱,吃的津津有味,幼儿就很可能会去吃每样菜,不容易形成挑食的习惯。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

3.3.2父母要有科学育儿的方法和丰富的营养知识。

一方面,家长自己订阅书籍,如《父母必读》、《儿童健康》等增加营养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设保健专家讲座,开辟家长园地、宣传栏等科学方法加以引导,让家长学习营养和卫生知识,从而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7]。

3.3.3利用家庭餐桌,培养儿童良好的就餐习惯。

家长可以借助家庭餐桌,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i. 固定的开饭时刻;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

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ii. 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

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而吃不下正餐。

iii. 促进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若父母只一味

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试着促进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iv. 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

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孩子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v. 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

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例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的餐点。

vi. 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例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

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询问孩子的意见,请孩子协助您一起做饭,孩子不但能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更喜爱吃饭这件事。

vii. 为吃饭增添趣味性:在喂孩子吃饭时,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

语气,让吃饭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将吃饭时刻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其实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不要随意的根据自己或宝宝的需要而改变什么。

4期望与建议

以上是笔者对幼儿园营养教育实施情况所作的一些浅薄研究和认识。在完成整篇创作后,笔者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对幼儿进行营养教

育,单依靠幼儿园和家长的力量远远不够。如要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的营养问题,还需要将儿童营养改善和营养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幼儿园、家庭多级联动机制,形成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儿童,家长、幼儿教师为对象,以儿童不良的也是行为为核心进行早期营养教育,使儿童形成基本的营养观念,让儿童从小培养自我管理、促进健康的能力,从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部 《沿海地区儿童健康状况报告(2010)》

[2]陈春明 何武 常素英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6

[3]王爱琴 “幼儿吃饭教育谈”[J]. 考试周刊,2007,21:9

[4]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2010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5]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7

[6]李晓明 林杰 “浅谈幼儿营养教育需注意的问题”[J]. 中外医疗,2008,11:46

[7]湛悦 庞庆秀 王静 “在园儿童家庭膳食营养调查与营养干预效果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8,2:8

文章类型: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公共营养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二级公共营养师 叶 旭 英 浙江省义乌市营养师培训学校

浅谈幼儿园开展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姓名 叶旭英

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营养师培训学校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存在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的现象。儿童的营养问题多由不良的饮食行为所致,在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中,家长和幼儿教师的营养知识以及他们的饮食行为最为显著。而目前我国特别是我省存在着早期营养教育缺失问题,如:家长营养知识不足、幼儿教师营养教育意识不够,幼儿园营养教育内容缺失等。使得学前儿童时期——人的最重要的成长发育基础阶段、饮食习惯和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成为了被忽视的角落。

本文从为什么要进行早期营养教育、目前幼儿园营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幼儿园营养教育如何开展三个方面阐述幼儿园营养教育的重要性,从幼儿园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进行剖析,结合所学知识做了进一步反思和探索,提出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出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儿童、家长、幼儿教师为对象,以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培养为核心进行早期营养教育,使儿童形成基本的营养观念,让儿童从小培养自我管理、促进健康的能力,从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受益。

关键词:幼儿园 营养教育 重要性 饮食习惯 挑食 1进行幼儿园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从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存在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的现象,(根据沿海地区儿童体检数据表明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儿童占了学生总数的10%以上[1])。儿童的营养问题多由不良的饮食行为所致,而导致此现象的一个根本问题幼儿园营养教育缺失所导致的。开展幼儿园营养教育还因为:

1.1儿童时期的营养关系到一生的健康

儿童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为了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维持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必须提供幼儿合理平衡的膳食,营养不良的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不但影响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儿童的脑部发育和智力发育。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还可导致成年后某些慢性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潜在危险,成年时期的癌症死亡率与儿童时期热能的摄入成正相关。由此可见,幼儿时期的营养不仅仅影响到儿童的健康,还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

1.2儿童时期是良好饮食习惯主要形成阶段

学龄前期是习惯成型的关键时期,从行为、心理和社会学角度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习惯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幼儿期的饮食习惯和对食物的喜好将延续到儿童期、青春期,甚至成年期,儿童从2-3岁起到8岁左右,如果没有特别的干预,其饮食习惯一般没有太大的改变,大部分人的饮食习惯是从学前时期形成的。

