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独特的保岱古城
杨素梅
特色一:桑干河流域面积最大的古城遗址
《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中记载道:“桑干河流域有很多古城遗址。据笔者依古史著作记载,加上经调查后而无文献记载不知其名的古城遗址,约100座左右。张家口地区1978年的调查,不包括张家口市六区和一个县的资料,共列入《登记表》中的古城址为33座。”书中的登记表中列有:涿鹿故城遗址(黄帝城)面积25万平方米, 怀来东八里古城址面积5000平方米,蔚县代王城城址周长8000米,尚义县土城子古城址面积110万平方米,宣化傅家堡古城址面积10万平方米等,而涿鹿潘县故城遗址面积196万平方米,是所有古城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比黄帝城城墙长三倍,面积大三倍。该古城遗址“城垣方形,每边长1400米,夯筑,潘泉位于城西南角,妫水穿城向东北流河道尚存;有古建筑地面在地下,有大水冲毁该城遗痕;内城边长约500米,有细石器石斧、石环、石杵、彩陶、泥质红、灰、褐陶,夹砂红、灰陶残片有四不象鹿化石出土。”
该古城分内城(内城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种是明清时移民所筑堡寨,与温泉屯堡同一时期,因为该墙土中含有残碎的古陶片,其余说法不详)与外城(古舜都城或汉潘县城)。内城现在称堡里头,方形,边长约500米。北、东两面堡墙尚存,东、南堡墙残缺不全。堡内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外城西南角有一座砖包土的城门,城门上曾有
一座玉皇阁。当地史志记载汉代潘县城即在古城西南角,此城门即潘县城城门,门两边城墙很厚,砖块比现在的大一倍。然而,不论是内城还是潘城,都在外城城墙之里。从南外城墙到北外城墙,从西外城墙到东外城墙都长达三里。可见,此古城面积之大,正如《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所说的,是桑干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战国至汉朝古城遗址。如今,南外城墙保存较多(在龙王庙北),西外城墙还有一小段残留(在坝口村西),北外城墙也有自然风化与人为破坏遗留下来的高大土丘(在后庄村后面,去白草地村的路边)。
特色二;古城划分五村,居住着七百户人家
桑干河流域的上百座古城,绝大多数早已无人居住,连黄帝城也是一座废墟。唯有保岱古城一直没有断过人烟。即使从古舜都城至汉潘县城、唐妫州城降落成一般村庄,这座古城遗址从来没有中断过人类居住,并且一直是涿鹿最大的村落。从明清时就有700多户人家,3100口人。分拐角、后庄、堡里、坝口四个自然村。以拐角为中心,东堡里,西坝口,北后庄,南南五村,成一朵花形。其中拐角、后庄与堡里的百户人家都盘踞在一座高高的黄土台上,传说土台就是被水刮后形成的。由于盖房扩建,近年来又新增南五村。前四个古村各村都有两口很深的古水井供人畜饮用,井西北立有影壁。拐角的一座影壁上写有“涿鹿高照”也有人说是“竹鹿高照”四个大字。各村都建有龙王庙,庙对面建有戏台。拐角村有两座龙王庙,两座戏台。六十年代后庄村戏台还在,戏台建在一座两米的石台上,戏台对面是呈之字形的三层石头梯破,一层比一层高,供数千人看戏。大集体时,分
七个生产队,各生产队都有豆腐房。最为奇特的是,数千年来,人家怎么盖房也没有突破过城墙,人们都不愿走出古城的护佑。只是近年来古城墙所剩无几,盖房户又暴增,尚有部分新房突破了旧城墙范囿。
值得一说的是,拐角又分上下街。上头街比下头街高丈余。从下头街到上头街,中间有大石砌得高高梯坡相连。拐角与后庄村的村路大多都是石头路,有许多民居也都是石头墙基,不知什么年代人所修。石路光滑洁净,即使是雨季也不泥泞。各村都有一座以上的石碾房。下头街小学后杨家大门旁的十字路口,有四块并列的花纹奇美的大坐石,磨得溜光水滑。
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开这座古城废墟?除了这是一方圣土外,大概还与该地地理风水好有关。此城南、西、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环水抱。城郭藏得很深。外面只能听得见鸡鸣狗吠,却看不到村庄,内敛且神密。尤其紧紧挨着的西山山势谈不上巍峨,却也高耸雄伟,且土层肥厚,树木茂盛,足见山中有水。即使潘泉与妫水河干涸后,西山仍然绿色葱茏,树木成荫,乔灌丛簇,花草缤纷。是伟大的先祖们慧眼选中的一处宜居宝地。近年村里打的八眼机井都在西山皱折中。
