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议论文写作方法再探索
议论文写作方法再探索
何也
学生往往觉得议论文难写、枯燥,对学写议论文便产生了一种惧惧心理。其实。如果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点燃学生议论的火花,使其写出情理俱佳、论证严密的议论文并不难。下面是我在指导议论文写作中的几点心得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的记叙来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缺一不可,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
写一篇议论文必须有一个正确,鲜明的论点。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但有的议论文还可以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不过这些分论点都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提出中心论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
2
论点是对所阐述的问题的观点。
3
论点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的位置
论点可以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中间或是结尾。不过在这里建议大家写论文时论点最好在开始部分,这样便于寻找,让人一目了然。
论点提出的方式有哪些?
1
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
通过一段故事引出论点
3
通过一种现象提出论点
4
通过名言,警句提出论点
总之,大家在提出论点时一定要注意中心论点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或事实,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论据分两大类
一类是理论论据,即用人们熟悉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
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来做根据;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一类是事实论据,即用具体的、可靠的事实,或中外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或实践经验和统计数字,或从图画、图片、电影、电视、戏剧中搜集、积累的材料来做根据。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选用论据的“两必须”
.真实,就是符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
确凿可靠,才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才能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论据可分为许多要点,例如事实论据可分为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结果、数量等要点,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要点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露出论据虚假的破绽,让自己苦心构建的议论大厦轰然坍塌。
用寓言作论据也是可行的。寓言虽然是虚构的,但它的寓意却是符合生活逻辑的,能揭示生活中的真理。同样道理,名著名作中的事例也可选用,但要慎用。注意避免因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偏差而产生论据失实的情况发生。
.准确,就是要与论点相扣,能证明论点。
若与论点无关,再生动的论据,也不能选用。在选择论据时,我们要注意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行灵活剪裁,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选用论据的“三力求”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必然性。
要做到选材典型,在运用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时,就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我姥姥说”、“我妈妈说”、“我的同学说”或“有人说”,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
.丰富
一篇议论文,要有说服力,论据必须丰富。单纯的数量上的多并不一定就是丰富,可能只会给人堆砌之感。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选材,论据才叫丰富,议论文才显得有质感、有厚度。给大家一个简单明了的四字口诀古今中外。
.新颖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材料新鲜”,在选择论据时,如果能注意到推陈出新,旧材新用,自会成为亮点。
要做到“新”,就要多关心身边事,积累新近发生的;又或是从崭新角度翻用旧的材料。 .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慕名而选”的典型论据,往往不新颖,如果在一篇文章里,既有典型的,又有新颖的论据,也就必然
“丰富”了。
怎样举例子?
例如围绕“异想天开”的话题举例——
我们知道,爱迪生十二岁就开始做各种试验,瓦特小时候常望着蒸汽出神,袁隆平年轻时,就梦想稻谷能像花生那么大。令人感动的正是这些“异想天开”。
论据选择存在的问题
1.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2.论据选择不典型
3.论据选择不新鲜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
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论证方式
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换言之,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
(2)
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 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怎样议论?
议论事例要得力。例子举出以后,还要扣住论点进行分析,把事例所蕴含的思想性揭示出来,使之与论点挂上钩,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很多同学写议论文时易忽视这一环节,或观点加事例,看不到扣住事例进行分析;或就事论事,分析不到位;或东拉西扯,抓不住关键,因此,论证就显得无力,不能让人信服。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事例选择相应的议论方法,才能使论证产生无可辨驳的力量。
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呢?
例如围绕“异想天开”的话题议论——
1.对事例作因果分析,即对事例本身所包含的原因与结果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正因为有了爱迪生的异想天开,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正因为有了瓦特的异想天开,我们的生活节奏才会加快,正因为有了袁隆平的异想天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不致于饥肠辘辘。
2.对事例作假设分析,即进行假设推理如果这样,会怎么样;或者,如果不这样,又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异想天开,我们还生活在黑灯瞎火中;如果没有瓦特的异想天开,我们的生活节奏依然那么缓慢;如果没有袁隆平的异想天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
3.对所举事例本身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展开分析。——没有异想天开,就不可能激发创造的热情;没有异想天开,就会阻碍民族的兴旺和发展;没有异想天开,人类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4.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要学会寻根溯源。如果构思时问上一句“为什么答案会是丰富多彩的?”不但有话可说,也有可能加深文章议论的深度。有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分析中展现自己独到的推理。比如我们完全可以作这样的假设瓦特未必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传统的说法是少年瓦特看到水壶盖被蒸汽掀动起来,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这个材料曾广泛地被运用在文章中。按照习惯思维,这个材料一般被用作“要注意身边的事物”“观察思考很重要”“要多动脑筋”“要抓住灵感”的证明材料。我们质疑瓦特未必是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理由如下
只要是带盖的水壶,在水沸腾的时候,壶盖一定会被蒸汽掀动。祖先发明有盖的烧水用具,至少已经有3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从文物中可以看到古代的各种水壶)。在3千年中,难道真的没有一个人看到水壶被蒸汽掀动起来的现象吗?一定有人看到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在看到的人中,一些人想到了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其中一些人去作过这方面的尝试。在做过尝试的人群中,多数人失败了,但是有人曾获得过成功。在获得成功的人中,有人可能向
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过他们的发明,但是没有人重视他们的发明。甚至史书不记载。为什么那么多先驱的发现没有被重视?为什么直到瓦特才会成为现实„„最后我们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由于没有社会需求,科学发明没有动力,会受到限制。而英国的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需求使瓦特的发明成为现实。任何科学技术的革命都是生产力的需求的结果。所以瓦特未必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
抓住事例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事例作正反对比分析
考场议论文写作方法再探索
议论文写作方法再探索
何也
学生往往觉得议论文难写、枯燥,对学写议论文便产生了一种惧惧心理。其实。如果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点燃学生议论的火花,使其写出情理俱佳、论证严密的议论文并不难。下面是我在指导议论文写作中的几点心得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的记叙来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缺一不可,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
写一篇议论文必须有一个正确,鲜明的论点。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但有的议论文还可以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不过这些分论点都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提出中心论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
2
论点是对所阐述的问题的观点。
3
论点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的位置
论点可以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中间或是结尾。不过在这里建议大家写论文时论点最好在开始部分,这样便于寻找,让人一目了然。
论点提出的方式有哪些?
