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暑假作业3

作业3

【必做部分】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

A.集体耕作 B.简单协作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庄园经济

2.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3.“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有:①棉布保暖性好 ②棉布因其实用性而广为流行 ③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④棉布的功劳大于丝织品的功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

A 土地集中 B 重农抑商 C 闭关政策 D 贫富分化

6.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变动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A.出现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7.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A.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C.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8.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9.小明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这家公司的性质是

A. 洋务企业 B. 外商企业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0.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1.张謇是1894年的状元,但他金榜题名之后,“挂寇而去”,到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A 自强 B 求富 C 产业革命 D “实业救国”

12.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权利,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相联系,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

B 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对其原因的叙述:①中国人民建设富强国家的巨大热情 ②三大改造的进行为工业建设创造了条件③计划经济体制使资源得到集中利用 ④“一五”计划强调了重工业的突出地位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③④均正确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③④均错误

14.右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土高炉炼钢

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1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广东 B.安徽 C.江苏 D.黑龙江

16.既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开放的经 济特区的城市是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1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判断实践的标准主要有三条,这三条标准不包括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1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

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9.服饰体现着一个时代风貌。从服饰看,右图中的人物应当生活于

A.清朝时期 B.民国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 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哪些变革?(6分)这些变革分别有

哪些教训?(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什么具体内容?(3分)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方面否定了材料一所述的变革成果?(2分)为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3分)

22.(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伊为印发窑户执照事,案蒙前任总督部堂袁批,前司议详:宛平、房山二县已未开采煤窑,为数较多,且产煤山场但系西山一带。地方僻远,前设循环印薄,又经议停,则窑户之有无私开停闭及各窑有无藏奸等情,均难随时查考;应请照依提督衙门规定章程给照之例。每座印发司照一张。给与认采各商收执,自赴所认窑口,加工开采.一俟煤旺窑成,即照例详情给贴、输税。„„如有窑夫聚集滋事,即赴县呈明究处;倘有窑户凌虐窑夫,短克工价等弊,许别窑户报县审明详究;若彼此容隐不报,别经发觉,即照知情不报例,加倍议罪。并即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工人姓氏、年貌、籍贯。逐日填注,按季送县查核。造册过报查考。其报开窑座,如开采之后,有闭歇停止者,亦即随时禀报本县,查验确实,详明停闭。倘该商有藐玩不遵者,一经察出,定行照例详革究治不贷,须至照者。 ——邓拓“从万历到乾隆”《历史研究》1956年10期 材料2: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3: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4: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5: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6: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材料1、2、3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4、5、6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9分)

(3)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影响?(9分)

【选做部分】

1.有关右图中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

表述,错误的是 ( )

A.其设计受政治革命的影响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后期

2.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为改变这种缺粮的状况,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余粮征集制 B.实行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

3.苏联农民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可以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有柴啊!”伊万气坏了,抓起鱼扔进河里那鱼刚进水,就探出身体,高举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了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片面发展重工业政策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4.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不包括( )

A.大力发展国营企业 B.整顿财政金融

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A.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B.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

C.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 D.强化安全生产的责任

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惠及低收入阶层 B.消除了社会矛盾

C.造成了财政赤字 D.扩大了社会消费

7.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因提出“加速发展战略”而加快了“莫斯科末日”来临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8.下表为1953~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76~1982年经济发展,那速度放缓的原因主要是( )

B.勃列日涅夫时期军备竞赛加剧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C.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D.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9.下表为我国l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1957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D.

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10.右图“大豆过江”反映的社会现象发生在(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中共十四大后,“下海闯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内容直接对应的是(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经济特区

1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阐释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科技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13.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 的历史地位相同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

①美国经济势力膨胀的产物 ②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

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④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1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恐怕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最好的印证。对以上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C.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D.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16、(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图6)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

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

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

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

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四: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

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

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9分)

作业3

【必做部分】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

A.集体耕作 B.简单协作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庄园经济

2.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3.“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有:①棉布保暖性好 ②棉布因其实用性而广为流行 ③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④棉布的功劳大于丝织品的功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

A 土地集中 B 重农抑商 C 闭关政策 D 贫富分化

6.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变动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A.出现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7.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A.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C.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8.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9.小明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这家公司的性质是

A. 洋务企业 B. 外商企业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0.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1.张謇是1894年的状元,但他金榜题名之后,“挂寇而去”,到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A 自强 B 求富 C 产业革命 D “实业救国”

12.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权利,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相联系,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

B 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对其原因的叙述:①中国人民建设富强国家的巨大热情 ②三大改造的进行为工业建设创造了条件③计划经济体制使资源得到集中利用 ④“一五”计划强调了重工业的突出地位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③④均正确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③④均错误

14.右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土高炉炼钢

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1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广东 B.安徽 C.江苏 D.黑龙江

16.既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开放的经 济特区的城市是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1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判断实践的标准主要有三条,这三条标准不包括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1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