古城现在有张、王、李、刘、杨、丁、温、朱、董、谢十大姓家族数辈700户3000多人代代居住。有明清时砖瓦建筑老院矗立,特别是厚厚的堡墙,残破却坚挺的城墙,高高的崖头人家,长长的石头梯坡,崖头上丛生的茂密的老草,曲里拐弯的老巷,老院里那蓊郁苍黑的香椿树与枣树、榆树,路边巷口处闲置的石碾盘石碌碡,拐角下
头街十字路口磨得光洁的大坐石,古潘泉遗址后改四清泉仍在。村西南新建的龙王庙与地藏王庙青瓦红墙,庙前路上农历七月十五放的荷花灯明明灭灭,夏秋晚上坐在大坐石上话桑麻的人们,去历山路过的窑子头村盘曲环绕的石头路,妫水河床上改成的大街上逢五集市上的拥挤热闹,村委会新近在小学礼堂里搞的简易的古舜都部分文史资料展……蕴藏着诗人画家们创作需要的无穷素材。
奇异独特的保岱古城
特色三;舜时形成的最大都市
虽然,做为古舜都还未得到专家公认,尚有疑议。但是这座古城是帝舜所建,是舜时最大的都市,历代志书中有明确记载。比如西汉时的《史记》载:‚舜,冀州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桑干河古名漯水,水边名漯泽),陶河滨(在河边烧制陶器)。‛‚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魏晋时的《水经注》记载:‚漯水(桑干河古称)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唐《括地志》记载:‚舜都在怀戎县(隋唐时保岱设妫州怀戎县),县北三里有舜庙,外城有舜井。‛‚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宣府《通志》记载:‚舜井在州城东南七十里舜乡堡。‛清《保安州志》记载:‚古潘县为保安州西南之舜乡堡,协阳关乃舜乡堡南之下关。‛《涿鹿县志》记载:‚夏建舜庙于历山。‛更为祥细的是《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中例举的《公孙尼子》说:‚舜牧牛于潢(黄)阳。‛
……这些记载传递出——舜是冀州人,居住在妫水边,舜在此建起初都,汉朝在此置潘县,隋在此设怀戎县,唐朝在此设妫州治,釜山在妫州北,保岱在清朝时名舜乡堡,舜小时候在黄阳山上放过牛这些上古的信息。
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保岱古城曾为帝舜的出生地,舜在此建初都。上古时,古城中有妫水、潘泉、舜宅、舜井、二妃坛。西北三里处的历山(又名釜山)与东南三十里处的桥山上都曾有过尧庙、舜庙,历山上还有舜的家庙,即舜的父亲瞽叟祠。特别是如今的保(保岱)栾(栾庄)路六十代大集体时还称为舜道。大量的关于舜的记载,无不让保岱这座帝舜初都的信史渐渐明晰起来,突现出来。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舜耕历山,象拉犁,鸟洒种的感人故事。对炎、黄、尧、舜文化研究多年的张家口市文联文史作家曲辰还认为,保岱不只是舜的都城,还是尧的都城。
舜是轩辕黄帝九世孙,是黄帝孙子顓顼的后代。到舜祖父穷蝉时,已经沦为平民。但是这位帝王的后裔,并没有沉沦颓废,而是独自坚守着帝王应具备的怀拥天下的气概,保有着圣贤的风度,在二十岁前因为大孝而闻名天下。他的父亲是个盲人,没有主见,听从后母与后弟象的怂恿,一而再地陷害他,都被他设法
躲过。他采取大杖躲小杖受的策略,即打的轻了就忍受,打的重了就逃跑,总之是不让父母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一心要与他们和好。因为极其孝顺,他的故事天下闻名。帝尧寻找继位人,他的大臣们一致推荐舜。尧为了考察舜,把自己的九个儿子与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送到舜身边,监视舜的言行举止,考察了舜三十年。舜到五十岁继尧位时,一直住在保岱(古名宝带、诸北、诸冯、翠妫州),人们慕名追随舜而来,渐渐在这里发展成一座繁华的大都市。舜都是有虞氏族的国都,也是三千二百年前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城即国,野即乡,一座城池就是一个国家。