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10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 本卷共11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1~3小题,每小题2分;4~11小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nì)笑 祈.(qǐ)祷 转弯抹.(mò)角 B.花圃.(bǔ) 船篙.(hāo) 长吁.
(yū)短叹 C.撺.(cuān)掇 作.(zuò)践 相形见绌.(chù) D.剽.(piāo)悍 寒噤.(jìn) 囊.(náng)萤映雪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很多观众于这部戏的编剧竟然是一个大三的女学生。 ② 中间派则以胡小石为,他是一位美食家,对政治不感兴趣。 ③ 有一阵他看电视剧很投入,一转眼见我经过,就目光A.惊奇 原形 闪烁 B.惊讶 原型 闪烁 C.惊奇 原形 闪耀 D.惊讶 原型 闪耀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青年文摘》是一本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我们可以领悟到写道理。B.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C. 参加第五届榕台大学生新闻营的60名学子领悟了课程。来自台湾华
梵大学的高豪佑课后表示,讲习所的新闻课“平易近人,听得懂、能驾驭”。
D. 自7月22日省民政厅发布向灾区开展募捐活动公告以来,凝聚爱心的捐款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汇集流向灾区。
4.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主要原因就是忽略。
B. 比单纯打人的临时工危害更深的,是弥漫于这个社会的临时工心态:捞足现在,不管将来。
C. 2006年,苏克斯带着他的团队参加了匈牙利国内的选秀节目“明星诞生”,结果在第二局就被淘汰。
D. 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
5.下面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情景】王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说:
A.“阿姨,我刚才买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了,你是否看见了?” B.“阿姨,请你将钱包还给我,我刚才是丢在你这儿的。”
C.“阿姨,我的钱包刚才放在书柜上的,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阿姨,求求你,将钱包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谢你的。” 6.下列关于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 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中的“乱”字,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D.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阅读《奇妙的克隆》的节选文字,回答7~8题。 克隆是什么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精子与母方产生的卵子融合成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最后通过 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 7.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A.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 莓苗……
B.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 或“插条”繁殖。
C.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 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8.下列各项中,关于选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常见的生物谈起,目的是为了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讲得浅显易懂,明白晓畅。
B.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写法,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D. 克隆技术能有效地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挽救珍稀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9~11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 越:到了 B.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C.走有去.国还乡。 去:到 D.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一:全 10.下列语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气象万千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进亦忧,退亦忧
11.下列各个选项中,关于本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B. 三、四两段是两个对比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C.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机密★启用前
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小题,90分。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鱼我所欲也》)
(6)金樽清酒斗十千, 。 (《行路难》 李白) 13.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
“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4~16题。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以至.于寸 至: ②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 尝: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6.本文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乡村的黎明》,回答17~20题。
