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疯传,然而这段话不是杨绛先生说的,也不是她写的

新民晚报今日讯(记者 鲁明 乐梦融)“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今天,这段署名为杨绛的手写体百岁感言,在网上传播。然而疯传的图片中的字迹,并非出自杨绛先生之手,而这段话,也并不是杨绛先生说的。

图说:网络流传的杨绛先生手稿 图IC

新民晚报记者询问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他表示,经责编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图片中的字也不是她写的。细究来源,这句话出自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百岁感言》,据称为杨绛先生所做。事实上,早在2013年,新民晚报就已刊登过记者的查证报道,该文系拼凑而成,并非杨绛原话,但挡不住网友嘉许这碗“心灵鸡汤”。

图说:真正的杨绛先生手迹 图IC

以杨绛之名转发

提到杨绛先生,许多读者敬慕她的优雅和学识,但或许并未阅读过杨绛先生的原著。2013年,在杨绛先生102岁之际,一篇600字的署名杨绛的小文《一百岁感言》在网络上转发数量难以估计,单单李开复微博的转发评论就超过10万次。这篇文章的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记者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的《杨绛文集》比对,该段落确实是来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但后面诸多人生感悟系拼凑而成。

敏锐的读者稍加辨别就可以发现,有些句子是拼凑自杨绛先生其他作品,有些句子则根本不是杨绛先生的风格,一位从民国走来的散文大家,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能透显出智慧,文气怎么像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而且,2011年杨绛先生就过了百岁,此文2013年才开始流行,稍加留心,便可辨明疑点。尽管有不少媒体随后辟谣,但至今仍然有相当数量的网友“节选”了伪作,当做自己的微博感言或签名。

图说:这本《槐聚诗存》线装书是杨绛先生抄写钱锺书先生的诗 图IC

以仓央嘉措之名代笔

无独有偶,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文也曾被网络写手续貂,并借用了诗人之名,一直误传到今。一批网文“借船出海”屡传屡盛,对经典陌生且热爱享用文化速食,恐怕是速读时代的读者通病。

“你见或不见我,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我问佛……佛曰……”“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仓央嘉措情歌的伪作与误传一直都存在,被称作“仓央嘉措最美的诗句”,但是都与他毫无关系。如果你的摘抄本里恰好有这几句诗,后面还标注着“仓央嘉措”,只能遗憾地告诉你,这都不是他写的:第一句出自扎西拉姆·多多创作的诗《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第二句出自朱哲琴演唱的《信徒》;第三句出自网络拼凑诗《问佛》,其中一句系电影《青蛇》插曲歌词;最后一首,只有“第一”“第二”是仓央嘉措所作,其后都为网友演绎。遗憾的是,以仓央嘉措为名的谬误贴在网络论坛、手机微信上热传,不一而足,堪称杂烩。这位寂寞的喇嘛诗人,在300年后接受着人们的朝拜与想象,却很少有人愿意捧读他的原著。

是否能够读读原著?

读一读原著,是识破真伪、明辨高下的最好途径。在网上读到这些“唯美”诗作进而倾慕推崇仓央嘉措、推崇杨绛的有不少“粉丝”,那么是否应该找一个版本的仓央嘉措诗集或《杨绛文集》,好好坐下来读上一读?网友@弓長悦儀认为,转帖量最多的伪作,集中堆砌了现代的华丽辞藻,挺可悲的。网友@谛心深处留言道:“正经的译本也以朴实为佳。越是文艺化、润色、填充华丽辞藻、押韵等等借题发挥、喧宾夺主地加工过,越是没味儿。越接近原味的,越保留了原本情感。”

作者江南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可惜在一片“顶”“转”“赞”的声音背后,却少有人注意其中显而易见的谬误。那些诗作无论从格律形式、语言风格哪个角度看,都与仓央嘉措的作品相去甚远。“在文化心态上,少一点浮光掠影,多一点凝神静气;少一点急火猛攻,多一点文火慢炖;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有疑之心;少一点不加辨别,多一点小心求证。文化‘速食’不妨有,但没有理由抛下文化精品大餐。”

实时热点

【夜读】最好的友情是各自忙乱 互相挂牵

静安交警支队辅警温情襄助 陪老人走2小时“找家”

沪浦东一7岁男童从学校教学楼坠亡 原因待查

昨夜鞍山路亚一金店被抢 犯罪嫌疑人已抓获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

新民晚报今日讯(记者 鲁明 乐梦融)“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今天,这段署名为杨绛的手写体百岁感言,在网上传播。然而疯传的图片中的字迹,并非出自杨绛先生之手,而这段话,也并不是杨绛先生说的。

图说:网络流传的杨绛先生手稿 图IC

新民晚报记者询问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他表示,经责编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图片中的字也不是她写的。细究来源,这句话出自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百岁感言》,据称为杨绛先生所做。事实上,早在2013年,新民晚报就已刊登过记者的查证报道,该文系拼凑而成,并非杨绛原话,但挡不住网友嘉许这碗“心灵鸡汤”。

图说:真正的杨绛先生手迹 图IC

以杨绛之名转发

提到杨绛先生,许多读者敬慕她的优雅和学识,但或许并未阅读过杨绛先生的原著。2013年,在杨绛先生102岁之际,一篇600字的署名杨绛的小文《一百岁感言》在网络上转发数量难以估计,单单李开复微博的转发评论就超过10万次。这篇文章的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记者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的《杨绛文集》比对,该段落确实是来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但后面诸多人生感悟系拼凑而成。