《史记》上记载:‚舜耕历山(保岱北三里的釜山又名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漯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陶器不苦窳(坑洼)。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尧赐给舜细葛布衣、琴、牛羊,还派人给其修房屋与粮仓。天下人从四方慕名而来,追随舜在此定居,三年就形成了一座熙攘的大都市。所以,保岱古城起源于舜。
保岱古城,曾是华夏民族的一座帝王居住过的大都市,是三千多年前天下最繁华的的地方。舜继尧位后,离开了这里,搬迁到尧都(山西蒲板、一说平阳,一说临汾),这里被废弃。到了西汉时再度起用,做为上谷郡的十五县之一的潘县,县治长达500年。唐朝又改成妫州治也有近70年,是方圆一百多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那时还没有张家口。元朝称保岱。清朝时名舜乡堡。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仍然是人民公社、乡政府所在地。有国办中学、国办小学,有电影院、邮电局、信用社、商店、粮库,众多外来的南腔北调人,城中有城的古老的建筑群。
保岱古城与黄帝城一样,都曾是一朝帝都。涿鹿在辽代改为奉圣州,纪念的不只是轩辕黄帝,还有尧与舜,即诞生众多圣人与帝君的地方,所以名奉圣州。
特色四:潘泉旋流,妫水贯中
潘泉与妫水也曾是保岱古城的重要景观。山环水绕,是造就舜都古城这方宝地的独一无二先天条件,也是留住伟大的圣贤们的决定因素。
《史记》记载:‚舜居妫汭,内行弥谨。‛‚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关于妫水,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妫水,古水名,在河北。‛汭,是河流会合或拐弯的地方。
关于潘泉,三国时《魏土地记》中记载:‚下洛城(战国时涿鹿名下洛)西南九十里有协阳关,关道西通代郡(蔚县代王城置于战国时)。其水东北流,历笄头山(保岱古城南的山名笄头山)……又北迳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渎旧上承潘泉于潘城中。或(有人)云:‘舜所都也’。‛1992年,北大教授王北辰来此考察后,在《北京史苑》撰文指出:‚保岱即清之舜乡堡,从泉河等迹象看,西城即汉潘县故城,唐妫州城,城内已故之泉即古之潘泉。‛舜称帝前就住在妫水边一个拐弯的地方。
保岱古城有潘泉与妫水。而且先有潘泉后有妫水,妫水出于潘泉。潘泉与妫水都是轩辕黄帝亲自命名的,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传说轩辕黄帝时期,这里有九个大海眼,即九处泉眼,到处是一片水泽。轩辕黄帝带人来此治水,凿出九个九丈九尺的大石盘盖住了九个海眼,没有了水又极其干旱起来,轩辕黄帝又让人在其中一个大石盘上凿开一个水眼,所以名盘泉,后人传成了潘泉。这个盘泉的
水旋转着流出,在周围形成一个大水泽,常年不枯。水中长着茂密的苇草。传说泉中有簸箕大红手掌,会把恶人拉进水中,人们都不敢近前,只远远地观望。泉水溢出后先流进舜池,再从池中溢出后向东流去,形成的河流就是妫水。因为有了妫水长流不息,水边有了人家与果林,有了花树与菜地,水中还有五色鱼,形成一片佳水秀水。上古时,妫水没有一丝儿杂质,水银一样晶莹透剔,曲曲折折地环流,水波清澈见底,闪现五色鱼儿,红的白的黑的灰的河石铺在河床上,流淌几十里。河畔的石砌梯坡层层叠叠漫延开去,轩辕黄帝盛赞这里为‚翠妫州‛。还有古志书记载,‚河图洛书‛就出自妫水。
是潘泉与妫水吸引住炎、黄、尧、舜的目光,让他们在这里频繁地出入与居住。舜一家人就住在妫水边,他渔雷泽,陶河滨都离不开妫水。妫水奔流了数千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妫水改名为小沙河,还有两米宽,分三个支流向北向南向东滋润着这座古城内葱葱郁郁的树木与菜蔬、庄稼。流向村北的一支还带动着村口的一座水打磨,日夜叮叮咚咚地给全村人碾米磨面。村中还有一两座麻湖,沤麻的季节,小学操场上晒满了麻杆。妫水贯中的年代,保岱古城富足丰美,风光无限。有元朝陈孚古诗为证:‚忽闻鸡犬声,见此千家市;石桥跨妫水,残城无乃是……‛
