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完美人生
——好书推荐之倪萍《姥姥语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教1201班的吴宛芹,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同来分享读书的乐趣,今天我要来推荐的一本书是倪萍的《姥姥语录》。可能大多数人对这本书都少有耳闻,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它的魅力!
这是知名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著名演员倪萍最感人的一部作品,是在零八年当她九十九岁的姥姥去世之后所写下的。一个活了将近100岁的老人,道出了平常生活中的小道理,却让读者悟出了人生的大哲理,道出了两代人的亲情,也刻画出了一位乡村老太太平凡却伟大的一生。
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书名《姥姥语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很想翻翻它都写了些什么,正如所想,看似并不华丽的语言,亲切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孝顺善良的倪萍,看到名人普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全书充满温情,感人至深。姥姥的语录,不愧为语录,其中充满了老百姓的智慧与幽默——智慧是活了一辈子的积累和沉淀,幽默是对生活的宽容和热爱。文字朴实无华,却又耐人寻味,教人善良、教人豁达,让人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姥姥语录既有做人的道理, 也有做事的方法,既有心灵鸡汤也有励志格言,认真读来绝对让人受益匪浅。姥姥有一句话给人以超越精神的鼓舞,以超越自然的力量,“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个盼望就能实现了。”听来让人充满无限希望,以这种乐观的精
神鼓舞自己去努力,因为盼望的过程就是努力的过程。姥姥的山顶理论揭穿了多少懒人不愿意奋斗的借口。她说“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去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她也说“谁不普通?人一生下来就是个普通人,一个鼻两个眼,你见谁一天吃八顿饭?都是三顿饭。没有能力便罢,有能力为么不上山顶去看看?一辈子在山沟里转有什么意思?哪里有下辈子?山顶上看的东西和山底下看的就是不一样,半山腰都比山沟强。你问问那些能人,山顶上都有么?咱一辈子也想不到。人都是一辈子,可山顶上的人活的就是山底下的人的好几辈子。你没算算帐?”这段话哪里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太的话?多么富有远见,多么具有上进性?这多少也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姥姥就是个有追求的人,即使生活在农村,即使没有读书,无法改变自己的大人生,也要尽自己的全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也要让自己的后代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姥姥,虽然不认字,却喜欢阅读,那些名家的书,姥姥都在倪萍耐心的朗读中阅读了一遍,不但阅读而且关心那些可敬的作者,从国学大师季羡林,到著名作家张洁,到史铁生,都受到过姥姥最朴素最温暖的关爱,多么可敬又可爱的姥姥,从不用势力与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所以,姥姥给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多少的安慰!真是让人没法不喜欢姥姥,不怀念姥姥。不识字的姥姥这么尊重与喜爱那些可爱的知识分子,喜欢读书,那么上过几年学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多读书呢?
书中的姥姥和蔼可亲,善良而大度。她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
却把人生的事看得明明白白,透着生活的智慧;她知足常乐,不计较得失,坚信着老天的公平;她勤劳肯干,一生忙碌而充实;她善解人意,聆听之后会用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点醒你。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让人感觉暖意融融,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姥姥。她好像很少会被愁事困扰,她明白,“乐就是福”,就像她说的“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我想,尽管姥姥大字不识,但是姥姥的气质绝对不输文人,尽管姥姥做了一辈子农民,但是姥姥的精神财富绝对不比任何其他人少。勤劳的姥姥,衣着讲究的姥姥,儿孙满堂的姥姥,吃过苦,受过罪,但终究有着极其幸福而充实的晚年。姥姥的一生堪称完美的一生,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成己达人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怎么会不完美呢?
在被书中质朴善良的姥姥深深打动的同时,倪萍的一番孝心也让我十分地感动。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时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倪萍把姥姥接到北京一起住,姥姥有很多旧衣服,那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结果,倪萍听专家说屋里多年不穿
的旧衣服是个污染源,就动员姥姥扔了不穿的旧衣服,姥姥哪里肯啊,于是倪萍想出一招,告诉姥姥说,单位里收旧衣服,一百元一件,呵呵 ,这下姥姥一下找出二十三件旧衣服,倪萍自然第二天交给姥姥两千三百元钱,姥姥乐啊,这么好的事情,于是姥姥立马动员倪萍的几个表妹快找旧衣服,一个表妹电话告诉倪萍,说姥姥来家一下找了五十七件旧衣服要叫倪萍拿到单位,表妹电话里大笑,知道没这么好的事情,五千七啊,倪萍一听知道惨啦,马上跟姥姥说,单位内部的事情,别再往外面说啦,姥姥却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情至于此,让我们潸然泪下的同时,更学会了去关爱身边的亲人。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知觉地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好学,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在传统价值观渐渐远去的今天,读一本这样的书,听倪萍娓娓道
来姥姥的故事,聊聊家长里短,回忆儿时趣事,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泪盈于睫;读这样的一本书,像迎面吹来阳春三月的微风,舒服、温暖;纯朴的心灵配上清新质朴的文字,于我。字里行间是温暖的感动,心灵的净化。
我心安处即是家,愿每个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寻找钢筋混凝土森林里迷失的自己!谢谢大家!
