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1、 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第三交响曲》也叫《英雄》,标志着贝
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
第一章 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 韦伯——被称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第一人”。代表作品《魔
弹射手》也叫《自由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2、 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歌曲形式分为三
1分节歌:2通体歌:3变化分节歌:类:○《野玫瑰》○《魔王》○
《鳟鱼》。另外,“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 《第八交响曲》也称为“未完成”
3、 艺术歌曲:以诗人的诗为歌词作曲家作曲,音乐与诗歌有机结
合,并配有伴奏的歌曲。
第二章 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标题性序曲《马太受难曲》○2管弦乐1、 门德尔松的四个首创:○
3《无言歌》○4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 序曲《仲夏夜之梦》○
2、 舒曼——被称为“音乐诗人”。首创:钢琴套曲
3、 “大卫同盟”:舒曼为了宣扬并捍卫自己的艺术观,创造出“大
卫同盟”这个虚构的组织和它的成员,并将其贯穿于所有的文章中。在他的幻想中,“大卫”这个旧约圣经里的“音乐始祖”成了一面理想的旗帜,被舒曼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那些优秀作曲家都团结在这面大旗下,舒曼用弗罗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这两个“带有相反的艺术气质的人物”,来对应小说中性格相异
的孪生兄弟,柏辽兹、肖邦、门德尔松、李斯特、帕格尼尼及克拉拉和一些朋友们都是同盟的成员。舒曼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也渗透了“大卫同盟”中各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气质,他的评论和创作同样充满浪漫气息的幻想。
4、 肖邦:“钢琴诗人”,被誉为“爱国主义音乐家”。首创:“钢琴
叙事曲”
5、 生平:
6、 代表作品:《波兰主题幻想曲》、《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
曲》、《大型波罗奈兹舞曲》、玛祖卡舞曲、夜曲、圆舞曲、钢琴协奏曲
7、 玛祖卡舞曲:肖邦创作中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它来
源于三种性格各不相同的三拍子波兰乡村舞曲:以及重音位置多变、力度较强、速度较快的玛祖卡,缓慢平稳、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以及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的第二小节末拍上的、轻盈飞快的奥别列克。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具有浓厚的乡土音乐情趣,单纯、质朴,另一类则有较多的城市气息渗入,略带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表情细腻,旋律与和声的处理都比较精致。
8、 波罗乃兹舞曲: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的最为强烈的体裁。
这是一种节奏稳健、在乐段结束时常常有固定节奏型的三拍子舞曲。它具有浑厚坚实的织体,以密集和旋为特征的和声,强大的力度设置和趋向大型三段体的严谨 结构,从而使这种体裁
获得了宏伟、辉煌的性质。
9、 艺术成就:1、他的钢琴叙事曲和谐谑曲形式庞大,内容深刻的
作品充分的挖掘了钢琴的表现力,扩大了钢琴的表现范围。2、他的两部钢琴协奏曲《波罗乃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强烈反映波兰人民族精神,保持波兰音乐节奏型和调性特点。具有典型的民族型。他是将东欧音乐元素具早融入西欧作曲记法的作曲家之一。对后来民族乐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创作最具浪漫气质的夜曲和圆舞曲,在夜曲中出神入化的表达特有的内涵,展现了肖邦时的悠长、典雅和精致,赋予了圆舞曲温柔抒情的性质,超越了原有伴舞的实用性,使之艺术化、高雅化。4、他的练习曲和前奏曲在保持原有体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艺术加工和创新。在练习曲中,既保留原有的训练价值有注入了艺术形象和感情意义,使它成为音乐会练习曲。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在这一领域取代肖邦的地位,他的练习曲成为检验钢琴曲中的“试金石”。他的前奏曲是独立作品不再依附于其他作品之前,风格各异,就像作曲家的一幅幅生活素描。5、他的钢琴音乐摆脱了交响乐和歌曲体裁的写法、旋律气息宽广,和声不拘于传统原则,注重于色彩效果,调性明暗对比鲜明,结构自由多变,突出结构特性,即用民族特征的节奏又用“自由节奏”做句法的轻松处理。
10、 风格:
第三章 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 拯救歌剧:它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与道德评判的意义,往往是
代表封建恶势力的阴谋在最后时刻不能得逞,而受冤屈的善良正义的一方总能化险为夷,在音乐风格上体现了法国两种歌剧形式的融合。