自从县办工业兴起后大量用地下水起,妫水干涸了。妫水河床在没有铺水泥前,每逢雨季,上面的洪水泻下,能冲出河床上的滚滚碎卵石,中间夹着无数的黑色银砂石。现在,妫水河床已改成一条直通通的大路,失缺了古城昔年的道路弯转、果林环绕、绿掩房屋与人家隐藏的内敛,没有了妫水长流,不见了妫水浇灌出的青幽秀美,不见了红桃粉杏杂染的诗情画意。灵动清澈的妫水,富了这方老土的妫水,成了古城老辈人永久的怀恋。
4月9
尤秀兵:
你好!发来的溪源开发规划很有用,我会按就个规划也给保岱建一份,从前做过一次,没有他们的祥尽。我爱重实干而轻言谈,先干起来再说,先做点不花钱也能办,花小钱也能干的事。能做点啥就做点,从小做起吧。规划的太大也很难附于行动。村支书丁贵全有实干精神,十年打了八眼机井。村干部们都有地,非常忙。许多事一推再推,对搞开发有认识但附诸行动不足,主要是没有资金就干不起来,比不上武家沟溪源人抓得紧,或许不少资源让人家抢了过去。让保岱人被动,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啊!毕竟咱们都不在其位,不能谋其政。谢谢你对故乡的大力帮助。早就知道你很能干,只是不知道在什么部门。杨素梅5月3日
尤秀兵:你好,读了你的咱村陈家大院一文,很是震惊。就是首次披露的信息。我只知道陈家有石桥与果园,我还记得这座桥,桥下的小沙河(古妫水),陈家大院是七队队房。其它就不得知了。你这个年纪知道的这么多,很是难得。一定有不少珍贵资料。现在,我正
在写咱们村虞舜帝都的事,想在这个方面突破一下,帮助老家把这个独具的资源优势开发出来。现在,已经把一部分资料装了镜框,在原小学礼堂先搞一个简易的资料馆,供来观瞻者了解保岱的历史,现在来保岱看的外人不少,但是连保岱人也摸不着头脑。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资料,请写成文章发出来,什么时候回老家,找村干部去看看这些资料。要是带上人来更好,大家共同出力,做一做这方面的工作。能搞起旅游开发,乡亲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事情总得有人牵头,由于年龄问题,我现在有些力不从心,别人又没有这种热情,多方面的原因,事情进行的很慢,许多事不能尽如人意啊!
杨素梅5月2日
杨老师:
您好!发来的邮件收到,勿念。
我看了一些杨老师采写的关于保岱的历史文化作品,写的都很好,对于挖掘保岱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繁荣发展故乡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富民强村,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虚心向老师学习,并抽时间尽力给予帮助支持。
关于保岱等涿鹿的人文故事素材,是业余时间采访王文明、曹四维、曲辰、安俊杰、王之海、刘建贵、董丽贞、朱文才、朱少锋、吕复后代等在外地老乡专家学者获得,经过部分整理后在网上刊发的,有的不一定准确,可补充一些保岱历史文化名人轶事,作为发展旅游文化的参考。
自从到石家庄、北京后,工作比较忙,回涿鹿在保岱一般呆3个小时左右就回北京了,很少关心家乡文化,对地方文化旅游开发策划方案大纲也不甚了解。
经常宣传各地,对本乡关注少,甚感惭愧。
今年春节后,曲辰和霍汉清发来了《关于溪源旅游规划策划(包括舜都保岱)》,让我们给提建议,我才感到应该也为家乡涿鹿搞好文化服务。
今年4月,与涿鹿文广新局联合策划在涿鹿举办纪念丁玲捐建文化站60周年庆祝系列活动,搞一个文化旅游高层论坛,邀请北京、河北、张家口等一批旅游文化专家赴涿参会,会议将探讨涿鹿文化旅游整体策划,因故活动推迟。到时如果搞的话,争取将舜都纳入总体规划,原计划安排到温泉屯、矾山黄帝城参观,其他地方没安排去。
但,曲辰和霍汉清局长他们经常回孙家沟溪源村进行旅游策划,方便的话,到时可请曲辰、霍汉清和你们一并观摩这一带的景点,提出策划建议。
在北京有一个红色文化研究院,里面聚集了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专家,我是其中的一个秘书长,与他们经常策划联系,请他们去,怕是请不起,他们也没时间专门去,可给他们保岱的文化资料,请他们帮助提出策划建议。
此致
敬礼
学生 尤秀斌 5-2 于石家庄