1
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
通过一段故事引出论点
3
通过一种现象提出论点
4
通过名言,警句提出论点
总之,大家在提出论点时一定要注意中心论点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或事实,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论据分两大类
一类是理论论据,即用人们熟悉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
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来做根据;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一类是事实论据,即用具体的、可靠的事实,或中外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或实践经验和统计数字,或从图画、图片、电影、电视、戏剧中搜集、积累的材料来做根据。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选用论据的“两必须”
.真实,就是符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
确凿可靠,才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才能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论据可分为许多要点,例如事实论据可分为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结果、数量等要点,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要点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露出论据虚假的破绽,让自己苦心构建的议论大厦轰然坍塌。
用寓言作论据也是可行的。寓言虽然是虚构的,但它的寓意却是符合生活逻辑的,能揭示生活中的真理。同样道理,名著名作中的事例也可选用,但要慎用。注意避免因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偏差而产生论据失实的情况发生。
.准确,就是要与论点相扣,能证明论点。
若与论点无关,再生动的论据,也不能选用。在选择论据时,我们要注意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行灵活剪裁,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选用论据的“三力求”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必然性。
要做到选材典型,在运用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时,就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我姥姥说”、“我妈妈说”、“我的同学说”或“有人说”,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
.丰富
一篇议论文,要有说服力,论据必须丰富。单纯的数量上的多并不一定就是丰富,可能只会给人堆砌之感。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选材,论据才叫丰富,议论文才显得有质感、有厚度。给大家一个简单明了的四字口诀古今中外。
.新颖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材料新鲜”,在选择论据时,如果能注意到推陈出新,旧材新用,自会成为亮点。
要做到“新”,就要多关心身边事,积累新近发生的;又或是从崭新角度翻用旧的材料。 .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慕名而选”的典型论据,往往不新颖,如果在一篇文章里,既有典型的,又有新颖的论据,也就必然
“丰富”了。
怎样举例子?
例如围绕“异想天开”的话题举例——
我们知道,爱迪生十二岁就开始做各种试验,瓦特小时候常望着蒸汽出神,袁隆平年轻时,就梦想稻谷能像花生那么大。令人感动的正是这些“异想天开”。
论据选择存在的问题
1.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2.论据选择不典型
3.论据选择不新鲜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
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论证方式
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换言之,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
(2)
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 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怎样议论?
议论事例要得力。例子举出以后,还要扣住论点进行分析,把事例所蕴含的思想性揭示出来,使之与论点挂上钩,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很多同学写议论文时易忽视这一环节,或观点加事例,看不到扣住事例进行分析;或就事论事,分析不到位;或东拉西扯,抓不住关键,因此,论证就显得无力,不能让人信服。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事例选择相应的议论方法,才能使论证产生无可辨驳的力量。
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呢?
例如围绕“异想天开”的话题议论——
1.对事例作因果分析,即对事例本身所包含的原因与结果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正因为有了爱迪生的异想天开,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正因为有了瓦特的异想天开,我们的生活节奏才会加快,正因为有了袁隆平的异想天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不致于饥肠辘辘。
2.对事例作假设分析,即进行假设推理如果这样,会怎么样;或者,如果不这样,又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异想天开,我们还生活在黑灯瞎火中;如果没有瓦特的异想天开,我们的生活节奏依然那么缓慢;如果没有袁隆平的异想天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
3.对所举事例本身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展开分析。——没有异想天开,就不可能激发创造的热情;没有异想天开,就会阻碍民族的兴旺和发展;没有异想天开,人类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4.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要学会寻根溯源。如果构思时问上一句“为什么答案会是丰富多彩的?”不但有话可说,也有可能加深文章议论的深度。有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分析中展现自己独到的推理。比如我们完全可以作这样的假设瓦特未必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传统的说法是少年瓦特看到水壶盖被蒸汽掀动起来,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这个材料曾广泛地被运用在文章中。按照习惯思维,这个材料一般被用作“要注意身边的事物”“观察思考很重要”“要多动脑筋”“要抓住灵感”的证明材料。我们质疑瓦特未必是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理由如下
只要是带盖的水壶,在水沸腾的时候,壶盖一定会被蒸汽掀动。祖先发明有盖的烧水用具,至少已经有3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从文物中可以看到古代的各种水壶)。在3千年中,难道真的没有一个人看到水壶被蒸汽掀动起来的现象吗?一定有人看到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在看到的人中,一些人想到了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其中一些人去作过这方面的尝试。在做过尝试的人群中,多数人失败了,但是有人曾获得过成功。在获得成功的人中,有人可能向
统治者及社会介绍过他们的发明,但是没有人重视他们的发明。甚至史书不记载。为什么那么多先驱的发现没有被重视?为什么直到瓦特才会成为现实„„最后我们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由于没有社会需求,科学发明没有动力,会受到限制。而英国的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需求使瓦特的发明成为现实。任何科学技术的革命都是生产力的需求的结果。所以瓦特未必是发现蒸汽可以成为动力的第一人。
抓住事例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事例作正反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