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化作甘露水 沥血已成艳阳天
——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事迹有感
连云港市灌云县初级中学 程兆弟 春节长假期间,我反复研读《爱注幼儿,情洒事业》这 篇关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的事迹材料,倍受感动。吴邵萍作为一名女同志、一名中师毕业生、一名幼儿教师,缘何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累累硕果,成为全国教书育人的楷模?确实令人深思,她在理想和现实、事迹和业绩、荣誉和声誉的背后,该凝结着多少大爱与奉献、多少汗水和泪水、多少探索与追求?我想,用‚爱心化作甘露水,沥血已成艳阳天‛的诗句来称赞她,一点也不过格。这是因为——
事迹材料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令人感叹:‚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试想,这样的负责人要负责研究中国的有关幼儿教育理论,就应该是一位教育‚大家‛,而吴邵萍仅仅是一名幼儿教师却能担任如此重任,确实不可思议。因为这样的研究者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人文知识,丰富的教育经验,然而这就是事实,吴邵萍从教27年,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
长、园长,在自学者成长为一名集教学、科研、管理、艺术于一身的现代教育工作者,而且主编了2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
这不禁让我想到,从年龄上看,她与我仿佛;从原始学历上看,我比她高几级;从教学对象上看,我所教学生要比她的高出十多级,从教学成果和贡献上看,我不知道要比她差了多少倍。同为教师、同是人母、同有家务,为什么她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论文?编写那么多论著?她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专家型、科研型的教师,完全是她在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的收获。而我只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至于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几乎是‚0‛。从吴邵萍同志事迹中我认识到,只有爱教育、学知识,研课题,才能迎来教育新朝阳。
事迹材料中有这样的一段介绍令人感激:‚她班上还有个叫小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小雯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做一名好老师不容易,教好一名低能学生更不容易,而吴邵萍同志仅用三年时间,就能把一名‚无可救药‛的低能学生‚驯化‛成好学生,真的令人不可思议。这不难想象,她在小雯
身上要花上多少时间和精力,多少母爱和奉献。所以说,她是一名‚伟大‛的老师。说她伟大,是因为她拯救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拯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也为一个家族乃至中华民族拯救了一个希望。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像工厂里的工人,工人把零件做坏了,可以回炉重做,如果教师把学生教‚坏‛了,那么学生的一生都被坑害了。从她的事迹材料中,我很受启发:以前,我也会常常埋怨班级里的后进生,抓紧一点,进步就快一点,抓松一点,成绩就不理想,这是什么缘故?说到底是我缺少吴邵萍同志对待孩子那样的‚钉子‛精神,那样的‚母爱‛精神,那样的‚科教‛方法。转化后进生是人民教师的共同责任,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召唤。因此,对于转化后进生来说,教师必须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后进生滋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吴邵萍同志的做法就值得我学习,首先要学习她的大爱与奉献精神,学习她科学教育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制定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目标,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在沟通中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因,以便‚对症下药‛。 事迹材料中有这样的一个事例令人深思。‚白天,她在园里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这充分说明
吴邵萍爱教育胜于爱父亲,说她是个‚工作狂‛也不为过。其实,作为幼儿园园长自己的亲生父亲生病住院近一年,请上十天或者二十天的假去护理父亲,是无可非议的。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夜晚去医院陪伴父亲,并且在医院陪伴时还不忘学习,这种精神谁能做到?我敞开心扉地说:‚我做不到‛。记得我的孩子在小时候经常伤风感冒,因此我就经常请假,有时候上完一节课就要回家看孩子,这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影响。
常言说得好:‚学生无小事,事事皆大事;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作为现代教师,必须像吴邵萍同志学习,只有奉献‚爱‛,才能有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学‛,才能有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只有刻苦‚研‛,才能有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然而这一切,都是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二0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爱心化作甘露水 沥血已成艳阳天
——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事迹有感
连云港市灌云县初级中学 程兆弟 春节长假期间,我反复研读《爱注幼儿,情洒事业》这 篇关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的事迹材料,倍受感动。吴邵萍作为一名女同志、一名中师毕业生、一名幼儿教师,缘何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累累硕果,成为全国教书育人的楷模?确实令人深思,她在理想和现实、事迹和业绩、荣誉和声誉的背后,该凝结着多少大爱与奉献、多少汗水和泪水、多少探索与追求?我想,用‚爱心化作甘露水,沥血已成艳阳天‛的诗句来称赞她,一点也不过格。这是因为——
事迹材料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令人感叹:‚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试想,这样的负责人要负责研究中国的有关幼儿教育理论,就应该是一位教育‚大家‛,而吴邵萍仅仅是一名幼儿教师却能担任如此重任,确实不可思议。因为这样的研究者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人文知识,丰富的教育经验,然而这就是事实,吴邵萍从教27年,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
长、园长,在自学者成长为一名集教学、科研、管理、艺术于一身的现代教育工作者,而且主编了2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
这不禁让我想到,从年龄上看,她与我仿佛;从原始学历上看,我比她高几级;从教学对象上看,我所教学生要比她的高出十多级,从教学成果和贡献上看,我不知道要比她差了多少倍。同为教师、同是人母、同有家务,为什么她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论文?编写那么多论著?她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专家型、科研型的教师,完全是她在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的收获。而我只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至于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几乎是‚0‛。从吴邵萍同志事迹中我认识到,只有爱教育、学知识,研课题,才能迎来教育新朝阳。
事迹材料中有这样的一段介绍令人感激:‚她班上还有个叫小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小雯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做一名好老师不容易,教好一名低能学生更不容易,而吴邵萍同志仅用三年时间,就能把一名‚无可救药‛的低能学生‚驯化‛成好学生,真的令人不可思议。这不难想象,她在小雯
身上要花上多少时间和精力,多少母爱和奉献。所以说,她是一名‚伟大‛的老师。说她伟大,是因为她拯救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拯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也为一个家族乃至中华民族拯救了一个希望。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像工厂里的工人,工人把零件做坏了,可以回炉重做,如果教师把学生教‚坏‛了,那么学生的一生都被坑害了。从她的事迹材料中,我很受启发:以前,我也会常常埋怨班级里的后进生,抓紧一点,进步就快一点,抓松一点,成绩就不理想,这是什么缘故?说到底是我缺少吴邵萍同志对待孩子那样的‚钉子‛精神,那样的‚母爱‛精神,那样的‚科教‛方法。转化后进生是人民教师的共同责任,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召唤。因此,对于转化后进生来说,教师必须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后进生滋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吴邵萍同志的做法就值得我学习,首先要学习她的大爱与奉献精神,学习她科学教育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制定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目标,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在沟通中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因,以便‚对症下药‛。 事迹材料中有这样的一个事例令人深思。‚白天,她在园里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这充分说明
吴邵萍爱教育胜于爱父亲,说她是个‚工作狂‛也不为过。其实,作为幼儿园园长自己的亲生父亲生病住院近一年,请上十天或者二十天的假去护理父亲,是无可非议的。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夜晚去医院陪伴父亲,并且在医院陪伴时还不忘学习,这种精神谁能做到?我敞开心扉地说:‚我做不到‛。记得我的孩子在小时候经常伤风感冒,因此我就经常请假,有时候上完一节课就要回家看孩子,这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影响。
常言说得好:‚学生无小事,事事皆大事;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作为现代教师,必须像吴邵萍同志学习,只有奉献‚爱‛,才能有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学‛,才能有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只有刻苦‚研‛,才能有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然而这一切,都是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二0一一年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