奇异独特的保岱古城
杨素梅
特色一:桑干河流域面积最大的古城遗址
《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中记载道:“桑干河流域有很多古城遗址。据笔者依古史著作记载,加上经调查后而无文献记载不知其名的古城遗址,约100座左右。张家口地区1978年的调查,不包括张家口市六区和一个县的资料,共列入《登记表》中的古城址为33座。”书中的登记表中列有:涿鹿故城遗址(黄帝城)面积25万平方米, 怀来东八里古城址面积5000平方米,蔚县代王城城址周长8000米,尚义县土城子古城址面积110万平方米,宣化傅家堡古城址面积10万平方米等,而涿鹿潘县故城遗址面积196万平方米,是所有古城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比黄帝城城墙长三倍,面积大三倍。该古城遗址“城垣方形,每边长1400米,夯筑,潘泉位于城西南角,妫水穿城向东北流河道尚存;有古建筑地面在地下,有大水冲毁该城遗痕;内城边长约500米,有细石器石斧、石环、石杵、彩陶、泥质红、灰、褐陶,夹砂红、灰陶残片有四不象鹿化石出土。”
该古城分内城(内城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种是明清时移民所筑堡寨,与温泉屯堡同一时期,因为该墙土中含有残碎的古陶片,其余说法不详)与外城(古舜都城或汉潘县城)。内城现在称堡里头,方形,边长约500米。北、东两面堡墙尚存,东、南堡墙残缺不全。堡内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外城西南角有一座砖包土的城门,城门上曾有
一座玉皇阁。当地史志记载汉代潘县城即在古城西南角,此城门即潘县城城门,门两边城墙很厚,砖块比现在的大一倍。然而,不论是内城还是潘城,都在外城城墙之里。从南外城墙到北外城墙,从西外城墙到东外城墙都长达三里。可见,此古城面积之大,正如《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所说的,是桑干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战国至汉朝古城遗址。如今,南外城墙保存较多(在龙王庙北),西外城墙还有一小段残留(在坝口村西),北外城墙也有自然风化与人为破坏遗留下来的高大土丘(在后庄村后面,去白草地村的路边)。
特色二;古城划分五村,居住着七百户人家
桑干河流域的上百座古城,绝大多数早已无人居住,连黄帝城也是一座废墟。唯有保岱古城一直没有断过人烟。即使从古舜都城至汉潘县城、唐妫州城降落成一般村庄,这座古城遗址从来没有中断过人类居住,并且一直是涿鹿最大的村落。从明清时就有700多户人家,3100口人。分拐角、后庄、堡里、坝口四个自然村。以拐角为中心,东堡里,西坝口,北后庄,南南五村,成一朵花形。其中拐角、后庄与堡里的百户人家都盘踞在一座高高的黄土台上,传说土台就是被水刮后形成的。由于盖房扩建,近年来又新增南五村。前四个古村各村都有两口很深的古水井供人畜饮用,井西北立有影壁。拐角的一座影壁上写有“涿鹿高照”也有人说是“竹鹿高照”四个大字。各村都建有龙王庙,庙对面建有戏台。拐角村有两座龙王庙,两座戏台。六十年代后庄村戏台还在,戏台建在一座两米的石台上,戏台对面是呈之字形的三层石头梯破,一层比一层高,供数千人看戏。大集体时,分
七个生产队,各生产队都有豆腐房。最为奇特的是,数千年来,人家怎么盖房也没有突破过城墙,人们都不愿走出古城的护佑。只是近年来古城墙所剩无几,盖房户又暴增,尚有部分新房突破了旧城墙范囿。
值得一说的是,拐角又分上下街。上头街比下头街高丈余。从下头街到上头街,中间有大石砌得高高梯坡相连。拐角与后庄村的村路大多都是石头路,有许多民居也都是石头墙基,不知什么年代人所修。石路光滑洁净,即使是雨季也不泥泞。各村都有一座以上的石碾房。下头街小学后杨家大门旁的十字路口,有四块并列的花纹奇美的大坐石,磨得溜光水滑。
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开这座古城废墟?除了这是一方圣土外,大概还与该地地理风水好有关。此城南、西、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环水抱。城郭藏得很深。外面只能听得见鸡鸣狗吠,却看不到村庄,内敛且神密。尤其紧紧挨着的西山山势谈不上巍峨,却也高耸雄伟,且土层肥厚,树木茂盛,足见山中有水。即使潘泉与妫水河干涸后,西山仍然绿色葱茏,树木成荫,乔灌丛簇,花草缤纷。是伟大的先祖们慧眼选中的一处宜居宝地。近年村里打的八眼机井都在西山皱折中。