敏锐的读者稍加辨别就可以发现,有些句子是拼凑自杨绛先生其他作品,有些句子则根本不是杨绛先生的风格,一位从民国走来的散文大家,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能透显出智慧,文气怎么像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而且,2011年杨绛先生就过了百岁,此文2013年才开始流行,稍加留心,便可辨明疑点。尽管有不少媒体随后辟谣,但至今仍然有相当数量的网友“节选”了伪作,当做自己的微博感言或签名。

图说:这本《槐聚诗存》线装书是杨绛先生抄写钱锺书先生的诗 图IC

以仓央嘉措之名代笔

无独有偶,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文也曾被网络写手续貂,并借用了诗人之名,一直误传到今。一批网文“借船出海”屡传屡盛,对经典陌生且热爱享用文化速食,恐怕是速读时代的读者通病。

“你见或不见我,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我问佛……佛曰……”“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仓央嘉措情歌的伪作与误传一直都存在,被称作“仓央嘉措最美的诗句”,但是都与他毫无关系。如果你的摘抄本里恰好有这几句诗,后面还标注着“仓央嘉措”,只能遗憾地告诉你,这都不是他写的:第一句出自扎西拉姆·多多创作的诗《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第二句出自朱哲琴演唱的《信徒》;第三句出自网络拼凑诗《问佛》,其中一句系电影《青蛇》插曲歌词;最后一首,只有“第一”“第二”是仓央嘉措所作,其后都为网友演绎。遗憾的是,以仓央嘉措为名的谬误贴在网络论坛、手机微信上热传,不一而足,堪称杂烩。这位寂寞的喇嘛诗人,在300年后接受着人们的朝拜与想象,却很少有人愿意捧读他的原著。

是否能够读读原著?

读一读原著,是识破真伪、明辨高下的最好途径。在网上读到这些“唯美”诗作进而倾慕推崇仓央嘉措、推崇杨绛的有不少“粉丝”,那么是否应该找一个版本的仓央嘉措诗集或《杨绛文集》,好好坐下来读上一读?网友@弓長悦儀认为,转帖量最多的伪作,集中堆砌了现代的华丽辞藻,挺可悲的。网友@谛心深处留言道:“正经的译本也以朴实为佳。越是文艺化、润色、填充华丽辞藻、押韵等等借题发挥、喧宾夺主地加工过,越是没味儿。越接近原味的,越保留了原本情感。”

作者江南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可惜在一片“顶”“转”“赞”的声音背后,却少有人注意其中显而易见的谬误。那些诗作无论从格律形式、语言风格哪个角度看,都与仓央嘉措的作品相去甚远。“在文化心态上,少一点浮光掠影,多一点凝神静气;少一点急火猛攻,多一点文火慢炖;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有疑之心;少一点不加辨别,多一点小心求证。文化‘速食’不妨有,但没有理由抛下文化精品大餐。”

实时热点

【夜读】最好的友情是各自忙乱 互相挂牵

静安交警支队辅警温情襄助 陪老人走2小时“找家”

沪浦东一7岁男童从学校教学楼坠亡 原因待查

昨夜鞍山路亚一金店被抢 犯罪嫌疑人已抓获

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请点击右上角

...


相关文章

  • 在喧嚣的世界中,顺着心的方向走下去
  • 转自:淘漉文化(jingjushudian)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在喧嚣的世界中,顺着心的方向走下去 作者:江晓英 徒儿问师父:"师父,为何我想停下来读读书,看看报,养养花,却总是日复一日被琐碎 ...查看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读后感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读后感 时间:2017/5/9栏目:读后感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读后感(一) 她的思索.我的思考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 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早在去年杨绛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朋友圈就刮起了一股追忆杨绛先生.思考人生意义的鸡 ...查看


  • 纪念一个人:重温杨绛先生那些敲打内心的句子
  • 澎湃新闻社论 5月25日,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学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去世,享年105岁.这个岁数,在很多地方称为"喜丧",所以有很多人说,杨绛是去了天堂与家人团聚. 杨绛去世之后的这几天,在社交网络上,很 ...查看


  • 杨绛:且以优雅过一生
  •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今天,是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她是最贤的妻,她是最才的女,她是最好的友,她是最慈的母--当时光带我们追思时,你会发现不是每个 ...查看


  • 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
  • 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杨绛先生写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完之后,切实地被她文字中透露出的那种坦然深深感动. 杨绛先生的散文不错,可觉得<走到人生边上>不是散文,多是哲思方面的内容 ...查看


  • 读后感:坦然生活--评[干校六记]
  • <干校六记>是一本纪实散文集,一共六篇.杨绛先生记录了她在文革下放干校期间的一些琐事.杨绛先生说"回京已八年,琐事历历,犹如在目前,这一段生活是难得的经验,因此作六记." 初识<干校六记>,因为知 ...查看


  • "老王"不过是杨绛的隐身衣
  • "老王"不过是杨绛的隐身衣 <老王>是苏教版必修三的选文,选编在"底层的光芒"板块中.这其实是编者的一个误读,老王身上的品质确可以看成是来自底层的光芒:但杨绛创作本意却未必在这里.那么,隔 ...查看


  • 13031131-邹斯佳-钱钟书与杨绛
  • 可遇不可求的旷世情缘 --文坛伉俪钱杨之恋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 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 杨绛与钱锺书早年留影(资料图) 钱锺书与杨绛在一起(资料图)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 ...查看


  • 钱钟书与杨绛的清华之恋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曾做这样的比喻,而他自己的婚姻却是个例外:钱钟书与杨绛,两位大师的携手相伴或许才是对婚姻的最好注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