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9.服饰体现着一个时代风貌。从服饰看,右图中的人物应当生活于

A.清朝时期 B.民国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 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哪些变革?(6分)这些变革分别有

哪些教训?(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什么具体内容?(3分)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方面否定了材料一所述的变革成果?(2分)为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3分)

22.(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伊为印发窑户执照事,案蒙前任总督部堂袁批,前司议详:宛平、房山二县已未开采煤窑,为数较多,且产煤山场但系西山一带。地方僻远,前设循环印薄,又经议停,则窑户之有无私开停闭及各窑有无藏奸等情,均难随时查考;应请照依提督衙门规定章程给照之例。每座印发司照一张。给与认采各商收执,自赴所认窑口,加工开采.一俟煤旺窑成,即照例详情给贴、输税。„„如有窑夫聚集滋事,即赴县呈明究处;倘有窑户凌虐窑夫,短克工价等弊,许别窑户报县审明详究;若彼此容隐不报,别经发觉,即照知情不报例,加倍议罪。并即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工人姓氏、年貌、籍贯。逐日填注,按季送县查核。造册过报查考。其报开窑座,如开采之后,有闭歇停止者,亦即随时禀报本县,查验确实,详明停闭。倘该商有藐玩不遵者,一经察出,定行照例详革究治不贷,须至照者。 ——邓拓“从万历到乾隆”《历史研究》1956年10期 材料2: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3: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4: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5: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6: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材料1、2、3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4、5、6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9分)

(3)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影响?(9分)

【选做部分】

1.有关右图中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

表述,错误的是 ( )

A.其设计受政治革命的影响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后期

2.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为改变这种缺粮的状况,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余粮征集制 B.实行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

3.苏联农民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可以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有柴啊!”伊万气坏了,抓起鱼扔进河里那鱼刚进水,就探出身体,高举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了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片面发展重工业政策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4.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不包括( )

A.大力发展国营企业 B.整顿财政金融

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A.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B.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

C.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 D.强化安全生产的责任

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惠及低收入阶层 B.消除了社会矛盾

C.造成了财政赤字 D.扩大了社会消费

7.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因提出“加速发展战略”而加快了“莫斯科末日”来临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8.下表为1953~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76~1982年经济发展,那速度放缓的原因主要是( )

B.勃列日涅夫时期军备竞赛加剧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C.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D.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9.下表为我国l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1957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D.

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10.右图“大豆过江”反映的社会现象发生在(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中共十四大后,“下海闯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内容直接对应的是(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经济特区

1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阐释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科技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13.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 的历史地位相同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

①美国经济势力膨胀的产物 ②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

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④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1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恐怕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最好的印证。对以上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C.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D.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16、(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图6)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

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

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

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

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四: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

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

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9分)


相关文章

  •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布置内容
  •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布置内容 高一生物备课组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实际,按照学校要求,为了在暑假期间,在休息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就高一生物暑期作业布置,如下: 1. 复习第一学期所学(1-5章)内容,并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性做相关练习: ...查看


  •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前言)
  • 兖矿一中暑假作业 (地理填图) 高二文科 班 姓名 高二文科班班主任签字 家长签字 家长联系电话 地理作业说明 兖矿一中高一地理暑假作业设计为区域地理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区域地理知识,识记区域地理位置和特征,为高 二.高三文科地理学习奠定基 ...查看


  • 高一暑假作业物理答案4
  • 高一暑假作业答案物理答案4 第 I 卷(机读卷 共50分) 第II卷(非机读卷 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增大---------------------------..-3分 大于---------------- ...查看


  • 高一政治暑假作业答案
  • 二.非选择题 36.(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保障人民民主的体现:我国政府的宗旨是 ...查看


  •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一)
  • 高一年级暑假生物作业(一) 测试范围(必修一第一章) 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甲烷杆菌 B.烟草花叶病毒 C.噬菌体 D.乙肝病毒 2.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查看


  • 高一数学暑假作业
  • 3eud 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 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 教育网 http:// ...查看


  • 初三毕业生暑假生活要怎么安排最合适
  • 三年紧张的初中学习后,考上重点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孩子觉得可以松一口气,利用暑假好好玩玩,把失去的补回来,毕竟还没有正式进入高中学习.但是一方面,社会上培训机构的辅导广告铺天盖地,使家长提前进入状态;另一方面,一些孩子玩过了头,玩得昏 ...查看


  • 成都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高一暑假作业化学(2)
  • 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高2012级暑假作业化学(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通过初中和高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你认为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B. ...查看


  • 效率暑假高一年级生物作业答案
  • 效率暑假高一年级生物作业答案 (1-21天) 暑假第1天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B 2.A 3.B 4.D 5.C 6.D 7.B 8.C 9.C 10.D 11.(1)2 2 (2)3 bdg (3)3 2 脱水缩合反应 (4)2 ce ...查看


  • 高一暑假作业(1)
  • 高一地理暑假作业(一)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1"(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题: 1A.0.77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