2、 人物和作品:格雷特里(法)——《狮心王理查》
梅耶贝尔(德)——《胡格诺教徒》、《预言者》、《非洲女》 罗西尼——《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塞维利亚理发师》、《灰姑娘》、歌剧《威廉·退尔》
贝里尼——第一部歌剧《阿代尔松和萨尔维娜》、《梦游女》、《诺尔玛》
唐尼采蒂——正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其娅》、《宠姬》;喜歌剧《爱的甘醇》、《军中女郎》、《唐·帕斯夸尔》
3、 法国大歌剧: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
于当时的喜歌剧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反映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于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
第四章 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 柏辽兹:被誉为“配器大师”。首创“标题性交响乐”。最具代
表性的作品是《幻想交响曲》
2、 李斯特:是第一个开钢琴独奏音乐会的人。首创“标题交响诗”。
3、 生平:在19世纪欧洲音乐的史册中,李斯特的名字与钢琴家、
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等名号
连接在一起。
4、 作品:
5、 贡献:第一,现代钢琴的表演艺术风格;第二,标题性原则和
交响思维;第三,浓厚的民间风格
第五章 19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 瓦格纳:首创“乐剧”。代表作品:《黎恩齐》、《漂泊的荷兰人》、
《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
2、 乐剧:是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诸种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
品。
3、 乐剧分为三种:1、整体艺术(旋律)观:在每一个场面里为实
现贯通的整体感,传统的歌剧重唱被对唱替代,独唱、对唱、合唱互相不可分割。2、无终旋律观:采用“无终旋律”织体,既旋律避免传统声乐那种完整的主导性线条,而是将歌唱作为一个声部完全融进管弦乐的织体,声乐与器乐线条此起彼伏从而避免明确的段落终止,清晰的调性终止式仅安排在整个一幕的结尾。3、主导动机观:他们将剧中诸多人物、自然景物、情节事件、情绪心理等揭示、预示或暗示出来。比如齐格弗里德这个人间勇士初次登台时的主导动机在第一场多次出现,并在第二场中当齐格弗里德用号角唤醒巨人发福纳时,这个英雄性的动机得以完整的呈示。
4、 勃拉姆斯: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家”。
5、 勃拉姆斯后来为感谢老师马克森的伯乐之恩写的《第二钢琴协
奏曲》,这首曲子被称为协奏曲中的“试金石”。
6、 代表作品:《德意志安魂曲》是献给母亲的礼物;《海顿主题变
奏曲》;《悲剧》;《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第一交响曲》被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7、 老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作品:《拉得茨基
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作品: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涯》、《南国的玫瑰》、《皇帝》;波尔卡《闲聊》、《拨弦》、《雷电》;无劳动《狩猎》;轻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
第六章 19世纪中、下叶的法国、意歌剧
1、 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是一种规模介于大歌
剧与轻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它的篇幅比一般喜剧长,但没有大歌剧的浮华。风格和喜歌剧一样,轻松愉悦,重视对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细致刻画。它没有大歌剧的沉重与夸张,却经常安排大歌剧形式所必备的舞蹈场面,内容多采用文学名著中有关爱情的情节,音乐为一些常见的歌曲、舞曲和进行曲,注重抒情旋律的感染力,以说白代替宣叙调。
代表人物:古诺:《浮士德》
2、 谐歌剧:又译为“趣歌剧或轻歌剧”以大量善感而甜美的旋律
见长,他们表现出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朴素真实的情感、睿智的玩笑或比喻,甚至是十分尖刻地讽刺。
代表人物: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尔菲》、《霍夫曼的故事》
3、 比才的《卡门》:
4、 威尔第:(1)、生平:(1813-1901),是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歌
剧作曲家,他专注于歌剧,他旺盛的创作力持续了将近50年,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意大利音乐及意大利歌剧同在。
(2)、代表作品:早期:《黎哥莱托》又叫《弄臣》标志着威尔第创作风格的成熟、《游吟诗人》、《茶花女》;后期:《阿依达》、《奥赛罗》达到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高峰,成为真正的音乐戏剧。
5、 风格:
1创作了一批歌剧作品:6、 艺术成就:○《弄臣》、《茶花女》、《游吟
诗人》等不仅影响了后世意大利作曲家,而且对欧洲乐坛产生了影响。2虽然他的大多数歌剧依旧遵循分曲结构写法,○但他克服了意大利歌
