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萧相国世家阅读答案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且陛下距楚数岁  距:通“拒”,抗拒

B.

高帝不怿     怿:喜悦,高兴

C.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能:和睦

D.

臣死不恨矣    恨:痛恨

(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①常复孳孳得民和

②夫相国乃利民

③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④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⑥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  ]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萧何在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

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

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

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D;2.B;3.A;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且陛下距楚数岁  距:通“拒”,抗拒

B.

高帝不怿     怿:喜悦,高兴

C.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能:和睦

D.

臣死不恨矣    恨:痛恨

(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①常复孳孳得民和

②夫相国乃利民

③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④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⑥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  ]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萧何在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

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

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

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D;2.B;3.A;解析:


相关文章

  • 史记·萧相国世家阅读答案
  •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①为沛主史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 ...查看


  •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赵世家课时同步训练 苏教版选修[选读]
  • "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赵世家课时同步训练 苏教版 选修<<史记>选读> " (时间:4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韩厥告赵朔趣亡 C .释其 ...查看


  • [史记·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 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 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 ...查看


  • 史记·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  :"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 ...查看


  • 萧相国世家_白话史记_白话二十四史
  • 悠悠书吧 读书分类 古典文学 白话史记 萧相国世家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萧相国世家 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因为通晓法令公平无枉而任沛县功曹掾. 高祖为平民百姓时,萧何多次以官吏身份保护高祖. 高祖作亭长时,萧何经常帮助他. 高祖以官吏身份 ...查看


  •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孔子世家赞 <史记·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查看


  • "平阳侯曹参"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 ...查看


  • [史记]全文翻译目录
  • <史记>全文翻译目录:                                                                          最后整理:2008.7 十二本纪: 1.五帝本纪第一4.周 ...查看


  • 论_史记_人物刻画的方法_葛力力
  • 2013年2月第1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Feb.,2013No.1 论<史记>人物刻画的方法 葛力力, ...查看


热门内容