①住在山村。天缓缓的亮了。第一棵草醒来了,第二棵草也醒来了。它们摇摇脑袋,像我一样惊喜的看着黎明。住在农家院子,院子中的大白菜依然无动于衷,保持酣睡。倭瓜比墙头要高,一夜之间又长大好多。喇叭花混迹在倭瓜的阔大的叶子之间,鲜艳的扎眼。
②这些喇叭花在农人的眼睛里似乎不是花,只是一种颜色。农家的院子,墙内墙外都有,彼此并不嫉妒。在乡村的夜晚,长长的夜,这些花儿就隔着一堵墙说话。早晨,争相往墙头上爬,好像阳光才是它们的情人。它们终于用手扒住了阳光,就张大嘴巴把阳光吞进肚子,化作身体里的营养。秋虫是天然的歌唱家,在草棵子下面唱了一个通宵,唱的太投入了,天亮了,也没有发觉,依然鲜亮地叫着: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还有那些熬不住秋夜的麻雀,一大早就扎堆鼓噪,在不太高的树之间飞来飞去,像漫天盘旋的树叶。
③院子里的杏树也是一夜无眠,不知道她是否想念打工在外的哥哥了?杏树尽量把自己的树枝往天空插,仿佛高一些,就能看到广州的珠海,院主人的儿子在那里打工。天空的月亮还依稀可见,杏树的树枝快要够着了他的脸。
④院主人和我起的一样早,他准备农具要去地里收花生。我拿着写生的夹子,要加深乡村的记忆。我和院主人一齐走出门,他往东走,我往西走。我一直往西走,仄仄的小路,路边有一溜毛梧桐,被一圈木栅栏围着,放着那些馋嘴的羊。露水是有的,它们在诗人的眼里是眼泪,在草的眼睛是珍珠。露珠们在草叶子上滚来滚去,撒欢。草叶子跟着一起乐。
⑤阳光细细碎碎地撒了下来,像是黄豆。看到了女人,想起来晨曦也像
是阵痛,痛,并且美着。太阳之轮像是半圈,然后喷薄而出,浑圆浑圆地挂在天边。她们在东山发育的神速,开始像不谙世事的小闺女,一会儿,就长成了花枝招展的大姑娘,两只火辣辣的大眼睛看着你,让你躁的不自在。
⑥大地上的一切在复苏。我走进一片榆树林,阳光也跟了进去。阳光给树们穿上了雅致的花衣裳,莹莹灼灼,笼出了一种童话的氛围。几只小狗在树林里窜动,有些狗尾巴草跟在狗的后面;有些狗尾巴草则有点慌乱,也许它们和夜风过于亲昵,还没有来及传说遮羞的衣衫……一切还在似梦非梦中氤氲。贪婪的是白昼,她们执意要把树林里残存的暗影,用自己的嘴巴噙住。 秋天的垂柳最柔顺,无论是在夜晚,还是在白昼;无论是在田边,还是在湖畔,她们都淑女一般低着头,把来来往往的风抱在自己的怀里。风是串门子的风流小子,从这棵柳树串到那棵柳树,柳枝都能理解和宽容他们。长尾巴喜鹊在天空看到了这一切,高一声第一声地噪叫,好像是喊着,‚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了……‛呵呵,贼贼的喜鹊啊,你到底看到了什么了?
⑦阳光越过农户家的院墙,向屋子里的熟睡的人传达生命的秘籍,早起,早睡,身体好。其实,凡是起的晚的农人,是前一天干活干的太累了,或者就是参加邻家儿子的婚礼,几大杯白酒喝的迷迷的,躺在自己家的炕头上,品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美好。阳光撒进了豆秧子地,豆秧的叶子像是一面面小镜子,把天空的阳光再反射到天空。豆子们听到了阳光的召唤,可着劲在豆囊里疯长,把身体涨的滚圆滚圆,似乎快把豆囊撑破了。
⑧晨风不甚猛烈,窜到榆树林里就歇一歇。风来了,树上的一些树叶就动了。并不是全动,偏偏有些树叶保持着静止的姿态。动是小的,静是大的;动是暂时的,静是永恒的。静了,就从树林里看到了宇宙,看到孔子坐在一条河边洗脚,用脚趾头告诉河水说,几千年以后,你们还可以看见我。
⑨静了,就看了湛蓝的天空上,月亮依然高挂,好似并不理会日头高照,
呈现出日月同辉的神秘。
⑩我也想起身回了,阳光跟着我一起走,高高低低,蜿蜿蜒蜒。走回农家小院,院子里的倭瓜蹦蹦跳跳地跑出院门迎我。
17.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出乡村的黎明有哪些特点?(4分)
18.本文描写的乡村黎明非常有特点,运用了很多的描写手法,请你举出一
例,并从描写手法、修辞上进行赏析。(4分)
19.在文章的第②段有这样的描写“这些喇叭花在农人的眼睛里似乎不是花,
只是一种颜色”,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20.通过这篇文章你一定对乡村的生活特别向往吧,如果你生活在乡村,请
根据你的感受对乡村生活进行一下描写;如果你生活在城市,请将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进行一下对比,写写你的感受。字数:150~200字之间(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黄土高原是黄河的臂弯,我们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黄土高原和黄河息息相关,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某校同学要开展一项关于黄土高原和黄河关系的专题研究。
下面是他们搜集来的一些资料,请你研读后,回答21~22题。 ①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②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下百万根。
③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④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⑤目前高原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⑥唐朝初年施行屯田垦殖,在黄土高原的林牧区垦田数十万亩,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⑦清军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变林牧为农耕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全成了光山秃岭。
21.从以上材料来看,从秦朝开始,黄土高原上的森林、草原不断遭到大规
模的破坏。试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只写材料的序号)。(2分)
22.该校有同学认为,古人缺乏环保意识、乱砍滥伐是黄土高原植被不断遭
到破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你还能概括出两条原因吗?(每条不超过10字)(4分)
(1) (2)
(二)名著阅读(4分)
23.名著是美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在 《繁星》《春水》美在它对 的赞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美在于 。
24.《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
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 。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50分)