3他注重研究瓦剧乐队表现力,苍白的弱点,创造感人至深的效果。○
格纳歌剧特点,并对瓦格纳分场而不分曲的结构,乐队的作用和主导动机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坚守民族风格和传统习惯的同时,创作出赋予喜剧力量而又富有风采的动人旋律。
第七章 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与有关风格
1、格林卡:贡献:格林卡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是他将俄罗斯的专业音乐赶上欧洲音乐强国的水准,为俄罗斯艺术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从而确立了俄罗斯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他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奠定了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类型。
2、格林卡的音乐创作特征:首先是牢固地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其次是吸取了俄国城市音乐文化养分;三是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把这三种因素有机的结合,既突出了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他建立在坚实的艺术技巧之上,从而把俄罗斯音乐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3、“强力集团”: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艺术史家的一篇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由于他们的成员有五名,人们又称他们为“五人团”,而他们则自称为“新俄罗斯乐派”。
“强力集团”的历史意义:
4、“五人团”:a. 巴拉基列夫的交响诗《塔玛拉》;b. 居伊《雪勇士》、《小红帽》;c. 穆索尔斯基歌剧《霍玩四季之乱》、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d. 包罗丁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歌剧《伊戈尔大公》、描绘古代俄罗斯商队跋涉在中亚原野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e.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声学实用教材》、《管弦乐法原理》、自传《我的音乐生活》、《西班牙随想曲》、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5、柴可夫斯基:生平:(1840-1893),彼得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并熟悉俄国和欧洲著名作曲家的音乐。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
6、代表作品: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提
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舞剧《天鹅湖》、钢琴小品曲集《四季》他还担任了繁重的教学、评论、演出工作,编写了《实用和声学指南》教科书;《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
1、主题旋律都十分鲜明,线条委婉悠长,运动起伏7、创作特征:○
跌宕,音调亲切自然,感情色彩浓郁,可以说是高度艺术化的结晶,
2、把自是发自内心的倾诉和表白,所以最能激起听众心灵的共鸣。○
己对时代、社会和人们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冲突的深刻体验,通过艺术的提炼和加工,形象化的概括为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欢乐与痛苦、理想与现实、幸福与恶运、光明与 的对立冲突。他常常用一个冷酷无情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或敌对势力。
1在芭蕾舞音乐方面:创作了形式完美,8、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成就:○
雅俗共赏的古典芭蕾舞经典作品《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使舞剧音乐文化交响化、戏剧化、为俄罗斯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
2在音乐的个性特征方面:他的音乐极富有抒情性,又重要的贡献。○
有强烈的戏剧性,抒情性体现在旋律优美动听,配器绚丽多彩,戏剧性则体现在强烈情感所带来的音乐震撼力上,他善于对美的憧憬与对恶的抨击交织在一起,进行戏剧化的渲染,构成一种独特的音乐冲动,
3在音如《第六悲怆交响乐》、《第一钢琴协奏曲》就是最好的例证。○
乐记法运用方面:采用长气息,单一反复和伸缩抒情的乐句,节拍稳定规整,节奏具有舞蹈性特征,采用五拍子使音乐生动而富有活力,和声富有西欧传统,偶尔出现半音化和声,乐队织体注重色彩编制,
巧妙的将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的作曲技法融为一体,造就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典范。
1有丰富的9、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和“强力集团”的异同:相同点:○