古城现在有张、王、李、刘、杨、丁、温、朱、董、谢十大姓家族数辈700户3000多人代代居住。有明清时砖瓦建筑老院矗立,特别是厚厚的堡墙,残破却坚挺的城墙,高高的崖头人家,长长的石头梯坡,崖头上丛生的茂密的老草,曲里拐弯的老巷,老院里那蓊郁苍黑的香椿树与枣树、榆树,路边巷口处闲置的石碾盘石碌碡,拐角下
头街十字路口磨得光洁的大坐石,古潘泉遗址后改四清泉仍在。村西南新建的龙王庙与地藏王庙青瓦红墙,庙前路上农历七月十五放的荷花灯明明灭灭,夏秋晚上坐在大坐石上话桑麻的人们,去历山路过的窑子头村盘曲环绕的石头路,妫水河床上改成的大街上逢五集市上的拥挤热闹,村委会新近在小学礼堂里搞的简易的古舜都部分文史资料展……蕴藏着诗人画家们创作需要的无穷素材。
奇异独特的保岱古城
特色三;舜时形成的最大都市
虽然,做为古舜都还未得到专家公认,尚有疑议。但是这座古城是帝舜所建,是舜时最大的都市,历代志书中有明确记载。比如西汉时的《史记》载:‚舜,冀州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桑干河古名漯水,水边名漯泽),陶河滨(在河边烧制陶器)。‛‚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魏晋时的《水经注》记载:‚漯水(桑干河古称)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唐《括地志》记载:‚舜都在怀戎县(隋唐时保岱设妫州怀戎县),县北三里有舜庙,外城有舜井。‛‚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宣府《通志》记载:‚舜井在州城东南七十里舜乡堡。‛清《保安州志》记载:‚古潘县为保安州西南之舜乡堡,协阳关乃舜乡堡南之下关。‛《涿鹿县志》记载:‚夏建舜庙于历山。‛更为祥细的是《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中例举的《公孙尼子》说:‚舜牧牛于潢(黄)阳。‛
……这些记载传递出——舜是冀州人,居住在妫水边,舜在此建起初都,汉朝在此置潘县,隋在此设怀戎县,唐朝在此设妫州治,釜山在妫州北,保岱在清朝时名舜乡堡,舜小时候在黄阳山上放过牛这些上古的信息。
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保岱古城曾为帝舜的出生地,舜在此建初都。上古时,古城中有妫水、潘泉、舜宅、舜井、二妃坛。西北三里处的历山(又名釜山)与东南三十里处的桥山上都曾有过尧庙、舜庙,历山上还有舜的家庙,即舜的父亲瞽叟祠。特别是如今的保(保岱)栾(栾庄)路六十代大集体时还称为舜道。大量的关于舜的记载,无不让保岱这座帝舜初都的信史渐渐明晰起来,突现出来。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舜耕历山,象拉犁,鸟洒种的感人故事。对炎、黄、尧、舜文化研究多年的张家口市文联文史作家曲辰还认为,保岱不只是舜的都城,还是尧的都城。
舜是轩辕黄帝九世孙,是黄帝孙子顓顼的后代。到舜祖父穷蝉时,已经沦为平民。但是这位帝王的后裔,并没有沉沦颓废,而是独自坚守着帝王应具备的怀拥天下的气概,保有着圣贤的风度,在二十岁前因为大孝而闻名天下。他的父亲是个盲人,没有主见,听从后母与后弟象的怂恿,一而再地陷害他,都被他设法
躲过。他采取大杖躲小杖受的策略,即打的轻了就忍受,打的重了就逃跑,总之是不让父母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一心要与他们和好。因为极其孝顺,他的故事天下闻名。帝尧寻找继位人,他的大臣们一致推荐舜。尧为了考察舜,把自己的九个儿子与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送到舜身边,监视舜的言行举止,考察了舜三十年。舜到五十岁继尧位时,一直住在保岱(古名宝带、诸北、诸冯、翠妫州),人们慕名追随舜而来,渐渐在这里发展成一座繁华的大都市。舜都是有虞氏族的国都,也是三千二百年前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城即国,野即乡,一座城池就是一个国家。《史记》上记载:‚舜耕历山(保岱北三里的釜山又名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漯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陶器不苦窳(坑洼)。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尧赐给舜细葛布衣、琴、牛羊,还派人给其修房屋与粮仓。天下人从四方慕名而来,追随舜在此定居,三年就形成了一座熙攘的大都市。所以,保岱古城起源于舜。