初教1201班 吴宛芹
姥姥的完美人生
——好书推荐之倪萍《姥姥语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教1201班的吴宛芹,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同来分享读书的乐趣,今天我要来推荐的一本书是倪萍的《姥姥语录》。可能大多数人对这本书都少有耳闻,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它的魅力!
这是知名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著名演员倪萍最感人的一部作品,是在零八年当她九十九岁的姥姥去世之后所写下的。一个活了将近100岁的老人,道出了平常生活中的小道理,却让读者悟出了人生的大哲理,道出了两代人的亲情,也刻画出了一位乡村老太太平凡却伟大的一生。
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书名《姥姥语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很想翻翻它都写了些什么,正如所想,看似并不华丽的语言,亲切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孝顺善良的倪萍,看到名人普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全书充满温情,感人至深。姥姥的语录,不愧为语录,其中充满了老百姓的智慧与幽默——智慧是活了一辈子的积累和沉淀,幽默是对生活的宽容和热爱。文字朴实无华,却又耐人寻味,教人善良、教人豁达,让人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姥姥语录既有做人的道理, 也有做事的方法,既有心灵鸡汤也有励志格言,认真读来绝对让人受益匪浅。姥姥有一句话给人以超越精神的鼓舞,以超越自然的力量,“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个盼望就能实现了。”听来让人充满无限希望,以这种乐观的精
神鼓舞自己去努力,因为盼望的过程就是努力的过程。姥姥的山顶理论揭穿了多少懒人不愿意奋斗的借口。她说“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去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她也说“谁不普通?人一生下来就是个普通人,一个鼻两个眼,你见谁一天吃八顿饭?都是三顿饭。没有能力便罢,有能力为么不上山顶去看看?一辈子在山沟里转有什么意思?哪里有下辈子?山顶上看的东西和山底下看的就是不一样,半山腰都比山沟强。你问问那些能人,山顶上都有么?咱一辈子也想不到。人都是一辈子,可山顶上的人活的就是山底下的人的好几辈子。你没算算帐?”这段话哪里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太的话?多么富有远见,多么具有上进性?这多少也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姥姥就是个有追求的人,即使生活在农村,即使没有读书,无法改变自己的大人生,也要尽自己的全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也要让自己的后代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姥姥,虽然不认字,却喜欢阅读,那些名家的书,姥姥都在倪萍耐心的朗读中阅读了一遍,不但阅读而且关心那些可敬的作者,从国学大师季羡林,到著名作家张洁,到史铁生,都受到过姥姥最朴素最温暖的关爱,多么可敬又可爱的姥姥,从不用势力与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所以,姥姥给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多少的安慰!真是让人没法不喜欢姥姥,不怀念姥姥。不识字的姥姥这么尊重与喜爱那些可爱的知识分子,喜欢读书,那么上过几年学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多读书呢?
书中的姥姥和蔼可亲,善良而大度。她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
却把人生的事看得明明白白,透着生活的智慧;她知足常乐,不计较得失,坚信着老天的公平;她勤劳肯干,一生忙碌而充实;她善解人意,聆听之后会用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点醒你。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让人感觉暖意融融,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姥姥。她好像很少会被愁事困扰,她明白,“乐就是福”,就像她说的“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我想,尽管姥姥大字不识,但是姥姥的气质绝对不输文人,尽管姥姥做了一辈子农民,但是姥姥的精神财富绝对不比任何其他人少。勤劳的姥姥,衣着讲究的姥姥,儿孙满堂的姥姥,吃过苦,受过罪,但终究有着极其幸福而充实的晚年。姥姥的一生堪称完美的一生,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成己达人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怎么会不完美呢?
在被书中质朴善良的姥姥深深打动的同时,倪萍的一番孝心也让我十分地感动。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时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倪萍把姥姥接到北京一起住,姥姥有很多旧衣服,那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结果,倪萍听专家说屋里多年不穿
的旧衣服是个污染源,就动员姥姥扔了不穿的旧衣服,姥姥哪里肯啊,于是倪萍想出一招,告诉姥姥说,单位里收旧衣服,一百元一件,呵呵 ,这下姥姥一下找出二十三件旧衣服,倪萍自然第二天交给姥姥两千三百元钱,姥姥乐啊,这么好的事情,于是姥姥立马动员倪萍的几个表妹快找旧衣服,一个表妹电话告诉倪萍,说姥姥来家一下找了五十七件旧衣服要叫倪萍拿到单位,表妹电话里大笑,知道没这么好的事情,五千七啊,倪萍一听知道惨啦,马上跟姥姥说,单位内部的事情,别再往外面说啦,姥姥却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情至于此,让我们潸然泪下的同时,更学会了去关爱身边的亲人。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知觉地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好学,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在传统价值观渐渐远去的今天,读一本这样的书,听倪萍娓娓道
来姥姥的故事,聊聊家长里短,回忆儿时趣事,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泪盈于睫;读这样的一本书,像迎面吹来阳春三月的微风,舒服、温暖;纯朴的心灵配上清新质朴的文字,于我。字里行间是温暖的感动,心灵的净化。
我心安处即是家,愿每个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寻找钢筋混凝土森林里迷失的自己!谢谢大家!
初教1201班 吴宛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