2音乐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3民族民间音乐史发展思想感情内涵;○○
4应当继承和发扬以格林卡为代表的俄国专专业音乐的源泉和基础;○
5音乐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等。 业音乐的优良传统;○
区别:在创作风貌上:“强力集团”成员们的创作分别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更加注重采用农村民歌素材,同时喜欢吸取“异族情调”来丰富俄国音乐。他们的音乐风格较为纯朴粗犷。而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不拒绝任何体裁和形式,并在各个领域都留下了堪称典范的作品。他在音乐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更多地吸取了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在自己的音乐中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感情,并深入挖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奥秘。因此,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精神气质和民族风格上更宽泛一些,格调更为高雅和细腻些,同时也更多愁善感些。
1、斯美塔那:描写民间风情、体现民族性格11、 捷克音乐文化:○
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伏尔塔瓦》 2德奥夏克:○《白山的子孙》是用捷克诗人哈勒克的叙事诗谱写的合唱与乐队的赞歌;歌剧《水仙女》;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念故乡》
12、 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格里格:被命为“北欧的肖邦”。代表
作品:《a 小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a 小调钢琴协奏曲》、话剧《培尔·金特》、《索尔维格之歌》被誉为“第二国歌”。
13、 西贝柳斯(芬兰):交响诗《芬兰颂》、《d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47号——作于1903年。
第八章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印象主义:一词源于美术。1874年一批不满学院派陈规陋习的画家,在巴黎举办了一个画展,其中莫奈创作的一副主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官方美术评论家的讥讽,称这个画展为“印象主义的画展”。参展的画家们也因此将“印象主义”作为自己画派的名称。此画派对传统的绘画题材和创作方法不感兴趣,他们强调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作画,捕捉阳光下千变万化的色彩,表达瞬间即逝的感觉和印象。德彪西和拉威尔与这些画家有着广泛的接触,深受他们的影响,自觉地将绘画中的这种风格倾向体现在自己的音乐中,预示创立了印象主义音乐。
2、法国的音乐文化:德彪西:钢琴曲《月光》、《水中倒影》;交响素描《海》;管弦乐组曲《意象》;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 拉威尔:《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
4、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马勒: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用中国唐代李白、王维等诗人的德译诗词谱曲;声乐套曲《亡儿之歌》
5、俄罗斯的音乐文化:斯克里亚宾:《升f 小调钢琴协奏曲》、9首马祖卡和管弦乐前奏曲《理想》;交响诗《狂喜之诗》、《普罗米修斯》 拉赫曼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独幕歌剧《阿列科》;交响幻
想诗《悬崖》;管弦乐《茨冈主题随想曲》
7、意大利音乐文化的代表:马斯卡尼和列昂卡瓦洛——《乡村骑士》、歌剧《丑角》;普契尼——第一歌剧《女鬼》、《艺术家的生涯》是最有影响描写巴黎拉丁区穷艺术家浪漫生活、《托斯卡》反映暴政下的爱情悲剧、《蝴蝶夫人》表现日本妇女悲惨命运、《西部女郎》、《燕子》、《图兰朵》展示古代中国传奇故事
8、表现主义音乐: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三人出生在维也纳,也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
9、勋伯格:《和声学教程》、《作曲理论》、《风格与理想》 贡献:后期,1923年起采用十二音方法作曲。
10、“六人团”: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奥里克、杜列、泰菲尔
11、格什文:《蓝色狂想曲》被称为“交响爵士乐”、《F 大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贡献:把爵士乐登上大雅之堂。
12、偶然音乐:作曲家一定程度地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叫偶然音乐。它与严格控制的序列音乐相反,是作曲家把偶然的、不确定的或没有预先设定好的因素,带进了作品的创作或表演之中的产物。创作中的偶然手法表现为作品的某些部分不是作曲家原先构想的,而是依靠偶然的、预想不到其结果的方法写出来的,表演中的偶然手法表现为作曲家留给表演者去决定作品的某些部分。 代表人物:美国作曲家 凯奇 作品:《4’33’’》
13、简约派: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简化的手法组成的作品叫做简约
派音乐,也有人称为“重复音乐”或沉思音乐。
贝多芬
