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应用题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数量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
(二)复习简单应用题
1.修路队修一条路,8天修了1600米,________?
问: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回顾刚才提的问题都是怎样解答的?
小结:正比例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步骤。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第一步: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列出比例并解答。
第四步:检验。
2.能不能把刚才咱们做的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反比例应用题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如:修路队修一条路,每天修200米,15天修完,如果每天修300米,多少天修完?)
自己改编自己解答。
回顾我们刚才编的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小结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练习:
(1)火车3小时行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
(三)拓展延伸:
某厂装配电视机。如果每天装20台,15天可完成任务,
实际4天就装配了100台。照这样计算,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用正反比例两种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题思路不同,方法不同。
解:设X天可以完成任务。
正比例: 反比例:
(20×15):X=100:4 (100÷4)X=20×15
100 X=300×4 X=300÷25
X=12 X=12
答:12天可以完成任务。
(四)自我挑战:
1.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2.北京到上海的总路程约是1100米,其中北京到天津的路程约占总路程的10%。老师坐汽车从北京到天津用了2小时,照这样计算,坐汽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用几小时?
3.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2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
4.某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器48台,15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要12天完成任务,每天应增产多少台?
5.我上午工作了3小时,生产了15个齿轮,下午以同样的速度还要工作4小时,我全天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齿轮?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读题,找出对应关系,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然后再正确解答。
“用比例解应用题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数量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
(二)复习简单应用题
1.修路队修一条路,8天修了1600米,________?
问: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回顾刚才提的问题都是怎样解答的?
小结:正比例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步骤。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第一步: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列出比例并解答。
第四步:检验。
2.能不能把刚才咱们做的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反比例应用题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如:修路队修一条路,每天修200米,15天修完,如果每天修300米,多少天修完?)
自己改编自己解答。
回顾我们刚才编的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小结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练习:
(1)火车3小时行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
(三)拓展延伸:
某厂装配电视机。如果每天装20台,15天可完成任务,
实际4天就装配了100台。照这样计算,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用正反比例两种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题思路不同,方法不同。
解:设X天可以完成任务。
正比例: 反比例:
(20×15):X=100:4 (100÷4)X=20×15
100 X=300×4 X=300÷25
X=12 X=12
答:12天可以完成任务。
(四)自我挑战:
1.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2.北京到上海的总路程约是1100米,其中北京到天津的路程约占总路程的10%。老师坐汽车从北京到天津用了2小时,照这样计算,坐汽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用几小时?
3.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2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
4.某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器48台,15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要12天完成任务,每天应增产多少台?
5.我上午工作了3小时,生产了15个齿轮,下午以同样的速度还要工作4小时,我全天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齿轮?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读题,找出对应关系,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然后再正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