著名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过‚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 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的确,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不想告 诉别人而是埋藏在自己的心里。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写一篇作文。 题目:心里的收藏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选 择 题 答 题 栏】
姓名: 考号: 班级: —————————密——————封——————线————————
机密★启用前
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
1.各题均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评分。
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第Ⅰ卷:共11小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1~3小题,每小题2分;4~11小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
1.D 2.A 3.D 4.C 5.A 6.C 7.B 8.B 9.C 10.C 11.B
第Ⅱ卷:共13小题,共90分。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13题答案略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4.(共2分,每空1分)
(1)到达 (2)曾经
15.(共2分)
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
迟延荒废时光。(“若”翻译成“如果”,1分;“捐失”翻译成“失去”,1分)
16.(3分)
本文讲述了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
精神(1分)。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
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1分)。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1分)。
【参考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妻的,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7.(4分)花朵竞相开放;秋虫鲜亮的鸣叫;农民早起农作;阳光洒满大地;
晨风吹得不甚猛烈。(每点1分,答出其中4点,得4分。)
18.(4分)本题不设准确答案。句子1分;修辞手法1分;写出的内容1分;表达感情1分。 19.(3分)原因:农家的院子墙内墙外都有喇叭花,各家彼此之间并不嫉妒(1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黎明的喜爱之情(2分)。 20.(4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设具体答案,评分标准如下: ①内容2分;
②字数限制在150—200字之间,得1分;
③感情,描写,2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21.(2分)③①⑥②⑦(错排不给分)
22.(4分)①重农耕,轻林牧;②人口不断增长。(其它说法切合题意即可) 23.(3分)它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母爱童真自然;他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每点1分) 24.(1分)三借芭蕉扇。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说明:
(1)没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每3个扣一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3)字数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一分;不足400字,降一等;(4)凡内容有严重错误的答卷,由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机密★启用前
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10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 本卷共11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1~3小题,每小题2分;4~11小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nì)笑 祈.(qǐ)祷 转弯抹.(mò)角 B.花圃.(bǔ) 船篙.(hāo) 长吁.
(yū)短叹 C.撺.(cuān)掇 作.(zuò)践 相形见绌.(chù) D.剽.(piāo)悍 寒噤.(jìn) 囊.(náng)萤映雪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很多观众于这部戏的编剧竟然是一个大三的女学生。 ② 中间派则以胡小石为,他是一位美食家,对政治不感兴趣。 ③ 有一阵他看电视剧很投入,一转眼见我经过,就目光A.惊奇 原形 闪烁 B.惊讶 原型 闪烁 C.惊奇 原形 闪耀 D.惊讶 原型 闪耀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青年文摘》是一本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我们可以领悟到写道理。B.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C. 参加第五届榕台大学生新闻营的60名学子领悟了课程。来自台湾华
梵大学的高豪佑课后表示,讲习所的新闻课“平易近人,听得懂、能驾驭”。
D. 自7月22日省民政厅发布向灾区开展募捐活动公告以来,凝聚爱心的捐款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汇集流向灾区。
4.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主要原因就是忽略。
B. 比单纯打人的临时工危害更深的,是弥漫于这个社会的临时工心态:捞足现在,不管将来。
C. 2006年,苏克斯带着他的团队参加了匈牙利国内的选秀节目“明星诞生”,结果在第二局就被淘汰。
D. 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
5.下面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情景】王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说:
A.“阿姨,我刚才买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了,你是否看见了?” B.“阿姨,请你将钱包还给我,我刚才是丢在你这儿的。”