1、 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第三交响曲》也叫《英雄》,标志着贝
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
第一章 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 韦伯——被称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第一人”。代表作品《魔
弹射手》也叫《自由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2、 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歌曲形式分为三
1分节歌:2通体歌:3变化分节歌:类:○《野玫瑰》○《魔王》○
《鳟鱼》。另外,“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 《第八交响曲》也称为“未完成”
3、 艺术歌曲:以诗人的诗为歌词作曲家作曲,音乐与诗歌有机结
合,并配有伴奏的歌曲。
第二章 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1标题性序曲《马太受难曲》○2管弦乐1、 门德尔松的四个首创:○
3《无言歌》○4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 序曲《仲夏夜之梦》○
2、 舒曼——被称为“音乐诗人”。首创:钢琴套曲
3、 “大卫同盟”:舒曼为了宣扬并捍卫自己的艺术观,创造出“大
卫同盟”这个虚构的组织和它的成员,并将其贯穿于所有的文章中。在他的幻想中,“大卫”这个旧约圣经里的“音乐始祖”成了一面理想的旗帜,被舒曼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那些优秀作曲家都团结在这面大旗下,舒曼用弗罗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这两个“带有相反的艺术气质的人物”,来对应小说中性格相异
的孪生兄弟,柏辽兹、肖邦、门德尔松、李斯特、帕格尼尼及克拉拉和一些朋友们都是同盟的成员。舒曼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也渗透了“大卫同盟”中各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气质,他的评论和创作同样充满浪漫气息的幻想。
4、 肖邦:“钢琴诗人”,被誉为“爱国主义音乐家”。首创:“钢琴
叙事曲”
5、 生平:
6、 代表作品:《波兰主题幻想曲》、《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
曲》、《大型波罗奈兹舞曲》、玛祖卡舞曲、夜曲、圆舞曲、钢琴协奏曲
7、 玛祖卡舞曲:肖邦创作中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它来
源于三种性格各不相同的三拍子波兰乡村舞曲:以及重音位置多变、力度较强、速度较快的玛祖卡,缓慢平稳、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以及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的第二小节末拍上的、轻盈飞快的奥别列克。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具有浓厚的乡土音乐情趣,单纯、质朴,另一类则有较多的城市气息渗入,略带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表情细腻,旋律与和声的处理都比较精致。
8、 波罗乃兹舞曲: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的最为强烈的体裁。
这是一种节奏稳健、在乐段结束时常常有固定节奏型的三拍子舞曲。它具有浑厚坚实的织体,以密集和旋为特征的和声,强大的力度设置和趋向大型三段体的严谨 结构,从而使这种体裁
获得了宏伟、辉煌的性质。
9、 艺术成就:1、他的钢琴叙事曲和谐谑曲形式庞大,内容深刻的
作品充分的挖掘了钢琴的表现力,扩大了钢琴的表现范围。2、他的两部钢琴协奏曲《波罗乃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强烈反映波兰人民族精神,保持波兰音乐节奏型和调性特点。具有典型的民族型。他是将东欧音乐元素具早融入西欧作曲记法的作曲家之一。对后来民族乐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创作最具浪漫气质的夜曲和圆舞曲,在夜曲中出神入化的表达特有的内涵,展现了肖邦时的悠长、典雅和精致,赋予了圆舞曲温柔抒情的性质,超越了原有伴舞的实用性,使之艺术化、高雅化。4、他的练习曲和前奏曲在保持原有体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艺术加工和创新。在练习曲中,既保留原有的训练价值有注入了艺术形象和感情意义,使它成为音乐会练习曲。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在这一领域取代肖邦的地位,他的练习曲成为检验钢琴曲中的“试金石”。他的前奏曲是独立作品不再依附于其他作品之前,风格各异,就像作曲家的一幅幅生活素描。5、他的钢琴音乐摆脱了交响乐和歌曲体裁的写法、旋律气息宽广,和声不拘于传统原则,注重于色彩效果,调性明暗对比鲜明,结构自由多变,突出结构特性,即用民族特征的节奏又用“自由节奏”做句法的轻松处理。
10、 风格:
第三章 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
1、 拯救歌剧:它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与道德评判的意义,往往是
代表封建恶势力的阴谋在最后时刻不能得逞,而受冤屈的善良正义的一方总能化险为夷,在音乐风格上体现了法国两种歌剧形式的融合。
2、 人物和作品:格雷特里(法)——《狮心王理查》