1.3儿童时期是膳食干预和营养教育最佳时期

迄今为止,膳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多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由于在此阶段儿童不良的习惯已经形成,并具有顽固性,加之学习任务重,往往收效不好。因此有不少专家认为,儿童时期是进行营养教育和膳食干预的最佳时期。国内某医科大学对8所幼儿园进行调研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膳食干预和营养教育的儿童饮食行为和习惯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见下表)

2幼儿园营养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幼儿园内部的问题

2.1.1幼儿园教师缺乏正确的营养教育榜样作用

教师自身榜样作用的缺乏导致了幼儿进餐质量的下降。如教师在幼儿面前谈论自身的饮食偏好,无形中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意识,久而久之,幼儿容易形成错误的营养认识。

2.1.2教师轻视营养学知识的学习

幼儿园教师中不少人认为:多吃好的,人就会健康,以致造成儿童在幼儿园中鱼、肉、蛋食用过量,而粗粮进食不足,造成有的人脂肪严重超标,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一份有关营养知识调查问卷显示:23%的幼儿园老师不了解什么是平衡膳食。还有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的营养配餐归属幼儿园食堂管理,教师无需学习营养学知识,也造成了幼儿园营养教育中,教师无法担当正确营养领路人角色。

2.1.3教师营养教育方法不得当

儿童天真活泼,顽皮好动,主要通过感性认识学习知识。作为幼儿园的营养教育也不能脱离儿童本身的特点,独立进行。而现实中,有些教师不从儿童认知的实际出发,生搬硬套书面知识,只以干涩的书本,让学生凭空想象,无法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述营养学知识,造成儿童只知营养知识“毛皮”,无法真正理解营养知识的实际内容[5]。

2.1.4烹饪方法不能满足幼儿营养教育的需要

烹饪方法不当影响对幼儿进行营养教育的成效。由于幼儿生理及心理的特点,他们需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即使在课堂上,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各种营养学知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深切的感官体会,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对他们身体有益的营养学知识。因此幼儿园食堂作为幼儿进餐的主渠道,担当着将幼儿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现实感知的重要作用[6]。幼儿园烹饪往往只做到细、软、嫩、烂,但是,在色美、形状可爱上却做得比较少,很难让儿童产生食用与感知的欲望,更不用提掌握营养知识了。因此,幼儿园烹调做到菜肴的品种多样、颜色鲜艳、味道可口很关键。

2.2幼儿园外部的问题

2.2.1家长缺乏营养知识

研究发现,有超过80%家长没有关于儿童营养知识培训,有超过一

半的家长渴望获得幼儿营养知识指导。营养知识的缺乏导致家长在儿童营养指导和饮食搭配上缺乏作为。

2.2.2家长缺乏正确的营养教育榜样作用

家长自身的负面作用也会导致幼儿营养教育不理想[3]。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对喜欢的食物经常买,对不喜欢的食物就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有些家长迁就孩子的挑食毛病,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在孩子面前讨论对食物的喜好,时间一长,就会无意间强化孩子的挑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应注意自身对孩子的影响,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结构要科学。

2.3幼儿自身的因素

幼儿自身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到幼儿园营养教育的质量。极少数的幼儿由于遗传、生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新陈代谢问题及环境等原因,导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面黄肌廋,体质较弱[2]。身体弱,多病的孩子,情绪处与消极状态,进而变得不爱吃饭,或是对吃饭提不起兴趣,这类幼儿通常也对营养学知识提不起兴趣,因而也会影响营养教育的效果。

3幼儿园营养教育的途径

针对幼儿园营养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3.1幼儿园内部问题的解决途径:

3.1.1强化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儿童的平衡膳食观

幼儿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监督,强化教师的营养教育示范作用,要求各位教师以身作则,平衡膳食,合理饮食。教师在自身进餐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儿童,使他们知道吃什么才是营养的,即使不符合儿童口味的蔬菜也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