C.“阿姨,我的钱包刚才放在书柜上的,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阿姨,求求你,将钱包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谢你的。” 6.下列关于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 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中的“乱”字,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D.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阅读《奇妙的克隆》的节选文字,回答7~8题。 克隆是什么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精子与母方产生的卵子融合成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最后通过 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 7.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A.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 莓苗……
B.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 或“插条”繁殖。
C.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 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8.下列各项中,关于选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常见的生物谈起,目的是为了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讲得浅显易懂,明白晓畅。
B.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写法,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D. 克隆技术能有效地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挽救珍稀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9~11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 越:到了 B.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C.走有去.国还乡。 去:到 D.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一:全 10.下列语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气象万千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进亦忧,退亦忧
11.下列各个选项中,关于本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B. 三、四两段是两个对比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C.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机密★启用前
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小题,90分。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鱼我所欲也》)
(6)金樽清酒斗十千, 。 (《行路难》 李白) 13.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
“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4~16题。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以至.于寸 至: ②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 尝: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6.本文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乡村的黎明》,回答17~20题。
①住在山村。天缓缓的亮了。第一棵草醒来了,第二棵草也醒来了。它们摇摇脑袋,像我一样惊喜的看着黎明。住在农家院子,院子中的大白菜依然无动于衷,保持酣睡。倭瓜比墙头要高,一夜之间又长大好多。喇叭花混迹在倭瓜的阔大的叶子之间,鲜艳的扎眼。
②这些喇叭花在农人的眼睛里似乎不是花,只是一种颜色。农家的院子,墙内墙外都有,彼此并不嫉妒。在乡村的夜晚,长长的夜,这些花儿就隔着一堵墙说话。早晨,争相往墙头上爬,好像阳光才是它们的情人。它们终于用手扒住了阳光,就张大嘴巴把阳光吞进肚子,化作身体里的营养。秋虫是天然的歌唱家,在草棵子下面唱了一个通宵,唱的太投入了,天亮了,也没有发觉,依然鲜亮地叫着: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还有那些熬不住秋夜的麻雀,一大早就扎堆鼓噪,在不太高的树之间飞来飞去,像漫天盘旋的树叶。
③院子里的杏树也是一夜无眠,不知道她是否想念打工在外的哥哥了?杏树尽量把自己的树枝往天空插,仿佛高一些,就能看到广州的珠海,院主人的儿子在那里打工。天空的月亮还依稀可见,杏树的树枝快要够着了他的脸。
④院主人和我起的一样早,他准备农具要去地里收花生。我拿着写生的夹子,要加深乡村的记忆。我和院主人一齐走出门,他往东走,我往西走。我一直往西走,仄仄的小路,路边有一溜毛梧桐,被一圈木栅栏围着,放着那些馋嘴的羊。露水是有的,它们在诗人的眼里是眼泪,在草的眼睛是珍珠。露珠们在草叶子上滚来滚去,撒欢。草叶子跟着一起乐。
⑤阳光细细碎碎地撒了下来,像是黄豆。看到了女人,想起来晨曦也像
是阵痛,痛,并且美着。太阳之轮像是半圈,然后喷薄而出,浑圆浑圆地挂在天边。她们在东山发育的神速,开始像不谙世事的小闺女,一会儿,就长成了花枝招展的大姑娘,两只火辣辣的大眼睛看着你,让你躁的不自在。
⑥大地上的一切在复苏。我走进一片榆树林,阳光也跟了进去。阳光给树们穿上了雅致的花衣裳,莹莹灼灼,笼出了一种童话的氛围。几只小狗在树林里窜动,有些狗尾巴草跟在狗的后面;有些狗尾巴草则有点慌乱,也许它们和夜风过于亲昵,还没有来及传说遮羞的衣衫……一切还在似梦非梦中氤氲。贪婪的是白昼,她们执意要把树林里残存的暗影,用自己的嘴巴噙住。 秋天的垂柳最柔顺,无论是在夜晚,还是在白昼;无论是在田边,还是在湖畔,她们都淑女一般低着头,把来来往往的风抱在自己的怀里。风是串门子的风流小子,从这棵柳树串到那棵柳树,柳枝都能理解和宽容他们。长尾巴喜鹊在天空看到了这一切,高一声第一声地噪叫,好像是喊着,‚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了……‛呵呵,贼贼的喜鹊啊,你到底看到了什么了?