梅耶贝尔(德)——《胡格诺教徒》、《预言者》、《非洲女》 罗西尼——《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塞维利亚理发师》、《灰姑娘》、歌剧《威廉·退尔》
贝里尼——第一部歌剧《阿代尔松和萨尔维娜》、《梦游女》、《诺尔玛》
唐尼采蒂——正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其娅》、《宠姬》;喜歌剧《爱的甘醇》、《军中女郎》、《唐·帕斯夸尔》
3、 法国大歌剧: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
于当时的喜歌剧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反映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于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
第四章 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1、 柏辽兹:被誉为“配器大师”。首创“标题性交响乐”。最具代
表性的作品是《幻想交响曲》
2、 李斯特:是第一个开钢琴独奏音乐会的人。首创“标题交响诗”。
3、 生平:在19世纪欧洲音乐的史册中,李斯特的名字与钢琴家、
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等名号
连接在一起。
4、 作品:
5、 贡献:第一,现代钢琴的表演艺术风格;第二,标题性原则和
交响思维;第三,浓厚的民间风格
第五章 19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
1、 瓦格纳:首创“乐剧”。代表作品:《黎恩齐》、《漂泊的荷兰人》、
《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
2、 乐剧:是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诸种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
品。
3、 乐剧分为三种:1、整体艺术(旋律)观:在每一个场面里为实
现贯通的整体感,传统的歌剧重唱被对唱替代,独唱、对唱、合唱互相不可分割。2、无终旋律观:采用“无终旋律”织体,既旋律避免传统声乐那种完整的主导性线条,而是将歌唱作为一个声部完全融进管弦乐的织体,声乐与器乐线条此起彼伏从而避免明确的段落终止,清晰的调性终止式仅安排在整个一幕的结尾。3、主导动机观:他们将剧中诸多人物、自然景物、情节事件、情绪心理等揭示、预示或暗示出来。比如齐格弗里德这个人间勇士初次登台时的主导动机在第一场多次出现,并在第二场中当齐格弗里德用号角唤醒巨人发福纳时,这个英雄性的动机得以完整的呈示。
4、 勃拉姆斯: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家”。
5、 勃拉姆斯后来为感谢老师马克森的伯乐之恩写的《第二钢琴协
奏曲》,这首曲子被称为协奏曲中的“试金石”。
6、 代表作品:《德意志安魂曲》是献给母亲的礼物;《海顿主题变
奏曲》;《悲剧》;《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第一交响曲》被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7、 老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作品:《拉得茨基
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作品: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涯》、《南国的玫瑰》、《皇帝》;波尔卡《闲聊》、《拨弦》、《雷电》;无劳动《狩猎》;轻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
第六章 19世纪中、下叶的法国、意歌剧
1、 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是一种规模介于大歌
剧与轻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它的篇幅比一般喜剧长,但没有大歌剧的浮华。风格和喜歌剧一样,轻松愉悦,重视对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细致刻画。它没有大歌剧的沉重与夸张,却经常安排大歌剧形式所必备的舞蹈场面,内容多采用文学名著中有关爱情的情节,音乐为一些常见的歌曲、舞曲和进行曲,注重抒情旋律的感染力,以说白代替宣叙调。
代表人物:古诺:《浮士德》
2、 谐歌剧:又译为“趣歌剧或轻歌剧”以大量善感而甜美的旋律
见长,他们表现出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朴素真实的情感、睿智的玩笑或比喻,甚至是十分尖刻地讽刺。
代表人物: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尔菲》、《霍夫曼的故事》
3、 比才的《卡门》:
4、 威尔第:(1)、生平:(1813-1901),是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歌
剧作曲家,他专注于歌剧,他旺盛的创作力持续了将近50年,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意大利音乐及意大利歌剧同在。
(2)、代表作品:早期:《黎哥莱托》又叫《弄臣》标志着威尔第创作风格的成熟、《游吟诗人》、《茶花女》;后期:《阿依达》、《奥赛罗》达到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高峰,成为真正的音乐戏剧。
5、 风格:
1创作了一批歌剧作品:6、 艺术成就:○《弄臣》、《茶花女》、《游吟
诗人》等不仅影响了后世意大利作曲家,而且对欧洲乐坛产生了影响。2虽然他的大多数歌剧依旧遵循分曲结构写法,○但他克服了意大利歌
3他注重研究瓦剧乐队表现力,苍白的弱点,创造感人至深的效果。○