3.1.2加强教师营养知识学习,巩固营养教育实施基础

只有教师不断的学习,才能提供科学的营养知识给儿童,所以幼儿园领导应主动为教师学习营养学知识创造条件,不断推动其更新营养学知识。当教师学习营养知识出现懈怠的时候,积极引导其完成营养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营养知识的

学习是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的大事,提高教师对营养教育的认识高度,愿意主动、认真的安排自身的营养知识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幼儿园营养教育实施效果的作用。

3.1.3改善教师营养教育的方法,提高营养教育的成效

首先,在幼儿园营养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教授的儿童的不同年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比如小班的发展目标为进餐时情绪愉快,进餐习惯良好,认识并爱吃几种主要食物,有时能主动喝水;中班的发展目标为认识各类常吃食物,结合品尝经验,知道其名称和作用,了解喝水的好处;大班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素,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知道有些食物儿童不宜多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可对这些发展目标进一步具体分层,即一个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再针对幼儿实际水平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践。

其次,教师在幼儿园营养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幼儿间榜样示范、及时鼓励、增加体验、引发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营养教育[5]。具体如下:

榜样示范:让不挑食的幼儿向同伴介绍他所吃食物的名称和营养用处,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从而带动其他幼儿愿意接受和品尝该食物。如:幼儿介绍芹菜、韭菜等蔬菜,告诉大家,在这些蔬菜中,有许多粗纤维,它会清扫肚子里的脏东西,让他们从大便里排出来。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身体才健康。在榜样的带动下,幼儿既能自觉学习营养知识,又可以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及时鼓励: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的特性,当他们接受某种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肯定他的进步,让他知道得到进步会带给教师很大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告诉他营养的重要性,让他更乐意接受更多的不爱吃的食物。

增强体验:幼儿喜欢参加食物的准备工作,可以在游戏中增强其对营养知识的体验活动。例如:做游戏“娃娃家”和“小吃店”中,让幼儿准备、制作各种“食物”,喂娃娃吃饭,还给娃娃讲营养知识。又如:包饺子、搓汤圆、做水果沙拉、搅拌玉米糊等;或是整理蔬菜:择青菜、剥毛豆等;还可整理餐具与餐桌,分发碗筷和食物。当幼儿

感受到自己能做好这份工作,他们的情绪会很愉快,对食物也就会有积极的态度。

引发讨论:根据幼儿比较关注故事和图画的特点,平时我们收集进餐和营养教育的故事和图画,引导幼儿去关注,去思考,去讨论;或是将图画扫描,制作成PPT形式,使用多媒体播放,给幼儿视觉冲击和新鲜感;或是在网上下载Flash,如《漏嘴巴和大公鸡》、《蔬菜水果连连看》等有趣的动画、鲜艳的颜色,深受幼儿喜爱,更拓展幼儿学习思考的空间。

3.2改善烹饪方法,提高儿童进食兴趣

在编制食谱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做到粗粮细作、粗细结合,并通过种类、色泽、形状、味道的变化调动幼儿进餐的欲望。教师在幼儿进餐时要给予积极鼓励,进行个别诱导,会使幼儿的心理上乐于接受。对个别厌食的幼儿,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多鼓励他们,以达到让其愉快进餐的目的。幼儿园厨师在烹调时,也应调动自身积极性,借助幼儿喜欢的造型,提高幼儿进食兴趣,例如可制作各种面点类的小兔子、小猪、小狗、小南瓜等造型[6]。

3.3幼儿园外部问题的解决途径

3.3.1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家庭中,幼儿都与成人一起进餐的,因此,成人对食物的态度和饮食习惯,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成人进餐时,对每样食物都很喜爱,吃的津津有味,幼儿就很可能会去吃每样菜,不容易形成挑食的习惯。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

3.3.2父母要有科学育儿的方法和丰富的营养知识。

一方面,家长自己订阅书籍,如《父母必读》、《儿童健康》等增加营养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设保健专家讲座,开辟家长园地、宣传栏等科学方法加以引导,让家长学习营养和卫生知识,从而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7]。

3.3.3利用家庭餐桌,培养儿童良好的就餐习惯。

家长可以借助家庭餐桌,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i. 固定的开饭时刻;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

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ii. 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

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而吃不下正餐。

iii. 促进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若父母只一味

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试着促进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iv. 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