保岱古城,曾是华夏民族的一座帝王居住过的大都市,是三千多年前天下最繁华的的地方。舜继尧位后,离开了这里,搬迁到尧都(山西蒲板、一说平阳,一说临汾),这里被废弃。到了西汉时再度起用,做为上谷郡的十五县之一的潘县,县治长达500年。唐朝又改成妫州治也有近70年,是方圆一百多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那时还没有张家口。元朝称保岱。清朝时名舜乡堡。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仍然是人民公社、乡政府所在地。有国办中学、国办小学,有电影院、邮电局、信用社、商店、粮库,众多外来的南腔北调人,城中有城的古老的建筑群。
保岱古城与黄帝城一样,都曾是一朝帝都。涿鹿在辽代改为奉圣州,纪念的不只是轩辕黄帝,还有尧与舜,即诞生众多圣人与帝君的地方,所以名奉圣州。
特色四:潘泉旋流,妫水贯中
潘泉与妫水也曾是保岱古城的重要景观。山环水绕,是造就舜都古城这方宝地的独一无二先天条件,也是留住伟大的圣贤们的决定因素。
《史记》记载:‚舜居妫汭,内行弥谨。‛‚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关于妫水,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妫水,古水名,在河北。‛汭,是河流会合或拐弯的地方。
关于潘泉,三国时《魏土地记》中记载:‚下洛城(战国时涿鹿名下洛)西南九十里有协阳关,关道西通代郡(蔚县代王城置于战国时)。其水东北流,历笄头山(保岱古城南的山名笄头山)……又北迳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渎旧上承潘泉于潘城中。或(有人)云:‘舜所都也’。‛1992年,北大教授王北辰来此考察后,在《北京史苑》撰文指出:‚保岱即清之舜乡堡,从泉河等迹象看,西城即汉潘县故城,唐妫州城,城内已故之泉即古之潘泉。‛舜称帝前就住在妫水边一个拐弯的地方。
保岱古城有潘泉与妫水。而且先有潘泉后有妫水,妫水出于潘泉。潘泉与妫水都是轩辕黄帝亲自命名的,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传说轩辕黄帝时期,这里有九个大海眼,即九处泉眼,到处是一片水泽。轩辕黄帝带人来此治水,凿出九个九丈九尺的大石盘盖住了九个海眼,没有了水又极其干旱起来,轩辕黄帝又让人在其中一个大石盘上凿开一个水眼,所以名盘泉,后人传成了潘泉。这个盘泉的
水旋转着流出,在周围形成一个大水泽,常年不枯。水中长着茂密的苇草。传说泉中有簸箕大红手掌,会把恶人拉进水中,人们都不敢近前,只远远地观望。泉水溢出后先流进舜池,再从池中溢出后向东流去,形成的河流就是妫水。因为有了妫水长流不息,水边有了人家与果林,有了花树与菜地,水中还有五色鱼,形成一片佳水秀水。上古时,妫水没有一丝儿杂质,水银一样晶莹透剔,曲曲折折地环流,水波清澈见底,闪现五色鱼儿,红的白的黑的灰的河石铺在河床上,流淌几十里。河畔的石砌梯坡层层叠叠漫延开去,轩辕黄帝盛赞这里为‚翠妫州‛。还有古志书记载,‚河图洛书‛就出自妫水。
是潘泉与妫水吸引住炎、黄、尧、舜的目光,让他们在这里频繁地出入与居住。舜一家人就住在妫水边,他渔雷泽,陶河滨都离不开妫水。妫水奔流了数千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妫水改名为小沙河,还有两米宽,分三个支流向北向南向东滋润着这座古城内葱葱郁郁的树木与菜蔬、庄稼。流向村北的一支还带动着村口的一座水打磨,日夜叮叮咚咚地给全村人碾米磨面。村中还有一两座麻湖,沤麻的季节,小学操场上晒满了麻杆。妫水贯中的年代,保岱古城富足丰美,风光无限。有元朝陈孚古诗为证:‚忽闻鸡犬声,见此千家市;石桥跨妫水,残城无乃是……‛