格纳歌剧特点,并对瓦格纳分场而不分曲的结构,乐队的作用和主导动机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坚守民族风格和传统习惯的同时,创作出赋予喜剧力量而又富有风采的动人旋律。
第七章 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与有关风格
1、格林卡:贡献:格林卡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是他将俄罗斯的专业音乐赶上欧洲音乐强国的水准,为俄罗斯艺术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从而确立了俄罗斯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他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奠定了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类型。
2、格林卡的音乐创作特征:首先是牢固地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其次是吸取了俄国城市音乐文化养分;三是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把这三种因素有机的结合,既突出了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他建立在坚实的艺术技巧之上,从而把俄罗斯音乐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3、“强力集团”: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艺术史家的一篇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由于他们的成员有五名,人们又称他们为“五人团”,而他们则自称为“新俄罗斯乐派”。
“强力集团”的历史意义:
4、“五人团”:a. 巴拉基列夫的交响诗《塔玛拉》;b. 居伊《雪勇士》、《小红帽》;c. 穆索尔斯基歌剧《霍玩四季之乱》、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d. 包罗丁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歌剧《伊戈尔大公》、描绘古代俄罗斯商队跋涉在中亚原野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e.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声学实用教材》、《管弦乐法原理》、自传《我的音乐生活》、《西班牙随想曲》、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5、柴可夫斯基:生平:(1840-1893),彼得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并熟悉俄国和欧洲著名作曲家的音乐。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
6、代表作品: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提
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舞剧《天鹅湖》、钢琴小品曲集《四季》他还担任了繁重的教学、评论、演出工作,编写了《实用和声学指南》教科书;《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
1、主题旋律都十分鲜明,线条委婉悠长,运动起伏7、创作特征:○
跌宕,音调亲切自然,感情色彩浓郁,可以说是高度艺术化的结晶,
2、把自是发自内心的倾诉和表白,所以最能激起听众心灵的共鸣。○
己对时代、社会和人们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冲突的深刻体验,通过艺术的提炼和加工,形象化的概括为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欢乐与痛苦、理想与现实、幸福与恶运、光明与 的对立冲突。他常常用一个冷酷无情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或敌对势力。
1在芭蕾舞音乐方面:创作了形式完美,8、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成就:○
雅俗共赏的古典芭蕾舞经典作品《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使舞剧音乐文化交响化、戏剧化、为俄罗斯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
2在音乐的个性特征方面:他的音乐极富有抒情性,又重要的贡献。○
有强烈的戏剧性,抒情性体现在旋律优美动听,配器绚丽多彩,戏剧性则体现在强烈情感所带来的音乐震撼力上,他善于对美的憧憬与对恶的抨击交织在一起,进行戏剧化的渲染,构成一种独特的音乐冲动,
3在音如《第六悲怆交响乐》、《第一钢琴协奏曲》就是最好的例证。○
乐记法运用方面:采用长气息,单一反复和伸缩抒情的乐句,节拍稳定规整,节奏具有舞蹈性特征,采用五拍子使音乐生动而富有活力,和声富有西欧传统,偶尔出现半音化和声,乐队织体注重色彩编制,
巧妙的将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的作曲技法融为一体,造就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典范。
1有丰富的9、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和“强力集团”的异同:相同点:○
2音乐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3民族民间音乐史发展思想感情内涵;○○