⑦阳光越过农户家的院墙,向屋子里的熟睡的人传达生命的秘籍,早起,早睡,身体好。其实,凡是起的晚的农人,是前一天干活干的太累了,或者就是参加邻家儿子的婚礼,几大杯白酒喝的迷迷的,躺在自己家的炕头上,品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美好。阳光撒进了豆秧子地,豆秧的叶子像是一面面小镜子,把天空的阳光再反射到天空。豆子们听到了阳光的召唤,可着劲在豆囊里疯长,把身体涨的滚圆滚圆,似乎快把豆囊撑破了。
⑧晨风不甚猛烈,窜到榆树林里就歇一歇。风来了,树上的一些树叶就动了。并不是全动,偏偏有些树叶保持着静止的姿态。动是小的,静是大的;动是暂时的,静是永恒的。静了,就从树林里看到了宇宙,看到孔子坐在一条河边洗脚,用脚趾头告诉河水说,几千年以后,你们还可以看见我。
⑨静了,就看了湛蓝的天空上,月亮依然高挂,好似并不理会日头高照,
呈现出日月同辉的神秘。
⑩我也想起身回了,阳光跟着我一起走,高高低低,蜿蜿蜒蜒。走回农家小院,院子里的倭瓜蹦蹦跳跳地跑出院门迎我。
17.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出乡村的黎明有哪些特点?(4分)
18.本文描写的乡村黎明非常有特点,运用了很多的描写手法,请你举出一
例,并从描写手法、修辞上进行赏析。(4分)
19.在文章的第②段有这样的描写“这些喇叭花在农人的眼睛里似乎不是花,
只是一种颜色”,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20.通过这篇文章你一定对乡村的生活特别向往吧,如果你生活在乡村,请
根据你的感受对乡村生活进行一下描写;如果你生活在城市,请将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进行一下对比,写写你的感受。字数:150~200字之间(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黄土高原是黄河的臂弯,我们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黄土高原和黄河息息相关,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某校同学要开展一项关于黄土高原和黄河关系的专题研究。
下面是他们搜集来的一些资料,请你研读后,回答21~22题。 ①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②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下百万根。
③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④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⑤目前高原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⑥唐朝初年施行屯田垦殖,在黄土高原的林牧区垦田数十万亩,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⑦清军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变林牧为农耕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全成了光山秃岭。
21.从以上材料来看,从秦朝开始,黄土高原上的森林、草原不断遭到大规
模的破坏。试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只写材料的序号)。(2分)
22.该校有同学认为,古人缺乏环保意识、乱砍滥伐是黄土高原植被不断遭
到破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你还能概括出两条原因吗?(每条不超过10字)(4分)
(1) (2)
(二)名著阅读(4分)
23.名著是美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在 《繁星》《春水》美在它对 的赞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美在于 。
24.《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
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 。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50分)
著名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过‚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 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的确,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不想告 诉别人而是埋藏在自己的心里。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写一篇作文。 题目:心里的收藏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选 择 题 答 题 栏】
姓名: 考号: 班级: —————————密——————封——————线————————
机密★启用前
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
1.各题均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评分。
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第Ⅰ卷:共11小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1~3小题,每小题2分;4~11小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
1.D 2.A 3.D 4.C 5.A 6.C 7.B 8.B 9.C 10.C 11.B
第Ⅱ卷:共13小题,共90分。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13题答案略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4.(共2分,每空1分)
(1)到达 (2)曾经
15.(共2分)
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
迟延荒废时光。(“若”翻译成“如果”,1分;“捐失”翻译成“失去”,1分)
16.(3分)
本文讲述了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
精神(1分)。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
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1分)。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1分)。
【参考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妻的,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7.(4分)花朵竞相开放;秋虫鲜亮的鸣叫;农民早起农作;阳光洒满大地;
晨风吹得不甚猛烈。(每点1分,答出其中4点,得4分。)
18.(4分)本题不设准确答案。句子1分;修辞手法1分;写出的内容1分;表达感情1分。 19.(3分)原因:农家的院子墙内墙外都有喇叭花,各家彼此之间并不嫉妒(1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黎明的喜爱之情(2分)。 20.(4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设具体答案,评分标准如下: ①内容2分;
②字数限制在150—200字之间,得1分;
③感情,描写,2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21.(2分)③①⑥②⑦(错排不给分)
22.(4分)①重农耕,轻林牧;②人口不断增长。(其它说法切合题意即可) 23.(3分)它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母爱童真自然;他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每点1分) 24.(1分)三借芭蕉扇。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说明:
(1)没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每3个扣一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3)字数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一分;不足400字,降一等;(4)凡内容有严重错误的答卷,由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