自从县办工业兴起后大量用地下水起,妫水干涸了。妫水河床在没有铺水泥前,每逢雨季,上面的洪水泻下,能冲出河床上的滚滚碎卵石,中间夹着无数的黑色银砂石。现在,妫水河床已改成一条直通通的大路,失缺了古城昔年的道路弯转、果林环绕、绿掩房屋与人家隐藏的内敛,没有了妫水长流,不见了妫水浇灌出的青幽秀美,不见了红桃粉杏杂染的诗情画意。灵动清澈的妫水,富了这方老土的妫水,成了古城老辈人永久的怀恋。
4月9
尤秀兵:
你好!发来的溪源开发规划很有用,我会按就个规划也给保岱建一份,从前做过一次,没有他们的祥尽。我爱重实干而轻言谈,先干起来再说,先做点不花钱也能办,花小钱也能干的事。能做点啥就做点,从小做起吧。规划的太大也很难附于行动。村支书丁贵全有实干精神,十年打了八眼机井。村干部们都有地,非常忙。许多事一推再推,对搞开发有认识但附诸行动不足,主要是没有资金就干不起来,比不上武家沟溪源人抓得紧,或许不少资源让人家抢了过去。让保岱人被动,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啊!毕竟咱们都不在其位,不能谋其政。谢谢你对故乡的大力帮助。早就知道你很能干,只是不知道在什么部门。杨素梅5月3日
尤秀兵:你好,读了你的咱村陈家大院一文,很是震惊。就是首次披露的信息。我只知道陈家有石桥与果园,我还记得这座桥,桥下的小沙河(古妫水),陈家大院是七队队房。其它就不得知了。你这个年纪知道的这么多,很是难得。一定有不少珍贵资料。现在,我正
在写咱们村虞舜帝都的事,想在这个方面突破一下,帮助老家把这个独具的资源优势开发出来。现在,已经把一部分资料装了镜框,在原小学礼堂先搞一个简易的资料馆,供来观瞻者了解保岱的历史,现在来保岱看的外人不少,但是连保岱人也摸不着头脑。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资料,请写成文章发出来,什么时候回老家,找村干部去看看这些资料。要是带上人来更好,大家共同出力,做一做这方面的工作。能搞起旅游开发,乡亲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事情总得有人牵头,由于年龄问题,我现在有些力不从心,别人又没有这种热情,多方面的原因,事情进行的很慢,许多事不能尽如人意啊!
杨素梅5月2日
杨老师:
您好!发来的邮件收到,勿念。
我看了一些杨老师采写的关于保岱的历史文化作品,写的都很好,对于挖掘保岱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繁荣发展故乡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富民强村,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虚心向老师学习,并抽时间尽力给予帮助支持。
关于保岱等涿鹿的人文故事素材,是业余时间采访王文明、曹四维、曲辰、安俊杰、王之海、刘建贵、董丽贞、朱文才、朱少锋、吕复后代等在外地老乡专家学者获得,经过部分整理后在网上刊发的,有的不一定准确,可补充一些保岱历史文化名人轶事,作为发展旅游文化的参考。
自从到石家庄、北京后,工作比较忙,回涿鹿在保岱一般呆3个小时左右就回北京了,很少关心家乡文化,对地方文化旅游开发策划方案大纲也不甚了解。
经常宣传各地,对本乡关注少,甚感惭愧。
今年春节后,曲辰和霍汉清发来了《关于溪源旅游规划策划(包括舜都保岱)》,让我们给提建议,我才感到应该也为家乡涿鹿搞好文化服务。
今年4月,与涿鹿文广新局联合策划在涿鹿举办纪念丁玲捐建文化站60周年庆祝系列活动,搞一个文化旅游高层论坛,邀请北京、河北、张家口等一批旅游文化专家赴涿参会,会议将探讨涿鹿文化旅游整体策划,因故活动推迟。到时如果搞的话,争取将舜都纳入总体规划,原计划安排到温泉屯、矾山黄帝城参观,其他地方没安排去。
但,曲辰和霍汉清局长他们经常回孙家沟溪源村进行旅游策划,方便的话,到时可请曲辰、霍汉清和你们一并观摩这一带的景点,提出策划建议。
在北京有一个红色文化研究院,里面聚集了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专家,我是其中的一个秘书长,与他们经常策划联系,请他们去,怕是请不起,他们也没时间专门去,可给他们保岱的文化资料,请他们帮助提出策划建议。
此致
敬礼
学生 尤秀斌 5-2 于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