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孩子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v. 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

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例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的餐点。

vi. 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例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

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询问孩子的意见,请孩子协助您一起做饭,孩子不但能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更喜爱吃饭这件事。

vii. 为吃饭增添趣味性:在喂孩子吃饭时,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

语气,让吃饭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将吃饭时刻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其实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不要随意的根据自己或宝宝的需要而改变什么。

4期望与建议

以上是笔者对幼儿园营养教育实施情况所作的一些浅薄研究和认识。在完成整篇创作后,笔者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对幼儿进行营养教

育,单依靠幼儿园和家长的力量远远不够。如要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的营养问题,还需要将儿童营养改善和营养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幼儿园、家庭多级联动机制,形成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儿童,家长、幼儿教师为对象,以儿童不良的也是行为为核心进行早期营养教育,使儿童形成基本的营养观念,让儿童从小培养自我管理、促进健康的能力,从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部 《沿海地区儿童健康状况报告(2010)》

[2]陈春明 何武 常素英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6

[3]王爱琴 “幼儿吃饭教育谈”[J]. 考试周刊,2007,21:9

[4]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2010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5]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7

[6]李晓明 林杰 “浅谈幼儿营养教育需注意的问题”[J]. 中外医疗,2008,11:46

[7]湛悦 庞庆秀 王静 “在园儿童家庭膳食营养调查与营养干预效果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8,2:8


相关文章

  • 序贯疗法优化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1]
  • ・专家述评・ "序贯疗法"优化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于健春 [摘要]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具有保护肠屏障功能.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及蛋白质合成,降低应激反应及胰岛素抵抗,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等重要作用和优势. ...查看


  •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册
  • 作业一 单选题 1.和早教教师一样,教养人同样在婴幼儿保教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体现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教育主体的双重性) 2.在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内容中,(口语交际)不属于保育的内容. 3.在下面选项中,(手偶玩偶)不是早 ...查看


  • 孕期健康教育
  • 孕期健康教育培训教材 第一节 怀孕前的准备 营养准备 (一)孕产妇营养的重要性 1.营养的定义 营养是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修补组织等生命现象而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 2.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七大 ...查看


  • 早期教育的意义
  • 早期教育的意义 一.它是人脑生长期,促进脑的生长.发育和脑功能完善的教育. 人体的各器官中,脑是最宝贵.最重要的器官,人脑接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恩格斯称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 人体其他器官,其功能远不如许多动 ...查看


  •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8--食道癌的预防与保健
  • 食道癌的预防与保健 主讲人: 逸云斋主 一.教学目的: 癌症是我们阜蒙县的第二位死因.多年来我县的男性食道癌死亡率一直高居全省第一.阜蒙县的食道癌预防刻不容缓.通过通过本讲座让人们了解食道癌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效降低阜蒙县的食道癌发病率和死亡 ...查看


  • 儿童综合保健护理的主要措施
  • 儿童综合保健护理的主要措施 摘要:针对住院患儿及日常儿童两大类,文章归纳简述了各种护理措施.对住院患儿,保健护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使患儿家属充分认识到患儿的治疗与保健护理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家属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门诊的儿童保健护理服 ...查看


  • 卫计委|最新版中国早产儿保健指南公布
  • 文案 · 创意 · 拍摄 ·作图    李书鹏 喵~ o(=·ω·=)m 听说好文跟好音乐更配哟 如果您有想听的歌曲 可以后台给我们留言哈 全汇总|常见遗传代谢病治疗策略 专家解读|母乳喂养指南 儿科医患沟通|重症患儿家属沟通技巧及实例解读 ...查看


  • 幼儿保健及中医食疗
  • 幼儿保健及中医食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 周俭 写在课前的话 儿童保健及中医食疗是小儿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的学 习我们将知晓儿童的营养特点及中医食疗的机理和作用,指导儿童的饮食保健. 一.幼儿保健的相关知识 (一)幼儿的概念 幼儿是指 1 ...查看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重点
  •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年4月第35卷第7期 Int J Nurs,April 2016,Vol. 35. No. 7㊃ 931㊃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加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而且呈现年轻化㊂ 糖尿病由于治疗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