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战争专题
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军长可以公开陪)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帝国主义的触手深入内地)。 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中国税收被列强控制,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近代农民起义专题:
一、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1、兴起原因:
①主要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白净。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②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2、过程:
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③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内容:必修一 56页):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
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注意:《天朝田亩制度》从来没有真正的实行过,原因是:从主观上来讲,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客官上来讲,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3、太平天国的功绩: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
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悠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④天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⑤与同时期的押后民族甲方运动高潮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②战略上的失误: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二、义和团运动:非重点,看书理解即可,必修一58页
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反映当时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
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传播的先进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二、新文化运动:重点!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潮(李大钊)
1、原因: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③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2、过程:脉络已经梳理,但是细节的地方回归课本,必修三87页
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称《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力宣传新文化,批判封建旧文化,《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②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它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③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
4、新文化运动是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它解放了人们思想,对中国人民有巨大的觉醒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命运动。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但对于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片面性.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区分标志);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①、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是代表人物,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通过创办学会、报刊、团体、翻译书籍等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出现了"问题"和"主义"的论战。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④各地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2、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3、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近代中国战争专题
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军长可以公开陪)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帝国主义的触手深入内地)。 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中国税收被列强控制,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近代农民起义专题:
一、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1、兴起原因:
①主要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白净。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②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2、过程:
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③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内容:必修一 56页):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
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注意:《天朝田亩制度》从来没有真正的实行过,原因是:从主观上来讲,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客官上来讲,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3、太平天国的功绩: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
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悠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④天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⑤与同时期的押后民族甲方运动高潮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②战略上的失误: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二、义和团运动:非重点,看书理解即可,必修一58页
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反映当时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
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传播的先进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二、新文化运动:重点!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潮(李大钊)
1、原因: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③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2、过程:脉络已经梳理,但是细节的地方回归课本,必修三87页
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称《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力宣传新文化,批判封建旧文化,《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②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它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③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
4、新文化运动是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它解放了人们思想,对中国人民有巨大的觉醒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命运动。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但对于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片面性.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区分标志);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①、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是代表人物,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通过创办学会、报刊、团体、翻译书籍等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出现了"问题"和"主义"的论战。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④各地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2、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3、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