4应当继承和发扬以格林卡为代表的俄国专专业音乐的源泉和基础;○
5音乐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等。 业音乐的优良传统;○
区别:在创作风貌上:“强力集团”成员们的创作分别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更加注重采用农村民歌素材,同时喜欢吸取“异族情调”来丰富俄国音乐。他们的音乐风格较为纯朴粗犷。而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不拒绝任何体裁和形式,并在各个领域都留下了堪称典范的作品。他在音乐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更多地吸取了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在自己的音乐中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感情,并深入挖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奥秘。因此,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精神气质和民族风格上更宽泛一些,格调更为高雅和细腻些,同时也更多愁善感些。
1、斯美塔那:描写民间风情、体现民族性格11、 捷克音乐文化:○
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伏尔塔瓦》 2德奥夏克:○《白山的子孙》是用捷克诗人哈勒克的叙事诗谱写的合唱与乐队的赞歌;歌剧《水仙女》;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念故乡》
12、 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格里格:被命为“北欧的肖邦”。代表
作品:《a 小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a 小调钢琴协奏曲》、话剧《培尔·金特》、《索尔维格之歌》被誉为“第二国歌”。
13、 西贝柳斯(芬兰):交响诗《芬兰颂》、《d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47号——作于1903年。
第八章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印象主义:一词源于美术。1874年一批不满学院派陈规陋习的画家,在巴黎举办了一个画展,其中莫奈创作的一副主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官方美术评论家的讥讽,称这个画展为“印象主义的画展”。参展的画家们也因此将“印象主义”作为自己画派的名称。此画派对传统的绘画题材和创作方法不感兴趣,他们强调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作画,捕捉阳光下千变万化的色彩,表达瞬间即逝的感觉和印象。德彪西和拉威尔与这些画家有着广泛的接触,深受他们的影响,自觉地将绘画中的这种风格倾向体现在自己的音乐中,预示创立了印象主义音乐。
2、法国的音乐文化:德彪西:钢琴曲《月光》、《水中倒影》;交响素描《海》;管弦乐组曲《意象》;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 拉威尔:《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
4、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马勒: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用中国唐代李白、王维等诗人的德译诗词谱曲;声乐套曲《亡儿之歌》
5、俄罗斯的音乐文化:斯克里亚宾:《升f 小调钢琴协奏曲》、9首马祖卡和管弦乐前奏曲《理想》;交响诗《狂喜之诗》、《普罗米修斯》 拉赫曼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独幕歌剧《阿列科》;交响幻
想诗《悬崖》;管弦乐《茨冈主题随想曲》
7、意大利音乐文化的代表:马斯卡尼和列昂卡瓦洛——《乡村骑士》、歌剧《丑角》;普契尼——第一歌剧《女鬼》、《艺术家的生涯》是最有影响描写巴黎拉丁区穷艺术家浪漫生活、《托斯卡》反映暴政下的爱情悲剧、《蝴蝶夫人》表现日本妇女悲惨命运、《西部女郎》、《燕子》、《图兰朵》展示古代中国传奇故事
8、表现主义音乐: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三人出生在维也纳,也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
9、勋伯格:《和声学教程》、《作曲理论》、《风格与理想》 贡献:后期,1923年起采用十二音方法作曲。
10、“六人团”: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奥里克、杜列、泰菲尔
11、格什文:《蓝色狂想曲》被称为“交响爵士乐”、《F 大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贡献:把爵士乐登上大雅之堂。
12、偶然音乐:作曲家一定程度地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叫偶然音乐。它与严格控制的序列音乐相反,是作曲家把偶然的、不确定的或没有预先设定好的因素,带进了作品的创作或表演之中的产物。创作中的偶然手法表现为作品的某些部分不是作曲家原先构想的,而是依靠偶然的、预想不到其结果的方法写出来的,表演中的偶然手法表现为作曲家留给表演者去决定作品的某些部分。 代表人物:美国作曲家 凯奇 作品:《4’33’’》
13、简约派: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简化的手法组成的作品叫做简约
派音乐,也有人称为“重复音乐”或沉思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